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同一性诉求下的茅盾文学奖 |
范国英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24 |
0 |
|
2
|
论茅盾文学奖小说电视剧改编的叙事策略 |
黄芳芳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茅盾眉批本:来龙去脉、辨章学术、去伪存真 |
姚明
|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4
|
文艺大众化时期瞿秋白的文学语言观及其反思 |
赵炎秋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2
|
|
5
|
文学场多元分化下的茅盾文学奖 |
范国英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23 |
0 |
|
6
|
新时期以来江苏获奖小说研究——以获得“鲁奖”“茅奖”作品为考察对象 |
施军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7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翻译路径探析——以茅盾文学奖作品为例 |
汪晓莉
康嘉琦
|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
2023 |
0 |
|
8
|
从国民革命到左翼运动:论茅盾的创作调适 |
李晓静
李永东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9
|
茅盾文学奖的现代性想象和传统生态——以茅盾文学奖终评(提名)落选的五部革命叙事作品为中心 |
徐亮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0
|
论茅盾1920-1930年代文艺批评活动与《子夜》的创作 |
刘世浩
|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
2023 |
0 |
|
11
|
茅盾的文学作品特征的分析 |
张建安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3 |
0 |
|
12
|
当代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中民族文化英译的历时性研究——以茅盾文学奖作品为例 |
汪晓莉
李娇娇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3
|
小说大师与文化部长——茅盾建国后的心态分析 |
杨守森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4
|
漫议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突破” |
赵黎明
刘琴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5
|
十进五的游戏——关于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随想 |
贺绍俊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6
|
科学主义与茅盾早期的文学选择 |
俞兆平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7
|
茅盾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化 |
黄念然
王诗雨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8
|
茅盾文学奖作品英译述评 |
汪晓莉
葛永莉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8 |
5
|
|
19
|
茅盾文学批评中的“同化”与“顺应”——中国现代“主流”批评生成演化的微观分析 |
周兴华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20
|
民族书写视角的《秦腔》与《百年孤独》 |
任美衡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