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iefing of the Research on 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 in Soviet Russia in the 20th Century
1
作者 LI Yi-ji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5期714-728,共15页
The study of Dragon-Carving and the Literary Mind in Russia began around 1918.The Chapter“Tracing the origin of the Dao”translated by B.M.Alexeyev,the founder of modern Russian Sinology,is the earliest Russian trans... The study of Dragon-Carving and the Literary Mind in Russia began around 1918.The Chapter“Tracing the origin of the Dao”translated by B.M.Alexeyev,the founder of modern Russian Sinology,is the earliest Russian translation of this book.He proposed a lot of problems inspiring future generations to think about,standardizing the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researchers of“Dragon Study”in Soviet Russia.L.D.Bozdneeva’s textbook Medieval Eastern Literature(1970),K.I.Grekina’s Monograph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in the Early19-20th century(1971),V.A.K'ri'vzo'v’s paper Discussion on Liu Xie’s Aesthetic Views(1978),I.S.Lisevich’s Monograph Ide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t the Turn of the Ancient and the Middle Ages(1979),and Li Fuqing’s paper published after the 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Genre of Chinese Medieval Literature(1994),have made a useful discussion of the concept and terminology,literary theory and aesthetic ideology of the Dragon-Carving and the Literary Mind.In the monograph Tai Chi:the Global Model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1-13th Century,published by K.I.Gorekina in 1995,Dragon-Carving and Literary Mind was interpreted by universe ontology,which reflects the rising of new academic trend in the research of“Dragon Study”in Russia.In recent years,young talents begin to join in Russian Dragon-Carving and Literary Mind research,and doctoral thesis focused on it have been published,showing a good situation that this research has qualified succes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th CENTURY Russia the Soviet Union dragon-carving and the literary mind Review
下载PDF
On the Aesthetic Wonder and Unity at the Peak of Literary Theory in the Six Dynasties Key
2
作者 Yang Jiyong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3年第7期290-302,共13页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lassics born during the turbulent Six Dynasties period,starting from Cao Pi’s“The Classics”to“Wen Fu”,“Wen Xin Diao Long”,“Shipin”and other classics,can all be analyzed to have a com...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lassics born during the turbulent Six Dynasties period,starting from Cao Pi’s“The Classics”to“Wen Fu”,“Wen Xin Diao Long”,“Shipin”and other classics,can all be analyzed to have a common origin.Attributes,that is,the philosophical strategy of dualistic isomorphism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is also a pattern;it can be proven that this is the philosophical key to interpreting and studying the classics of the Six Dynasties.It not only governs many aesthetic principles and aesthetic methods,but also emphasizes the need to transcend the appearance of current existence,transcend the current utilitarianism,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hidden and non-existent,just like paying attention to dark matter and antimatter in the universe.Pay attention to the origin of Shipin and expand aesthetic horizons;this philosophical secret not only exists in the classics of the Six Dynasties,it has its unity,graphics and vitality,as well as its historical inheritance and continuous operation.Its trajectory marks the context of literary theory and aesthetics;the modern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must be based on its operating trends.Only by transcending all utilitarianism can we better demonstrate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 such as nationality.Otherwise,literary theory,aesthetics,and philosophy will not be self-consis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x Dynasties literary Theory literary Fu” literary mind and Diaolong” “Food” Explicit-Implicit Dual Isomorphism Philosophy Graphics
下载PDF
钱基博骈文批评对刘勰文学批评的继承与发展
3
作者 于景祥 张力仁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1,共7页
钱基博在文学批评方面对刘勰特别推崇,其《骈文通义》一书就是明证。该书一方面继承刘勰《文心雕龙》中“擘肌分理,唯务折衷”的总体批评方法,对骈文产生的原因、流变过程、典型作家与作品,以及骈文与散文之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释;... 钱基博在文学批评方面对刘勰特别推崇,其《骈文通义》一书就是明证。该书一方面继承刘勰《文心雕龙》中“擘肌分理,唯务折衷”的总体批评方法,对骈文产生的原因、流变过程、典型作家与作品,以及骈文与散文之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释;另一方面又取法刘勰《文心雕龙》中“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文体批评方法,深入辨析骈体文。同时,在继承的基础上,他又自出机杼,进一步发展创新:一方面,将“骈文话”引入书中,并且加以改造,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文体批评的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在论证体制上将《文心雕龙》文体论中各个步骤都由原来的语段状态发展成专题论文,形成完整的议论体系,在当时和以后的骈文批评中都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通义》 《文心雕龙》 继承 发展
下载PDF
宋代诗话对刘勰“风骨”论的文学接受
4
作者 成松柳 毛琇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1-126,共6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风骨”之说在宋代诗话中发生了多样化的改变:北宋中期欧阳修等人倡导的“尚健”诗风着重宣扬“风骨”中雄健阔大的一面;江西诗派更关注诗人的性情和品格如何通过语言呈现在诗歌之中,对语言“生新瘦硬”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风骨”之说在宋代诗话中发生了多样化的改变:北宋中期欧阳修等人倡导的“尚健”诗风着重宣扬“风骨”中雄健阔大的一面;江西诗派更关注诗人的性情和品格如何通过语言呈现在诗歌之中,对语言“生新瘦硬”的追求使得他们更看重“风骨”之“骨”对言辞的要求,并在宋代理学家“气本论”的影响之下,变“风骨”为“气骨”;南宋后期的诗论代表严羽虽对江西诗派的观点有所纠正,但又将“风骨”论从美学要求变成了对建安文学风格的概括,当前学术界评价建安文学最常用的“建安风骨”便源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风骨 宋代诗话 文学接受
下载PDF
“以技为喻”释“雕龙”——《文心雕龙》书名再探
5
作者 赵忠富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1-40,51,共11页
“以技为喻”是以百工技艺比譬文学创作的独特言说方式,是《文心雕龙》“象喻”批评最重要的分支与譬喻类型。《文心雕龙》书名中的“雕龙”一词,除与“雕龙奭”的典故相关外,亦是以雕龙技艺比类文学创作的“象喻”言说。在“以技为喻... “以技为喻”是以百工技艺比譬文学创作的独特言说方式,是《文心雕龙》“象喻”批评最重要的分支与譬喻类型。《文心雕龙》书名中的“雕龙”一词,除与“雕龙奭”的典故相关外,亦是以雕龙技艺比类文学创作的“象喻”言说。在“以技为喻”视阈下考察,刘勰以《文心雕龙》命名其论文钜制,寄寓了三重意涵:一是借古代雕龙技艺渐趋繁复的历史演进以及“雕龙奭”典故的修辞指向,说明“雕缛成体”的文学规律;二是借雕龙技艺“金相玉式”“符采相胜”的审美经验,阐述“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文学理想;三是借“龙纹”沟通天人的媒介作用,确立文学“赞天地化育”之神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以技为喻 雕龙 雕龙奭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主体间性思想
6
作者 王洁群 潘文静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文心雕龙》对创作主体与“物”主体、他者主体、内在主体以及语言主体之间主体间性关系的描述,变主客体关系为主体间性关系,将仅描述人与人的主体间性关系拓展至人与世界万物,这种将情感投射于对象使其主体化、人格化并与之交往的思想... 《文心雕龙》对创作主体与“物”主体、他者主体、内在主体以及语言主体之间主体间性关系的描述,变主客体关系为主体间性关系,将仅描述人与人的主体间性关系拓展至人与世界万物,这种将情感投射于对象使其主体化、人格化并与之交往的思想,正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独创性所在。创作主体与“物”主体邀游交流生成的“思理”、与他者主体研阅沟通产生的“穷照”、与内在主体资养交往达成的“虚静”状态,以及与语言主体精微对话形成的“焕然”的艺术境界,都阐明了主体间性思想的意义所在:主体在与另一主体沟通交往过程中,彼此都获得了超越单一封闭主体的新内涵,生成了主体与主体融会后的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主体间性 创作论 神与物游 虚静
下载PDF
中国文章学巨著的阐释与应用
7
作者 彭笑远 《语文学刊》 2024年第4期17-20,共4页
《〈文心雕龙〉精义今释》内容丰赡、精义迭出,呈现出“开宗明义、提出己见”“以‘文’为线,勾连各章”“道以文明,泽被后世”等特点。全书论断明晰、指导现实,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本书也是内蒙古师范大学龙学团队为龙学界奉上的... 《〈文心雕龙〉精义今释》内容丰赡、精义迭出,呈现出“开宗明义、提出己见”“以‘文’为线,勾连各章”“道以文明,泽被后世”等特点。全书论断明晰、指导现实,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本书也是内蒙古师范大学龙学团队为龙学界奉上的又一部新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章学巨著 文心雕龙 精义今释 阐释与应用
下载PDF
文本细读、文献考辨与“文心”前置:朝鲜杜诗学研究的基本维度——以左江《杜诗与朝鲜时代汉文学》为中心
8
作者 王成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3期69-77,86,共10页
杜诗学作为朝鲜古代诗学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单一的文本分析很难挖掘出杜诗在朝鲜文坛接受、传播与变化的丰富状貌,只有多维度阐释才能达成整体性的学术关照。左江《杜诗与朝鲜时代汉文学》以文本细读作为研究基础,重视文献考辨。该书秉... 杜诗学作为朝鲜古代诗学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单一的文本分析很难挖掘出杜诗在朝鲜文坛接受、传播与变化的丰富状貌,只有多维度阐释才能达成整体性的学术关照。左江《杜诗与朝鲜时代汉文学》以文本细读作为研究基础,重视文献考辨。该书秉承旧文献新用、新文献智用的研究原则,将义理阐释与文献考辨相结合,体现出“文心”前置的鲜明特点,进一步丰富了东亚汉文化圈的杜诗学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与朝鲜时代汉文学》 朝鲜杜诗学 文本 文献 “文心”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神”范畴的意蕴
9
作者 朱雅丽 徐向阳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5-32,共8页
“神”在《文心雕龙》中出现次数颇多,刘勰“神”论上承老庄哲学的论“神”思想,受魏晋时期“形神之辨”风气的影响,刘勰赋予“神”系统深刻的内涵,拓展了“神”这一范畴的多义性、丰富性和深刻性,使“神”成为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重要的... “神”在《文心雕龙》中出现次数颇多,刘勰“神”论上承老庄哲学的论“神”思想,受魏晋时期“形神之辨”风气的影响,刘勰赋予“神”系统深刻的内涵,拓展了“神”这一范畴的多义性、丰富性和深刻性,使“神”成为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重要的范畴。在文学产生阶段刘勰把超自然的“神灵”作为文学的描写对象,解释了作为文学规律的“神理”;在文学的创作阶段刘勰剖析了“神与物游”的想象和“神用象通”的灵感,强调了人的精神在文学构思中的重要作用;在文学的接受层面刘勰提出凸显自然之妙的“神妙”和以情为本的“神理”,深化了文学的审美意蕴。《文心雕龙》的“神”范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神” 范畴 意蕴 价值
下载PDF
《文心雕龙》“传神写照”论发覆
10
作者 石钟月 郭鹏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8-33,共6页
“传神写照”是魏晋六朝时期一个重大的美学命题,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却从未征引此术语,但仔细考究,可以发现《文心雕龙》中是有大量相关理论存在的,刘勰吸收了顾恺之“传神写照”论中的思想精华并加以改造和升华,... “传神写照”是魏晋六朝时期一个重大的美学命题,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却从未征引此术语,但仔细考究,可以发现《文心雕龙》中是有大量相关理论存在的,刘勰吸收了顾恺之“传神写照”论中的思想精华并加以改造和升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理论。在本体论中,《原道》篇指出“神理”是文学产生的根源,在对“文”的本体追问中呈现出了“神”的审美意蕴;在创作论中,从审美想象的过程出发,与“传神写照”中的“迁想妙得”相似,但不同的是,刘勰将“想”更为具体化,融入了“志气”和“辞令”,认为二者是传递“神思”的关键机枢;在作品论中,《风骨》篇中“风骨”(“情”“志”“理”“神明”)和“采”(“文辞”“词采”)对举,“采”就是为传达出“风骨”的精神内蕴而服务的;《隐秀》篇更加侧重于对意象的描写,类似于“传神写照”的审美途径,即以“隐”写“秀”;在接受论中,通过对“神明”“神异奇伟”和“精诚忠信”的心理感受来感知“神明”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传神写照 “神”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上篇的“文学自觉”阐释
11
作者 郭笑岩 寇鹏程 《语文学刊》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文学自觉”这一命题含义模糊,通过对《文心雕龙》上篇的阐发可以解决“文学自觉”含义的泛化。《文心雕龙》上篇以“大文学观”为基础,修正了“纯文学”视野对文学的狭窄定义。上篇的篇目呈现层次分明的“文体序列”,可以衡量文章的... “文学自觉”这一命题含义模糊,通过对《文心雕龙》上篇的阐发可以解决“文学自觉”含义的泛化。《文心雕龙》上篇以“大文学观”为基础,修正了“纯文学”视野对文学的狭窄定义。上篇的篇目呈现层次分明的“文体序列”,可以衡量文章的“自觉”程度,规定了文章书写的广度、深度和表达的自由度。上篇的结构体现以文章为中心的“阐释空间”,通过理想作者和理想读者的建构来确立文章的“正体”,形成一套独特的“文学自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学自觉” 大文学观 文体序列 文章正体
下载PDF
从《文心雕龙札记》看黄侃的骈散观念
12
作者 吕梦涵 李金松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2-71,共10页
黄侃先后参加了清末民初的骈散文派之争与新旧文学论战,在论争中形成了宏通的骈散观念,他作《文心雕龙札记》,推重刘勰《文心雕龙》的折中之旨以调和骈散。围绕各学派的论争焦点,黄侃从内涵与外延分别定义文学范畴,在兼顾文体纷杂的同... 黄侃先后参加了清末民初的骈散文派之争与新旧文学论战,在论争中形成了宏通的骈散观念,他作《文心雕龙札记》,推重刘勰《文心雕龙》的折中之旨以调和骈散。围绕各学派的论争焦点,黄侃从内涵与外延分别定义文学范畴,在兼顾文体纷杂的同时强调声律、辞采的重要性,并主张兼习文笔之体。黄侃秉持骈散并重的态度,力主骈文实不可废,提倡奇偶适变,他兼重命意与修辞,细析并评点《文心雕龙》所总结的声偶文学修辞技巧,倡导为文者创作辞义相称的作品。黄侃通达的骈散观念既对桐城派文采不足之弊予以纠偏,又对《文选》派持论过严之处加以补正,推动了骈文与散文两派的互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 骈文 修辞 文笔论
下载PDF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成书详考
13
作者 周兴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8,172,共11页
黄侃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有《文心雕龙札记》传世,已成为现代文史学术经典。该书从讲义到公开出版,过程颇为复杂。最早采用油印和铅印形式,凡31篇。铅印的下半部16篇庋藏北大图书馆,至今缺乏研究。1920年代初,顾名将最初油印31篇的下半... 黄侃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有《文心雕龙札记》传世,已成为现代文史学术经典。该书从讲义到公开出版,过程颇为复杂。最早采用油印和铅印形式,凡31篇。铅印的下半部16篇庋藏北大图书馆,至今缺乏研究。1920年代初,顾名将最初油印31篇的下半部20篇改题《文心雕龙笔记》作为平民大学讲义铅印。1927年文化学社版即据该本,并附录骆鸿凯《物色》。黄侃离开北大后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中华大学任教,约于1923年铅印31篇本讲义,并在《华国》月刊连载,因《华国》停刊而中辍。1935年黄侃去世,中央大学《文艺丛刊》刊发讲义上半部11篇。1947年,四川大学将《文艺丛刊》与文化学社本合集为31篇本刊印,流传不广。1962年,中华书局再次将两者合集出版。但已非《札记》的原貌,须要进行文本复原的工作。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是现代大学讲义的形态演变的一个典型个案,产生于近现代思想转型期骈散相争、文白对立的北大讲坛,因此更有细致探讨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 讲义
下载PDF
《文心雕龙》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热点展望--基于CNKI核心论文的可视化分析
14
作者 孙晨晨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3-132,共10页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集大成著作,对相关研究作可视化分析能深度梳理“龙学”的学术脉络,把握其发展动向。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与Vosviewer,以中国知网(CNKI)的703篇核心文献为数据样本,通过绘制文献时空分布与热点趋势...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集大成著作,对相关研究作可视化分析能深度梳理“龙学”的学术脉络,把握其发展动向。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与Vosviewer,以中国知网(CNKI)的703篇核心文献为数据样本,通过绘制文献时空分布与热点趋势演进的各类知识图谱,定量研判《文心雕龙》研究现状。结果显示:“龙学”研究经历起步、增长、深化3个阶段。立足院系传统,形成主要作者群与机构群,但合作强度不高。“龙学”体系建设、典籍对比、创作论、英译等是共同聚焦的热点主题,英译、与中国文论的关系等将在后续研究中持续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研究脉络 热点展望 CITESPACE
下载PDF
王阳明记体文创作及其与心学的关系
15
作者 俞修齐 《贵州文史丛刊》 2024年第3期9-18,共10页
作为我国古代散文体裁的记体文产生于先秦时期,历经六朝、唐宋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其形式逐渐稳定成熟。明代是继宋代之后记体文创作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明代的诸多记体文中,王阳明的作品是颇有代表性的,不仅呈现出创作数量较多、艺术... 作为我国古代散文体裁的记体文产生于先秦时期,历经六朝、唐宋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其形式逐渐稳定成熟。明代是继宋代之后记体文创作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明代的诸多记体文中,王阳明的作品是颇有代表性的,不仅呈现出创作数量较多、艺术成就高等特点,而且与其心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着密切关系。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史料,对王阳明记体文创作风格的转变和与心学的关系及其文学艺术价值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记体文 心学载体 文学价值
下载PDF
《文心雕龙》“情采”的英译及其变异研究
16
作者 马晓欢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8-95,共8页
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刘勰论述了“情”与“采”之间的关系。用“情采”阐释“文质”,在儒家文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采”,构建了新的“文质”关系的范畴。本文从比较文学译介学以及变异学角度出发,分析施友忠和杨国斌两个全译... 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刘勰论述了“情”与“采”之间的关系。用“情采”阐释“文质”,在儒家文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采”,构建了新的“文质”关系的范畴。本文从比较文学译介学以及变异学角度出发,分析施友忠和杨国斌两个全译本中关于“情采”的英译,对比两个译本在语言层面、语义层面及文化层面的差异,结合刘勰的“情采观”原义,对英语世界中“情采”的翻译及阐释进行观照,解蔽其中的“创造性叛逆”和变异现象,为建构中国文论的海外译介路径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情采 英译 创造性叛逆 变异
下载PDF
《文心雕龙》“金相”三句译释辩证
17
作者 王广州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0-99,共10页
《文心雕龙》共有三个“金相”句,分别是《辨骚》篇中的“金相玉质”与“金相玉式”,以及《书记》篇中的“既驰金相”。由于《毛传》将《诗经·大雅·棫朴》“金玉其相”中的“相”释为“质也”,所以绝大多数译注者受其影响,忽... 《文心雕龙》共有三个“金相”句,分别是《辨骚》篇中的“金相玉质”与“金相玉式”,以及《书记》篇中的“既驰金相”。由于《毛传》将《诗经·大雅·棫朴》“金玉其相”中的“相”释为“质也”,所以绝大多数译注者受其影响,忽略了《辨骚》篇的论证语境,也将其中两个“相”字解释为“质地”之类;但对于《书记》篇“金相”句中的“相”字,他们却又转而释为相反意义上的“形式”“文采”“辞藻”之类。事实上,《毛传》解释“相”字的合理性尚待考证,而《文心雕龙》中这三个“相”字也并不必然与之互文用同,从它们各自的论证语境看,其意义具有同一性,但不宜释为“质地”之类,宜皆释为“形式”“文采”“辞藻”之类,这也符合刘勰对《楚辞》与“书记”类作品的整体认知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金相” 形式
下载PDF
《文心雕龙·练字》异文校读
18
作者 孙淑敏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巨著,文章以《文心雕龙》第三十九篇《练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当今各权威版本对《文心雕龙·练字》字词使用情况的注解,分析其字、词及其表达等方面存在的异文现象,并...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巨著,文章以《文心雕龙》第三十九篇《练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当今各权威版本对《文心雕龙·练字》字词使用情况的注解,分析其字、词及其表达等方面存在的异文现象,并探求其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练字》 异文 原因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对《文赋》写作技巧的继承与发展
19
作者 姚彦群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文赋》探讨了文学创作的诸多核心问题,对文章的写作技巧也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在谋篇布局、文辞表达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同样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与陆机相比,刘勰的论述更加系统... 《文赋》探讨了文学创作的诸多核心问题,对文章的写作技巧也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在谋篇布局、文辞表达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同样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与陆机相比,刘勰的论述更加系统且深入。一方面,《文心雕龙》对《文赋》所论及的写作技巧有所继承;另一方面,刘勰不仅对《文赋》中未详尽阐述的写作技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甚至创新性地提出更为深刻的见解,使文章的写作技巧朝着更全面更严密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赋》 写作技巧
下载PDF
《文心雕龙》“赞”的命题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9-26,共8页
中国美学命题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刘勰的《文心雕龙》创构了数量甚多的命题。《文心雕龙》各篇的赞辞,在命题的提出与熔炼方面具有典范意义。“赞”不同于通常理解的赞颂之义,而是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颂赞》篇中提出的“明也,... 中国美学命题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刘勰的《文心雕龙》创构了数量甚多的命题。《文心雕龙》各篇的赞辞,在命题的提出与熔炼方面具有典范意义。“赞”不同于通常理解的赞颂之义,而是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颂赞》篇中提出的“明也,助也”,即对正文加以阐明和辅助延伸。刘勰又指出“约举以尽情,昭灼以送文”这十个字作为赞的本质与功能的概括性说明。赞作为文体,经过了体式的变化与沿革,本有散文与韵文的不同形式,而韵文体的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刘勰对“赞”这种文体有明确的界定和自觉的理论建构。《文心雕龙》各篇之赞辞是具有文体的定型意义和创造功能的。《文心雕龙》各篇之赞,提出了若干经典化的命题,也成为命题成熟的重要标识。中国美学命题的重要特性,在《文心雕龙》赞中体现得非常典型。对于中国美学命题研究,《文心雕龙》赞辞提出的命题,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可以推动命题研究的当代价值之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命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