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一性诉求下的茅盾文学奖
1
作者 范国英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1-47,共7页
在现代性自反性动力的推动下,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力图重新建构知识分子在现代性的分裂和矛盾中被削弱的话语权,为这个世界提供认知体系和解释框架。自第八届到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在评奖机制、获奖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获奖作者的构成上都体现... 在现代性自反性动力的推动下,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力图重新建构知识分子在现代性的分裂和矛盾中被削弱的话语权,为这个世界提供认知体系和解释框架。自第八届到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在评奖机制、获奖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获奖作者的构成上都体现出某种同一性诉求:在评奖机制上抹平了原有的审读小组和评选委员会之间的对立,用提名书目取代推荐书目,重新强调茅盾文学奖评奖的权威性;对现实主义作品的认可轨迹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肯定;现实主义的重新回归将曾处于文学场中不同位置甚至是对立的作家并置在茅盾文学奖这一体系当中。可以说,自第八届起,茅盾文学奖开始重建知识或知识分子的公共性,为这个社会以至于世界提供一种具有稳定或永恒意义的价值体系和认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同一性 现代性
下载PDF
论茅盾文学奖小说电视剧改编的叙事策略
2
作者 黄芳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茅盾文学奖小说以其深邃的社会内涵和丰富的文学价值,成为电视剧改编的优质素材。这些作品的影视改编过程中需细致平衡两个关键因素:一方面,要忠实于原著的文学精神和核心主题,保持作品的情感基调;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影视媒介的独特性... 茅盾文学奖小说以其深邃的社会内涵和丰富的文学价值,成为电视剧改编的优质素材。这些作品的影视改编过程中需细致平衡两个关键因素:一方面,要忠实于原著的文学精神和核心主题,保持作品的情感基调;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影视媒介的独特性质,以实现从文学到影视的艺术转换。在人物塑造上,改编应深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影视手段增强其情感表达。在情节改编上,需在保持原作情感基调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剧情调整,以提高叙事的连贯性和观众吸引力。叙事时空处理则应重现原作的时代背景和空间环境,确保视觉体验与文学作品相协调。这一改编是对原著文学性的尊重与影视表现力的创新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电视剧改编 叙事策略
下载PDF
茅盾眉批本:来龙去脉、辨章学术、去伪存真 被引量:1
3
作者 姚明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1,62,共6页
茅盾眉批本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极具价值的稀见档案史料,是解读作家的重要依据。通过文献调研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了茅盾眉批本的形成、发现、发掘历程,厘清了茅盾眉批本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数量;根据茅盾眉批本的批注内容长短与结... 茅盾眉批本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极具价值的稀见档案史料,是解读作家的重要依据。通过文献调研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了茅盾眉批本的形成、发现、发掘历程,厘清了茅盾眉批本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数量;根据茅盾眉批本的批注内容长短与结构,划分为点评、批注、札记三种类型;从公藏背书、二重证据、字迹比对的视角对茅盾眉批本的真实性进行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茅盾眉批本 文学史料 历史档案 文学批评
下载PDF
文艺大众化时期瞿秋白的文学语言观及其反思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炎秋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文艺大众化时期,瞿秋白的文学语言观表现在三个方面:(1)强调语言在大众文艺中的地位;(2)批评五四白话文,要求在无产阶级普通话的基础上建立大众文艺的通用语言;(3)汉字要走拉丁化的道路。对于瞿秋白的语言观,茅盾提出了商榷,但瞿秋白没... 文艺大众化时期,瞿秋白的文学语言观表现在三个方面:(1)强调语言在大众文艺中的地位;(2)批评五四白话文,要求在无产阶级普通话的基础上建立大众文艺的通用语言;(3)汉字要走拉丁化的道路。对于瞿秋白的语言观,茅盾提出了商榷,但瞿秋白没有接受。瞿秋白的文学语言观总体看是积极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坚持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及五四白话文是资产阶级性质的;(2)对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区别注意不够;(3)强调语言的阶级性;(4)坚持汉字应走罗马化也即拼音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瞿秋白 茅盾 语言观 反思
下载PDF
文学场多元分化下的茅盾文学奖
5
作者 范国英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5-53,共9页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第四和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特定时期语境的规约和限制。就第一和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看,现实题材作品所...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第四和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特定时期语境的规约和限制。就第一和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看,现实题材作品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历史题材作品所占的比例,而从第三届开始,历史题材获奖作品所占的比例就逐渐提升,以至于历史题材作品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现实题材作品所占的比例。历史题材获奖作品和现实题材获奖作品构成比例的变化,本身就说明了现实主义在把握20世纪90年代更为复杂的现代性问题时的无力感,以至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逃避——从现实逃到历史。当由现代化进入现代性语境时,支撑现实主义的哲学和形而上学世界观被动摇时,必然就会出现现实题材作品和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所占比例的大幅度下降。自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起,获奖作品构成上的变化本身就折射出现代性语境下出现了文学场多元分化的状态,第三、第四和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必然就会受到其置身的多元分化的文学场的影响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文学场 现代性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江苏获奖小说研究——以获得“鲁奖”“茅奖”作品为考察对象
6
作者 施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2-70,共9页
新时期以来,江苏小说创作取得丰硕成果,收获多个奖项。短篇小说获奖的连续性、长篇小说获奖的异军突起,以及作家队伍的老中青结合、区域小说获奖的均衡格局,是江苏小说获奖的主要特点。江苏获奖小说题材相对集中在农村乡土、农民工与城... 新时期以来,江苏小说创作取得丰硕成果,收获多个奖项。短篇小说获奖的连续性、长篇小说获奖的异军突起,以及作家队伍的老中青结合、区域小说获奖的均衡格局,是江苏小说获奖的主要特点。江苏获奖小说题材相对集中在农村乡土、农民工与城镇底层生活以及文化历史等方面,具有平常性、现实性、深刻性和正向性等特点。获奖小说艺术表现丰富多样,娴熟的现实主义手法、精致的细节描写、严谨的小说结构以及个性、诗性与智性语言,构建了新时期以来江苏小说整体的审美风貌。未来江苏小说创作应更加注重小说题材的开拓、艺术手法的新变、独特形象的塑造、地方文化的融入,以推进江苏文学创作和江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获奖小说 “鲁奖” “茅奖” 新时期 审美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翻译路径探析——以茅盾文学奖作品为例
7
作者 汪晓莉 康嘉琦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7-33,107,共8页
本文基于茅盾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汉英平行语料库和BNC小说语料库,从词汇、句法、语篇、文化四个维度对比分析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英译本的读者关照和海外接受。研究发现,首先,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英译本呈现出比目的语原创文本更加标准规... 本文基于茅盾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汉英平行语料库和BNC小说语料库,从词汇、句法、语篇、文化四个维度对比分析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英译本的读者关照和海外接受。研究发现,首先,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英译本呈现出比目的语原创文本更加标准规范的倾向,即以目的语读者和文化为导向;其次,读者关照度更高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英译本在目的语国家的接受效果也更好。最后,基于对比结果,本文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的翻译路径提出了三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文化走出去 茅盾文学奖作品 语料库
下载PDF
从国民革命到左翼运动:论茅盾的创作调适
8
作者 李晓静 李永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4-205,共12页
后来被称为“左翼文学巨匠”的茅盾在加入左联的初期,曾陷入身份的焦虑和立场的危机,其创作经历了自我调适并逐渐贴近左联文学纲领的复杂过程:在小说《豹子头林冲》和《石碣》中,茅盾的革命认知与左联文学纲领的要求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 后来被称为“左翼文学巨匠”的茅盾在加入左联的初期,曾陷入身份的焦虑和立场的危机,其创作经历了自我调适并逐渐贴近左联文学纲领的复杂过程:在小说《豹子头林冲》和《石碣》中,茅盾的革命认知与左联文学纲领的要求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溢出左联话语框架之外的个体性思考深刻触及了革命进程中个体所面对的伦理难题以及革命团体内部的权力斗争;《大泽乡》对群体性农民意识的塑造预示着茅盾基本完成了主体改造与创作调适。这一调整与转变的过程也伴随着茅盾“文学真实观”的修正、文学创作方法的更新以及全新的“文学-政治”构造方式的逐步获得,立体呈现出作为文学家和“前革命者”的茅盾从国民革命走向左翼运动的精神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历史小说 左联 创作调适 文学真实观
下载PDF
茅盾文学奖的现代性想象和传统生态——以茅盾文学奖终评(提名)落选的五部革命叙事作品为中心
9
作者 徐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3-99,共7页
迄今已历经十届的茅盾文学奖评选,就革命叙事而言,共有十部作品获奖,这些获奖作品对新型国家现代性形象的想象与主流价值要求有高度吻合性。反观在茅盾文学奖终评(提名)环节落选的五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却因其先锋探索姿态与主旋律意识... 迄今已历经十届的茅盾文学奖评选,就革命叙事而言,共有十部作品获奖,这些获奖作品对新型国家现代性形象的想象与主流价值要求有高度吻合性。反观在茅盾文学奖终评(提名)环节落选的五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却因其先锋探索姿态与主旋律意识形态属性的疏离、革命魅惑中的历史虚无性改写与宏大历史明确性表达的相背、民间文化观念的另类化彰显与弘扬时代精神的悖反等诸种缘由,而遭受冷落乃至拒斥,鲜明地体现出以茅盾文学奖为代表的主流话语价值评价体系所具有的包容度和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革命叙事 终评(提名)落选 现代性想象 传统生态
下载PDF
论茅盾1920-1930年代文艺批评活动与《子夜》的创作
10
作者 刘世浩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子夜》的创作与茅盾1920-1930年代的文艺批评活动有着深刻的精神关联。从1920年代开始,茅盾就在文艺批评领域崭露头角,他积极探索中国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逐渐表现出引导时代文艺思潮的自觉意识。并且,茅盾还在研究小说创作的... 《子夜》的创作与茅盾1920-1930年代的文艺批评活动有着深刻的精神关联。从1920年代开始,茅盾就在文艺批评领域崭露头角,他积极探索中国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逐渐表现出引导时代文艺思潮的自觉意识。并且,茅盾还在研究小说创作的理论专著中深入探讨了小说创作与时代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纵观茅盾在1920-1930年代的文艺批评活动可以发现,他呼唤作家在创作中表现时代社会的文艺思想贯穿始终。这种文艺思想不仅表现在其文艺批评方面,还渗透到他的小说创作过程之中。《子夜》标志着这种文艺思想的成熟。考察茅盾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文艺思想与小说创作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厘清茅盾的文艺实践活动是如何影响到《子夜》的创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文学” 文艺批评 茅盾 《子夜》
下载PDF
茅盾的文学作品特征的分析
11
作者 张建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0期1-5,共5页
茅盾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前期的文艺评论主要是建立在“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观基础上的,后期又开始逐渐靠近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在这一过程中,无论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茅盾都始终围绕中国文艺运动的实际情况和现代作家创... 茅盾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前期的文艺评论主要是建立在“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观基础上的,后期又开始逐渐靠近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在这一过程中,无论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茅盾都始终围绕中国文艺运动的实际情况和现代作家创作背景,从事文学理论批评工作。他始终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文艺应该和中国的革命秉持同一个步调不断前进,并坚持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更加关注对于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探索与研究。因此茅盾的文学作品,在选材构思、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语言应用上表现出了独特的文学特征和作品风格。对此该文做了相关研究,首先分析了茅盾作品的文学创作视角,以及文学思想,并结合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分析了茅盾的文学作品的创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文学创作 文学特征 艺术风格 视角 分析
下载PDF
当代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中民族文化英译的历时性研究——以茅盾文学奖作品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晓莉 李娇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05-113,共9页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总和,少数民族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借助于茅盾文学奖作品汉英平行语料库,从婚丧习俗、宗教祭祀、民族传说及民族史三个层面,考查当代少数民族题材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尘埃落定》和《额尔古纳河右...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总和,少数民族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借助于茅盾文学奖作品汉英平行语料库,从婚丧习俗、宗教祭祀、民族传说及民族史三个层面,考查当代少数民族题材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尘埃落定》和《额尔古纳河右岸》在民族文化英译过程中体现的历时性特征。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民族文化信息在英译本中呈现出由缺损向保留逐渐过渡的历时性趋势,表明少数民族文化在英译过程中日益得到更多保留和再现。究其原因,主要有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读者需求转变、中西方文学翻译策略的转变及译者主体性差异等三方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小说 历时性 茅盾文学奖
下载PDF
小说大师与文化部长——茅盾建国后的心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守森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38,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大师茅盾 ,以其丰富的文学经验与深广的社会阅历 ,本应取得更为辉煌的创作成就 ,但成为新中国的文化部长之后 ,由于国家意志与艺术良心的冲突 ,以及自己的脱党经历等方面的隐忧 ,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终于窒息...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大师茅盾 ,以其丰富的文学经验与深广的社会阅历 ,本应取得更为辉煌的创作成就 ,但成为新中国的文化部长之后 ,由于国家意志与艺术良心的冲突 ,以及自己的脱党经历等方面的隐忧 ,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终于窒息了自己的艺术生命。此外 ,原有生活积累与“工农兵方向”的相违 ,也使茅盾的创作难以为继了。这不只是茅盾个人的损失 ,也是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文学创作 心态
下载PDF
漫议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突破”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黎明 刘琴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4-48,150,共6页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不仅在评奖机制方面作出了不少变革,重点还在于增加了公开透明度、增强了代表性和提升了大众参与度,而且在评奖对象方面也显现出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更注重作家的整体成就,表明茅盾文学奖在试图"突破"。当然,...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不仅在评奖机制方面作出了不少变革,重点还在于增加了公开透明度、增强了代表性和提升了大众参与度,而且在评奖对象方面也显现出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更注重作家的整体成就,表明茅盾文学奖在试图"突破"。当然,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茅盾文学奖仍然存在一些潜在传统和弊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八届茅奖 评奖机制 评奖对象 突破
下载PDF
十进五的游戏——关于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随想 被引量:2
15
作者 贺绍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7,共5页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过程较往届作了很大的改变,它通过制订一个新的游戏规则,帮助一些作品浮出了水面,也削弱了一些作品的竞争能力。最后公布的获奖作品名单,说明茅盾文学奖作为代表国家文学形象、具有浓厚官方色彩的奖项,已经逐渐...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过程较往届作了很大的改变,它通过制订一个新的游戏规则,帮助一些作品浮出了水面,也削弱了一些作品的竞争能力。最后公布的获奖作品名单,说明茅盾文学奖作为代表国家文学形象、具有浓厚官方色彩的奖项,已经逐渐卸下政治包袱,但在今后仍要面对如何更加开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十进五 张炜 刘醒龙
下载PDF
科学主义与茅盾早期的文学选择 被引量:1
16
作者 俞兆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37,共8页
茅盾早期的文学选择有过从"新浪漫主义"退回"自然主义"的变化。学界在论析其更换的原因时,缺乏从一种学理性内质———科学主义的视角进行探讨,所以未能完满地释解之。强调精确观察、科学实证、冷静解剖、客观叙述... 茅盾早期的文学选择有过从"新浪漫主义"退回"自然主义"的变化。学界在论析其更换的原因时,缺乏从一种学理性内质———科学主义的视角进行探讨,所以未能完满地释解之。强调精确观察、科学实证、冷静解剖、客观叙述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与推崇科学的五四时代精神合拍,与科学主义思潮的导引有内在逻辑联系,从而成为"为人生的艺术"创造的基础,这是茅盾选择自然主义文学的主要原因;而胡适按科学进化理论所创立的"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也对此选择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文学选择 科学主义 自然主义 新浪漫主义
下载PDF
茅盾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念然 王诗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68,共12页
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大致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初对写实主义的提倡到20年代中期开始对革命现实主义的倡导,再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转向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倡导,理论关键词经历了从“人生”到“革命”到“政治”(阶级斗争)的转换,其现实... 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大致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初对写实主义的提倡到20年代中期开始对革命现实主义的倡导,再到新中国成立前后转向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倡导,理论关键词经历了从“人生”到“革命”到“政治”(阶级斗争)的转换,其现实主义理论视域的展开也经历了“文艺-生活”到“文艺-革命”到“文艺-政治”三个不同理论轴心的转换。茅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探索,最有实绩者为其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现实主义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其理论建构突出表现在:对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作了辩证的探讨;将“创作的自由”视为革命现实主义的基本条件;拓展了革命现实主义的“时代性”理论内涵;明确主张革命文学的创作题材的多样化;以“经验-观察-体验”为核心构建了革命现实主义体验论;通过革命现实主义理论的“社会科学”化强调了文艺创作中社会分析的重要性。其批评实践则体现为在“时代-作家-作品”三维结构中建构了影响深远的社会-历史批评。新中国成立后茅盾对其现实主义理论核心所作的改造主要是为适应政治形势需要,理论意义与批评价值有所削弱。茅盾的典型个案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进一步探索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马克思主义 文学理论 中国化
下载PDF
茅盾文学奖作品英译述评 被引量:5
18
作者 汪晓莉 葛永莉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114-125,共12页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迫切要求中国文学走出去,能代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最高水平的茅盾文学奖作品更应走在前列。本研究基于数据统计和例证分析,总结茅奖作品英译的筛选机制,说明茅奖作品英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迫切要求中国文学走出去,能代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最高水平的茅盾文学奖作品更应走在前列。本研究基于数据统计和例证分析,总结茅奖作品英译的筛选机制,说明茅奖作品英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作品 英译 筛选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茅盾文学批评中的“同化”与“顺应”——中国现代“主流”批评生成演化的微观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兴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3,共6页
政治追求是贯穿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进程的一条鲜明线索。茅盾一生的文学批评活动恰好提供了中国现代"主流"批评生成演化的个人证词。在文学与政治、个人与集体、权力意志与个人思考之间,茅盾一直处在不断的同化与顺应过程中... 政治追求是贯穿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进程的一条鲜明线索。茅盾一生的文学批评活动恰好提供了中国现代"主流"批评生成演化的个人证词。在文学与政治、个人与集体、权力意志与个人思考之间,茅盾一直处在不断的同化与顺应过程中,他的批评成果不仅表现了一代知识分子不断选择、不断徘徊、不断矛盾的心路历程,也显现了"主流"批评发展的历史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批评 茅盾文学批评 同化与顺应 价值
下载PDF
民族书写视角的《秦腔》与《百年孤独》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美衡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12期94-100,共7页
通过对《秦腔》与《百年孤独》的乡土经验、生命哲学、在场书写等方面的考察,发现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民族书写与世界意义是融会贯通的。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 民族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