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子论《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
1
作者 徐子珺 《闽台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59-67,共9页
《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的歧说众多,诸家对字义、句意、逻辑结构和义理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汉唐的何晏、皇侃、韩愈及李翱之论,宋儒邢、二程与张载之说,皆差异明显。朱子敏锐地发觉,旧注都缺少一截工夫,切中了先儒的共同弊病... 《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的歧说众多,诸家对字义、句意、逻辑结构和义理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汉唐的何晏、皇侃、韩愈及李翱之论,宋儒邢、二程与张载之说,皆差异明显。朱子敏锐地发觉,旧注都缺少一截工夫,切中了先儒的共同弊病。与前人不同,朱子以“践”训“复”,以“依”训“因”,主张通过谨始虑终的工夫,弥合信和义、恭和礼、因和亲之间的张力。他认为此章三句是并列关系、各自独立,分别指向义、礼和仁。每句内部则是工夫和效验的关系。从解释特色看,朱子以谨始虑终贯通此章,凸显出用智明理在言行交际和美德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对仁、义、礼、智四德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近于义”章 朱子 谨始虑终 仁义礼智
下载PDF
中国古代散文题材领域的新拓展——从李渔的《一家言》到沈复的《浮生六记》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1-96,共6页
李渔的《一家言》与沈复的《浮生六记》均以浅显的文言赋"闲情"、记"浮生",表现普通人的生活艺术、生活趣味、生活经验以及悲欢哀乐的生活情感,以性情中人的敏感领悟生活的哲理。沈复受到李渔的影响,《浮生六记》... 李渔的《一家言》与沈复的《浮生六记》均以浅显的文言赋"闲情"、记"浮生",表现普通人的生活艺术、生活趣味、生活经验以及悲欢哀乐的生活情感,以性情中人的敏感领悟生活的哲理。沈复受到李渔的影响,《浮生六记》中包含着一部浓缩的《闲情偶寄》。李渔与沈复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坐标意义在于:清代散文之一类,以《一家言》和《浮生六记》为代表,早已突破一般的"家务事、儿女情"的范围,将散文题材的领域推广到世俗日常生活的一切方面,构成了中国古代散文题材领域的又一次大的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家言》 《浮生六记》 李渔 沈复散文
下载PDF
《仪礼·士丧礼》“重鬲”简议——兼论《新定三礼图》释义
3
作者 王宁玲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4期185-188,共4页
《士丧礼》云"重鬲",即悬挂于重的鬲,郑玄《注》未释"鬲",其形制应如《说文》所云"鼎属"、"三足",如出土所见侈口,束颈。东汉时相关文献或作"历",或云"罂"、"瓮&quo... 《士丧礼》云"重鬲",即悬挂于重的鬲,郑玄《注》未释"鬲",其形制应如《说文》所云"鼎属"、"三足",如出土所见侈口,束颈。东汉时相关文献或作"历",或云"罂"、"瓮",名称发生变化。唐代礼书记载"鬲,瓦罂",即用鬲名,非用其器。自《新定三礼图》以来,后人多将"重"与"重鬲"混为一物。"重"广义上指重木、重鬲、苇席组成的一个整体,狭义上指代单个的木架子,又称为"重木"。狭义上的重与重鬲作用、形制不同,两者并非一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士丧礼》 重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