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Emperor’s Edict”and the Emperor’s power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1
作者 Zhenglong Qi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0年第6期41-44,共4页
“Emperor’s Edict”refers to the writing of emperor himself.In the context of serving as official document,it refers to the special writ issued by emperor for sake of administering national affairs.In the official do... “Emperor’s Edict”refers to the writing of emperor himself.In the context of serving as official document,it refers to the special writ issued by emperor for sake of administering national affairs.In the official document system of Song Dynasty,“Emperor’s Edict”had always been an attention of the scholars and officials at that time due to its unusual functions in terms of drafting,promulgation and power.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as generally conceived by academic circles as a period when the“Administration by Emperor’s Edict”was gradually phased out.We did observe,however,with“Emperor’s Edict”placed in historical panorama of the early years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an ever-strengthened power and prowess of“Emperor’s Edict”as backlit by several historical incidents such as Emperor Gaozong’s controlling and manipulating by“Emperor’s Edict”of the national armies.It reflects the political truth of strengthened imperial power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Hence,we can have access to another facet of the politics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eror’s Edict Southern song dynasty Politics of Imperial Power
下载PDF
宋孝宗朝崇苏文风之形成与苏文的传播
2
作者 杜昭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6-42,共7页
孝宗朝由于孝宗皇帝崇苏轼“立天下之大节”,雄视百代,为“一代文章之宗”,故多方推广苏轼文学,采取一系列举措,从而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太学文风,也提升了士人尊苏崇苏的热度。孝宗朝将苏轼文学传播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使得“淳熙中,崇苏氏... 孝宗朝由于孝宗皇帝崇苏轼“立天下之大节”,雄视百代,为“一代文章之宗”,故多方推广苏轼文学,采取一系列举措,从而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太学文风,也提升了士人尊苏崇苏的热度。孝宗朝将苏轼文学传播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使得“淳熙中,崇苏氏”成为一种社会倾向,同时,也为元明清三代以至于今日的苏轼文学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孝宗朝的崇苏又有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延及世人对三苏家教家风的更多关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孝宗 崇苏 苏轼文学 传播
下载PDF
Abstracts and Keywords of Major Articles
3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8-183,共6页
下载PDF
宋徽宗茶书诗画及其茶道精神探析
4
作者 刘礼堂 范钰翎 李敏瑞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8,共9页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且爱好饮茶的帝王,宋徽宗对宋代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宋代崇尚风雅的社会文化氛围下,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茶书诗画作品,如茶书《大观茶论》、茶画《文会图》以及多首描绘茶事活动的茶诗。这些作品充分...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且爱好饮茶的帝王,宋徽宗对宋代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宋代崇尚风雅的社会文化氛围下,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茶书诗画作品,如茶书《大观茶论》、茶画《文会图》以及多首描绘茶事活动的茶诗。这些作品充分体现出“致清导和”“韵高致静”和“中澹闲洁”的茶道精神,反映了宋人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追求,在茶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对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徽宗 茶书诗画 茶道精神
下载PDF
宋代帝后、内外命妇、宫人女官官衔研究
5
作者 龚延明 殷其雷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75-84,共10页
宋代官衔,是目前宋代制度史研究中新开拓的领域。从宋代帝后、内外命妇、宫人女官的官衔制度这一视角,可以看出宋代官制的复杂性、多样性。皇帝,通常不视为官,实际某种意义上,皇帝也是官,且居于官僚机构的顶端,所以皇帝也有官衔,只是名... 宋代官衔,是目前宋代制度史研究中新开拓的领域。从宋代帝后、内外命妇、宫人女官的官衔制度这一视角,可以看出宋代官制的复杂性、多样性。皇帝,通常不视为官,实际某种意义上,皇帝也是官,且居于官僚机构的顶端,所以皇帝也有官衔,只是名号比较特殊,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本身就是一个官号,其生前有尊号或圣号,死后有谥号、庙号。唐宋史称皇帝多用庙号,这就是法定官衔。皇后有官号,尊号有无,视其是否曾垂帘听政而定,死后谥号有二字、四字之别。内命妇,为皇帝姬妾名号之总称,其官衔有等级之分、秩品之差。外命妇官衔可分为公主官衔、卿大夫妻母官衔两类。内外命妇官衔亦特旨移用于宫人女官官衔。皇后、内外命妇、宫人女官的官衔,与文武百官相类,其名号等级分明,官衔成为其特殊身份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官衔 帝后 内外命妇 宫人女官
下载PDF
动荡与回归:刘宋景平、元嘉之际政局演变探析
6
作者 陈玮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景平二年,以徐羡之为首的顾命大臣集团相继废弑了庐陵王刘义真和宋少帝刘义符,随后刘义隆入奉皇统,改元元嘉,是为宋文帝。元嘉三年至十三年,拥有废立之功的顾命大臣集团先后被宋文帝所杀。这些发生在景平、元嘉年间的政治事件既包含了... 景平二年,以徐羡之为首的顾命大臣集团相继废弑了庐陵王刘义真和宋少帝刘义符,随后刘义隆入奉皇统,改元元嘉,是为宋文帝。元嘉三年至十三年,拥有废立之功的顾命大臣集团先后被宋文帝所杀。这些发生在景平、元嘉年间的政治事件既包含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冲突,又包含着寒门庶族与高门士族之间的冲突,同时也暗示着自东晋以来的门阀政治正在向皇权专制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 景平 元嘉 政局演变 顾命大臣 宋少帝 庐陵王
下载PDF
宋太宗的崇文表现及其与朝政转向的关系
7
作者 陈峰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出生于五代乱世的宋太宗,原本文化修养有限,但在位期间却表现出浓厚的崇文倾向,无论是在政策措施层面、与文臣及士人的关系上,还是在自身的行为方面,都做出了罕有的积极姿态,因此被后世宋人视为“崇尚儒术”的君王。宋太宗与宋太祖这种... 出生于五代乱世的宋太宗,原本文化修养有限,但在位期间却表现出浓厚的崇文倾向,无论是在政策措施层面、与文臣及士人的关系上,还是在自身的行为方面,都做出了罕有的积极姿态,因此被后世宋人视为“崇尚儒术”的君王。宋太宗与宋太祖这种明显不同的特点,是伴随着两次北伐失败而逐渐形成的,其根源则与当时朝政导向的转变存在密切的关联。在边患压迫的紧张形势下,武功之路却遭遇到碰壁,宋太宗只得转而追求文治。宋太宗时代,文官士大夫开始崛起,逐渐成为统治的核心力量。皇权与文官集团的紧密结合,为宋朝文治路线及其朝政导向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折射出宋太宗朝文治路线的基本确立,并对后嗣君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宗 崇文抑武 文臣士人 朝政导向
下载PDF
两宋地方社会中的先代帝王祭祀
8
作者 田成浩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3,共10页
两宋地方社会中祭祀先代帝王的风习既与朝廷礼制不同,也明显区别于其他民间神祠信仰。祭祀对象与祠庙地点都不受国家礼典限制,特定地域内的信仰风习以先代帝王的生平事迹为依托。只有国家礼典之外的先代帝王祠庙才会得到赐额、封号,这... 两宋地方社会中祭祀先代帝王的风习既与朝廷礼制不同,也明显区别于其他民间神祠信仰。祭祀对象与祠庙地点都不受国家礼典限制,特定地域内的信仰风习以先代帝王的生平事迹为依托。只有国家礼典之外的先代帝王祠庙才会得到赐额、封号,这是因为朝廷祭祀先代帝王的动机与封赐不同,两者关注的“功德”也有实质区别。基层民众祭祀先代帝王祠庙的活动富有功利性,地方官在到任告祭与祈祭禳灾时则会将先代帝王的生平事迹与现实需求相关联,用理性逻辑包装功利的祭祀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地方社会 先代帝王祠庙 封赐 祭祀 禳灾
下载PDF
褚渊:从宋明帝的顾命大臣到齐高帝的佐命功臣
9
作者 王斐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刘宋时期出身高门士族的褚渊,父子两代联姻皇室,深受宋明帝的信任,被委以托孤之重任。但他却投靠权臣萧道成,辅佐萧道成灭宋建齐,由宋明帝的顾命大臣转变为齐高帝的佐命功臣。其客观原因是刘宋晚期政治腐败、积重难返,其主观原因则是当... 刘宋时期出身高门士族的褚渊,父子两代联姻皇室,深受宋明帝的信任,被委以托孤之重任。但他却投靠权臣萧道成,辅佐萧道成灭宋建齐,由宋明帝的顾命大臣转变为齐高帝的佐命功臣。其客观原因是刘宋晚期政治腐败、积重难返,其主观原因则是当时门阀士族普遍而浓厚的家族利益高于国家利益的观念以及褚氏家族利益至上的传统。褚渊在萧道成建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褚氏家族赢得了荣华富贵。但褚渊的行为与传统儒家忠君思想背道而驰,受到社会舆论的普遍讥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褚渊 宋齐嬗代 顾命大臣 佐命功臣
下载PDF
后大礼议时期的嘉靖初年政治——以君臣文书交流为中心的考察
10
作者 杨宏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以议礼为线索,嘉靖初年发生了一系列政治纷争。在李福达案与科、道互纠中,世宗与张璁等人的通力合作,成为嘉靖朝君臣以文书交流的先声与契机。通过君臣之间的秘密文书往来,世宗借汪佃侍讲一事机密、有效地清查翰林官员,皇权在具体政务... 以议礼为线索,嘉靖初年发生了一系列政治纷争。在李福达案与科、道互纠中,世宗与张璁等人的通力合作,成为嘉靖朝君臣以文书交流的先声与契机。通过君臣之间的秘密文书往来,世宗借汪佃侍讲一事机密、有效地清查翰林官员,皇权在具体政务实施中的作用得以放大。在张璁、桂萼去职与杨一清受贿两案中,秘密通信成为诸臣攻讦政敌、倾轧同僚的手段。世宗君臣视私密文书通信为重要交流手段,共同铸就了后大礼议时代的嘉靖初年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大礼议 嘉靖政治 君臣交流
下载PDF
军事背景下的地方财政机构与高层财政区划——以北宋神宗时期的熙河路为例
11
作者 袁方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34-46,154,共14页
北宋神宗年间,为配合西北拓边,实现对熙河的有效财政管理,并解决兵财分离模式的低效问题,熙河路出现兵财合一的官司并逐渐成为独立高层财政区划。一旦熙河趋于稳定,军事背景削弱,该趋势便明显逆向发展:各司分离,权力界限清晰,熙河重归... 北宋神宗年间,为配合西北拓边,实现对熙河的有效财政管理,并解决兵财分离模式的低效问题,熙河路出现兵财合一的官司并逐渐成为独立高层财政区划。一旦熙河趋于稳定,军事背景削弱,该趋势便明显逆向发展:各司分离,权力界限清晰,熙河重归陕西高层财政区划。军事背景下,北宋尝试通过地方高层机构军事与财政职能的融合及高层财政区划调整解决熙河财政困局,但中央对地方兵财合一后失控风险的忧虑使此过程充满反复。此外,熙河地方财政机构在本司收支平衡考量下侵夺中央财权反映了军事财政压力下央地财政关系的另一种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神宗时期 熙河路经略司 熙河路经制司 地方财政机构 高层财政区划
下载PDF
分权与制衡:北宋时期国家治理的主线
12
作者 张富利 程书一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北宋时期发展出一套与近代责任政府“神似”的独特治理体系,通过非成文法(祖宗法)确立下来的“习惯法”上升成了朝廷纲常——君权象征化,国家治理一旦有过失,则必问责,责任即由宰相们承担。北宋开国便确立了一系列政治原则:(1)“士大夫... 北宋时期发展出一套与近代责任政府“神似”的独特治理体系,通过非成文法(祖宗法)确立下来的“习惯法”上升成了朝廷纲常——君权象征化,国家治理一旦有过失,则必问责,责任即由宰相们承担。北宋开国便确立了一系列政治原则:(1)“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实则为北宋不可变的政治惯例,“虚君实相”的治理结构使得皇权表现出高度的谦抑性;(2)责任政府让皇帝“统而不治”,治权与政权高度分离,宰相拥有较高的行政权;(3)台谏在北宋的地位极高,对行政权形成了史无前例的限制,形成了皇帝——宰相——台谏的并立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时期 虚君实相 责任政府 分权 弹劾 封驳
下载PDF
潜邸旧臣与宋孝宗朝政治
13
作者 董书豪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4-110,124,共8页
潜邸旧臣是宋孝宗朝的一支重要政治势力,由孝宗未即位前建国公、普安郡王、建王时期的老师、属官、随从组成。作为皇帝的潜邸旧臣,孝宗即位后对这一群体十分信任并加以重用。这一群体在对金关系的处理中逐渐形成了主战派和主守派两个派... 潜邸旧臣是宋孝宗朝的一支重要政治势力,由孝宗未即位前建国公、普安郡王、建王时期的老师、属官、随从组成。作为皇帝的潜邸旧臣,孝宗即位后对这一群体十分信任并加以重用。这一群体在对金关系的处理中逐渐形成了主战派和主守派两个派别,对孝宗的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在这一潜邸旧臣群体中,部分人并未真正具备政治才能,仅仗着孝宗的宠幸而得以取得高位,从而导致了孝宗朝期间佞幸政治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邸旧臣 宋孝宗 佞幸政治
下载PDF
“十相留声”:唐宋流贬宰相群体对潮州的政治、文化影响
14
作者 赵雅娟 刘彦彤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
“十相留声”这个说法来自于明朝嘉靖年间潮州知府丘其仁修建的“十相留声坊”。这十位宰相,或因朝廷政争,或因抵御外敌等,被贬谪或流亡至潮州。常衮以劝农促学来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开创性的政治、文化意义,不仅为后代来潮州治潮的官员... “十相留声”这个说法来自于明朝嘉靖年间潮州知府丘其仁修建的“十相留声坊”。这十位宰相,或因朝廷政争,或因抵御外敌等,被贬谪或流亡至潮州。常衮以劝农促学来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开创性的政治、文化意义,不仅为后代来潮州治潮的官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古代潮州由落后的南荒地带向“海滨邹鲁”的转变奠定基础。陈尧佐“尊韩学孔”,通过宣扬教化来治理地方,既有利于加强潮州百姓在文化心理上与主流统治思想的一致性,又能在广泛的思想学习中开化民智,推动潮州的文明进程。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并称晚宋三杰。他们充分发挥了卓越的组织才能,以身作则,激发潮民的爱国精神,号召潮州百姓参与抗敌、拯救民族危亡。十相群体用他们特定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诠释的家国政治情怀与伦理道德实践已深深植入潮州文化的根脉,成为潮州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相留声” 唐宋时期 潮州文化 政治影响 文化影响
下载PDF
最早一幅西夏地图——《西夏地形图》新探 被引量:39
15
作者 黄盛璋 汪前进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关于《西夏地形图》的绘制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此图为宋人所绘,证据是文献记载此图出于宋人《范文正公集》;一种认为:此图为清人所绘,因为所见实物仅存于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一书中。本文作者由于在明万历... 关于《西夏地形图》的绘制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此图为宋人所绘,证据是文献记载此图出于宋人《范文正公集》;一种认为:此图为清人所绘,因为所见实物仅存于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一书中。本文作者由于在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刻《宋两名相集》中找到了此图,从而否定了"清代说"。继而又结合图的内容和有关文献分析,推定地图为宋代官吏绘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地图的年代问题。文中还着重分析了这幅迄今所见最早西夏地图的地学内容和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制年代 西夏 地形图 宋两名相集
下载PDF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析——北宋政治架构探微 被引量:56
16
作者 张其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114-123,共10页
宋代政治架构 ,一言蔽之 ,即“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是理解与认识宋代官僚政治体系的关键。皇权、相权、台谏之权 ,构成宋代中央政府中的三角 ,三者互相限制 ,又互相倚恃 ,形成“共治”架构。宋初完善法制 ,提倡依法办事 ,奠定了... 宋代政治架构 ,一言蔽之 ,即“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是理解与认识宋代官僚政治体系的关键。皇权、相权、台谏之权 ,构成宋代中央政府中的三角 ,三者互相限制 ,又互相倚恃 ,形成“共治”架构。宋初完善法制 ,提倡依法办事 ,奠定了“共治”架构的稳定基础。而中唐以来社会思想的发展 ,为“共治”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有宋一代 ,最能体现“共治”架构的 ,是宋仁宗朝 ,故有“庆历之治”的美誉。剖析宋仁朝政治 ,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共治”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政治架构 皇帝 士大夫阶层 政治史 皇权 相权 宰相 宋仁宗时期 历史背景
下载PDF
南宋权臣政治的断裂——论宋孝宗的用相方略 被引量:7
17
作者 崔英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1-145,共5页
南宋权相辈出,而孝宗朝却是唯一没有权相的朝代,这应源于孝宗独特的用相方略。为防止高宗朝宰相秦桧专权蠹政之弊再度出现,孝宗从相不久任、长期缺相、不次拔相、并相分权、用而存疑、监督宰相等方面采取措施调整用相方略,限制相权,加... 南宋权相辈出,而孝宗朝却是唯一没有权相的朝代,这应源于孝宗独特的用相方略。为防止高宗朝宰相秦桧专权蠹政之弊再度出现,孝宗从相不久任、长期缺相、不次拔相、并相分权、用而存疑、监督宰相等方面采取措施调整用相方略,限制相权,加强皇权,从而成功遏制了权臣政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政治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权臣政治 宋孝宗 用相方略
下载PDF
论北宋“不杀士大夫”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35,共5页
学界普遍认为宋代存在或事实上存在着一个不杀士大夫或不轻杀士大夫的祖宗家法。事实上,不杀或不轻杀士大夫事实的出现,并不是皇帝主动给予士大夫优待的结果,而是士大夫阶层通过与皇权不断斗争,从而最终为自己争得的一项利益,因此它是... 学界普遍认为宋代存在或事实上存在着一个不杀士大夫或不轻杀士大夫的祖宗家法。事实上,不杀或不轻杀士大夫事实的出现,并不是皇帝主动给予士大夫优待的结果,而是士大夫阶层通过与皇权不断斗争,从而最终为自己争得的一项利益,因此它是一条伪家法。从它对宋代的影响看,它无助于维护封建统治,适足以败坏宋代的政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誓约 士大夫 皇帝 祖宗家法
下载PDF
汉文帝与代臣——兼论昌邑王刘贺与昌邑臣 被引量:13
19
作者 宋超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80,共6页
在西汉初期及中期发生的激烈政局变动中,代王刘恒与昌邑王刘贺,均以诸侯王身份入承大统,由于缺乏皇位法定继承人的权威性,不得不在相当程度上依靠王国旧臣以维系统治。由于文帝较为妥善地处理了代臣与汉大臣之间的关系,迅速稳定了其统治... 在西汉初期及中期发生的激烈政局变动中,代王刘恒与昌邑王刘贺,均以诸侯王身份入承大统,由于缺乏皇位法定继承人的权威性,不得不在相当程度上依靠王国旧臣以维系统治。由于文帝较为妥善地处理了代臣与汉大臣之间的关系,迅速稳定了其统治,亦为开启“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反观昌邑王刘贺,既不能审时度势,又缺乏处理复杂政治局势之能力,虽然力图效法文帝故事,不仅没有收到任何效果,反而促使权臣霍光迅速采取行动,加速了被废黜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帝刘恒 代王 代臣 昌邑王刘贺 昌邑臣
下载PDF
“进呈取旨”:从御前决策看宋代君主与宰辅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化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3-160,共8页
宋代御前决策主要分为进呈、取旨、书写圣旨三个环节。在进呈环节中,宰辅以呈报文书的形式,协助皇帝了解外情,同时也常上下其手,操控信息。在取旨环节中,皇帝具有最终的决断权,但由于经验、能力的局限,常常需要将宰辅的意见吸纳到"... 宋代御前决策主要分为进呈、取旨、书写圣旨三个环节。在进呈环节中,宰辅以呈报文书的形式,协助皇帝了解外情,同时也常上下其手,操控信息。在取旨环节中,皇帝具有最终的决断权,但由于经验、能力的局限,常常需要将宰辅的意见吸纳到"圣旨"之中,宰辅则因此获得弄权的机会。书写圣旨时,宰辅有时忠实地记录皇帝旨意,有时则会有所删改。出于防弊目的,皇帝在各环节上,也多采用不同手段对宰辅进行反制。双方的合作更加紧密,博弈也愈发复杂,体现出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皇帝 宰辅 决策 合作 博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