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温病学说探讨中医药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葛可欣 司国民 张东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112-116,共5页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是重症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其发病率高、病情重、预后差,是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旨在探讨以温病学说为理论指导下应用中医药对应脓毒症不同阶段的治疗,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脓毒症 温病学说 卫气营血 三焦辨证 综述
下载PDF
基于“气化则湿亦化”论治湿滞三焦 被引量:2
2
作者 莫小英 阮威君 +1 位作者 郑锋玲 骆欢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48-1052,共5页
“气化则湿亦化”论述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三焦之湿均因气化不利所致,治湿皆需以行气为本,重在宣畅气机,恢复三焦气化。治湿犯上焦,需宣肺利气、化湿开郁;治湿阻中焦,重在健脾行气,使脾气畅达,既助湿化,又杜生湿之源;治... “气化则湿亦化”论述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三焦之湿均因气化不利所致,治湿皆需以行气为本,重在宣畅气机,恢复三焦气化。治湿犯上焦,需宣肺利气、化湿开郁;治湿阻中焦,重在健脾行气,使脾气畅达,既助湿化,又杜生湿之源;治湿滞下焦,需淡渗通阳,因势利导。治湿之“开上、宣中、导下”三法均寓有“气化湿亦化”之机理,而轻宣、开泄、芳化、淡渗等诸法也应随证而用。“气化则湿亦化”学术思想的挖掘可为中医湿证的基础研究与治湿法的临证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湿化 三焦气化 宣肺利气 健脾行气 淡渗通阳 《温病条辨》
下载PDF
从温病血分清、散、养之法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勇 袁雪梅 +3 位作者 杨孝余 申敏 马武开 姚血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2期25-28,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到身体的多个器官组织,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在临床中一般采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来进行治疗。近年来,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上疗效显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所关注。根据系统性红斑...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到身体的多个器官组织,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在临床中一般采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来进行治疗。近年来,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上疗效显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所关注。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其属于中医“阴阳毒”“红蝴蝶疮”等范畴。文章以中医古籍及相关文献、临床研究为基础,认为温病血分清、散、养之法在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机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温病学说 血分辨证
下载PDF
程芝田《医法心传》治疫思想探析
4
作者 梁沛崧 黄辉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18,共3页
探析新安医家程芝田《医法心传》中的治疫思想。基于对《医法心传》中温疫内容的阐发,与吴又可、叶天士等温病学家的治疫观点作横向对比,与雷少逸的治温病观点作纵向挖掘探讨。发现程芝田在温疫的病因、病机、治法、辨证方面均有独到的... 探析新安医家程芝田《医法心传》中的治疫思想。基于对《医法心传》中温疫内容的阐发,与吴又可、叶天士等温病学家的治疫观点作横向对比,与雷少逸的治温病观点作纵向挖掘探讨。发现程芝田在温疫的病因、病机、治法、辨证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芝田 医法心传 温疫 新安医家
下载PDF
自主学习导向下的联动教学模式在温病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赵乐 李东明 +3 位作者 梁晓崴 窦志芳 贾志新 赵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6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联动教学模式在温病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级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行政班级分为对照组(112人)和实验组(119人),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线上线... 目的研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联动教学模式在温病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级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行政班级分为对照组(112人)和实验组(119人),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模式,通过考查学生期末成绩和总成绩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自主学习引导下的联动式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对照组有一定的提高,且对教学效果有更高满意度。结论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联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温病学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自主学习 联动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经典课程温病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叶菁 郑晓南 +1 位作者 邱子芸 张莹莹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温病学作为中医学经典课程之一,是中医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当代中医药继承和创新的源泉。为了更好地学习经典,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我校温病学教研室特地开设了温病学-案例教学法系列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Case teaching method)与温病学... 温病学作为中医学经典课程之一,是中医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当代中医药继承和创新的源泉。为了更好地学习经典,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我校温病学教研室特地开设了温病学-案例教学法系列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Case teaching method)与温病学结合,用形成性评价来评估“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成果。实验方法采用对照实验,“案例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法,以学生的作业、笔记、得分和对老师的评价为观察指标,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为更好的中医经典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温病学 形成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治中焦如衡”的半夏泻心汤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臧镭镭 于清茜 +2 位作者 王若冲 梁垚 张越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6期128-131,共4页
清代著名温病学医家吴鞠通提出了“治中焦如衡”的理论,目前这一理论已成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在治法上寒热同调、燥湿相济、升降相用、虚实相兼以宣畅气机,... 清代著名温病学医家吴鞠通提出了“治中焦如衡”的理论,目前这一理论已成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在治法上寒热同调、燥湿相济、升降相用、虚实相兼以宣畅气机,和调脾胃,巧妙地诠释了“治中焦如衡”的思想。基于“治中焦如衡”理论,梳理其理论渊源,并通过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组方用药、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进而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系病证 治中焦如衡 半夏泻心汤 温病条辨 寒热错杂
下载PDF
基于吴鞠通《温病条辨》理论思想探析青蒿鳖甲汤治疗骨科术后阴虚发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王兵 钟发明 +2 位作者 付文红 熊朋朋 吴睿清 《中国当代医药》 2023年第36期133-136,共4页
目的 基于吴鞠通《温病条辨》理论思想探析青蒿鳖甲汤治疗骨科术后阴虚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骨科术后阴虚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对上述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 目的 基于吴鞠通《温病条辨》理论思想探析青蒿鳖甲汤治疗骨科术后阴虚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骨科术后阴虚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对上述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与治疗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给予青蒿鳖甲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退热起效时间、退热持续时间、中医症状积分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5 d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退热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退热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治疗组失眠多梦、心烦盗汗、五心发热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蒿鳖甲汤治疗骨科术后阴虚发热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鞠通 《温病条辨》 中医理论思想 青蒿鳖甲汤 阴虚发热
下载PDF
基于温病理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践与再认识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思超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10期1021-1028,1061,共9页
从温病学理论出发,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的临床实践,系统探讨该病的中医病名、发病类型、病因属性、病机变化、辨证方法、治则治法、方药运用等。认为该病属于温病中的温疫病,其病因属性为湿热疫戾之气。邪气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在人... 从温病学理论出发,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的临床实践,系统探讨该病的中医病名、发病类型、病因属性、病机变化、辨证方法、治则治法、方药运用等。认为该病属于温病中的温疫病,其病因属性为湿热疫戾之气。邪气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在人体正气亏虚时,伏藏于肺脾,可按伏气温病认识和治疗。湿热疫戾之气可自发于里,也可由外邪引动,并长期停留气分,形成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证。湿热弥漫,可出现心、脑、舌、鼻、耳等上窍被蒙表现。病变过程或后期,根据湿与热的程度,既可伤阴亦可伤阳。涉及脏腑主要是肺、脾、心、肾。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虚、瘀。基本治则是祛邪扶正、透邪外出,并根据湿热轻重及外邪性质确立不同治法和选方用药。例举本病不同阶段常见的发热、咳嗽、疲劳、失眠验案,并分析证治思路及体会以佐前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温病理论 湿热疫 伏气温病 卫气营血辨证 祛邪扶正 透邪外出
下载PDF
温病学四维双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10
作者 苏丽清 李鑫辉 +2 位作者 何宜荣 李彩云 梅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4期52-55,共4页
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拥有良好的医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是对现代中医药人才的基本要求。湖南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学团队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近12年的教学改革研究中,探索并构建... 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拥有良好的医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是对现代中医药人才的基本要求。湖南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学团队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近12年的教学改革研究中,探索并构建了“四维双轨”教学模式,从理论、临床、科研、拓展4个维度对学生开展全方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四维双轨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温病学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与融入
11
作者 李彩云 李鑫辉 +2 位作者 苏丽清 何宜荣 梅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4期184-187,共4页
温病学课程将“大医精诚、医乃仁术”“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爱国敬业”“文化自信”“继承创新”“保护环境”“不忘初心,坚定信念”“明察秋毫,见微知著”“中西并重”“因势利导,正本清源”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以培养能为中华民族... 温病学课程将“大医精诚、医乃仁术”“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爱国敬业”“文化自信”“继承创新”“保护环境”“不忘初心,坚定信念”“明察秋毫,见微知著”“中西并重”“因势利导,正本清源”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以培养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医药卫生事业振兴而献身,适应国家健康发展战略需求,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高级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浅论明清时期医家对“热入血室”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亦倜 邓阿黎 +2 位作者 熊梦欣 詹妮 姜惠中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10期1128-1132,共5页
“热入血室”是常见的妇人温病,明清时期医家在结合前代医家理论的基础上,对热入血室证进行了深刻而广泛的挖掘。其认为血室的位置可能是肝、冲脉、子宫或冲任二脉;热入血室的病因是外感温邪,而不同于《伤寒论》中的外感风寒之邪;病机... “热入血室”是常见的妇人温病,明清时期医家在结合前代医家理论的基础上,对热入血室证进行了深刻而广泛的挖掘。其认为血室的位置可能是肝、冲脉、子宫或冲任二脉;热入血室的病因是外感温邪,而不同于《伤寒论》中的外感风寒之邪;病机是“经来之时,血室新虚”,故病邪直入血室。在治疗方法上也不拘泥于“小柴胡”一法,而是根据病邪的轻重、血室的盈亏及具体症状,或从卫气营血辨证治疗。同时对热入血室、蓄血证、血结胸三证进行了阐发,其认为从病位而言,热入血室证属于蓄血证;从病机而言,二者是并列关系。并提出血结胸是热入血室证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还认为男子亦有热入血室证,并将男子血室定位为“直肠膀胱陷凹”,提出男子热入血室证的治法是凉血、解毒。上述认识丰富了温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男科学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入血室 温病 小柴胡汤 《伤寒论》 蓄血证 结胸 精室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银翘散“异病同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汤雯 许勇 尚莉丽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83-91,共9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究银翘散“异病同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children,AURIC)及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in children,VMC)的共同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及...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究银翘散“异病同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children,AURIC)及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in children,VMC)的共同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筛选银翘散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分别筛选AURIC和VMC的相关靶点,获取银翘散与AURIC、VMC三者的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银翘散—成分—靶点”网络,分析重点活性成分;使用STRING数据库通过构建交集靶点的PPI网络以分析核心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软件对核心靶点及主要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银翘散129个活性成分,264个作用靶点;银翘散与AURIC、VMC共119个交集靶点;银翘散—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得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柚皮素、豆甾醇为排名前5的主要成分;PPI网络构建后得出STAT3、RELA、TNF、MAPK3、AKT1为排名前5的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获得生物过程533条、细胞组成57条、分子功能94条,其中涉及基因表达的调控、凋亡过程的调控、激素的调控、代谢产物的调控、变老、对外来刺激的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44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重点活性成分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银翘散主要通过STAT3、RELA、TNF、MAPK3、AKT1等靶点,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柚皮素、豆甾醇等主要活性成分和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IL-17信号通路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途径对AURIC、VMC发挥“异病同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银翘散 温病条辨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异病同治
下载PDF
单兆伟基于温病学说从气血辨治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玥 徐艺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5期144-146,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多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难治性疾病。单兆伟教授认为该病活动期多为热毒炽盛伤及气分,阻滞肠腑,致气机不通,伤及营血,熏灼肠络,血败肉腐成脓疡,进而可见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单教授基于温病学说从气... 溃疡性结肠炎多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难治性疾病。单兆伟教授认为该病活动期多为热毒炽盛伤及气分,阻滞肠腑,致气机不通,伤及营血,熏灼肠络,血败肉腐成脓疡,进而可见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单教授基于温病学说从气血角度辨治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提出了“气血双清”的治疗原则。气血双清法原见于治疗温热疫毒之法,施以清热泻火凉血之品以清透气分表里之热毒,通泄三焦之火邪。此法与血热作祟所致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病机相吻合,临床遣以古方白头翁汤加减,以达清气化湿、凉血止痢之功,依据肝郁脾虚、脾肾亏虚等不同的兼夹证候随证加减,疗效显著。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迁延,后期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治疗上还应注重调达肝气、温肾健脾,故临证辨治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加以创新,不局限于固有思维,异病同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能开拓思路,治则治法不是固定不变的,面对古方更应活学活用,顺应疾病谱的变化,结合经典古方今用,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文章另附验案1则,对单兆伟教授经验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温病学说 气血辨治
下载PDF
王昕教授分消走泄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晨 王昕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3期21-25,共5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所致的妇科疾病,一般归属于中医中的“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范畴。临床常表现为月经不调、不孕、肥胖等症状,其远期并发症严重危害女性健康。辽宁中医药大学...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所致的妇科疾病,一般归属于中医中的“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范畴。临床常表现为月经不调、不孕、肥胖等症状,其远期并发症严重危害女性健康。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昕教授从三焦角度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提出上焦肺气郁闭,中焦脾失健运,下焦肾气亏虚的病机特点,并通过分消走泄法应用抑囊助孕汤加减方治疗此病,取得良好疗效。与现代医家治疗思路相比,王昕教授突出对上焦的治疗,强调三焦脏腑整体性。她采用方药抑囊助孕汤中杏仁宣发上焦肺气;厚朴、半夏、苍术中运脾气;山药、茯苓、菟丝子等使下焦肾阳得化,三焦同治分利痰湿。从中可见杏仁的主要作用:①杏仁与桃仁配伍重在利气以治血;②杏仁上宣发肺气,肺失宣肃,津液代谢异常,痰湿聚于胞中,影响卵巢排卵;③杏仁下润肠通便,大便通畅,痤疮亦会缓解。王教授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药治疗的同时予西药配合治疗,大幅提高了临床疗效。文章通过案例,介绍王昕教授分消走泄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抑囊助孕汤 分消走泄 温病学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伤寒论》课程线上教学模式探索
16
作者 李长香 闫军堂 +1 位作者 王雪茜 王庆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4期1-4,共4页
后疫情时代,面对随时可能暴发的疫情,高校亟需搭建成熟、稳定的“线下+线上”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为全国伤寒论课程教学的领头羊,师资力量雄厚,积累了足够的线下教学经验。针对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遇到的诸多困境,... 后疫情时代,面对随时可能暴发的疫情,高校亟需搭建成熟、稳定的“线下+线上”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为全国伤寒论课程教学的领头羊,师资力量雄厚,积累了足够的线下教学经验。针对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遇到的诸多困境,教学团队首先从学校的督导管理、教师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的学习管理3个维度进行总结,然后从师生的需求角度点对点制定疫情期间伤寒论课程线上教学优化策略,最后对2022年春季学期开展伤寒论课程的班级进行线下、优化前线上和优化后线上教学评价。在教学管理层面,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方式给管理层面的组织、监管和沟通实施带来巨大挑战,搭建多维智能教学和沟通体系能保障学校教学顺利实施。对于教师来说,在线教学中,空间、沟通交流和学情分析受限使得教学体验感较差,因此应多管齐下,拓展教学广度与深度、构建多元学习评价体系,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评价发现,95%的学生对优化后的伤寒论线上教学模式更为满意。因此成熟稳定的线上教学可维持良性的教学运行状态,可为学校其他课程甚至全国伤寒论课程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伤寒论》 线上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凉膈散对家兔内毒素温病模型的解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余林中 吴锐 +2 位作者 黄泳 雷载权 沈映君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6,共3页
本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家兔温病模型,观察凉膈散对该模型动物的解毒作用。结果表明,凉膈散可减少模型动物血浆内毒素含量,降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轻脏器组织病... 本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家兔温病模型,观察凉膈散对该模型动物的解毒作用。结果表明,凉膈散可减少模型动物血浆内毒素含量,降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轻脏器组织病理损害,提示凉膈散可通过多途径发挥解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隔散 温病 解毒作用 凉膈散 内毒素 血清 模型动物 研究 活性 降低
下载PDF
脂多糖注射法制作兔温病实验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于征淼 伍军军 +3 位作者 赵光峰 张现伟 李兴鹏 钟嘉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286-288,共3页
目的:系统地观察研究脂多糖注射法制作温病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观察实验兔接受单次、两次和多次脂多糖静脉注射后的体温与其它症状、体征的变化,分析动物病情特点及其与温病证型之间的联系,对部分实验动物进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检... 目的:系统地观察研究脂多糖注射法制作温病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观察实验兔接受单次、两次和多次脂多糖静脉注射后的体温与其它症状、体征的变化,分析动物病情特点及其与温病证型之间的联系,对部分实验动物进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和肺脏、肝脏组织的病理检查。结果:绝大部分实验兔出现了伴随不同症状、体征特点的发热,符合温病实验动物制作的要求。结论:实验兔单次注射后类似温病卫气分证候,两次注射后类似营血分证候,多次注射后类似留恋气分或肝肾阴伤证,大剂量注射后类似于内闭外脱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温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谈伤寒和温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致重 刘颖恒 +1 位作者 黎家恒 唐德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16,共4页
《伤寒论》和“温病学”所讨论的内容皆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苑畴。后世常以《伤寒论》论风寒性外感病 ,“温病学”论温热性外感病 ,使两者对峙起来 ,故一直困扰着中医外感病学的研究及其发展。自《黄帝内经》以来 ,外感病的病情表现和病因... 《伤寒论》和“温病学”所讨论的内容皆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苑畴。后世常以《伤寒论》论风寒性外感病 ,“温病学”论温热性外感病 ,使两者对峙起来 ,故一直困扰着中医外感病学的研究及其发展。自《黄帝内经》以来 ,外感病的病情表现和病因病机没有本质的改变 ,《伤寒论》及其以后的方药至今在外感温热病的治病中有效地运用着。形成《伤寒论》和“温病学”对峙的原因 ,一是人们将广义“伤寒”和狭义“伤寒”的概念相混淆 ;二是把《伤寒论》治疗方法上的某些局限性 ,误认为辨证理论体系及其内容上的缺限。《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辩证在中医的理论上来看 ,其本质是相通的 ,只是各自表述理论问题时的概念、范畴以及所运用的名词术语有一定的差别。因此 ,在这一前提下推进“寒温统一”的研究 ,将是中医外感病学发展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温病 理论体系 中医病理学
下载PDF
温病湿热证湿热量化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仕九 廖礼兵 +1 位作者 文小敏 徐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88-690,共3页
目的;为探讨温病湿热证湿热量化的实验方法,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筛选出相关性强的量化指标。方法;通过复制湿热证动物模型,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水通道蛋白2(AQP2)含量,放免法检测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步双抗夹心酶联免... 目的;为探讨温病湿热证湿热量化的实验方法,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筛选出相关性强的量化指标。方法;通过复制湿热证动物模型,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水通道蛋白2(AQP2)含量,放免法检测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比色法检测中分子(MMS)和巯基(R-SH)物质等。结果;湿热证模型组AQP2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用清香散治疗后AQP2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接近。湿热模型组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CGRP较正常组降低(P<0.01)。湿热证模型大鼠血中G-CSF、MMS升高,而R-SH水平降低,经清香散治疗1周后.大鼠血中G-CSF、MMS及R-SH基本恢复正常,模型对照组G-CSF阳性率升高。结论;AQP2与ET、CGRP、G-CSF、R-SH、MMS分别可作为“湿”偏重,“热”偏重,“湿热病因”的相关性量化指标。这些技术指标对湿热定性、量化,清热祛湿药物的研究以及湿热证“证”本质的深入探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湿热证 湿热量化 实验 中医药治疗 动物模型 清热祛湿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