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百年关汉卿研究史的价值与启示
1
作者 赵建坤 《艺术探索》 2009年第3期13-17,共5页
关汉卿戏曲在古典文艺环境中是一种新颖的民间形态,本文以此为基础,从五个方面对七百年关汉卿研究史做一次梳理和反思,指出,如若能够充分认知以关汉卿为代表的元杂剧民间形态的本质,也就同时揭开了元曲大部分作者不同于前代文人士大夫... 关汉卿戏曲在古典文艺环境中是一种新颖的民间形态,本文以此为基础,从五个方面对七百年关汉卿研究史做一次梳理和反思,指出,如若能够充分认知以关汉卿为代表的元杂剧民间形态的本质,也就同时揭开了元曲大部分作者不同于前代文人士大夫的生存状态和美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关汉卿 民间形态 学术史
下载PDF
《鲁斋郎》非关汉卿作新证
2
作者 刘洪强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7-49,共3页
前人认为《鲁斋郎》是关汉卿所作,其错误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区分版本。从脉望馆本《盆儿鬼》不载《鲁斋郎》、张千成为鲁斋郎的仆人、正末张=与元代中后期的中书省平章政事张=重名,以及其他三个明显不合常理的地方,都可证明《... 前人认为《鲁斋郎》是关汉卿所作,其错误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区分版本。从脉望馆本《盆儿鬼》不载《鲁斋郎》、张千成为鲁斋郎的仆人、正末张=与元代中后期的中书省平章政事张=重名,以及其他三个明显不合常理的地方,都可证明《鲁斋郎》为元末明初无名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鲁斋郎》 版本 脉望馆 《元曲选》
下载PDF
20世纪下半叶的元杂剧研究──20世纪元杂剧研究系列之二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24,共11页
该文回顾了20世纪下半叶的元杂剧研究,认为可以1977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对关汉卿及其剧作的研究、对《西厢记》的评价以及对元杂剧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证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港台学者的研究也大有收获。后一时期,学界... 该文回顾了20世纪下半叶的元杂剧研究,认为可以1977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对关汉卿及其剧作的研究、对《西厢记》的评价以及对元杂剧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证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港台学者的研究也大有收获。后一时期,学界首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拨乱反正,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方法的更新及视角的转换,研究领域大大拓展,无论是对微观问题的深入探索还是对宏观问题的准确把握,都取得了斐然可观的研究成果,元杂剧的研究已步入成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下半叶 元杂剧研究 关汉卿研究 曲论研究 戏剧文学 《西厢记》 元杂剧文献 学术成就
下载PDF
“铜豌豆“与“马神仙“——试论关汉卿、马致远杂剧创作倾向之不同
4
作者 李建武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2-45,共4页
关汉卿、马致远均为元杂剧大家 ,成就斐然 ,然两人杂剧创作异态纷呈。本文试以“铜豌豆“和“马神仙“概括两人杂剧创作倾向之不同 ,并从直面现实人生与追步神仙逍遥、女性主义情结与男权封建色彩。
关键词 关汉卿 马致远 杂剧 “铜豌豆” “马神仙” 文学创作 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关汉卿作品的整理与校注
5
作者 赵建坤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26-36,共11页
20世纪的古代戏曲研究中,关汉卿戏曲的研究渐渐成为研究重镇,关汉卿的成就与贡献渐渐形成共识,其中最重要的标识,一是关汉卿正式进入文学史叙述,并不断加重叙述篇幅;二是陆续出现关汉卿作品的整理与注释等专项成果。回看各种关汉卿作品... 20世纪的古代戏曲研究中,关汉卿戏曲的研究渐渐成为研究重镇,关汉卿的成就与贡献渐渐形成共识,其中最重要的标识,一是关汉卿正式进入文学史叙述,并不断加重叙述篇幅;二是陆续出现关汉卿作品的整理与注释等专项成果。回看各种关汉卿作品的整理著作,吴晓铃等校注的《关汉卿戏曲集》、吴国钦校注的《关汉卿全集》和王学奇等人的《关汉卿全集校注》当属目前所见关汉卿作品整理方面最好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戏曲 《关汉卿戏曲集》 《关汉卿全集》 《关汉卿全集校注》
下载PDF
论促成关汉卿优秀杂剧的多重因素
6
作者 叶官谋 《语文学刊》 2019年第1期83-88,共6页
促成关汉卿优秀杂剧的因素是丰富多样的,主要有:元代统治者对文化控制的弱化和对杂剧的喜爱;元朝建立的民族等级制与对文人的歧视;城市的繁荣发展给杂剧创作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必要的市场;与元代沦落底层的杂剧作家的密切交流;大胆的性格... 促成关汉卿优秀杂剧的因素是丰富多样的,主要有:元代统治者对文化控制的弱化和对杂剧的喜爱;元朝建立的民族等级制与对文人的歧视;城市的繁荣发展给杂剧创作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必要的市场;与元代沦落底层的杂剧作家的密切交流;大胆的性格特征;善于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善于传承和勇于创新;善于吸收底层民众的方言俗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优秀杂剧 形成原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