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卷》清代戏曲碑刻释文校补
1
作者 游秋璐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卷》中的部分释文存在一定的文字误、缺、衍、脱及句读失误等问题,今校正误释8条,校补缺文8条,校正衍文4条,校补脱文3条,举正句读3条,以便为相关碑刻的研究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文本。
关键词 《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卷》 清代 戏曲碑刻 释文 校补
下载PDF
也谈中国古代律典的性质和体例——以《唐律疏议》和《大清律例》为中心 被引量:6
2
作者 高汉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25-30,共6页
本着现代法理学的部门法理论原则 ,以《唐律疏议》和《大清律例》为例 ,对中国古代律典的性质和编纂体例进行了详细论证分析。指出问题的关键是古今对“刑法”、“犯罪”、“刑罚”三概念的理解截然不同 ,所谓“古代律典只是刑法典 ,其... 本着现代法理学的部门法理论原则 ,以《唐律疏议》和《大清律例》为例 ,对中国古代律典的性质和编纂体例进行了详细论证分析。指出问题的关键是古今对“刑法”、“犯罪”、“刑罚”三概念的理解截然不同 ,所谓“古代律典只是刑法典 ,其编纂体例是诸法分立、民刑有分”的观点是错误的。传统看法把“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作为律典的编纂体例是有其客观依据的 ,简单抛弃这一说法只会导致认识上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律典 《唐律疏议》 编纂体例 《大清律例》 基本部门法 法律部门 民事制裁方法 晚清 法律调整方法
下载PDF
《大清律辑注》按语的类型化解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志林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6-160,179,共6页
《大清律辑注》作为清初注释律学的奠基之作,具有作为律学文本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对《大清律辑注》中沈之奇所作的267条按语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并按照概念解释、律例阐释和观点评述三种类型进行较为全面的解析。按语作为律学文本的重... 《大清律辑注》作为清初注释律学的奠基之作,具有作为律学文本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对《大清律辑注》中沈之奇所作的267条按语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并按照概念解释、律例阐释和观点评述三种类型进行较为全面的解析。按语作为律学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紧密围绕律条注释展开,同时又表达了著者对若干问题的观点立场和理论探索,能够为传统律学文本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律辑注 按语 法律解释 律学
下载PDF
杨度与清末资政院《新刑律》议案的争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唐靖 曹阜孝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0-85,共6页
1902年开始的十年内,晚清政治高层围绕着刑律修订的不同意见而爆发了激烈的"礼法之争"。时逢资政院成立,杨度以宪政编查馆特派员身份将新刑律按程序提交资政院审议,并作了长篇发言,内容涉及新旧刑律的区别,以及改颁新律的意义... 1902年开始的十年内,晚清政治高层围绕着刑律修订的不同意见而爆发了激烈的"礼法之争"。时逢资政院成立,杨度以宪政编查馆特派员身份将新刑律按程序提交资政院审议,并作了长篇发言,内容涉及新旧刑律的区别,以及改颁新律的意义,其发言暗含对礼教的批判,从而正式将礼法争论的场所转移到了资政院内进行。通过审视杨度在资政院的这一发言,可以对研究晚清礼法之争作一个侧面的补充,同时也对立法过程中传统的扬弃问题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度 资政院 大清新刑律 礼法之争
下载PDF
论《大清律辑注》的注律特色及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锐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103,共10页
《大清律辑注》是清代代表性的注律作品。从方法论角度看,《大清律辑注》具有精密性、创新性及论证性特点。由于沈之奇注律时,不仅"析行为之范围"、"明身份之分际"、"定罪名之界限",且"严量刑之尺度... 《大清律辑注》是清代代表性的注律作品。从方法论角度看,《大清律辑注》具有精密性、创新性及论证性特点。由于沈之奇注律时,不仅"析行为之范围"、"明身份之分际"、"定罪名之界限",且"严量刑之尺度",因此,其运用的法律概念非常谨严。在分析法条时,沈之奇广泛运用分类技术,发现了法律的诸多未尽之处,从而使得其注解非常全面,远超前代。沈之奇在法律方法方面多有创新,其辑注作品几乎是法律解释方法的教科书。除了文义解释以外,他还广泛运用"类推解释"、"体系解释"、"例分八字"等方法,从而形成了金字塔式、内部有着层级结构的法律解释方法系统。沈之奇采用的法律解释方法体系在现代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律辑注》 法律解释 方法论 体系解释 “例分八字”
下载PDF
清末刑法典编纂体例和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四辈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2期90-94,共5页
清末刑法典编纂体例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以刑为主、民刑不分、诸法合体 ,走向民刑并重、刑民有分、诸法分立并以专门规定犯罪与刑罚为惟一内容 ;由刑事程序法与刑事实体法的合典编纂 ,到刑事程序法与刑事实体法的分立成典等等。这... 清末刑法典编纂体例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以刑为主、民刑不分、诸法合体 ,走向民刑并重、刑民有分、诸法分立并以专门规定犯罪与刑罚为惟一内容 ;由刑事程序法与刑事实体法的合典编纂 ,到刑事程序法与刑事实体法的分立成典等等。这种变化 ,直接导致沿袭几千年的以刑事法律为主体的中华法系的解体 ,使中国法制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并对以后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刑事立法、司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刑法 编纂体例 刑事程序法 刑事实体法 篇章结构 刑罚 法律责任 制裁方式
下载PDF
清末民事诉讼法的演进
7
作者 肖建华 廖浩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124,共7页
八国联军侵华后,统治阶层意识到以旧有方式延续其统治成为不可能,遂推动例律的修订。此外,西方国家在华享有的领事裁判权,一方面维护了本国国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华人了解到文明国家的先进诉讼法制。英美日三国与清政府约定以修律换... 八国联军侵华后,统治阶层意识到以旧有方式延续其统治成为不可能,遂推动例律的修订。此外,西方国家在华享有的领事裁判权,一方面维护了本国国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华人了解到文明国家的先进诉讼法制。英美日三国与清政府约定以修律换取其领事裁判权的废除,成为修律的直接动机。沈家本等修律大臣先后奏进《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两份草案各有特色,其中《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尤其特别,兼具英美国家的诉讼特点,而《民事诉讼律草案》则具有浓厚的日本民事诉讼法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修律 领事裁判权 《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 《民事诉讼律草案》
下载PDF
清儒笺注唐别集的时代特征
8
作者 王雪玲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7,共8页
清朝是唐代文学传播与研究的全盛时代,就清儒笺注唐别集而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越前代。清朝又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集大成时期,清儒笺注唐别集又具有明显的集大成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不仅表现在全力以赴精校细勘以求唐别集完备无... 清朝是唐代文学传播与研究的全盛时代,就清儒笺注唐别集而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越前代。清朝又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集大成时期,清儒笺注唐别集又具有明显的集大成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不仅表现在全力以赴精校细勘以求唐别集完备无缺,还表现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前贤时哲的研究成果,广泛搜集汇编别集作者的传记及别集作品的序跋、评论、题咏等相关研究资料等。这些都是清代学术集大成特征的具体表现,也是集大成时代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笺注 唐别集 时代特征
下载PDF
清代几种唐集笺注本略评
9
作者 李一飞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清人笺注唐集数十种,其中堪称定本、善本者约十余种。这些注本辑录原作全备,考订、注释缜密,校勘精审,于词义诠释中探求诗旨,具有整体成就而又各具特色。笺注者治学严谨,操作规范,集思广益,保证了这批著作的学术质量,为学界所珍视。
关键词 清代 唐人别集 笺注 整理
下载PDF
明清词谱中的“同调异体”
10
作者 李冬红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从简单的定调到同调异体概念的形成,从同调分体的粗疏到异体辨析的细化,从简单的标注到固定的谱式,明清词谱中对同调异体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分析探究也更趋合理与成熟,进一步完善了词谱的编纂体制,增加了词谱的词学价值。同时,对加强... 从简单的定调到同调异体概念的形成,从同调分体的粗疏到异体辨析的细化,从简单的标注到固定的谱式,明清词谱中对同调异体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分析探究也更趋合理与成熟,进一步完善了词谱的编纂体制,增加了词谱的词学价值。同时,对加强词体规范和深化词律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和大量的文献资料,丰富了词体样式,从而促进了词体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词谱 同调异体 谱式标注 词体辨析
下载PDF
清代未成年人的罪与罚——以《刑案汇览三编》为主
11
作者 王青芝 逯慧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47-53,共7页
未成年人犯罪自古以来都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清代未成年人犯罪类型依据案情有杀伤人、偷盗、犯奸等;依据犯罪的主观意识又有主观故意、过失、缘坐等类型。细研这些案例,可知经济落后、物质匮乏、教育医疗水平低下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 未成年人犯罪自古以来都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清代未成年人犯罪类型依据案情有杀伤人、偷盗、犯奸等;依据犯罪的主观意识又有主观故意、过失、缘坐等类型。细研这些案例,可知经济落后、物质匮乏、教育医疗水平低下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因。清代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继承了传统,尊重人的生理、心理的发育规律,体现了“恤幼”精神,但前提是不能威胁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清代未成年罪犯的司法审判也证明了清代司法程序的严谨和审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未成年人犯罪 《刑案汇览三编》
下载PDF
张之洞的法律思想(一)
12
作者 华友根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04-114,共11页
张之洞论法律之提要:1)崇扬封建旧法,特别是《大清律例》,主张执法从严从重。2)要求变法修律、学习西法,但反对提倡民权、实行司法独立。3)批评新订的《大清新刑律草案》和《刑事民事诉讼法》,认为刑罚太轻,违背礼教,不适用于中国。4)... 张之洞论法律之提要:1)崇扬封建旧法,特别是《大清律例》,主张执法从严从重。2)要求变法修律、学习西法,但反对提倡民权、实行司法独立。3)批评新订的《大清新刑律草案》和《刑事民事诉讼法》,认为刑罚太轻,违背礼教,不适用于中国。4)重视办学,宣扬办学宗旨,制定学堂章程,特别是强调办专门的法律学堂。5)办理中外交涉有不亢不卑之处,但教案处理也有不当的地方。更有为了争取外国支持、为了支付赔款而出卖国土的思想。张之洞作为清末重臣,其法律思想既有保守的成分,即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也有新的创建,后者对后世法律建设颇有启发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法律思想 《大清律例》 《大清新刑律草案》 《刑事民事诉讼法》
下载PDF
张之洞的法律思想(二)
13
作者 华友根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张之洞论法律之提要:1)崇仰封建旧法,特别是《大清律例》,主张执法从严从重。2)要求变法修律、学习西法,但反对提倡民权、实行司法独立。3)批评新订的《大清新刑律草案》和《刑事民事诉讼法》,认为刑罚太轻,违背礼教,不适用于中国。4)... 张之洞论法律之提要:1)崇仰封建旧法,特别是《大清律例》,主张执法从严从重。2)要求变法修律、学习西法,但反对提倡民权、实行司法独立。3)批评新订的《大清新刑律草案》和《刑事民事诉讼法》,认为刑罚太轻,违背礼教,不适用于中国。4)重视办学,宣扬办学宗旨,制定学堂章程,特别是强调办专门的法律学堂。5)办理中外交涉有不亢不卑之处,但教案处理也有不当的地方。更有为了争取外国支持、为了支付赔款而出卖国土的思想。张之洞作为清末重臣,其法律思想既有保守的成分,即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也有新的创建,后者对后世法律建设颇有启发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法律思想 《大清律例》 《大清新刑律草案》 《刑事民事诉讼法》
下载PDF
董康与中日法制交流
14
作者 华友根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9-91,128,共14页
董康,清末曾四渡东瀛日本考察法制,聘请法律顾问和法律学堂教习,参观裁判所与监狱,并编撰成《调查日本裁判监狱报告书》。在他具体主持及在法律顾问指导下,翻译日本法典八种,拟定《大清新刑律》等七部法律草案。董康在北洋政府初期曾到... 董康,清末曾四渡东瀛日本考察法制,聘请法律顾问和法律学堂教习,参观裁判所与监狱,并编撰成《调查日本裁判监狱报告书》。在他具体主持及在法律顾问指导下,翻译日本法典八种,拟定《大清新刑律》等七部法律草案。董康在北洋政府初期曾到日本留学、访友、进修;回国后,刑律方面对日本顾问"签注"进行整理,讼诉法方面对日本"博士案"加以修正。后来,又从日本找回我国失落的法律、礼仪,获得日本丧仪、《和汉合律疏》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受邀赴日讲中国法学史,如《周礼》《春秋刑制考》等;参观日本刑具博物馆、控诉院、大审院等,并参加东京儒道大会,重获失传的祭孔仪式。总之,董康是清末向日本学习近代先进法制,形成最初"六法";而民国时期向日本介绍中国古代法律文明与近代法制改革情况的第一人。因而是中日法制交流的"巨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康 修订法律馆 日本法律顾问 《调查日本裁判监狱报告书》 前清考试制度 唐《龙朔散颁刑部格》 《春秋刑事诉讼法》 东京儒道大会 “六法”
下载PDF
法律移植与中国刑法的近代化——以《大清新刑律》为中心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秀清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2年第3期134-149,共16页
《大清新刑律》是清末法律改革的产物 ,从体系到内容都移植了西方刑法。它遭到礼教派的种种责难 ,这表明清末移植西方刑法的艰难。虽然《大清新刑律》在清末没有得到实施 ,但它的颁布使中国刑法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并成为民国时期刑法... 《大清新刑律》是清末法律改革的产物 ,从体系到内容都移植了西方刑法。它遭到礼教派的种种责难 ,这表明清末移植西方刑法的艰难。虽然《大清新刑律》在清末没有得到实施 ,但它的颁布使中国刑法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并成为民国时期刑法的重要历史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新刑律》 中国刑法 法律移植 礼教派 法律改革 清末 颁布 西方 近代化 中心
原文传递
罚金刑在近代刑法中的确立——以1907年大清刑律草案的相关规定为视点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汉成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7-105,共9页
清末10年修律,首当其冲的就是刑事法律的改革。1907年10月,沈家本主持的修订法律馆上奏中国近代第一个刑法草案——大清刑律草案,在中国刑法史上第一次将罚金确定为五大主刑之一。从1908年到1910年,中央各部院堂官、地方各省督抚、将军... 清末10年修律,首当其冲的就是刑事法律的改革。1907年10月,沈家本主持的修订法律馆上奏中国近代第一个刑法草案——大清刑律草案,在中国刑法史上第一次将罚金确定为五大主刑之一。从1908年到1910年,中央各部院堂官、地方各省督抚、将军都统陆续上奏对大清刑律草案的签注意见,其中涉及罚金的主要问题有:罚金定为主刑问题、罚金单位和等级问题、罚金易刑问题、罚金适用的过轻与过重问题、罚金与赔偿金的关系问题。回顾和分析罚金刑在中国近代刑法中的确立过程,将使我们在微观层次上对“会通中西”的法律变革原则有新的体悟,并有利于对近代“礼法之争”的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刑律草案 签注 罚金刑
原文传递
大清刑律草案签注考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汉成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1-208,共18页
1907年大清刑律草案签注是研究《大清刑律》和"礼法之争"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本文利用诸多历史文献,对1908—1909年之间,中央部院、地方督抚的签注做了系统梳理,考证其文献来源、整理要点、上呈过程和表现形式,澄清以往研究... 1907年大清刑律草案签注是研究《大清刑律》和"礼法之争"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本文利用诸多历史文献,对1908—1909年之间,中央部院、地方督抚的签注做了系统梳理,考证其文献来源、整理要点、上呈过程和表现形式,澄清以往研究中不清楚甚至错误的地方,辨析了签注的形成过程及其中的倾向性意见,分析了签注在《大清刑律》制定中影响和作用有限的原因。1907年大清刑律草案作为沈家本在法律领域贯彻"思想革命"的代表作,其得失是与政治领域的立宪运动同步的,由签注所引发的"礼法之争"的本质不是中西、新旧之争,而是法律领域"改良还是革命"的"主义"之争。1907年大清刑律草案既与中国自身的状况相脱节,也不符合法律自身的演进规律,是一次有着严重缺陷的立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刑律 刑律草案 签注 礼法之争
原文传递
明清“典律—例”法律形式和法律体系形成及意义——兼论中华法系后期的特质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兴东 《荆楚法学》 2022年第6期100-112,共13页
法律形式的分类和法律体系的构成问题是中国古代法律史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是准确把握中华法系本质特征的基础。明清时期法律形式和法律体系是前两个时期演进下的一种混和产物。明清时期法律形式由会典和律典构成,其中,典是设范立制,律是... 法律形式的分类和法律体系的构成问题是中国古代法律史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是准确把握中华法系本质特征的基础。明清时期法律形式和法律体系是前两个时期演进下的一种混和产物。明清时期法律形式由会典和律典构成,其中,典是设范立制,律是正刑定罪,是西晋确立的令律分类原则的延续。明清时期法律体系是“典律—例”体系,具体由“会典—则例”与“律典—条例”两种次体系组成。这种法律体系是秦汉时期律令法律体系的产物,是基于法律效力等级和制定程序的分类结果。明清“典律—例”法律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经学义理化下“经—传”理论。中国古代帝制时期法律形式和法律体系的分类和结构是一种实践理性下的自然演进产物,体现出中华法系在世界法律样式中的独有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律例 明清时期
原文传递
《大清新刑律》中共同犯罪人分类之研究
19
作者 郑赫南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4-59,共6页
《大清新刑律》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是中国刑法史上开天辟地的选择。其对传统分类的摒弃,对最先进的西方(尤其是德国)刑法理论的借鉴,充分体现了中国刑法近代化的路径之一———法律移植。通过对这种移植的优劣得失进行评价,便于对我国... 《大清新刑律》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是中国刑法史上开天辟地的选择。其对传统分类的摒弃,对最先进的西方(尤其是德国)刑法理论的借鉴,充分体现了中国刑法近代化的路径之一———法律移植。通过对这种移植的优劣得失进行评价,便于对我国现行刑法中的共同犯罪人的分类问题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犯罪人 《大清新刑律》 法律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