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价值体系的重构与实现——基于哈贝马斯批判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靳玉军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44,共4页
教师价值体系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群体的重要形态,也是维护教师形象的重要载体所在。然而,由于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的冲击,教师价值体系正逐渐异化,诸多矮化教师形象的观念正在教师价值体系中滋生暗长。因此,本文以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教师价值体系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群体的重要形态,也是维护教师形象的重要载体所在。然而,由于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的冲击,教师价值体系正逐渐异化,诸多矮化教师形象的观念正在教师价值体系中滋生暗长。因此,本文以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为基础,解析了教师价值体系重建面临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和教师主体性迷失的现实挑战,进而提出通过开启解放观点的教学思维和发展教师批判的教学意识来重构教师的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价值体系 重构 批判 解放
下载PDF
从确定的知识到作为分析具体关系的实践——杜威有关哲学改造思想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汪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74,共7页
杜威为未来哲学做出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他虽然对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做出了严厉的批判,但他并没有彻底放弃哲学以及哲学的作用。杜威认为,在哲学虚假的形而上学描述的背后,哲学有关心社会传统价值的真正功能。因此,哲学作为一种伪装的... 杜威为未来哲学做出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他虽然对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做出了严厉的批判,但他并没有彻底放弃哲学以及哲学的作用。杜威认为,在哲学虚假的形而上学描述的背后,哲学有关心社会传统价值的真正功能。因此,哲学作为一种伪装的终极知识已经不可能存在了,但是,哲学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分析现实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工具,成为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成为一种批判的社会理论。哲学并不是一种神秘的垄断知识,而是一种公开透明的澄清活动。哲学并不是一种确定的知识,而是一种具体的动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哲学的改造 哲学的解放
下载PDF
论灾后重建中的党内民主建设
3
作者 任学辉 王康华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1-26,32,共7页
灾后重建中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内民主建设先行一步,指相对于其他重建工作,党的建设应该以新的思路及早谋划安排;相对于其他非地震灾区,灾区党的建设更应率先创新,力图走出一条新路;相对于其他一般地区,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其创新的理念理... 灾后重建中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内民主建设先行一步,指相对于其他重建工作,党的建设应该以新的思路及早谋划安排;相对于其他非地震灾区,灾区党的建设更应率先创新,力图走出一条新路;相对于其他一般地区,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其创新的理念理应在党的建设上得到体现;相对于其他党建任务,北川等极重灾区完全可以在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内民主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先行一步重点在于"四个致力于",遵循原则在于"四个着眼于",保障条件在于"四个依赖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党的建设 党内民主建设 解放思想 先行一步
下载PDF
从神话到解放——论哈贝马斯对大众文化批判潜能的重建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太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3,共7页
哈贝马斯早期遵循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等人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这一主题展开对大众文化的讨论,然而两者结论却有重要差别。霍克海默的后现代倾向使得大众文化在其批判下沦为具有宰制意义的神话,哈贝马斯则回归批判的核心,重新赋予大众文化... 哈贝马斯早期遵循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等人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这一主题展开对大众文化的讨论,然而两者结论却有重要差别。霍克海默的后现代倾向使得大众文化在其批判下沦为具有宰制意义的神话,哈贝马斯则回归批判的核心,重新赋予大众文化解放意识。对他而言,大众文化的娱乐化、消费化、浅薄化的危机形象只是表面现象,经由理性批判揭示其交往结构的缺失这个深层问题才能发现大众文化的演进逻辑。由此,大众文化可以经过重建程序而获得解放意识并继续发挥其拯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文化危机 解放意识 文化重建
下载PDF
从革命到改良:整顿《解放与改造》与“梁启超系”的渐进取向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月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2-194,共13页
《解放与改造》由张东荪在1919年创办,在五四时期风行一时,影响极大。刊名中"解放"的涵义本有整体性、对抗性的破坏倾向,故杂志对西方现代文明、中国传统文明、现有政权均取革命立场,倡导在"解放"一切现状基础上进... 《解放与改造》由张东荪在1919年创办,在五四时期风行一时,影响极大。刊名中"解放"的涵义本有整体性、对抗性的破坏倾向,故杂志对西方现代文明、中国传统文明、现有政权均取革命立场,倡导在"解放"一切现状基础上进行改造。同时,以讨论、宣传社会主义为职责,高谈主义而不重具体问题之研究、解决。然而,1920年梁启超、蒋百里等欧游归国,接收并整顿《解放与改造》,更名《改造》,扭转了此前由张东荪主导的革命倾向:舍弃"解放"中所带有的破坏性的战斗精神,对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均取渐进改造方式;同时,不再以社会主义为倡导,从原先的高谈主义,转为研究具体的问题。在思想界整体逐渐走向革命的潮流中,"梁启超系"却通过整顿《改造》,从革命回归改良,成为激进时代的渐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与改造》 梁启超 张东荪 社会主义 革命 渐进改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