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料库范式下《聊斋志异》英译本微观词汇特征研究
1
作者 谢萌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通过词汇数量、平均词长和词汇长度、词频特征、词汇密度等参数数据统计,研究发现语料库范式下«聊斋志异»5个英译本具有不同的微观词汇特征。宋贤德译本的词汇参数值整体偏高,选词维度广,词汇多样性强,信息量大;翟理斯译本数... 通过词汇数量、平均词长和词汇长度、词频特征、词汇密度等参数数据统计,研究发现语料库范式下«聊斋志异»5个英译本具有不同的微观词汇特征。宋贤德译本的词汇参数值整体偏高,选词维度广,词汇多样性强,信息量大;翟理斯译本数据值较低,词汇丰富度偏低,长难词比重大,学术性特征明显;闵福德译本词汇数据值适中,词汇富于变化,词汇量丰富,信息量适中;莫若强译本的数据值居中,词汇密度偏低,词汇整体风格较简单、通俗;黄友义译本的词汇参数数值在5个译本中最低,倾向于短小、通俗、简单、更具口语化的词汇,词汇多样性低。分析发现选定的5个英译本适合不同的读者群体,典籍英译未来可尝试“对口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词汇特征 语料库 «聊斋志异»英译本
下载PDF
《聊斋志异》民俗事象英译策略研究及对民俗交流的启示
2
作者 蒲艳春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4期49-58,共10页
本文基于民俗学和翻译学理论,对《聊斋志异》英译本中精神民俗和社会民俗内容的英译策略展开研究。研究表明,翟译本民俗事象英译以归化策略为主,宋译本以异化策略为主。对民俗交流的启示如下:第一,译本翻译具有时代性,译本翻译策略的选... 本文基于民俗学和翻译学理论,对《聊斋志异》英译本中精神民俗和社会民俗内容的英译策略展开研究。研究表明,翟译本民俗事象英译以归化策略为主,宋译本以异化策略为主。对民俗交流的启示如下:第一,译本翻译具有时代性,译本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具有时代性,译本更新要与时俱进,随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和深入。第二,译本翻译应注重思想性及对民俗内涵的挖掘与传达。第三,要加强对英译本海外接受情况的研究,了解各译本在海外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总结成功译本的译介经验,助力民俗文化更有效地交流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民俗事象 翻译策略 民俗交流
下载PDF
《聊斋志异》俄译风格与接受研究
3
作者 韩丹 张志军 《中国俄语教学》 2023年第4期67-77,共11页
译本是作品域外接受研究的起点,译本风格是域外接受顺利与否的重要因素。俄罗斯当代文学出现了引用、阐释及借用《聊斋志异》典型形象的文学作品,但对此产生的原因及与翻译风格之间的关系研究不足。本文以翻译风格为视角,采用定性与定... 译本是作品域外接受研究的起点,译本风格是域外接受顺利与否的重要因素。俄罗斯当代文学出现了引用、阐释及借用《聊斋志异》典型形象的文学作品,但对此产生的原因及与翻译风格之间的关系研究不足。本文以翻译风格为视角,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聊斋志异》(俄文版)译者伊万诺夫、阿列克谢耶夫、法因加尔和索嘉威对《聊斋志异》的接受差异及成因。在此基础上,针对俄罗斯当代文学作品中对《聊斋志异》文本阐释、引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阿列克谢耶夫翻译风格能有效帮助读者感知中俄两国文化差异,并为读者实现中俄文化对话提供了可能性,是俄罗斯作家接受并将《聊斋志异》所呈现文化元素、人物形象融入俄罗斯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瞳人语》 翻译风格 接受 俄罗斯汉学
下载PDF
《聊斋志异》的英译及其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研究
4
作者 池田 范祥涛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4期59-70,共12页
中国古代志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英译本在英语国家广受欢迎。以《聊斋志异》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描写译学分析其海外传播情况。研究发现:搜集到《聊斋志异》英译本共19本,其中翟理斯译本的再版重印量、JSTOR学者书评量、谷... 中国古代志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英译本在英语国家广受欢迎。以《聊斋志异》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描写译学分析其海外传播情况。研究发现:搜集到《聊斋志异》英译本共19本,其中翟理斯译本的再版重印量、JSTOR学者书评量、谷歌学术引用量以及总馆藏量最高,闵福德译本的好易读读者评论量最高。相较汉学家而言,国内译者的译本在英语世界传播总量较少,侧面反映出其影响力不足。中国典籍翻译的出版应加强与国外出版社的合作,以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典籍英译 传播
下载PDF
《聊斋志异》在韩国的翻译、传播及研究
5
作者 刘芳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1期51-58,共8页
《聊斋志异》在韩国的翻译、传播及研究概况如下:第一,译介现状。《聊斋志异》的韩译本不多,基本集中在20世纪下半叶以后,目前,韩国还有很多以漫画、插画等形式进行的本土化二次创作版本。第二,传播困境。清朝大兴文字狱,对涉及神魔传... 《聊斋志异》在韩国的翻译、传播及研究概况如下:第一,译介现状。《聊斋志异》的韩译本不多,基本集中在20世纪下半叶以后,目前,韩国还有很多以漫画、插画等形式进行的本土化二次创作版本。第二,传播困境。清朝大兴文字狱,对涉及神魔传奇、讽刺社会等内容的文学作品进行销毁;朝鲜经历战争,朝鲜文人士子大多有“攘清夷”的思想;当时的翻译者们主要对女性读者需要的作品进行翻译等等,这一切都阻碍了《聊斋志异》在韩国的传播。第三,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并不多,以期刊和硕博论文为主,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对其内在思想和世界观的研究和对《聊斋志异》中诗词歌曲的分析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韩国 译介 接受与传播
下载PDF
《聊斋志异》英译文、译本订误与补辑
6
作者 张丽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1期59-78,共20页
关于《聊斋志异》英译文、译本的勾稽梳理,似已完备。然而《聊斋志异》英译文、译本状况芜杂,研究者时间精力有限,叙述或有不够准确之处,内容也难免遗珠之憾。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订误与补辑,希望能为《聊斋志异》英译文献整理略... 关于《聊斋志异》英译文、译本的勾稽梳理,似已完备。然而《聊斋志异》英译文、译本状况芜杂,研究者时间精力有限,叙述或有不够准确之处,内容也难免遗珠之憾。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订误与补辑,希望能为《聊斋志异》英译文献整理略尽绵薄之力。订误主要内容如下:荷兰汉学家高延(Jan Jakob Maria de Groot)翻译了十一篇聊斋故事而非十篇,篇目与李福清、王丽娜所列也有出入;潘子延所译“A Crow Wife”不是《马介甫》而是《竹青》,所译“Some Players of the Magic Sword”(含两则故事)分别为《池北偶谈》中的《剑侠》与《女侠》,其中《剑侠》篇被误认为《聊斋志异》中的《王者》。补辑内容如下:潘子延所译《大力将军》与高延翻译的《果报》《跳神》为研究者失检,而高延未曾翻译的《头滚》却被录载。同时高延所译《聊斋志异》故事可谓开以研究为目的的《聊斋志异》英译之先河,其以研究为目的的典籍征引与翻译具有独特而明显的特征。此外,笔者还发现了两种此前仅有存目而无详考的译本,分别是1937年白廼逸译本和1974年吕世棠译本,后者为抄袭之作。最后,笔者认为2008年出版的马德五译本为伪译本。因此笔者建议将“吕译本”与“马译本”排除于《聊斋志异》英译史及英译研究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英译文 高延 潘子延 白廼逸 吕世棠 马德五
下载PDF
西方消费文化语境中闵福德聊斋英译本的四个面向 被引量:6
7
作者 任增强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38,共5页
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对整个社会文化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汉学家闵福德《聊斋志异》译本即是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生成的一个代表性文本,呈现出通俗化、娱乐化与欲望化的叙事风格。闵福德译文以通俗语言叙述故事;择选聊斋幽默故事加以译... 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对整个社会文化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汉学家闵福德《聊斋志异》译本即是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生成的一个代表性文本,呈现出通俗化、娱乐化与欲望化的叙事风格。闵福德译文以通俗语言叙述故事;择选聊斋幽默故事加以译和注释;凸显聊斋中的怪异叙事与爱欲书写。正是对消费文化语境的观照,使汉学家闵福德的译本赢得了西方读者的认同。这一翻译个案中存在一个亟待中国学者回应的中国文化外译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闵福德 聊斋 通俗 娱乐 欲望 外译
下载PDF
神话文学的翻译形象解读——以《聊斋志异》英译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吉荣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41-46,共6页
《聊斋志异》既有中国上古神话的缩影,也有世界神话性质的形象变形。它体现了神话文学形象塑造的四个特点:内容的社会化、人物的性格化、故事的情节化和去仪式化。在《聊斋志异》英译过程中,译者对神话文学的形象解读进一步凸显,表现在... 《聊斋志异》既有中国上古神话的缩影,也有世界神话性质的形象变形。它体现了神话文学形象塑造的四个特点:内容的社会化、人物的性格化、故事的情节化和去仪式化。在《聊斋志异》英译过程中,译者对神话文学的形象解读进一步凸显,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概念化,即在根本概念上注意词源内涵和解释说明,并根据不同的语境来选择不同的解说和表述;二是显化默认值,即对原文中出现的原典形象、文化细节和人物背景作出注释,以实现其阐释功能;三是突出核心意象,即塑造狐仙形象是《聊斋志异》翻译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神话文学 英译 形象
下载PDF
满语b开头的拟声拟态词探究——以《择翻聊斋志异》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晓春 《满语研究》 2020年第1期17-22,共6页
在《择翻聊斋志异》中,以b开头的拟声拟态词出现频次如下:bak出现1次,batak出现2次,bekte bakta出现5次,bing biyang出现3次,biyadar出现2次,biyar出现1次,buling出现9次,bur出现2次,buran taran出现1次,buru bara出现17次,burgin bargi... 在《择翻聊斋志异》中,以b开头的拟声拟态词出现频次如下:bak出现1次,batak出现2次,bekte bakta出现5次,bing biyang出现3次,biyadar出现2次,biyar出现1次,buling出现9次,bur出现2次,buran taran出现1次,buru bara出现17次,burgin bargin出现8次。虽然满语拟声拟态词所描述的声音和状态不同,但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相同之处,在句子中,多做状语、定语、谓语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翻聊斋志异 拟声词 拟态词
下载PDF
《聊斋志异》华人英译之嚆矢——《中国杂志》所刊译文研究
10
作者 刘岚 《蒲松龄研究》 2022年第4期80-93,共14页
一直以来,学界对于《中国杂志》所刊《聊斋志异》译文的情况介绍莫衷一是。经考证,《中国杂志》共刊《聊斋志异》英译文3篇,均出自中国译者潘子延之手。其1933年的首篇《聊斋志异》译文译自《竹青》,并非《马介甫》。通过语料库手段和... 一直以来,学界对于《中国杂志》所刊《聊斋志异》译文的情况介绍莫衷一是。经考证,《中国杂志》共刊《聊斋志异》英译文3篇,均出自中国译者潘子延之手。其1933年的首篇《聊斋志异》译文译自《竹青》,并非《马介甫》。通过语料库手段和文本细读将该文与翟理斯的译文对比可发现,该译文在整体数据、情节保留和用词等层面都更忠实于原文,在语言畅达的基础上尽量还原了故事的原貌。这是目前发现的首个由华人译者完成并公开发表的《聊斋志异》英译文。在翻译史研究中,应注意以史料考证为根基,避免以讹传讹,进一步挖掘近代英文期刊中的典籍英译,更要重视华人典籍译者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英译 《中国杂志》 潘子延
下载PDF
进程与嬗变——《聊斋志异》在日本的翻案
11
作者 郭燕梅 《蒲松龄研究》 2022年第3期92-101,共10页
“翻案”是日本接受中国文学的主要方式。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聊斋志异》在日本的翻案状况,可窥探《聊斋志异》在日本的译介与受容状况。《聊斋志异》自1768年随商船传入日本,便在少数汉学家之间传阅、翻案。20世纪50年代始,伴随着全译... “翻案”是日本接受中国文学的主要方式。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聊斋志异》在日本的翻案状况,可窥探《聊斋志异》在日本的译介与受容状况。《聊斋志异》自1768年随商船传入日本,便在少数汉学家之间传阅、翻案。20世纪50年代始,伴随着全译本问世,日本近代作家对聊斋故事的翻案进入兴盛时期,聊斋故事获得芥川龙之介、太宰治、安冈章太郎、森敦等作家青睐。进入新世纪,聊斋翻案余温尚存,但亟待思考并着眼未来寻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日本 翻案 译介
下载PDF
文学典籍英译的前景化翻译研究——以《聊斋志异》经典故事《劳山道士》英译文为例
12
作者 谢萌 董琪琪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48-57,共10页
在译作中如何体现原作的文学性是文学典籍翻译的核心问题,而“前景化”是实现文学性的重要手段。通过选取《聊斋志异》中的经典故事《劳山道士》的5个英译本,对比原作和不同译作的前景化特征并统计数据。研究发现译入语为母语的译者前... 在译作中如何体现原作的文学性是文学典籍翻译的核心问题,而“前景化”是实现文学性的重要手段。通过选取《聊斋志异》中的经典故事《劳山道士》的5个英译本,对比原作和不同译作的前景化特征并统计数据。研究发现译入语为母语的译者前景化手段运用较好,而译入语为外语的译者前景化手段使用相对欠缺;可以从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探究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和译者动机;最终提出了忠实原文前景化特征,增加译文可读性,以及中外合作翻译等翻译策略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典籍英译 前景化 《聊斋志异》英译本 《劳山道士》英译文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宋贤德《聊斋志异》全英译本序言系列译文(四)
13
作者 姚静 《蒲松龄研究》 2022年第2期109-116,共8页
美国汉学家宋贤德教授在其《聊斋志异》全英译本第三卷第一篇序言中,着重探讨了小说的素材来源问题。蒲松龄“雅爱搜神”,将目光投向了超自然世界,尤其是古今异事,奇谈异闻。但《聊斋》的独特之处在于借花妖狐魅之事映写尘世,二重并置,... 美国汉学家宋贤德教授在其《聊斋志异》全英译本第三卷第一篇序言中,着重探讨了小说的素材来源问题。蒲松龄“雅爱搜神”,将目光投向了超自然世界,尤其是古今异事,奇谈异闻。但《聊斋》的独特之处在于借花妖狐魅之事映写尘世,二重并置,在故事末尾的“异史氏曰”中发表议论,实现道德教化之目的,在小说写作过程中,将自身个性特征、心理结构附加于小说人物,寄托其对黑暗现实的满腔孤愤,扬善惩恶的良苦用心。蒲松龄很少以第一人称下笔,而是隐蔽在故事人物背后,以旁观者的身份介绍他所收集到的各种怪谈,使小说读来真实性大为增加,也体现了蒲松龄创作的严谨性和独特的审美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宋贤德 素材来源 审美诉求
下载PDF
《聊斋志异》在西班牙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
14
作者 李翠蓉 赵智利 《蒲松龄研究》 2022年第2期81-91,共11页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也是域外传播的重要对象,西班牙语世界也不例外。目前,对作品在西语世界的传播研究,多以个别译本的深入分析或者历时译本的浅显介绍为主,尚无较为全面的研究。本文从西班牙译入、西班牙语美洲译...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也是域外传播的重要对象,西班牙语世界也不例外。目前,对作品在西语世界的传播研究,多以个别译本的深入分析或者历时译本的浅显介绍为主,尚无较为全面的研究。本文从西班牙译入、西班牙语美洲译入与中国译出三个角度全面描绘《聊斋志异》的西译版图;以《娇娜》中夫子自道部分的西译本比照来管窥译风;并从灵活的短篇形式、丰富的想象力内涵以及针砭时事的本质三个层次分析《聊斋志异》在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西班牙语 翻译 传播
下载PDF
《聊斋志异》在法国的译介与传播的基本走向
15
作者 赵薇清 陈恒新 《蒲松龄研究》 2022年第2期92-101,共10页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它以怪异的人物情节、精妙的叙事笔法讲述着真实的中国民间故事,映射现实的社会人文,展现出作者独特的人文关怀以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与评判。自《聊斋志异》成书以来,先后被译往东亚日韩等国...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它以怪异的人物情节、精妙的叙事笔法讲述着真实的中国民间故事,映射现实的社会人文,展现出作者独特的人文关怀以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与评判。自《聊斋志异》成书以来,先后被译往东亚日韩等国、西欧各国、以及美国等。译介版本多、译介范围广,许多国外译者、汉学家均对《聊斋志异》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其中,法国汉学界不同时期对《聊斋志异》的译介态度具有鲜明的差异性,同时法国也是欧美首个《聊斋志异》全译本的产生地,因而《聊斋志异》在法的译介历程的研究探讨就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法国译介 陈季同 异教书籍
下载PDF
《聊斋志异》英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宋贤德全译本Strange Tales from Liaozhai述评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海军 蒋凤美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2014年对于《聊斋志异》英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随着宋贤德(Sidney L.Sondergard)推出第6卷《聊斋志异》英译本,《聊斋志异》英译无全译的遗憾成为了历史。文章拟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译界盛事进行介评:首先简单介绍宋贤德及其《聊斋志异... 2014年对于《聊斋志异》英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随着宋贤德(Sidney L.Sondergard)推出第6卷《聊斋志异》英译本,《聊斋志异》英译无全译的遗憾成为了历史。文章拟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译界盛事进行介评:首先简单介绍宋贤德及其《聊斋志异》英译本;然后论述该译本在《聊斋志异》英译史上的重要意义;最后分析该译本的"异化"特色及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贤德 《聊斋志异》英译 异化
原文传递
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本与马丁·布伯德译本之对比探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俊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与奥地利一以色列犹太宗教思想家马丁·布伯不约而同地选译了《聊斋志异》,这两位身份迥异的译者,所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在翻译《聊斋志异》上彰显出来的翻译行为、翻译策略和翻译范式上都存在较...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与奥地利一以色列犹太宗教思想家马丁·布伯不约而同地选译了《聊斋志异》,这两位身份迥异的译者,所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在翻译《聊斋志异》上彰显出来的翻译行为、翻译策略和翻译范式上都存在较大区别,尤其是其背后潜藏的翻译动机和旨趣有着明显差异。尽管如此,两个译本“和而不同”,对后世产生了延续至今的巨大影响,成为所在语言世界的经典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翻译 翟理斯 马丁·布伯
原文传递
苏联汉学家阿理克的《聊斋志异》俄译本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晔 《国际汉学》 CSSCI 2017年第2期87-94,共8页
苏联著名汉学家阿理克所译《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俄译的一座高峰,该译本以"忠实、优美"而著称,被公认为是《聊斋志异》最经典、影响最大的俄译本。对这一译本的批评研究,将有可能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外译提供一种切实可行... 苏联著名汉学家阿理克所译《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俄译的一座高峰,该译本以"忠实、优美"而著称,被公认为是《聊斋志异》最经典、影响最大的俄译本。对这一译本的批评研究,将有可能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外译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翻译思路和批评模式。当代翻译学研究认为,翻译并非纯语言环境下的文字转换活动,超语言层面的各种因素始终制约着翻译行为。译本研究不仅要关注"怎么译",更要探究"为什么这么译"的问题。按照此思路对《聊斋志异》俄译本的细致解读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系统地梳理阿理克的翻译思想及其成因,并且对我们透过"他者"反观"自我"、积极开展新时期的文化建构也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家阿理克 《聊斋志异》俄译本 科学的、艺术的翻译 翻译思想成因分析
原文传递
《聊斋志异》英俄译本注释中的形象建构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晔 《国际汉学》 CSSCI 2019年第1期118-124,205,共8页
文学译本,尤其是古典文学译本的注释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比较互鉴的活跃场。与文学作品的注释相比,译本注释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重塑功能,译者在进行文化解读的同时,也在以"自我"的视角构建文化他者形象。本文通过对《聊斋... 文学译本,尤其是古典文学译本的注释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比较互鉴的活跃场。与文学作品的注释相比,译本注释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重塑功能,译者在进行文化解读的同时,也在以"自我"的视角构建文化他者形象。本文通过对《聊斋志异》英俄译本注释的对比分析,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原理,考察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1845—1935)和阿理克(ВасилийМихайловичАлексеев,1881—1951)两位汉学家建构的中国文化形象之异同,揭示形象塑造背后"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微妙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译注 翟理斯 阿理克 形象建构 “自我”与“他者”
原文传递
译者眼中的中国女性形象:以蒲松龄《聊斋志异》英译为例
20
作者 梁文骏 《翻译界》 2020年第2期42-54,共13页
本文讨论了蒲松龄《聊斋志异》英译中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聊斋志异》因生动活泼地描述年轻男性文人与美丽的女妖、神仙和女鬼之间的爱情故事而闻名。这些女性神怪人物在蒲松龄笔下经常是美丽、善良、服从、忠诚和被动的形象。这些特... 本文讨论了蒲松龄《聊斋志异》英译中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聊斋志异》因生动活泼地描述年轻男性文人与美丽的女妖、神仙和女鬼之间的爱情故事而闻名。这些女性神怪人物在蒲松龄笔下经常是美丽、善良、服从、忠诚和被动的形象。这些特征从儒家的角度反映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价值观和形象。在贝勒和莱尔森(Beller&Leerseen,2007)看来,意象形态反映的是"其他国家和人民的起源和特征",这些描述经常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之前对《聊斋志异》英语翻译的研究也涉及意象形态的翻译(例如,Dong&Hu,2013;Chen,2014),但他们皆未考虑影响译者在其翻译中重建原始意象的社会文化因素。然而,当重新制定原始文本意象时,译者的行为往往受到其身处的某特定时期的社会影响,而这些因素不应在意象学研究中受到忽略。本文研究《聊斋志异》的两个英文译本,分别是翟理斯(Herbert Giles)的《聊斋志异》(1880/2010)和闵福德(John Minford)的《聊斋志异》(2006)。本文探讨了这两位译者如何重演《聊斋志异》中描写的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叙事,通过研究两位译者的社会语境来讨论西方的这些形象转变。本文重点探讨通过翻译塑造形象过程中的社会学因素,希望对意象学的研究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中国女性形象 英语翻译 意象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