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史《儒林传》扬州学人记载的形成
1
作者 戚学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5,共15页
扬州学派被视为清代儒学的一个重要派别,研究成果较多。但学界未曾注意到,清史《儒林传》对扬州学人有系统的记载,且形成过程复杂,是该学派研究史的重要一页。本文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儒林传》相关档册,从纂修层面揭示清史《儒... 扬州学派被视为清代儒学的一个重要派别,研究成果较多。但学界未曾注意到,清史《儒林传》对扬州学人有系统的记载,且形成过程复杂,是该学派研究史的重要一页。本文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史《儒林传》相关档册,从纂修层面揭示清史《儒林传》第一次稿和第四次稿对扬州学人的记载情况。清史《儒林传》第一次稿中,阮元将任大椿为代表的扬州学人群体载入,但该传被删除。光绪年间,清史《儒林传》第四次稿中有八位扬州学人立为正传。这些传记在扬州府呈送的《儒林刘宝楠刘文淇朱士端王念孙汪喜苟焦循凌曙江藩(江苏咨送采访册)》的同名传记基础上删改而成。国史馆纂修官重点改写并表彰了扬州诸儒在《易》《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等专经研究上的成就,彰显了扬州诸人的“汉学”宗风,突出了他们的地域联系和家族特色。清史《儒林传》虽未用“扬州学派”之名,但已经记载了扬州学派的学风和地缘特色等要素,在正史中确立了扬州学派的史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儒林传》第四次稿 扬州学派 汉学 阮元 缪荃孙
下载PDF
论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诗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辉斌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6,共6页
以元好问为代表的金代乐府诗,是乐府诗史上值得注意的一座艺术高标。这一时期的乐府诗,虽然具有两宋乐府诗的某些因子成份,但重要的却是"以唐人为旨归"后的一种成果展示。金代诗人之于乐府诗的创作,不仅继承了杜甫"忧黎... 以元好问为代表的金代乐府诗,是乐府诗史上值得注意的一座艺术高标。这一时期的乐府诗,虽然具有两宋乐府诗的某些因子成份,但重要的却是"以唐人为旨归"后的一种成果展示。金代诗人之于乐府诗的创作,不仅继承了杜甫"忧黎元"、白居易"补时阙"的创作宗旨,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芒的新乐府诗,并且还以对歌行类乐府的雅好,而使得七言歌行在当时成为了一种创作时尚。两宋乐府因与音乐脱离了关系,而为一种仅供人们阅读的案头文学,金代乐府诗则使这种案头文学又回归到了"原生态"时期,即其大都可配乐而唱。这种回归,显然是乐府诗史上的一种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金代乐府 时代特征 艺术高标
下载PDF
《全金元词》金词部分订误
3
作者 刘云憬 王琴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83-89,共7页
文章对《全金元词》(金词部分)做了一些考察研究,利用特殊通押对文字方面的错误作了一些校勘;利用词律对押韵位置判断的正确与否作了校勘,其中还有一些作者认为有误,但没有确切的把握,所以只能存疑。
关键词 《全金元词》 金词 异常押韵 词律 校勘
下载PDF
元西域人华化之先导蒲寿宬考论
4
作者 刘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8-92,共5页
元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量华化的西域人过继了汉语的表达方式抒情言志,陈垣先生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认为宋末元初西域诗人蒲寿宬乃元代西域人华化之先导。蒲寿宬的文学创作体现了西域民族原有的审美和文化特征在其华化过程中所... 元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量华化的西域人过继了汉语的表达方式抒情言志,陈垣先生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认为宋末元初西域诗人蒲寿宬乃元代西域人华化之先导。蒲寿宬的文学创作体现了西域民族原有的审美和文化特征在其华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研究元代华化西域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特征以及探讨回族文学的发生、发展,蒲寿宬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但现存文献中关于其生平记载简略且多疑点,需作进一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西域人 华化 蒲寿宬 《心泉学诗稿》
下载PDF
河汾诸老诗歌的多维审视
5
作者 张建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350-357,共8页
河汾诸老经历了金元易代的战火和蒙元废止科举的困境,他们多数选择了隐居,原因在于他们做了金朝遗民,也和蒙古国时期文人仕途狭窄有关。河汾诸老生活贫困,感到儒生无用,有穷途末路之感。长期生活于北方民族政权之下,导致华夷之辨的观念... 河汾诸老经历了金元易代的战火和蒙元废止科举的困境,他们多数选择了隐居,原因在于他们做了金朝遗民,也和蒙古国时期文人仕途狭窄有关。河汾诸老生活贫困,感到儒生无用,有穷途末路之感。长期生活于北方民族政权之下,导致华夷之辨的观念比较淡漠,他们更重视在易代之际传承文化。面对战乱,返回家乡过太平生活是他们的最大愿望。河汾诸老受陶渊明和杜甫的影响,称赞陶渊明的达观洒脱超过其遗民品节,他们学杜甫体现在书写乱离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汾诸老 金元文学 地域文学
下载PDF
李商隐《锦瑟》四种英译文翻译策略体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锦晖 文军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7-14,共8页
汉语古诗英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歌英译策略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古诗英译多样性与复杂性的认识,也有助于翻译批评及翻译实践。文章借助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对李商隐的《锦瑟》四种英译文进行描写分析,发现四位译者的... 汉语古诗英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歌英译策略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古诗英译多样性与复杂性的认识,也有助于翻译批评及翻译实践。文章借助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对李商隐的《锦瑟》四种英译文进行描写分析,发现四位译者的策略在语言、形式、词汇转换和附翻译层面上各有特色,每个译文的内部策略自成体系。进一步对比后发现,汉语古诗英译策略的选择受到译者身份、诗学、翻译观及翻译目的等多重文本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 《锦瑟》 翻译策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论中国典籍文学核心术语的英译——以英译“唐诗、宋词、元曲”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勇 廖志勤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50-55,共6页
文章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例,分析英译中国典籍文学核心术语中存在不准确、过度归化、译名不统一等现象。指出应尊重文化差异,倡导文化多元。提出国内译者要有文化自觉,克服文化认同焦虑,建议采用音译的方法,名正言顺地传... 文章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例,分析英译中国典籍文学核心术语中存在不准确、过度归化、译名不统一等现象。指出应尊重文化差异,倡导文化多元。提出国内译者要有文化自觉,克服文化认同焦虑,建议采用音译的方法,名正言顺地传播中国典籍文学核心术语,弘扬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文学核心术语的英译 唐诗、宋词、元曲 文化差异 文化自觉
下载PDF
从《今词初集》看“独抒性灵”的纳兰词
8
作者 廖玉婷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0-74,共5页
《今词初集》是清初一部极具特色的词选,其中收录了编者纳兰性德17首词作,是单个作家选词比重最大的。所选录的词作体现了纳兰"独抒性灵"的词学观念。另外,选词中还有典故的大量运用,这种看似矛盾的创作手法实际上也是与纳兰... 《今词初集》是清初一部极具特色的词选,其中收录了编者纳兰性德17首词作,是单个作家选词比重最大的。所选录的词作体现了纳兰"独抒性灵"的词学观念。另外,选词中还有典故的大量运用,这种看似矛盾的创作手法实际上也是与纳兰词学观相统一的,是纳兰调和理论观念与创作实践冲突的体现。纳兰词"自然"的美学传统渊源有自,消融了清初词派的隔阂,而纳兰词主"情"的特点也对清代词坛的创作起到了补弊纠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词初集》 纳兰词 典故 独抒性灵
下载PDF
论马瑞辰对三家《诗》材料的利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春莉 《池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0-84,共5页
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是清代研究《诗经》的代表性著作。此书继承了清代学者的经学研究方法,在训诂、名物、礼制、史地等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反映出马氏对于四家《诗》的传承有着自己丰富和深刻的理论认识,其认为三家《诗》与... 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是清代研究《诗经》的代表性著作。此书继承了清代学者的经学研究方法,在训诂、名物、礼制、史地等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反映出马氏对于四家《诗》的传承有着自己丰富和深刻的理论认识,其认为三家《诗》与毛《诗》“异流而同原”,进而兼采今古文以注经,在校勘文字、辨别通假、考订字义、证明诗义等很多方面都有创获。这一做法表现了马氏欲消解今古文门户之见,求得《诗》之统一性的意图,显示出清朝经学研究从乾嘉时期大盛的古文经学向晚清今文经学过渡的表征。时至今日,对于《诗经》研究,该书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 三家《诗》 毛《诗》 今古文经学
下载PDF
《顾亭林诗集汇注》出版始末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戎默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1年第4期174-185,共12页
《顾亭林诗集汇注》是顾炎武诗集注本的经典,该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首次出版。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社藏档案,该书选题策划在20世纪60年代初已经开始,其初衷是整理清人徐嘉《顾亭林诗集笺注》,在审稿、借阅参考书的过程中,才逐渐形... 《顾亭林诗集汇注》是顾炎武诗集注本的经典,该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首次出版。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社藏档案,该书选题策划在20世纪60年代初已经开始,其初衷是整理清人徐嘉《顾亭林诗集笺注》,在审稿、借阅参考书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了《顾亭林诗集汇注》的想法,并最终成稿。在作者与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该书在1983年11月终于出版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亭林诗集汇注》 王蘧常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下载PDF
典籍英译中注释的文化信息传递功能——以《兰亭集序》三个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为例
11
作者 陈慕羽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91-96,共6页
文化负载词由于其文化内涵丰富,是典籍英译中的难点。注释能传递文化信息,为文化鸿沟架起一座桥梁。在典籍英译中译者可以使用注释传递文化信息(生态环境文化信息、制度风俗习惯文化信息及物质文化信息)、介绍引文或观点出处。比较《兰... 文化负载词由于其文化内涵丰富,是典籍英译中的难点。注释能传递文化信息,为文化鸿沟架起一座桥梁。在典籍英译中译者可以使用注释传递文化信息(生态环境文化信息、制度风俗习惯文化信息及物质文化信息)、介绍引文或观点出处。比较《兰亭集序》三个译本,罗经国译本在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方面更为到位,就在于其大量使用文后注释,同时也能保持典籍的简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信息 《兰亭集序》 注释 文化负载词 典籍英译
下载PDF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英译文的语篇分析
12
作者 杨福明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5-97,共3页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从语篇分析功能出发,运用本功能的主位——述位系统、信息结构系统和衔接系统,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及其英译文进行尝试性分析,旨在说明语言语篇功能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验证系统功能语...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从语篇分析功能出发,运用本功能的主位——述位系统、信息结构系统和衔接系统,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及其英译文进行尝试性分析,旨在说明语言语篇功能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验证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诗歌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法 古诗英译 《送元二使安西》 语篇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