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riting and Criticism on the Zen Buddhism in Zen Notes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1
作者 Huang Jing-Ji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0年第11期1016-1024,共9页
Zennotes in the Song Dynasty are based on the use of scattered essays to record trivial fragments of Zen Buddhistmonks’ daily life, including Hui Hong’s Lin Jian Lu, Da Hui Pu Jue Chan Shi Zong Men Wu Ku edited by D... Zennotes in the Song Dynasty are based on the use of scattered essays to record trivial fragments of Zen Buddhistmonks’ daily life, including Hui Hong’s Lin Jian Lu, Da Hui Pu Jue Chan Shi Zong Men Wu Ku edited by DaoQian, Xiao Ying’s Luo Hu Ye Lu and Yun Wo Ji Tan, Dao Rong’s Cong Lin Sheng Shi, and Huan Wu’s Ku YaMan Lu. Through Zennotes, it is possible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life of Zen Buddhist masters in the SongDynasty and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Zen Buddhism, which were seldom investigated in past studies. Firstly,this study explains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generated by Zennotes and the creative development of Zennotes inthe Song Dynasty, and then discusses the main content of Zennotes. Zennotes highlight the characters through thedescription of specific events and make the images and characters of Zen Buddhist monks become vivid on paper.They are the most direct historical material for mastering Zen Buddhist monks in the Song Dynasty. Secondly,Zennotes in the Song Dynasty record anecdotes about Zen Buddhist monks and the literati talking about Zen atthat time, demonstrating the lively and witty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Lastly, the authors of Zennotes oftenrevealed their personal concerns about the growth and decline of temples in the narrative. Based on the above,Zennotes have the value of historical recordings of trivia, and they are first-h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forconstructing the history of Zen in the So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nnotes essays of the Zen song Dynasty Zen Buddhist historical materials interactions between literati and monks Zen Buddhist monks
下载PDF
“Choosing the Refined”and“Collecting the Essential”and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Song Dynasty—An Examination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s in Economic History
2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1年第2期136-144,共9页
关键词 and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and Collecting the Essential An Examination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s in Economic History Choosing the Refined
原文传递
《相山集》和《相山居士词》版本源流考
3
作者 付玉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51-153,共3页
南宋诗人王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相山居士词》一卷等作品传于世,但其作品版本众多,系统不明,影响了后世对王之道及其著作的研究。本文通过古籍查阅,经过汇校考订,对作品版本系统略作梳理,并对各个版本的概貌、承继关系进行概述... 南宋诗人王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相山居士词》一卷等作品传于世,但其作品版本众多,系统不明,影响了后世对王之道及其著作的研究。本文通过古籍查阅,经过汇校考订,对作品版本系统略作梳理,并对各个版本的概貌、承继关系进行概述,通过序跋间的线索,探究《相山集》和《相山居士词》的版本源流。由考据可知,《相山集》在宋元有三个著录本,明清时未佚失,版本流为三个著录本和一个辑录本。《相山居士词》版本较多,宋元载录有三个版本,后被明清传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王之道 《相山集》 《相山居士词》 版本源流考
下载PDF
唐宋时期别史文集中南方民族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4
作者 田敏 刘洁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46,共6页
针对当前学界多就单一别史文集进行研究的现状,本文选取唐宋时期别史文集进行集中分析讨论,其关于社会交往、经济交流、文化交融的历史表现形式,有力阐释了历史上民族“三交”的历史生成逻辑,并表明历史上促进民族“三交”的因素与王朝... 针对当前学界多就单一别史文集进行研究的现状,本文选取唐宋时期别史文集进行集中分析讨论,其关于社会交往、经济交流、文化交融的历史表现形式,有力阐释了历史上民族“三交”的历史生成逻辑,并表明历史上促进民族“三交”的因素与王朝的因俗而治、广开商贸、科举兴学等举措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民族地区渐归汉地、渐慕华风、渐习汉语等自身因素密不可分。南方民族地区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表现及成因,正是我国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写照与历史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别史文集 南方民族 交往 交流 交融
下载PDF
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所附《曾纮说》考辨
5
作者 范子烨 《铜仁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20,共10页
《曾纮说》作为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卷外附录的文献之一,对该本陶集的断代和陶诗的研究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曾纮说》附入陶集卷外,当始于宋孝宗乾道年间林栗江州刊本《陶渊明集》。曾纮所引宋绶之言在校勘学上是有学术价值的... 《曾纮说》作为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卷外附录的文献之一,对该本陶集的断代和陶诗的研究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曾纮说》附入陶集卷外,当始于宋孝宗乾道年间林栗江州刊本《陶渊明集》。曾纮所引宋绶之言在校勘学上是有学术价值的,但曾氏眼高手低,落实到具体的校勘实践,如其关于《读<山海经>》其十“五字皆讹”之说,又极为荒唐可笑,其擅改陶诗和《山海经》文本的做法,亦极不可取。曾氏论陶诗之言,属于对东坡诗论的公然剽窃。《曾纮说》不仅没有任何学术价值,而且在陶集刊刻史和传播史以及陶诗接受史与研究史上造成了不小的混乱,其谬种流传,恶果至今未除。而试图清除这一恶果,乃是文章的主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集》 宋刻递修本 《曾纮说》 曾纮 林栗江州刊本 宋绶 苏轼
下载PDF
从文道之辨到文集校勘——北宋前期韩愈文集传播论略
6
作者 宿美丽 赵娟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1-88,共8页
北宋前期,柳开、王禹偁等人继承韩愈儒家道统之说,对文与道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从创作、理论两方面扩大古文的影响;道教学者种放、佛教高僧智圆亦有深厚的儒学修养,在其作品中表现了对韩愈的高度认同。随着韩愈文集的广泛流传,文人学士... 北宋前期,柳开、王禹偁等人继承韩愈儒家道统之说,对文与道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从创作、理论两方面扩大古文的影响;道教学者种放、佛教高僧智圆亦有深厚的儒学修养,在其作品中表现了对韩愈的高度认同。随着韩愈文集的广泛流传,文人学士对文集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韩愈文集的校勘也日益增多,而每一次校勘都称得上不同版本的韩愈文集的聚合、流传。韩愈文集的传播,不仅有助于加深时人对古文的理解,而且为古文运动的成功培育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道之辨 韩愈文集 传播 北宋前期
下载PDF
重建与展示:宋代皇室书画收藏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方红 《艺术探索》 2023年第1期27-32,共6页
宋初朝廷的文治政策促进了当时文化艺术的发展。基于维护、巩固文化传承中心地位的需求,宋代皇室一方面扩大内府收藏,重建国家文化中心;另一方面借助保护、整理、鉴赏、展示、著录、赏赐等文化活动引导书画收藏观念的发展。宋代皇室通... 宋初朝廷的文治政策促进了当时文化艺术的发展。基于维护、巩固文化传承中心地位的需求,宋代皇室一方面扩大内府收藏,重建国家文化中心;另一方面借助保护、整理、鉴赏、展示、著录、赏赐等文化活动引导书画收藏观念的发展。宋代皇室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向士大夫阶层表明,其是历代书画的合法传承者和正统阐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皇室 书画收藏 文化权力
下载PDF
宋庠、思悦编订《陶渊明集》补论 被引量:1
8
作者 贺伟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5-31,共7页
宋庠、思悦是有宋一代最早对《陶渊明集》进行系统整理的学者,然关于宋庠本、思悦本陶集的卷次、编刻情况以及它们与现存宋刻本陶集的版本源流关系等问题,学界存在许多相沿成习的误解。研究者大都据思悦“宋丞相刊定之本”的记述,认为... 宋庠、思悦是有宋一代最早对《陶渊明集》进行系统整理的学者,然关于宋庠本、思悦本陶集的卷次、编刻情况以及它们与现存宋刻本陶集的版本源流关系等问题,学界存在许多相沿成习的误解。研究者大都据思悦“宋丞相刊定之本”的记述,认为宋庠曾刊刻陶集,宋庠本陶集是已知最早的陶集刻本,今天存世的几种宋刻本陶集均源出其本。仔细考察历代典籍中“刊定”一词的用例,结合宋庠所编陶集在北宋社会的流传情况,可知宋庠本陶集实为抄本陶集,并未付梓印行。现存宋刻本陶集主要从思悦本陶集而来,这可从收录作品的数量、卷次编排、编纂体例等方面得到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宋刻本陶集 宋庠 思悦 刊定
下载PDF
元代杭州西湖书院刻书考辨
9
作者 童圣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56-164,216,共10页
历来有关元代书院刻书研究,皆对杭州西湖书院刻书予以较高评价。本文重梳文献,考辨史实,细究西湖书院刻书详情,认为元代书院刻书是官刻书籍的补充,西湖书院刻书系江浙行省刻书的组成部分,该书院实际承担刊刻的书籍数量并不多,今存世者... 历来有关元代书院刻书研究,皆对杭州西湖书院刻书予以较高评价。本文重梳文献,考辨史实,细究西湖书院刻书详情,认为元代书院刻书是官刻书籍的补充,西湖书院刻书系江浙行省刻书的组成部分,该书院实际承担刊刻的书籍数量并不多,今存世者仅元人苏天爵所编《国朝文类》一种,其余以往认为系西湖书院所刻者,多为江浙行省及下辖诸路儒学所刻,仅置版于书院而已。西湖书院在中国书籍发展史上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它继承了南宋太学书版,元亡后这批书版又为明国子监所承继,使得宋代高度发达的版刻成就有了更多的直接传承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书院 《国朝文类》 南宋书版 书院刻书
下载PDF
以称引《冷斋夜话》为例看宋代诗话总集的文本间性
10
作者 周萌 《开封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46-52,共7页
宋代诗话总集虽属遴选汇编性质的二次创作,但同样旨在自立新说,只是诸家立意的起评分、体例的过滤性、信息的含金量、传播的冷热度造就了各自水平的高下。从称引《冷斋夜话》来看,《诗话总龟》前集的初次文本改造瑕不掩瑜,《苕溪渔隐丛... 宋代诗话总集虽属遴选汇编性质的二次创作,但同样旨在自立新说,只是诸家立意的起评分、体例的过滤性、信息的含金量、传播的冷热度造就了各自水平的高下。从称引《冷斋夜话》来看,《诗话总龟》前集的初次文本改造瑕不掩瑜,《苕溪渔隐丛话》的再次文本改造成就最著,《诗话总龟》后集、《诗人玉屑》、《诗林广记》多是袭用,间有补正,创造性明显逊色。从宋代文学的宏观视角来看,诗话总集的文本传承与流变,既促进了诗话的融合与再生产,也与诗学思想的变迁相表里,成为知识创造与理念传播的经典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斋夜话》 宋代诗话总集 文本间性
下载PDF
《潘子真诗话》异文商榷
11
作者 刘蕙嘉 王媛 《贵州文史丛刊》 2023年第3期95-100,共6页
据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辑佚》介绍,北宋时期的学者潘淳所作的《潘子真诗话》原有《说郛》本,因残缺不全,故其对此书加以补录,可认定者并案语共计三十七条。虽然郭先生的辑佚成果为学界所认可和称道,但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发现其中仍有一些... 据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辑佚》介绍,北宋时期的学者潘淳所作的《潘子真诗话》原有《说郛》本,因残缺不全,故其对此书加以补录,可认定者并案语共计三十七条。虽然郭先生的辑佚成果为学界所认可和称道,但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发现其中仍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以《潘子真诗话》为例,《辑佚》仍然存在漏校、错校、漏辑异文等现象,在诗话内容的取舍方面,也有需要值得完善之处,本文拟就此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子真诗话》 《宋诗话辑佚》 异文 商榷
下载PDF
《全宋文》及《杨万里集笺校》所收杨万里书信辨误
12
作者 白以恒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3年第3期63-70,共8页
杨万里《诚斋集》流传甚广而又版本繁多,文本现存错舛不少,不同版本间内容也常有不同。曾枣庄、刘琳编的《全宋文》及辛更儒笺校的《杨万里集笺校》虽都对《诚斋集》有过整理和校勘,但因其卷帙浩繁,仍不免有错疑现象存在,两本书中的书... 杨万里《诚斋集》流传甚广而又版本繁多,文本现存错舛不少,不同版本间内容也常有不同。曾枣庄、刘琳编的《全宋文》及辛更儒笺校的《杨万里集笺校》虽都对《诚斋集》有过整理和校勘,但因其卷帙浩繁,仍不免有错疑现象存在,两本书中的书信部分文本遗漏、错误现象尤为严重,文章进一步对其进行校正辨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宋文》 《杨万里集笺校》 书信 《诚斋集》 辨误
下载PDF
河北、河南金石文献与《全宋诗》的补正
13
作者 陈小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1-35,共5页
河北、河南金石文献极其丰富,《石刻史料新编》著录收入了《中州金石记》《河南金石志》《保定金石志》《嵩阳石刻集记》等书。另外,今人还编有《嵩山、少林寺石刻艺术大全》《王屋山名胜诗画》等书。这些书籍包含了许多宋人诗歌,今利... 河北、河南金石文献极其丰富,《石刻史料新编》著录收入了《中州金石记》《河南金石志》《保定金石志》《嵩阳石刻集记》等书。另外,今人还编有《嵩山、少林寺石刻艺术大全》《王屋山名胜诗画》等书。这些书籍包含了许多宋人诗歌,今利用这些文献辑得宋代佚诗24首,补充作者9人,又校正了作者及补充字句题序若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河南 《全宋诗》 金石 补正
下载PDF
中国情诗的温婉秀丽之美--《西洲曲》
14
作者 胡菲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5期190-193,共4页
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深受“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说的影响,强调有节制地抒情、情志合一。但是南朝民歌的创作似乎打破了这一诗论观的束缚,多以情歌为主,毫无禁忌地抒发个人内心火热的情感意志。本文将以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西洲曲》为例... 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深受“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说的影响,强调有节制地抒情、情志合一。但是南朝民歌的创作似乎打破了这一诗论观的束缚,多以情歌为主,毫无禁忌地抒发个人内心火热的情感意志。本文将以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西洲曲》为例,就我国南朝民歌为何能够冲破这一“民族禁忌”,留下如此温婉缠绵的爱情诗歌进行探讨,探究在何种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诞生出一系列的中国情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洲曲》 南朝民歌 非性文化 集体无意识
下载PDF
宋代宫廷藏书续考——专藏皇帝著作的殿阁 被引量:5
15
作者 方建新 王晴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07-115,共9页
宋代皇宫内除了有专门的藏书处所与皇帝个人读书宴息的殿阁外,自真宗朝起,创设了为前朝去世的君主建置专门殿阁,收藏其御书、御制与诗文著作、书法手迹的制度,一直延续到南宋度宗朝。这是中国古代藏书史和档案收藏管理史上前所未有、后... 宋代皇宫内除了有专门的藏书处所与皇帝个人读书宴息的殿阁外,自真宗朝起,创设了为前朝去世的君主建置专门殿阁,收藏其御书、御制与诗文著作、书法手迹的制度,一直延续到南宋度宗朝。这是中国古代藏书史和档案收藏管理史上前所未有、后世亦无的独创。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宋代最高统治者重视文教,身体力行,加强自身读书学习,勤于撰作,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出现了君臣上下未尝顷刻不以文学为务,非前代之所及的局面,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皇室 殿阁 藏书
下载PDF
宋代宫廷藏书考 被引量:5
16
作者 方建新 高深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52-60,共9页
皇室藏书是宋代官方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皇宫内,除有专门的藏书处所外,在皇帝处理朝政、公务的殿阁及日常生活休息的后苑,也贮有丰富的图书、书画,并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构与制度,极大地方便了皇帝及皇室成员对图书的阅读、利用,对... 皇室藏书是宋代官方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皇宫内,除有专门的藏书处所外,在皇帝处理朝政、公务的殿阁及日常生活休息的后苑,也贮有丰富的图书、书画,并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构与制度,极大地方便了皇帝及皇室成员对图书的阅读、利用,对提高其文化素养,实施重文政策,进而促进宋代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皇室 殿阁 藏书
下载PDF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的真伪问题——兼谈十二卷本《东坡先生志林》的可信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章培恒 徐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63-173,共11页
出现于明代的五卷本《东坡志林》实系真伪杂糅之书。其伪的部分 ,情况也极复杂 :有的根本不出于苏轼 ;有的虽出于苏轼 ,但不出于《志林》 ;有的在同一条中真伪交杂。至于十二卷本《志林》 ,不仅出于五卷本《志林》之后 ,且将五卷本中除... 出现于明代的五卷本《东坡志林》实系真伪杂糅之书。其伪的部分 ,情况也极复杂 :有的根本不出于苏轼 ;有的虽出于苏轼 ,但不出于《志林》 ;有的在同一条中真伪交杂。至于十二卷本《志林》 ,不仅出于五卷本《志林》之后 ,且将五卷本中除“论”的一卷外的绝大多数文章收入 ,也是一部真伪杂糅的书 ,其较五卷本多出的部分 ,有些当出于辑佚 ;但是否全都为辑佚所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志林》 宋刊东坡集 明刊东坡集
下载PDF
吴若本《杜工部集》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微 王新芳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40,共9页
吴若本《杜工部集》是较早的杜集定本,清初钱谦益《钱注杜诗》曾以之为底本,然其原本已经佚失。洪业在《杜诗引得序》中对吴若本的真伪提出十点质疑,并最终认为吴若本并不存在,乃钱谦益伪造之本。此后张元济又提出,商务印书馆1957年影... 吴若本《杜工部集》是较早的杜集定本,清初钱谦益《钱注杜诗》曾以之为底本,然其原本已经佚失。洪业在《杜诗引得序》中对吴若本的真伪提出十点质疑,并最终认为吴若本并不存在,乃钱谦益伪造之本。此后张元济又提出,商务印书馆1957年影印的《宋本杜工部集》乃是吴若本。受其影响,洪业也改变了最初的观点,承认此本确为吴若本。不过这个观点经过此后学界的反复讨论,最终被确认是错误的。吴若本虽已散佚,但仍可从《钱注杜诗》中探寻其概貌。该本保存了南宋初年杜集编纂的原始面貌,具有珍贵的文献版本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若本《杜工部集》 《宋本杜工部集》 洪业 张元济
下载PDF
宋代诗文词作者的层级与时空分布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兆鹏 齐晓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7-170,187,188,共16页
宋代有诗、词、文作品传世的作者共16775人。超过一半的作者都是孤篇存世,存诗文词1-9首(篇)的低产作者占八九成,中产作者有一成多。诗文存量在501首以上的高产作者有157人,其中陆游诗作最多,达9242首,苏轼的文章量居首,有4837篇。从地... 宋代有诗、词、文作品传世的作者共16775人。超过一半的作者都是孤篇存世,存诗文词1-9首(篇)的低产作者占八九成,中产作者有一成多。诗文存量在501首以上的高产作者有157人,其中陆游诗作最多,达9242首,苏轼的文章量居首,有4837篇。从地域分布来看,浙江的作者最多,其次是福建、江西,这三省的作者占天下之半,可见其文风之盛,也见出作者分布的不均衡。从南北对比来看,南方占绝对优势,北方10省市的作者总数不如浙江一省的人多。作者的版图分布,呈两片一带一点型。从作品量的贡献来看,词文的创作量都是江西第一、浙江第二,诗作量则是浙江称雄。宋代诗文七成多的作品是由浙江、江西、四川、福建、江苏五省的作者创作的。从地市级作者分布看,福建南平市的作者数高居第一,福州第二,杭州第三。数据表明,进士人数与诗文词作者人数呈高度正相关,进士多的地区,作者亦多、文风亦盛。从阶段性变化来看,元祐时期,宋代诗文词全面进入高峰期,数据印证了元祐文学的辉煌和南宋中兴时期文学的“中兴”。宋代诗词文作者和作品的统计数据,细化了对宋代文学发展进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作者研究 作品层级 时空分布 定量分析
下载PDF
“藏书楼”术语宋代文献记载考 被引量:14
20
作者 江向东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112,共5页
"藏书楼"是中国图书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术语。该文通过对曹勋的《松隐文集》、刘学箕的《方是闲居士小稿》、陈耆卿的《赤城志》、李昂英的《文溪集》、真德秀的《铅山县修学记》和应节严的《扬州州学藏书楼记》等宋代文献... "藏书楼"是中国图书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术语。该文通过对曹勋的《松隐文集》、刘学箕的《方是闲居士小稿》、陈耆卿的《赤城志》、李昂英的《文溪集》、真德秀的《铅山县修学记》和应节严的《扬州州学藏书楼记》等宋代文献中有关"藏书楼"一词记载的详细考证,得出"藏书楼"术语起源于南宋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书楼 中国图书馆史 宋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