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cords of Anatomy in Ancient China
1
作者 Shuijin Shao Haidong Guo +2 位作者 Fangfang Mou Chunxia Guo Lisheng Zhang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0年第4期210-215,共6页
Through long-term observations and repeated practices of human body structure,anatomical knowledge in ancient China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the sprouting period when ancient Chinese hunted animals for survival,to... Through long-term observations and repeated practices of human body structure,anatomical knowledge in ancient China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the sprouting period when ancient Chinese hunted animals for survival,to anatomical exploration,which breaks the shackles of fear and religious rites.For example,Hua Tuo(华佗),a famous doctor in the period of The Three Kingdoms,did exquisite abdominal surgery;Yan Luozi(烟萝子),a Taoist priest in the period of The Five Dynasties,drew a map of human anatomy;Wang Weiyi(王唯一),a medical official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was responsible for casting acupuncture bronze figures,an anatomical mold for practicing acupuncture;Song Ci(宋慈),a forensic expert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wrote Xi Yuan Ji Lu(《洗冤集录》Collected Cases of Injustice Rectified);Wang Qingren(王清任),a physician in Qing Dynasty wrote Yi Lin Gai Cuo(《医林改错》Correction on Errors in Medical Works).Ancient Chinese anatomy is far ahead of Western anatomy in understanding and describing human body structures.It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emergence of Huang Di Nei Jing(《黄帝内经》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visceral manifestation theory and meridian and collateral theory.Even now,it has served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linical practices.Anatomical knowledges,such as relevant operation records,books,Atlas,models in ancient China,especially the names of Zangorgan and Fu-organ,bones and five sense organs,are still used in modern anatomy and modern medicine,making indeli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natomy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TOMY Song Ci(宋慈) Xi Yuan Ji Lu(《洗冤集录》collected Cases of Injustice Rectifi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i Lin Gai Cuo(《医林改错》Correction on Errors in Medical works) wang Qing Ren(王清任) Hua Tuo(华佗)
下载PDF
《王季重先生文集》版本考
2
作者 刘想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王思任一生撰述颇丰,其著作有《王季重集》《王季重先生集》九种、《王季重先生文集》,后世整理出版的有《王季重十种》《王季重集》。目前国内公藏《王季重先生文集》的版本之间,差异较小,多为所收内容、卷数和书籍名称的不同。其版本... 王思任一生撰述颇丰,其著作有《王季重集》《王季重先生集》九种、《王季重先生文集》,后世整理出版的有《王季重十种》《王季重集》。目前国内公藏《王季重先生文集》的版本之间,差异较小,多为所收内容、卷数和书籍名称的不同。其版本依卷数可分为十五卷本系统、十三卷本系统、十卷本系统、九卷本系统、八卷系统及其他卷本,本文旨在叙述其内容大要、版本样貌,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季重文集 版本考据
下载PDF
《传习录》形成过程再研究
3
作者 邹建锋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7-24,共8页
嘉靖时期阳明文献诸版本字体为宋体或仿宋字体,万历诸本字体为粗大楷体,而隆庆六年(1572年)《王文成公全书》字体为宋体向粗大楷体字体的过渡形态。在嘉靖十八年(1539年)王世隆贵州重刊《阳明先生文录三卷》的基础上可以复原广德本,而... 嘉靖时期阳明文献诸版本字体为宋体或仿宋字体,万历诸本字体为粗大楷体,而隆庆六年(1572年)《王文成公全书》字体为宋体向粗大楷体字体的过渡形态。在嘉靖十八年(1539年)王世隆贵州重刊《阳明先生文录三卷》的基础上可以复原广德本,而岑庄等人校刊本《阳明先生文录四卷》再次确保复原广德本的精确性。对于阳明《传习录》文献的刊刻,庚戌这一年(1550年),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转局之年。通过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所藏孤本孙应奎嘉靖三十年(1551年)湖南刻本,再加上嘉兴图书馆藏《传习录》残本与台湾地区图书馆藏《传习录》下卷残本,我们可以复原南大吉原刻本的具体篇目和内容,破解了约五百年来对南大吉书信部分目录的未解之谜。南大吉书信部分下卷一为《答徐成之书》(两通,后有南逢吉长跋)、《答罗整庵少宰书》,下卷二为《答人论学书》,下卷三为《答周道通书》、《答陆原静书》(二篇),下卷四为《示弟立志说》《〈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教约》三篇。南大吉嘉靖三年(1524年)绍兴刻本并未刊刻阳明与欧阳德、聂豹二人书信。阳明文录诸版本并未因当时《传习录》广泛流通而失收其论学书信,均在正录、外集中保留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传习录 文献刊刻
下载PDF
王安石晚年诗风转变的内在原因 被引量:2
4
作者 庄国瑞 陈金香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13-118,共6页
王安石诗歌创作前后期风格变化一直是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部分学者认为王安石前期诗歌中即有精工雅丽、重视技巧的特点,晚期风格为渐次累积所致;也有观点认为王安石晚年诗歌风格变化与他的隐居生活及佛理研习有关。而从王安石自身来说,... 王安石诗歌创作前后期风格变化一直是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部分学者认为王安石前期诗歌中即有精工雅丽、重视技巧的特点,晚期风格为渐次累积所致;也有观点认为王安石晚年诗歌风格变化与他的隐居生活及佛理研习有关。而从王安石自身来说,晚年由政治舞台的主导者而成为隐居田园的出世人,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作者身份的变化,其内在自我定位、创作关注焦点、心态情致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此导致了晚年诗歌在情感深度、思维方式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虽然晚期诗歌的外在风貌似与早期有相类之处,但其内在韵致已不可同日而语,也非单纯依靠精深纯熟的技巧所能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晚年诗风 角色转换 心态变化
下载PDF
王安石的经学观和他的词 被引量:7
5
作者 焦宝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王安石是宋史上重要的一笔,但是九百年来褒贬不一。王安石具有既不同于汉唐诸儒又不同于程朱宋儒的经学观,是宋代不可忽视的一位经学大家;同时,王安石以一首《桂枝香》横亘宋代词坛,单片成名,成为宋代词史上的重要词人。从王安石的经学... 王安石是宋史上重要的一笔,但是九百年来褒贬不一。王安石具有既不同于汉唐诸儒又不同于程朱宋儒的经学观,是宋代不可忽视的一位经学大家;同时,王安石以一首《桂枝香》横亘宋代词坛,单片成名,成为宋代词史上的重要词人。从王安石的经学观来关照其词学观,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王安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经学 词学 词创作
下载PDF
读万斌生《王安石》并品评其拟作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菊梅 宋秀珍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8-21,共4页
临川籍作家万斌生先生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三部曲,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王安石变法及王安石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的宏阔画卷。书中作者根据人物身份、性格和规定情境或文献中的只言片语而撰写了大量拟作,这些拟作... 临川籍作家万斌生先生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三部曲,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王安石变法及王安石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的宏阔画卷。书中作者根据人物身份、性格和规定情境或文献中的只言片语而撰写了大量拟作,这些拟作很好地服务于人物创作、服务于小说,使小说更臻完美,同时也进一步彰显了作家的才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斌生 王安石 拟作 评论
下载PDF
近代通儒王韬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兼及《王韬全集》编纂的设想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玉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7,共8页
八十年来王韬研究热点更迭、区域轮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体现了其世界意义和可持续发展。但总体而言,研究存在着成果少见交流、文献互不共享以及重复研究、各执一说、缺乏系统等现象,需要在国学西学研究的并进、悬疑问题的解决、热点问... 八十年来王韬研究热点更迭、区域轮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体现了其世界意义和可持续发展。但总体而言,研究存在着成果少见交流、文献互不共享以及重复研究、各执一说、缺乏系统等现象,需要在国学西学研究的并进、悬疑问题的解决、热点问题的深入、学术空白的填补、未发之覆的揭示以及文人生态圈的考察、当下意义的挖掘等方面继续推进。而目前王韬研究若要取得更多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受王韬著作文本大都未经整理出版、以原始状态分散于海内外各藏书机构、获见不易的限制,因此,编纂《王韬全集》为学界所期待。《王韬全集》的编纂是基础性、前提性的大工程,当以内容的集成性、权威性和编纂体例的创新性为目标,汇总相关学术文献为一编,展现王韬著作和人生的完整形态,为王韬研究更全面深入地开展提供信实可据的文本和方便取资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韬 通儒 研究回顾 《王韬全集》 编纂
下载PDF
遂老双峰下,谁明廿载心——北学中坚王余佑事迹新探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京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4-18,共5页
王余佑为明清之际北学的重要代表。其诗文集《五公山人集》对于揭示他和亲朋社友的生活状态具有典型意义。《事迹纪略》为《王氏家谱》中保存的一册抄本文献,由王余佑手创、历世子孙递修递抄而成,其中包括不见于今本文集的王余佑、孙奇... 王余佑为明清之际北学的重要代表。其诗文集《五公山人集》对于揭示他和亲朋社友的生活状态具有典型意义。《事迹纪略》为《王氏家谱》中保存的一册抄本文献,由王余佑手创、历世子孙递修递抄而成,其中包括不见于今本文集的王余佑、孙奇逢、颜元、李塨等人的传记,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学 王余佑 《五公山人集》 《王氏家谱》
下载PDF
略论《翰墨城》所收王勃佚文《诗序切》 被引量:2
9
作者 道坂昭广 石立善 《唐都学刊》 2010年第2期38-40,共3页
江户时代的日本文艺典籍《翰墨城》收载的一片"古笔切",乃初唐文学家王勃佚文《诗序切》。历来将这片"古笔切"称之为《诗序切》,盖缘于正仓院传存的王勃佚文名为"诗序残卷"。但是本文认为,这片题为《诗... 江户时代的日本文艺典籍《翰墨城》收载的一片"古笔切",乃初唐文学家王勃佚文《诗序切》。历来将这片"古笔切"称之为《诗序切》,盖缘于正仓院传存的王勃佚文名为"诗序残卷"。但是本文认为,这片题为《诗序切》的作品并不是诗序,而是为哀悼死者撰写的墓志铭或神道碑中铭文的一部分。文中的主人公,很可能是一位因违背皇命而死去(或被处死)的境遇悲惨的人物。此文换韵处夹注"其一"的分章字样,这种体裁始见于北魏的碑文,它的普遍化是在王勃所生活的初唐时期,因此这片"古笔切"传为王勃的作品,并不是没有根据的。由此可见,日本传存的大量珍贵的汉文典籍资料,尚有待于各领域专家的整理与解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勃 佚文 日本 《翰墨城》 《诗序切》 古笔切
下载PDF
王吉民先生著述及文集录 被引量:2
10
作者 萧惠英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81-84,共4页
王吉民(1889—1972),又名嘉祥,字承庆,号芸心,祖籍广东省东莞县。我国近代著名医史学家,中华医史学会及《中华医史杂志》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早年获比利罗氏奖学金,入香港西医大学堂,毕业后应聘外商轮船公司,任香港天祥轮船公... 王吉民(1889—1972),又名嘉祥,字承庆,号芸心,祖籍广东省东莞县。我国近代著名医史学家,中华医史学会及《中华医史杂志》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早年获比利罗氏奖学金,入香港西医大学堂,毕业后应聘外商轮船公司,任香港天祥轮船公司船医,曾随船到过美国及墨西哥西岸各商埠。1915年加入中华医学会,成为该会早期会员之一。1930年6月在杭州开设诊所行医,兼任浙江邮务管理局局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吉民 著述 文集
下载PDF
王光祈治学精神的启示——写在《王光祈文集》出版之际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达波 《音乐探索》 CSSCI 2009年第4期15-17,共3页
《王光祈文集》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向王光祈先生学习的范本。对照王光祈的治学精神,反思当前的诸如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现象,更有针对性。我们需要更多像王光祈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充实我国的学术理论研究队伍。
关键词 王光祈文集 王光祈 治学精神 启示
下载PDF
《宋本杜工部集》版本源流考辨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睿才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88,共6页
《宋本杜工部集》是后来所刊行的各种杜集的祖本。可是它驳杂异常,是多个版本的合成体。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王洙搜集整理编辑成《杜工部集》二十卷,然未见刊行。嘉祐四年(1059),王琪覆刻王洙编定原本十五卷。嘉祐原刻本亦不见存,存... 《宋本杜工部集》是后来所刊行的各种杜集的祖本。可是它驳杂异常,是多个版本的合成体。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王洙搜集整理编辑成《杜工部集》二十卷,然未见刊行。嘉祐四年(1059),王琪覆刻王洙编定原本十五卷。嘉祐原刻本亦不见存,存者仅为绍兴初翻刻的二王本。南宋初年定型的吴若本,是合校二王本与二王本没有使用过的数种杜集而成的,其阙失部分又由毛扆补钞、张元济补足。嘉祐和绍兴是两个关键时间点,从未全避仁宗讳"禎"字看,其间掺入了嘉祐(即二王本)前后其他行世杜集的成分;从未全避高宗讳"構"字观之,又掺入了绍兴(即吴若本)前后其他杜集的成分,而问题出在毛钞本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本杜工部集》 二王本 吴若本 避讳 合成本
下载PDF
王安石《尚书新义》辑补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良中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93-101,共9页
王安石《尚书新义》为其变法的理论支柱,但久已亡佚,程元敏《三经新义辑考汇评(一)——<尚书>》一书辑录王氏《书》说554条,然遗漏东阳陈大猷《书集传》一书。《书集传》引王安石书说259条,42条同于诸家所引,58条可与诸家所引相... 王安石《尚书新义》为其变法的理论支柱,但久已亡佚,程元敏《三经新义辑考汇评(一)——<尚书>》一书辑录王氏《书》说554条,然遗漏东阳陈大猷《书集传》一书。《书集传》引王安石书说259条,42条同于诸家所引,58条可与诸家所引相互参正,其中159条不为历代《尚书》家引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尚书新义 辑补 陈大猷 书集传
下载PDF
王士禛佚文辑存及考释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汝洁 《淄博师专学报》 2014年第3期76-80,共5页
王士禛是清初文坛领袖,一生著述宏富。2007年齐鲁书社出版《王士禛全集》,对王士禛诗文进行了辑佚,但仍有部分作品为《全集》失收,今将13篇王氏佚文整理刊布,以补《全集》之缺。
关键词 王士禛 佚文 辑存 考释
下载PDF
苍雪大和尚《南来堂集》辑佚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启元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47-52,58,共7页
苍雪读彻之诗为晚明诗僧中之翘楚,但其诗长期以抄本形式流传。民国王培孙先生辑校《苍雪大师南来堂诗集》为苍雪诗歌流传最佳版本。今翻检明清僧传与诗文集,另有零星苍雪之作存世,尤以其为当日僧人诗歌总集与僧传所作序文,可见这位高僧... 苍雪读彻之诗为晚明诗僧中之翘楚,但其诗长期以抄本形式流传。民国王培孙先生辑校《苍雪大师南来堂诗集》为苍雪诗歌流传最佳版本。今翻检明清僧传与诗文集,另有零星苍雪之作存世,尤以其为当日僧人诗歌总集与僧传所作序文,可见这位高僧对儒门诸科的谙熟以及本人为僧俗融合所作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辑佚 苍雪 南来堂 王培孙 《四库提要》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王安石形象的书写——以《老学庵笔记》与《四明尊尧集》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阮怡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11-116,共6页
王安石是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宋代笔记作品中多有其记载,但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今试以陆游《老学庵笔记》与陈瓘《四明尊尧集》为例分析笔记作品是如何书写王安石形象的。《老学庵笔记》对王安石称颂备至,展现了王安石正直、傲慢... 王安石是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宋代笔记作品中多有其记载,但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今试以陆游《老学庵笔记》与陈瓘《四明尊尧集》为例分析笔记作品是如何书写王安石形象的。《老学庵笔记》对王安石称颂备至,展现了王安石正直、傲慢、才学皆高的特点。《四明尊尧集》对王安石贬斥殆尽,指责王安石刚愎自用,不识君臣大体,是绍圣崇宁党锢的罪魁祸首。以新历史主义视角看待两者之间的分歧,可知笔记中所记历史是对历史人物的一种话语描述。要正确阐释文本需关注文本产生的历史、文化因素。陆、陈二人心目中的王安石形象与他们的身世、社会形态皆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学庵笔记》 《四明尊尧集》 王安石形象 新历史主义
下载PDF
王恽散曲系年小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宁希元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61-362,378,共3页
以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为依据,对照王恽生平经历,结合作品的背景,考订《大全集》中散曲的写作年月。
关键词 王恽 《秋涧先生大全集》 散曲 写作年月
下载PDF
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拟作再探
18
作者 王菊梅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14-118,共5页
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三部曲,是万斌生先生耗时十年呕心沥血写成的力作。出于创作的需要,小说中有不少拟作。从内容角度品评这些拟作,或以小见大,将主题的深化融入拟作的字里行间;或由近及远,用拟作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或以微见著,... 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三部曲,是万斌生先生耗时十年呕心沥血写成的力作。出于创作的需要,小说中有不少拟作。从内容角度品评这些拟作,或以小见大,将主题的深化融入拟作的字里行间;或由近及远,用拟作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或以微见著,拟作成为多侧面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斌生 王安石 拟作 评论
下载PDF
论王禹偁作品集序之叙事特征
19
作者 陈为兵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6-130,共5页
作为北宋初期重要的作家,王禹偁的作品集序充分发挥了序文"随所叙之事变化"的特点。集体作品序主要为君臣酬唱而作,因而典丽宏赡,用词考究,表现出王禹偁对宋仁宗知遇之恩的感激和礼赞之情,其中亦不乏对臣僚的讥讽之意;而个体... 作为北宋初期重要的作家,王禹偁的作品集序充分发挥了序文"随所叙之事变化"的特点。集体作品序主要为君臣酬唱而作,因而典丽宏赡,用词考究,表现出王禹偁对宋仁宗知遇之恩的感激和礼赞之情,其中亦不乏对臣僚的讥讽之意;而个体作品序多受私人请托而就,所序对象又与王禹偁均有人生交集,所记之事自然信手拈来,因此这类序文在叙事详尽的同时也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感情,个性特征非常鲜明,体现了叙事与个性的完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禹偁 作品集序 叙事特征
下载PDF
王昶的诗论及其诗歌创作论略
20
作者 卫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9-502,共4页
清朝诗人王昶作为"吴中七子"中的一员大将,不仅以诗名,更是在诗论上师承沈德潜,深得沈氏真传。作为一代通儒,他从沈氏"温柔敦厚"诗学观中衍生出对经典须融会贯通的观点,并指出作诗须将"古"意融贯于胸中,... 清朝诗人王昶作为"吴中七子"中的一员大将,不仅以诗名,更是在诗论上师承沈德潜,深得沈氏真传。作为一代通儒,他从沈氏"温柔敦厚"诗学观中衍生出对经典须融会贯通的观点,并指出作诗须将"古"意融贯于胸中,而刻意地仿古、复古不可取。王昶的诗歌创作正是他诗学观的实践成果,王昶善用典、用经、为诗作注,是其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昶 诗论 温柔敦厚 《春融堂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