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tus Flower Pond Song and Dance
1
《China's Tibet》 1995年第3期18-19,共2页
LotusFlowerPondSongandDance¥//Tibethaslongbeenthoughtofasaremoteregionfarremovedfromthemodernworld.Believeit... LotusFlowerPondSongandDance¥//Tibethaslongbeenthoughtofasaremoteregionfarremovedfromthemodernworld.Believeitornot,however.a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CE LOTUS flower POND song and
下载PDF
宋代李嵩《花篮图》视觉符号在丝巾设计中的转译应用
2
作者 李建亮 肖钧择 黎泳 《设计》 2024年第15期24-26,共3页
《花篮图》作为宋代院体画的一种特殊题材,不仅展现了宋代插花艺术的繁荣和兴盛,也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在花艺中的审美追求。文章从符号学的视角对宋代李嵩四季《花篮图》进行视觉元素的提取与分析,挖掘宋代花卉文化背后的符号意义,把握其... 《花篮图》作为宋代院体画的一种特殊题材,不仅展现了宋代插花艺术的繁荣和兴盛,也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在花艺中的审美追求。文章从符号学的视角对宋代李嵩四季《花篮图》进行视觉元素的提取与分析,挖掘宋代花卉文化背后的符号意义,把握其造型特征和文化内涵,通过物质层“形”及精神层“意”的转译手法,进行在丝巾中的设计转译应用。本次设计转译在传承传统花卉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需求,使花卉审美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宋韵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花篮图 视觉符号 丝巾 转译
下载PDF
宋画中插花艺术的文化意涵
3
作者 周松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6-44,共9页
宋代文人偏爱插花,插花成为他们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品位的重要媒介。宋画中的插花艺术具有深刻的文化意涵,为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视角。分析宋画中插花艺术的装饰功能与象征意义及宋代文人的插花旨趣与内涵,有助于我... 宋代文人偏爱插花,插花成为他们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品位的重要媒介。宋画中的插花艺术具有深刻的文化意涵,为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视角。分析宋画中插花艺术的装饰功能与象征意义及宋代文人的插花旨趣与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插花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深入洞察其与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花艺术 宋画 文化意涵
下载PDF
经验意义系统下《葬花吟》及其英译本的生态话语分析
4
作者 佟秋华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葬花吟》作为林黛玉诗词的代表作,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这首诗并非因伤春而无病呻吟,也并非因爱情而烦心苦闷,而是作为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林黛玉与贾府封建正统势力斗争冲突的结果。文章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以生态... 《葬花吟》作为林黛玉诗词的代表作,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这首诗并非因伤春而无病呻吟,也并非因爱情而烦心苦闷,而是作为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林黛玉与贾府封建正统势力斗争冲突的结果。文章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以生态场所观为理论指导,对《葬花吟》原诗及杨-霍英译本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研究发现:诗中运用了生态场所观中的多个施事,表明人对于场所之间的紧密依附关系;通过及物性过程分析,尤其是心理过程方面,表明诗中主人公及原诗作者对美好生活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渴望与向往。原诗及其英译本在生态话语的深层涵义上具有积极的生态立场,属于生态保护型语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花吟》 诗词英译 生态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
下载PDF
AIGC视域下的传统纹样创新设计研究——以宋代生色花为例
5
作者 陈彦博 王昱然 李建亮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4期63-71,共9页
宋代生色花纹样是中国传统纹样的重要代表,是现代图案设计创新的重要来源,但在现代设计语境下宋代生色花纹样的创新仍存在明显问题,AIGC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纹样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希望根据当下的AIGC工具构建完整的传统纹样创新设计... 宋代生色花纹样是中国传统纹样的重要代表,是现代图案设计创新的重要来源,但在现代设计语境下宋代生色花纹样的创新仍存在明显问题,AIGC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纹样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希望根据当下的AIGC工具构建完整的传统纹样创新设计工作流程。通过建立基于Stable Diffusion的高效生成框架,建构技术实施的具体步骤,从原始图案的数字化处理到风格迁移的应用,再到最终实体产品的生成,每个环节都遵循既定的工作流,确保最终产品既保留了传统纹样的经典美感,又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展示宋代生色花审美形式在现代纹样设计中应用的全新可能,不仅为宋代生色花纹样的现代化转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和设计思路,而且对其他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也提供了策略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传统纹样 宋代生色花 文化创意产业
下载PDF
体天格物——从宋明服饰花木纹样看民众岁时生活
6
作者 许可心 蒋玉秋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1期52-64,共13页
“花木”是对宋明时期植物分类中“花、果、木、卉”的统称。花木纹样,是宋明服饰纹样题材中的一类,其品类多样、形态丰富,具有言志寓兴的文化意蕴。岁时,包括节令和节日,节令即二十四节气,节日包含上元、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庆祝或... “花木”是对宋明时期植物分类中“花、果、木、卉”的统称。花木纹样,是宋明服饰纹样题材中的一类,其品类多样、形态丰富,具有言志寓兴的文化意蕴。岁时,包括节令和节日,节令即二十四节气,节日包含上元、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庆祝或祭祀的日子。花木与人一同生活于时间系统之下,共同感受和反应自然的发展变化,宋明时期是我国古代岁时与花木文化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人们以花木映射岁时、装饰生活,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审美与哲思。以宋明服饰中的岁时花木纹样为研究对象,探析其所呈现的宋明时期人们在岁时之中的生活样貌;尝试解读在岁时生活的视角下花木纹样所含的象征意象;讨论在自然花木主题下的花木纹样中,体现的宋明时期社会人文的传承与发展。在宋明服饰中,岁时花木纹样的应用展现出当时民众应时应节的时间生活方式,花木纹样在宋明服饰中的应用具有“合天时,达人意”的装饰特点,传达出宋明时期“万物有灵”和“天人合一”的生活哲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时 花木 宋明时期 服饰纹样
下载PDF
宋杂剧脚色簪花首服造型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凌雯 俞超静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5期42-46,共5页
宋代簪花盛行,在宋杂剧脚色人物形象上簪花首服亦频繁出现。文章通过出土和传世的文物、图像及史料文献为依据进行三重互证,分析研究宋杂剧中簪花首服造型特征,探讨其作用与象征内涵。研究认为,宋杂剧中簪花首服根据演出形象而存在不同... 宋代簪花盛行,在宋杂剧脚色人物形象上簪花首服亦频繁出现。文章通过出土和传世的文物、图像及史料文献为依据进行三重互证,分析研究宋杂剧中簪花首服造型特征,探讨其作用与象征内涵。研究认为,宋杂剧中簪花首服根据演出形象而存在不同的造型。研究表明,宋杂剧中簪花首服的出现颇受现实社会影响,与簪花表演历史遗留因素和增强舞台演出效果有关,同时还与宋代上层社会的喜好密不可分。宋杂剧中簪花首服的出现,深受社会文化需求的影响,是宋人以现实为创作根源进行艺术表达的载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杂剧 簪花首服 杂剧雕砖
下载PDF
宋代女子节日簪花服饰艺术研究
8
作者 李雅雯 戴鸿 《纺织报告》 2024年第5期146-148,共3页
簪花是宋代常见的一种头饰,其在整体服饰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从艺术学角度出发,结合考古学和历史学相关知识,对宋代女子节日的簪花背景及习俗特点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其盛行原因,了解宋代女子会根据具体节日习俗簪戴应景的花卉枝叶,... 簪花是宋代常见的一种头饰,其在整体服饰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从艺术学角度出发,结合考古学和历史学相关知识,对宋代女子节日的簪花背景及习俗特点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其盛行原因,了解宋代女子会根据具体节日习俗簪戴应景的花卉枝叶,以庆祝节日,并寄托驱邪祛病、生活美好的愿景,这也为整体的服饰造型增添了韵味并展现了女子的美丽,深层次地体现出宋代的审美观念及精神生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女子头饰 节日簪花 服饰艺术 习俗
下载PDF
承古拓新:宋元士庶丧礼礼仪因革与复兴
9
作者 陈延斌 王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先秦时期“礼不下庶人”的情况在秦汉以后逐渐发生改变,原本施行于贵族阶层的冠婚丧祭诸礼日渐下移,到唐后期尤其是宋元时期基本实现了“礼下庶人”阶层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古礼中的丧礼也得到了复兴。礼制在宋元时期发生转折的重要原... 先秦时期“礼不下庶人”的情况在秦汉以后逐渐发生改变,原本施行于贵族阶层的冠婚丧祭诸礼日渐下移,到唐后期尤其是宋元时期基本实现了“礼下庶人”阶层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古礼中的丧礼也得到了复兴。礼制在宋元时期发生转折的重要原因是士族阶层的衰落,以及士大夫复兴宗法制度和匡正世风的需要。司马光、朱熹、吕祖谦均试图在不违背古礼精神的前提下,对先秦丧礼礼制进行简化,以适应社会士庶礼仪文化的需要。相较而言,《朱子家礼》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后世影响最大。北宋吕大钧等撰修的《乡仪》和元代郑泳撰修的《郑氏家仪》,则是民间依据古礼撰修家礼文献的杰出代表,在社会上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期 礼制下移 丧礼 《朱子家礼》 《郑氏家仪》
下载PDF
浅谈宋代插花表现形式与审美内涵
10
作者 胡义聆 《色彩》 2024年第7期82-84,共3页
插花艺术作为宋代“四雅”美学之一,与其他朝代相比,宋代的插花有其独特的自然之韵,主要表现在插花形式、构图布局、花器运用、色彩搭配上,宋人插花时追求清丽雅致且和谐的效果,利用色彩营造宋韵美学氛围。本文根据现存的宋代古籍、绘... 插花艺术作为宋代“四雅”美学之一,与其他朝代相比,宋代的插花有其独特的自然之韵,主要表现在插花形式、构图布局、花器运用、色彩搭配上,宋人插花时追求清丽雅致且和谐的效果,利用色彩营造宋韵美学氛围。本文根据现存的宋代古籍、绘画、诗词的搜集中探寻了宋代插花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其色彩审美内涵,对后世审美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插花 表现形式 审美内涵
下载PDF
唐宋时期花馍艺术探赜
11
作者 陈春莉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2-32,共11页
唐宋时期,花馍艺术进入历史发展的繁荣昌盛阶段,但因唐宋两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制度、政治格局、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等方面的不同,花馍的造型种类、艺术特征、民俗价值和精神内涵等方面各具鲜明的时代特色。由唐到宋... 唐宋时期,花馍艺术进入历史发展的繁荣昌盛阶段,但因唐宋两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制度、政治格局、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等方面的不同,花馍的造型种类、艺术特征、民俗价值和精神内涵等方面各具鲜明的时代特色。由唐到宋的花馍风格的嬗变集中呈现在:由贵族化转向平民化,由重形式的精美转向重内涵的深厚,由色彩之美转向种类之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花馍艺术 风格嬗变
下载PDF
论宋代花鸟画与现代粉彩花鸟瓷画的关系
12
作者 张子亮 《陶瓷研究》 2024年第1期151-153,共3页
在粉彩瓷绘发展过程当中,出现过很多题材,其中花鸟画题材属于一个最为常见以及最为引人注目的题材。通过对现代粉彩花鸟瓷画进行研究,能够发现其无论从表达技法、色彩还是在画艺上,均可以看到传统花鸟画的一些痕迹,尤其是对宋代花鸟画... 在粉彩瓷绘发展过程当中,出现过很多题材,其中花鸟画题材属于一个最为常见以及最为引人注目的题材。通过对现代粉彩花鸟瓷画进行研究,能够发现其无论从表达技法、色彩还是在画艺上,均可以看到传统花鸟画的一些痕迹,尤其是对宋代花鸟画有着非常深的借鉴以及运用痕迹。为此,文章先是对花鸟画做出了简要介绍,同时分析了宋代花鸟画对现代花鸟画的影响,并基于此探讨了宋代花鸟画与现代粉彩花鸟瓷画之间的关系,以此助推现代粉彩花鸟瓷画不断向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花鸟画 粉彩花鸟瓷画 影响 艺术
下载PDF
论沈自征“渔阳三弄”的悲剧性
13
作者 李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87-91,共5页
明代剧作家沈自征的“渔阳三弄”,以简短的故事抒发作家深沉的感叹。其中有较强的悲剧性:在故事内容上,三部杂剧的主角都控诉世道黑白颠倒,其倾听对象也非“常人”,主角的思想不被时人所理解,苦闷难以申述;在人物形象上,作家有意选取主... 明代剧作家沈自征的“渔阳三弄”,以简短的故事抒发作家深沉的感叹。其中有较强的悲剧性:在故事内容上,三部杂剧的主角都控诉世道黑白颠倒,其倾听对象也非“常人”,主角的思想不被时人所理解,苦闷难以申述;在人物形象上,作家有意选取主角悲惨人生经历进行创作,并突出配角与主角的对立;在语言风格上,杂剧中多处借鉴和化用前人语言,以抒发悲愤之情;在思想表达上,作家吸收前人作品经验又融入自己见解,使戏曲整体的悲愤情绪一以贯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自征 “渔阳三弄” 《霸亭秋》 《鞭歌妓》 《簪花髻》
下载PDF
宋画《打花鼓》中杂剧女演员着装的文化意蕴探析
14
作者 阮秋月 卞向阳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0-14,共5页
南宋画作《打花鼓》真实地再现了宋代杂剧女演员着男装表演节目的情景,有学者指出两位演员着男装具有“在女装上草率地披上了男装”的特点,但鲜少有学者进一步分析其着装的动机与社会意义。基于此,文章结合图像学、观念史的研究方法,分... 南宋画作《打花鼓》真实地再现了宋代杂剧女演员着男装表演节目的情景,有学者指出两位演员着男装具有“在女装上草率地披上了男装”的特点,但鲜少有学者进一步分析其着装的动机与社会意义。基于此,文章结合图像学、观念史的研究方法,分析图像,并从宋代女性、社会观念的角度探析画面中杂剧女演员“着男装”的文化意蕴,认为其男女装混穿的行为并非是草率而为,而是为了迎合宋代审美,展现女性自我意识的社会意义,且具有塑造幽默的人物形象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花鼓》 宋代服饰 女着男装 观念史 服饰文化
下载PDF
我国民歌海外传播中的文本迭代现象研究——以民歌《茉莉花》的西传东扬为例
15
作者 谭力 郭晨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157-162,共6页
民歌《茉莉花》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优秀案例,具有典型意义和研究价值,其海外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文本迭代”现象是获得广泛认同的关键原因。该文立足于民歌《茉莉花》传播的“西传”和“东扬”两大场域,以民歌《茉莉花》的海外传播文... 民歌《茉莉花》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优秀案例,具有典型意义和研究价值,其海外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文本迭代”现象是获得广泛认同的关键原因。该文立足于民歌《茉莉花》传播的“西传”和“东扬”两大场域,以民歌《茉莉花》的海外传播文本为中心,通过文献研究与经验总结探讨更具典型意义的民歌传播“文本迭代”概念与现象,提出“延伸维度”“拓宽广度”“挖掘深度”与“提升高度”四个“文本迭代”策略,明确“文本迭代”在我国民歌海外传播过程中的意义与价值在于“‘边缘’文化的救赎”“异地文化的本土化”和“动态文化的载体”,以期助力新时期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民歌传播 西传东扬 文本迭代 海外传播 策略研究
下载PDF
论唐宋时期丧葬中的佛事消费习俗 被引量:5
16
作者 丁双双 魏子任 《河北学刊》 2003年第6期151-155,共5页
佛事消费习俗是唐宋时期一项重要的丧葬消费习俗,这一习俗的形成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与时人的心态观念密不可分;反过来,该习俗又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反作用。唐、宋丧葬中的佛事消费习俗既有相通之处,又因佛道二教... 佛事消费习俗是唐宋时期一项重要的丧葬消费习俗,这一习俗的形成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与时人的心态观念密不可分;反过来,该习俗又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反作用。唐、宋丧葬中的佛事消费习俗既有相通之处,又因佛道二教的发展等原因而各具特色,但总起来看,佛事消费习俗在唐宋时期的丧葬消费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们的生死观、价值认知、社会崇尚等一系列追求倾向和消费倾向,影响后世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丧葬 佛事 消费习俗
下载PDF
“礼”“俗”之际——宋代丧葬礼俗及其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游彪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自古以来,丧礼就是中国最为隆重的礼仪之一,宋代也不例外。就现存资料来看,宋代士大夫阶层提倡实施规范的丧葬礼节,并为此不懈努力,他们不仅继承总结先秦以来儒家的丧葬制度与理念,而且也依据宋代社会的实际状况加以改进完善,进而形成... 自古以来,丧礼就是中国最为隆重的礼仪之一,宋代也不例外。就现存资料来看,宋代士大夫阶层提倡实施规范的丧葬礼节,并为此不懈努力,他们不仅继承总结先秦以来儒家的丧葬制度与理念,而且也依据宋代社会的实际状况加以改进完善,进而形成为一套较为系统的“礼法”。这些礼仪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有些甚至成为朝廷颁布的政策或法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礼法”未必完全符合两宋社会现实,因而民间丧葬之“俗”便成为庶民百姓约定俗成的惯例。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却也相互协调,进而共生共存,这是宋代丧葬民俗的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丧葬 民俗
下载PDF
从“腊梅”到“蜡梅”--蜡梅栽培史及蜡梅文化初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扬 李菁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10-115,共6页
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从唐宋诗词、笔记小说、本草学著作及花木文献4个方面梳理蜡梅(腊梅)相关记载,澄清杜牧腊梅诗传抄中的谬误,考证出唐代有"腊梅"而无"蜡梅",蜡梅栽培史应以宋代为开端,而直至明代蜡梅才被... 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从唐宋诗词、笔记小说、本草学著作及花木文献4个方面梳理蜡梅(腊梅)相关记载,澄清杜牧腊梅诗传抄中的谬误,考证出唐代有"腊梅"而无"蜡梅",蜡梅栽培史应以宋代为开端,而直至明代蜡梅才被《救荒本草》《本草纲目》等本草学著作所收录。阐明植物名由"腊梅"到"蜡梅"的演变史,呼吁既要强调正式名"蜡梅",又从弘扬蜡梅文化的角度,尊重异名"腊梅"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牧 宋代 范村梅谱 本草学著作
下载PDF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枝材图库”的创建——从日本《诗经名物图解》到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寅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79,共13页
木本枝条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创作最为重要的元素。在传统插花有了一定群众基础的情况下,木本枝条的市场供应缺口正逐渐成为限制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全面复兴的瓶颈。生产者缺少对市场需求的认知,创作者缺少正常的获取途径,这中间需要一座... 木本枝条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创作最为重要的元素。在传统插花有了一定群众基础的情况下,木本枝条的市场供应缺口正逐渐成为限制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全面复兴的瓶颈。生产者缺少对市场需求的认知,创作者缺少正常的获取途径,这中间需要一座桥梁搭建起双方沟通的平台。创建“枝材图库”就是搭建一座桥梁,以此对传统插花市场供应链即枝材库实体建设做出指导。《诗经》中的植物被记录于周初至春秋中叶,几乎全部为中国本土的原生植物,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某些象征意义早已为中国人所共知,并达成共识。用这些植物来创作插花作品,其“传统插花”的意味必将大大提升。《诗经》中有木本植物70余种,以日本江户时期彩图册页《诗经名物图解》之“木部”中的木本植物古画为基础、查找原文、参考《诗草木今释》和《诗经植物图鉴》确定名称、撰写介绍、总结其内涵及象征意义、在“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搜索照片与《诗经名物图解》中的古画形成对照、按植物的最佳观赏部位排序,同时兼顾生产者所需,将每种植物的经济价值呈现,利于组织生产。从古画中来,到照片中去,查阅者“从图像到图像”,能够直观感受到每种植物的色彩、形态、质感、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艺术 传统插花 枝材图库 《诗经》 《诗经名物图解》 中国植物图像库
下载PDF
凤阳民歌的源流演化及其文化艺术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谢昭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3-508,共6页
凤阳民歌是指流布在淮河流域的以凤阳县域为主体向周边地区辐射的民歌,也可以说是"大凤阳"的民歌。首先论证《凤阳歌》《凤阳花鼓》的产生年代,继之考察了凤阳民歌的源流演化,最后探讨了凤阳民歌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 凤阳民歌是指流布在淮河流域的以凤阳县域为主体向周边地区辐射的民歌,也可以说是"大凤阳"的民歌。首先论证《凤阳歌》《凤阳花鼓》的产生年代,继之考察了凤阳民歌的源流演化,最后探讨了凤阳民歌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及艺术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民歌 凤阳歌 凤阳花鼓 源流演化 文化艺术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