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transitivity model in translation——Exemplified by the Study on the Three Versions of Translation of The Diary of Madman
1
作者 涂思畅 《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 2018年第5期146-148,共3页
Transitivity model is a popular tool in translation studies.Under theory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created by Hal?liday,the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role of transitivity system in translation through discourse and... Transitivity model is a popular tool in translation studies.Under theory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created by Hal?liday,the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role of transitivity system in translation through discourse and data analysis and survey.This study holds that the choice of the process and its vocabulary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and readers'attitu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TIVITY MODEL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the diary of madman
下载PDF
鲁迅研究综述(2018-2022)
2
作者 李红霞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4-62,共19页
2018—2022这五年间,集聚了“五四新文化运动”100周年、鲁迅诞辰140周年、《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发表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鲁迅作品的阐释、鲁迅思想的开掘,以及鲁迅学的回顾、反思、展望等多方面均取得了扎实的成果,研究者试图... 2018—2022这五年间,集聚了“五四新文化运动”100周年、鲁迅诞辰140周年、《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发表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鲁迅作品的阐释、鲁迅思想的开掘,以及鲁迅学的回顾、反思、展望等多方面均取得了扎实的成果,研究者试图打破时空、文体、学科等阻隔,实现鲁迅研究诸多视域的多元互动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野草》 《呐喊》
下载PDF
The Missing Link: Japan as an Intermediary in the Transculturation of the Diary of A Madman 被引量:1
3
作者 Xiaolu Ma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4年第2期331-346,共16页
The Diary of A Madman (Kuangren r/j/), Lu Xun's first well-known short stoW and the alleged first modem short stow in vernacular Chinese, is famous for its first-person narrative by an intellectual that is sufferin... The Diary of A Madman (Kuangren r/j/), Lu Xun's first well-known short stoW and the alleged first modem short stow in vernacular Chinese, is famous for its first-person narrative by an intellectual that is suffering from a persecution complex. As acknowledged by Lu Xun himself and argued by most scholars, this short stoW was influenced by Gogol's homonymic short stow, but has developed more profound melancholy and indignation. However, as my paper demonstrates, this perspective neglects the role of Japan as an intermediary in the transculturation of madness. First, Lu Xun's initial encounter with Gogol's Diary of A Madman was through his reading of Futabatei Shimei's translation in the Japanese magazine Ky6mi. Second, the framed narrative and contrasting styles of Lu Xun's short stow, which are not features of Gogol's, might also be due to the inspiration from the Japanese genbun itchi movement in the Meiji period. Third, and most importantly, cannibalism, a major theme in Lu Xun's Diary of A Madman, was arguably shaped by the heated discussion in Japan on national character and cannibalism. My paper will trace the double origin of the depiction of madness and cannibalism in Lu Xun's work and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role of Japan in the transculturation of the stow of a madm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ry of a madman Lu Xun transculturation madness cannibalism
原文传递
“吞噬”与“渴望”:《狂人日记》与《奥尔拉》中的癫狂论析
4
作者 冯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1-209,共9页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莫泊桑的《奥尔拉》都是“癫狂”想象的名作。译者对莫泊桑“世纪末的疲劳”的感同身受与鲁迅在20世纪初的“困顿”是对“癫狂”时段性特质的提点。《狂人日记》中的“吃人”与《奥尔拉》里的“喝水”象征着对外来...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莫泊桑的《奥尔拉》都是“癫狂”想象的名作。译者对莫泊桑“世纪末的疲劳”的感同身受与鲁迅在20世纪初的“困顿”是对“癫狂”时段性特质的提点。《狂人日记》中的“吃人”与《奥尔拉》里的“喝水”象征着对外来“吞噬”的恐惧与对内在夙愿的“渴望”,其实质是因自我被侵占或迷失而陷入精神绝境的反思。而心魔“欧儿拉”象征的“厌弃的自我”与狂人“救救孩子”的“本真的自我”的醒觉及其辩驳正是自我主体建构过程的两面。“癫狂”的跨文化对话不仅质疑了《狂人日记》属意于礼教批判的偏颇,而且也隐喻鲁迅对“知者”躬身自省,生成“立人”首要“立己”的新的“心声”与“内曜”,这成为鲁迅“反抗绝望”思想的重要基础与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奥尔拉》 “癫狂” “立人” “立己”
下载PDF
经典的自我消解——《狂人日记》再解读
5
作者 魏巍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18,140,共9页
长期以来,学界对《狂人日记》的启蒙式阐释一直未能走出傅斯年和吴虞式的认知框架。狂人的发狂被很多学者理解为启蒙者的必然,而对狂人究竟为何发狂却往往视而不见;另一方面,狂人这一形象又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问题,同样被漠然视之。因此... 长期以来,学界对《狂人日记》的启蒙式阐释一直未能走出傅斯年和吴虞式的认知框架。狂人的发狂被很多学者理解为启蒙者的必然,而对狂人究竟为何发狂却往往视而不见;另一方面,狂人这一形象又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问题,同样被漠然视之。因此,作为启蒙者的狂人形象便不断地在研究者的论述中演化。《狂人日记》是一个需要被重新理解的文本,它不在于我们从概念出发去解读什么,或者从前人的研究中补充什么,又或者重新建构什么,而是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从文本出发来对其进行阐释。《狂人日记》的经典地位是通过一系列研究论述建构起来的,然而小说叙事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却消解了其经典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再解读 启蒙 作家经验
下载PDF
“呐喊”的初声及其他——从《怀旧》到《狂人日记》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晨 郭春林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81,101,共12页
关于《呐喊》的第一声为什么是《狂人日记》,学界历来鲜有讨论。要阐释这个问题,须回到鲁迅作为晚清启蒙-革命的亲历者、见证者所磨砺出的情感-精神结构及其思想生成过程,回到鲁迅对晚清民初社会结构的把握及其文本展开方式中进行考察... 关于《呐喊》的第一声为什么是《狂人日记》,学界历来鲜有讨论。要阐释这个问题,须回到鲁迅作为晚清启蒙-革命的亲历者、见证者所磨砺出的情感-精神结构及其思想生成过程,回到鲁迅对晚清民初社会结构的把握及其文本展开方式中进行考察。写于1911年的《怀旧》已较充分地呈现出鲁迅独到的社会结构性视野,而一直被视为启蒙主义文本的《狂人日记》,在启蒙的面向之外,尚存在未被深入发掘的多重内在结构,鲁迅正是借助狂人的日记这一特殊文本形式将多重内在结构凝结在最简练的文学书写方式中,并由此探寻启蒙-革命的新方向、内容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怀旧》 社会结构 情感-精神结构
下载PDF
“自然状态”及其终结——《狂人日记》重释
7
作者 范阳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9-26,共8页
以霍布斯所描述的“自然状态”重释《狂人日记》,有助于构建阐释该小说思想内涵的新视角,更为深入地揭示鲁迅启蒙思想的内在理路。“自然状态”下的人因缺乏安全感,而互相怀疑和敌视。在《狂人日记》中,“怕”是贯穿小说始终的氛围和情... 以霍布斯所描述的“自然状态”重释《狂人日记》,有助于构建阐释该小说思想内涵的新视角,更为深入地揭示鲁迅启蒙思想的内在理路。“自然状态”下的人因缺乏安全感,而互相怀疑和敌视。在《狂人日记》中,“怕”是贯穿小说始终的氛围和情境,狂人由自身的恐惧感,认识到其普遍性。他更进而发现,“吃/被吃”已成为固化的结构;“吃人者”与“被吃者”分享着同样的价值观,二者共同造成了“从来如此”的局面。狂人因确立了历史不断进步的观念,劝说周围人担负起对于他人、历史的责任;但因意识到自己无法成为“真的人”,其呼告最终落实为“救救孩子”。鲁迅在“五四”后仍坚持了精神革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布斯“ 自然状态” 终结 《狂人日记》 “吃/被吃”
下载PDF
新文化先驱者孤绝心境的象征——论《狂人日记》中象征主义表现法的运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直心 王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7-121,共5页
现代中国小说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与其说是"第一篇现实主义小说",不如说是象征主义小说的发端。它主要借重象征主义表现法,使"狂人"的感觉能力得以升华,乃至发出"从来如此,便对么"的惊世之问,表征了... 现代中国小说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与其说是"第一篇现实主义小说",不如说是象征主义小说的发端。它主要借重象征主义表现法,使"狂人"的感觉能力得以升华,乃至发出"从来如此,便对么"的惊世之问,表征了新文化先驱不无孤绝地反传统的心境。而就小说的创作方法、属性问题的去讹存真,恰可揭示鲁迅审美视野的开阔,以及勉力集合诸种创作方法张力的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象征主义 现实主义
下载PDF
“吃人”命题的世纪苦旅——从鲁迅《狂人日记》到莫言《酒国》 被引量:5
9
作者 古大勇 金得存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05-109,共5页
莫言的《酒国》是在鲁迅传统及《狂人日记》的影响下创作的长篇小说,由于"吃人"主题的再现从而与《狂人日记》取得了某种精神对应。两篇小说中的"吃人"内涵同中有异。第一层面都指向真正的肉体"吃人"。... 莫言的《酒国》是在鲁迅传统及《狂人日记》的影响下创作的长篇小说,由于"吃人"主题的再现从而与《狂人日记》取得了某种精神对应。两篇小说中的"吃人"内涵同中有异。第一层面都指向真正的肉体"吃人"。第二层面是指向象征意义上的"吃人",《狂人日记》侧重于文化文明层面的批判,《酒国》侧重于现实政治层面的批判。两者的"吃人"都具有巨大的同化性与普适性,启蒙者形象被彻底解构,表现了改造"吃人"文化的艰难。两者都表达了对未来的焦虑和渴望。第三层面可作普遍的人类学意义上的理解。产生于20世纪的《狂人日记》和《酒国》体现的人道立场、启蒙态度、民主观念与批判精神,使之和古代的同类"吃人"题材的作品划上一道分水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酒国》 “吃人” 三层内涵 现代精神
下载PDF
是人吃人还是礼教吃人?——论鲁迅《狂人日记》的主题 被引量:11
10
作者 汤晨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狂人日记》长期以来被定论为揭露礼教吃人,但从鲁迅的一贯思想和小说发表时鲁迅的自述可以断定,其原初的核心的动机是表现人吃人,是揭露存在于中国的食人蛮性,它通过对被吃的恐惧感传达出鲁迅对民族摆脱野蛮状态的热望以及对人的肌体... 《狂人日记》长期以来被定论为揭露礼教吃人,但从鲁迅的一贯思想和小说发表时鲁迅的自述可以断定,其原初的核心的动机是表现人吃人,是揭露存在于中国的食人蛮性,它通过对被吃的恐惧感传达出鲁迅对民族摆脱野蛮状态的热望以及对人的肌体和生命的强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人 礼教 鲁迅 狂人日记
下载PDF
从《狂人日记》看可靠的叙述者与不可靠叙述者 被引量:9
11
作者 谭君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115,共4页
在小说等叙事虚构作品中的叙述者,有可靠的叙述者与不可靠叙述者之分。这种区分主要建立在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的,但二者又存在着相向变化的可能性、可逆性。读者在作品阅读的动态过程中可以感受与推导这一可逆性变化。鲁... 在小说等叙事虚构作品中的叙述者,有可靠的叙述者与不可靠叙述者之分。这种区分主要建立在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的,但二者又存在着相向变化的可能性、可逆性。读者在作品阅读的动态过程中可以感受与推导这一可逆性变化。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就包含着这一可逆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的叙述者 不可靠叙述者 可逆性 《狂人日记》
下载PDF
在过去之事、现在之事、将来之事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木函 徐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3,共6页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不仅从现代思想史的意义上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点,而且在叙述学的层面开创了现代小说的表现形式:现代小说应该在过去之事、现在之事、将来之事中穿越。这种表现形式既意味着《狂人日记》的多重意义的空间...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不仅从现代思想史的意义上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点,而且在叙述学的层面开创了现代小说的表现形式:现代小说应该在过去之事、现在之事、将来之事中穿越。这种表现形式既意味着《狂人日记》的多重意义的空间,也隐含了鲁迅复杂的思想文化性格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现代白话小说 叙述方式
下载PDF
试论鲁迅《狂人日记》的历史渊源——对其创新所在的别一种理解 被引量:7
13
作者 谈蓓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3,共10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鲁迅《狂人日记》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上与其以前的文学作品的相通点,同时指出该作品创新的主要方面在于“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希望以此为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过程提供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陌生化 中国 文学评论
下载PDF
《新青年》编辑约稿与鲁迅现代小说的诞生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宗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9,共9页
鲁迅成长为新文学作家,是诸多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新青年》编辑的约稿对鲁迅成为新文学作家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新青年》编辑钱玄同向鲁迅约稿,使得期刊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是在这种新生... 鲁迅成长为新文学作家,是诸多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新青年》编辑的约稿对鲁迅成为新文学作家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新青年》编辑钱玄同向鲁迅约稿,使得期刊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是在这种新生产方式的制导下,作者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便继承了期刊的文化立场;编辑所编发出来的作品便体现了期刊的文化诉求;读者所阅读的作品便渗透了期刊的文化期待。《新青年》正是在这种期刊生产方式转变的基础上,才向"名不见经传"的潜在作者鲁迅约稿。这种新的期刊生产方式,既改写了潜在作者鲁迅的人生轨迹,又改变了《新青年》在文化发展历史上的边缘地位,同时也促成了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对新文化启蒙运动的认同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新青年》 钱玄同 《狂人日记》
下载PDF
不可靠叙述与阅读伦理——鲁迅《狂人日记》文本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志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6,共5页
文章旨在探求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的艺术价值形成机制,在细读的基础上认为,《狂人日记》的特殊艺术魅力主要由独特的二度叙事及不可靠叙述来体现的。由此出发将研究视角拓展到读者阅读层面,并从阅读伦理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观照。
关键词 《狂人日记》 文本分析 二度叙事 不可靠叙述 阅读伦理
下载PDF
现代知识分子觉醒期的呐喊:《狂人日记》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思和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6-38,57,共14页
《狂人日记》所产生的精神境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是站在五四新文学立场上揭露这个吃人的社会、吃人的历史以及礼教下的中国人心之黑暗;但反过来,他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所张扬的人道主义、人性至上、现代文明,也表示了深刻的怀疑。... 《狂人日记》所产生的精神境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是站在五四新文学立场上揭露这个吃人的社会、吃人的历史以及礼教下的中国人心之黑暗;但反过来,他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所张扬的人道主义、人性至上、现代文明,也表示了深刻的怀疑。读《狂人日记》我们能够举一反三地来看当时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达到的一个最高的精神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吃人 现代性
下载PDF
来自大洋两岸不同背景下的“呐喊”——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和《狂人日记》的比析中看人类面对困境的反思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文开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9-93,共5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和《狂人日记》塑造了两个在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世纪病”人物形象 ,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用有悖常理的言语揭露了各自社会的本质 ,并且都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本文就两篇小说的主要特点进行比析探讨 。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狂人日记》 世纪病 吃人 “假模假式”
下载PDF
从《红楼梦》到《狂人日记》——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传统溯源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祖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115,共6页
诞生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红楼梦》与《狂人日记》,他们的思想价值取向,分别构成了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远传统与近传统。两个作品的思想倾向的首要方面是反封建,但着眼点和支点不同,就主要方面而言,《红楼梦》以百科全书的规模,从封建... 诞生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红楼梦》与《狂人日记》,他们的思想价值取向,分别构成了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远传统与近传统。两个作品的思想倾向的首要方面是反封建,但着眼点和支点不同,就主要方面而言,《红楼梦》以百科全书的规模,从封建的生产关系入手,其批判的主要支点是对封建制度文化“吃人”本质的揭露;《狂人日记》的着眼点是封建的意识形态,其批判的支点是对封建精神文化反人道本质的揭露。两个作品反封建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的解放”,但《红楼梦》追求的是人的社会地位与生存方式的解放,《狂人日记》追求的主要是个体精神的解放。《红楼梦》要解放的人主要是青年女性,《狂人日记》要解放的人主要是孩子。两个作品都揭示了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的矛盾,但两个作品对家族内部反叛力量与家族关系的认识不同。《红楼梦》中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是“剥离”的关系,在剥离中凸现了反叛者的反封建性;《狂人日记》中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是紧密相连的关系,在联系中显示了反叛者反封建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狂人日记》 反封建 人的解放 反叛者 家族
下载PDF
鲁迅文学与古典传统——以《狂人日记》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贵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3-27,共5页
 鲁迅以"医术并非一件紧要的事"而弃医从文为小说,与罗贯中"传神稗史"和《三国演义》写吴押狱之妻焚华佗《青囊书》,以及古代"上医医国"的思想,有暗合的联系;《狂人日记》"吃人"之论及其艺术...  鲁迅以"医术并非一件紧要的事"而弃医从文为小说,与罗贯中"传神稗史"和《三国演义》写吴押狱之妻焚华佗《青囊书》,以及古代"上医医国"的思想,有暗合的联系;《狂人日记》"吃人"之论及其艺术上的表现,受孔子"苛政猛于虎"和老、庄"仁义"之"庐""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的思想,以及唐人小说《集异记·崔韬》、《聊斋志异·梦狼》、《幽明录·新鬼》等等的深刻影响。作为鲁迅文学有代表性的作品,《狂人日记》思想与艺术植根于古代思想与文学的事实,证明鲁迅文学与古典传统有密切而又曲折微妙的联系,值得学者更多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现代文学 文学创作 古典传统 《狂人日记》 小说 礼教 创作思想 《梦狼》 家庭制度
下载PDF
来自生命深处的呐喊——论《狂人日记》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学谦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55,共7页
鲁迅《狂人日记》提出了封建文化"吃人"的思想命题。这种思想命题既是时代理性精神的反映,也是鲁迅个人化生命经验、文化感知的具象化。鲁迅少年时代在家庭变故中惨痛的经历,形成了"吃人情结"。这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提出了封建文化"吃人"的思想命题。这种思想命题既是时代理性精神的反映,也是鲁迅个人化生命经验、文化感知的具象化。鲁迅少年时代在家庭变故中惨痛的经历,形成了"吃人情结"。这是"吃人"命题个人情绪根源。同时,这种"吃人"思想命题也是对人类存在悲剧的揭示。"吃人"与"异化"是一致的,是人的必然性悲剧。但是,鲁迅并没有屈服这种必然性,而是以一种反抗的姿态获得了自由。鲁迅的伟大在于从中国文化现实,切入了世界性的文化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生命意识 悲剧 封建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