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mission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from temperature change to grain harvests, famines and peasant uprisings in the historical China 被引量:15
1
作者 FANG XiuQi SU Yun +1 位作者 YIN Jun TENG JingCha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1427-1439,共13页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social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as well as limitations of proxy data concern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responses,the social impacts of past climate change and ass...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social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as well as limitations of proxy data concern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responses,the social impacts of past climate change and associated response mechanisms,thus,require further investigation.To shed light on the transmission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within historical Chinese society,we selected 30-year resolution sequences of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eastern China and 10-year resolution sequences of grain harvest grades,famine indices,and frequencies of peasant uprisings in China over the past 2000 years.Using a food security perspective,we analyzed the impacts of temperature changes historically transmitted through Chinese production,population,and social subsystems,and differences in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old and warm units.Our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From 210 BC to 1910 AD,temperature changes in China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grain harvest grades(correlation coefficient,0.338),and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mine indices,and frequencies of peasant uprisings(correlation coefficients,-0.301 and-0.277,respectively).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famine indices and grain harvest grades or frequencies of peasant uprisings were very low.(2)There was a higher proportion of bumper or normal harvests(86.5%of the total decades),more moderate and mild famines(76%),and a lower proportion of peasant uprisings(33.3%)in the 30-year warm units.Conversely,there was a higher proportion of poor or normal harvests(70.7%),a greater proportion of moderate and severe famines(77.6%),and more peasant uprisings(51.7%)in the 30-year cold units.(3)Of the 23 main transmission pathways extending from temperature change to the social subsystem,13 occurred in cold units,of which 7 had an endpoint of peasant uprisings,and 10 occurred in warm units of which 3 had an endpoint of peasant uprisings.The main transmission pathways that were more 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impacts of temperature change were:Cold→poor harvests→severe famines→more uprisings;cold→poor harvests→moderate famines→more uprisings;warm→bumper harvests→mild famines→no uprisings;warm→bumper harvests→moderate harvests→no uprisings;warm→normal harvests→mild famines→no uprisings;and warm→normal harvests→moderate famines→no uprisings.(4)The transmission of the impacts of temperature change was a complex process.Within this process,famine was most prone to being modulated by human society.In the transmission pathways from the production to the social subsystem,there was a stepwise decrease in the occurrence rate of decades that were probably 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In all cold units,10.4%of decades ending in more uprisings were most 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impacts of temperature change.In all warm units,47.9%of decades ending in no uprisings were most 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impacts of temperature change.This research can contribut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past interaction mechanisms and processes within the human-climate-ecosystem complex,as well as a better response to the impacts of the ongoing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in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grain harvests famines peasant uprisings historical chinese society
原文传递
Interpret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Trial Version 7) 被引量:1
2
作者 Jinfeng CHEN Zhongyi LEI +6 位作者 Chaofeng LIU Hong FAN Peng LEI Xueping WU Xiaoyong YU Yanfen ZHOU Jiejun HOU 《Medicinal Plant》 CAS 2020年第3期78-83,共6页
On March 3,2020,th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and the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China jointly promulgated the Notice on Printing and Distribut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 On March 3,2020,th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and the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China jointly promulgated the Notice on Printing and Distribut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Trial Version 7).The content has been revised and supplemented on the basis of the Version 6,including et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lung,heart,kidney,spleen,liver,gallbladder,esophagus,stomach and intestinal mucosal epithelium.In particular,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supplemented.It provides an evidence-bas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the treatment and recovery of suspected and confirmed cases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Version 7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hological change
下载PDF
Three Types of Change-of-State Events in Human Conceptualization:Evidence from the Expansion of Chinese Verbal Compounds
3
作者 Liulin Zhang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22年第2期115-143,共29页
Change-of-state events all involve complex event structures,but still differ in their levels of complexity.In Old Chinese,all types of change-of-state events could be expressed by individual characters,but as Chinese ... Change-of-state events all involve complex event structures,but still differ in their levels of complexity.In Old Chinese,all types of change-of-state events could be expressed by individual characters,but as Chinese evolved,many change-of-state expressions must resort to verbal compounds.By looking at the change-of-state expression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this study finds that while the meaning of each character becomes increasingly atomic,the use of verbal compounds has been expanding The most dramatic expansion is seen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gradient change of state,followed by the punctual change of state,but is not observed in the durative change-of-state expressions.Consistent with the principle of iconicity,“the durative change-the punctual change-the gradient change”represents a continuum of complexity in human conceptualization,with incremental mental distance between the action and the result state.This finding is also widely supported by cross-linguistic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e of state principle of iconicity historical linguistics chinese CAUSATIVE
原文传递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英国现代学徒制变迁:历程、逻辑与启示
4
作者 王思远 武翠红 《当代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现代学徒制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现代学徒制不断改革,逐渐发展成熟。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改革经验和发展历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梳理分析发现,英国现... 现代学徒制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现代学徒制不断改革,逐渐发展成熟。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改革经验和发展历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梳理分析发现,英国现代学徒制经历了政府开始干预职业培训的奠基阶段,勾勒内外部发展制度图景的肇始阶段,规范化发展与雇主主导的推进阶段和范式转型与内涵提升的革新阶段。其制度变迁逻辑是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文化偏好与观念转变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着制度变迁;政府的价值权衡和雇主的利益选择产生的路径依赖制约着制度变迁;场域内相关利益主体博弈与角逐、制度供给与需求的张力,以及外部环境压力和学习示范效应等动力机制推动着制度变迁。面向未来,在中国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过程中,为增强适应性,应指向制造强国建设,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提升耦合性,应厘清不同行动者利益诉求,加强相关主体协同;为保证发展性,应明晰多重动力逻辑驱动机制,实现制度供需匹配,形成现代学徒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现代学徒制 制度变迁 历史制度主义 职业教育 中国特色
下载PDF
多元主题文学史论的集成--评《剑桥俄罗斯经典小说指南》
5
作者 凌建侯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2期50-58,87,91,共11页
作为“剑桥指南丛书”俄罗斯专题的开山之作,《剑桥俄罗斯经典小说指南》是当代西方斯拉夫学界专论俄罗斯文学传统的代表作。这部由英美两位学者联袂主编、14位名家合作撰写的论文集,既是有关国别文学专题史的集体专著,又具有教材属性,... 作为“剑桥指南丛书”俄罗斯专题的开山之作,《剑桥俄罗斯经典小说指南》是当代西方斯拉夫学界专论俄罗斯文学传统的代表作。这部由英美两位学者联袂主编、14位名家合作撰写的论文集,既是有关国别文学专题史的集体专著,又具有教材属性,展现出作者们在专业上厚积薄发的精湛功力。本书在结构上别具一格,本文将其概括为“多主题并举阐释俄罗斯经典小说传统的发展线索”,在材料选取上亦有颇可圈点之处。此书给中国学者提供了对观的镜子、对话的伙伴,有助于我们在中、英、俄三方平等对话中照鉴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俄罗斯经典小说指南》 集体专著 多主题文学史论 俄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下载PDF
从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变迁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6
作者 李超 王静娴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133-137,共5页
以中国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历史文化变迁为视角来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以此来理解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彼此关系,通过先秦华夏民族与华夏文明圈的出现、秦汉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唐宋中华民族多... 以中国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历史文化变迁为视角来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以此来理解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彼此关系,通过先秦华夏民族与华夏文明圈的出现、秦汉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唐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巩固、明清“大一统”疆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四个阶段民族互动与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论述,可见从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的各民族之间的共同体意识,已经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谐,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变迁
下载PDF
On linking climate to Chinese dynastic chang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monsoonal rain 被引量:19
7
作者 ZHANG DeEr1, LI Hong-Chun2,3, KU Teh-Lung2,4 & LU LongHua5 1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Beijing 100081, China 2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 Research Center of Ocean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Cheng-Kung University, Tainan 70101, Taiwan, China +2 位作者 3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China, Chongqing 400715, China 4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 90089, USA 5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77-83,共7页
The causal correlation or linkage betwee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EAM) intensity and rise/fall of Chinese dynasties recently proposed by high-resolution 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s is examined in detail. Aside from m... The causal correlation or linkage betwee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EAM) intensity and rise/fall of Chinese dynasties recently proposed by high-resolution 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s is examined in detail. Aside from many exceptions to the correlation, both instrumental and historical climate records show strong spatial variations of rainfall on annual-to-decadal scales over eastern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infall and EAM intensity also exhibits regional disparity.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1) Tak-ing paleo-proxy records from a single locality in eastern China to imply changes in drought/wetness as to affect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of China is fraught with uncertainty. (2) On annual-to-decadal scales, the thesis that δ18O in speleothems can be used as a proxy for the EAM strength lacks empirical underpinn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重建 东亚季风 强降雨 时空变化 中国东部地区 连接 EAM 高分辨率
原文传递
中国电影伦理叙事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振华 孙玲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28,共7页
以伦理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使中国电影叙事具有浓郁的伦理色彩与内涵。这种色彩与内涵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早期的中国电影伦理叙事采取了与社会思潮相调和的策略,以争取经济效益和艺术目标的双赢;新中国成立以后,... 以伦理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使中国电影叙事具有浓郁的伦理色彩与内涵。这种色彩与内涵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早期的中国电影伦理叙事采取了与社会思潮相调和的策略,以争取经济效益和艺术目标的双赢;新中国成立以后,伦理话语被革命话语所置换,电影叙事成为意识形态的附庸;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影环境的改变使伦理叙事在自省中重获发展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伦理叙事 历史变迁
下载PDF
近代以来中国武术从“草根文化”到“符号文化”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12
9
作者 韩政 王岗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5,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的产生及历史演变进行研究,认为:古老的农耕文明繁衍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中国武术作为身世卑微的"草根文化"蕴含着农耕文明的"文化自由";近代中国,极度的文化自卑心理萌...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的产生及历史演变进行研究,认为:古老的农耕文明繁衍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中国武术作为身世卑微的"草根文化"蕴含着农耕文明的"文化自由";近代中国,极度的文化自卑心理萌生了国人文化自强的爱国情怀,中国武术作为强国强种的"身体工具"诉说着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伴随着竞技体育文化的涌入,中国武术作为为国争光的"体育工具"隐藏着以西化中的"文化自卑";直至"文化强国战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角的吹响,中国武术才作为民族复兴的"符号文化"彰显着强国战略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草根文化 符号文化 历史变迁
下载PDF
窥探与审视:六十年小学语文教科书建设之流变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哲亮 李广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26,共4页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科书建设,我们从历史的维度对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建设历程进行重新规约,探寻其内在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课程的视角寻求我国语文教育历史性与现代性、科学性与艺术性、民族性与世界性角度之间内在逻辑张力的平衡点。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科书 历史流变 课程审视 展望
下载PDF
华夏公共传播的概念、历史及其模式考索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清果 王昀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15,共11页
公共传播是现代性社会语境之产物,华夏公共传播则参照现代公共传播概念之内涵,基于华夏文化共同体这一根基,对古代中国公共生活进行历史考察。华夏公共传播活动镶嵌在古代社会的制度设计、文化现象和政治经济互动之中,在社会结构内部的... 公共传播是现代性社会语境之产物,华夏公共传播则参照现代公共传播概念之内涵,基于华夏文化共同体这一根基,对古代中国公共生活进行历史考察。华夏公共传播活动镶嵌在古代社会的制度设计、文化现象和政治经济互动之中,在社会结构内部的相互作用之间呈现历史阶段变迁。考察华夏公共传播现象,可以归纳古典公共传播存在的三大特征——"辩言之外"的公共情怀,"礼法一体"的传者结盟与"至公无私"的诉求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公共传播 历史变迁 模式建构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国道路”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忠义 侯亚楠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0-129,共10页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世界历史逻辑的表达着重于"五种社会形态"前后相继的规律确证,遮蔽了唯物史观中与之并行的人的发展逻辑和生产方式变迁逻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生产方式角度,将人类历史分为前工业化时期、工...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世界历史逻辑的表达着重于"五种社会形态"前后相继的规律确证,遮蔽了唯物史观中与之并行的人的发展逻辑和生产方式变迁逻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生产方式角度,将人类历史分为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期,并逻辑地隐含着他在世时尚未显现的后工业化时期。政治制度演进、人的发展和生产方式变迁是马克思世界历史发展理论的三重逻辑线索,这三重逻辑线索的交汇为解读中国道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视域,也为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发展趋势,解决当下中国问题提供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逻辑 人的发展阶段 生产方式变迁 中国道路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培养目标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被引量:4
13
作者 桑全喜 张国栋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结合国家教育方针,以高等教育改革的总目标为指导,采用资料分析、对比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发展和历史演变的角度,探寻不同时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特征,分析当今我国各体育院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 结合国家教育方针,以高等教育改革的总目标为指导,采用资料分析、对比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发展和历史演变的角度,探寻不同时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特征,分析当今我国各体育院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现状。旨在客观而准确地认识过去、把握现状,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而有效地进行调整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培养目标 目标定位 历史沿革
下载PDF
中国学位制度变迁的逻辑——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谭光兴 冯钰平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27,123,共7页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探究中国学位制度的变迁逻辑,对于推进学位制度的理论研究,明确我国学位制度的变迁方向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从历史观角度审视,中国学位制度始于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其制度变迁方式逐渐演变...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探究中国学位制度的变迁逻辑,对于推进学位制度的理论研究,明确我国学位制度的变迁方向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从历史观角度审视,中国学位制度始于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其制度变迁方式逐渐演变为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辅,其价值取向逐渐由工具价值转向人本价值。从结构观角度分析,政府强力主导,学位授予单位主动响应,社会些微参与,是中国学位制度变迁的结构特征。未来的学位制度变迁需努力解除路径锁定效应,畅通制度变迁通道,保障学位制度的合理高效变迁,在服务国家需要的同时关注个体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制度运行机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 学位制度 制度变迁 历史制度主义 中国特色
下载PDF
当代家族小说的历史叙事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世奇 程亚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家族在中国社会及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数千年"家国同构"的观念影响深远,投射到文学创作中则表现为家族小说的兴盛。进入新时期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市场化及全球化进程的迅速蔓延,社会转型给人的存在及观念带... 家族在中国社会及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数千年"家国同构"的观念影响深远,投射到文学创作中则表现为家族小说的兴盛。进入新时期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市场化及全球化进程的迅速蔓延,社会转型给人的存在及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嬗变。这一巨大的时代、社会、思想变迁,反映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家族小说的博兴,呈现出家族史与革命史、民族史、乡村史、心灵史相融合的特征,注重从个人化、民间化的考察视角,体现出较为独特的历史审美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小说 历史叙事 发展流变 表现形态 审美特质
下载PDF
新时代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变迁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志强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4-78,共5页
改革与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历史主线。从纵向来看,中外合作办学大致经历谨慎探索与缓慢发展、政府鼓励与规模扩张、制度完善与规范调整、质量提升与特色发展等四个阶段。运用统计法和调查法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外合作... 改革与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历史主线。从纵向来看,中外合作办学大致经历谨慎探索与缓慢发展、政府鼓励与规模扩张、制度完善与规范调整、质量提升与特色发展等四个阶段。运用统计法和调查法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在合作地区、层次、区域分布、科类结构和满意度等方面表现出新的发展特点。要推动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繁荣向前,需要以优化概念体系与法律法规、加强宏观设计与科学引导、明晰发展方向与凝聚重点、推进要素变革与国际合作、促进境内办学与境外办学等为主要任务,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特色化、优质化和双边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 历史变迁 未来展望
下载PDF
历史考察·中西比较·他者智慧——论赛珍珠的中国小说研究的对话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姚君伟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63,共6页
赛珍珠在创作中国题材小说的同时,长期阅读西方小说,同时博览中国作品,特别是小说,最后走上了研究、宣传和翻译中国小说的道路,发表多篇中国小说论,包括诺奖受奖演说《中国小说》。她的研究跨越中西文化,将中国小说置于中国文化语境之... 赛珍珠在创作中国题材小说的同时,长期阅读西方小说,同时博览中国作品,特别是小说,最后走上了研究、宣传和翻译中国小说的道路,发表多篇中国小说论,包括诺奖受奖演说《中国小说》。她的研究跨越中西文化,将中国小说置于中国文化语境之中进行历史考察,同时带有自然而强烈的比较意识和对话性,并倡导、也体现出一个跨文化对话者所应具备的他者智慧。研究赛珍珠所做的中国小说研究的特征以及其中存在的局限,对于当下的赛珍珠研究、中西小说比较以及跨文化对话的深入展开,对于国际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理论与实践均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中国小说研究 历史考察 中西小说比较 他者智慧
下载PDF
再论张大千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从徐悲鸿“五百年来第一人”说起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嘉良 黄宗贤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8-82,共5页
1936年,徐悲鸿对张大千作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评价,后人论及张大千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时多借用此评语,却大多忽略了"五百年来第一人"产生的历史语境和真正意涵。实质上,"五百年"并非实指的时间期限,&q... 1936年,徐悲鸿对张大千作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评价,后人论及张大千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时多借用此评语,却大多忽略了"五百年来第一人"产生的历史语境和真正意涵。实质上,"五百年"并非实指的时间期限,"第一人"也非某一具体标准参照下比较的结果,而是一种"意兴"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历史地位 五百年来第一人
下载PDF
《水浒传》创作成功的历史原因 被引量:4
19
作者 齐裕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9-93,共5页
历史为《水浒传》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首先,历史上记载的宋江起义既于史有据,又十分简略,给历史学家的研究带来了很多麻烦,可是对文艺家来说,却提供了方便,不必受史实的束缚,想象虚构,自由发挥。其次,宋江起义既反对政府,后又... 历史为《水浒传》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首先,历史上记载的宋江起义既于史有据,又十分简略,给历史学家的研究带来了很多麻烦,可是对文艺家来说,却提供了方便,不必受史实的束缚,想象虚构,自由发挥。其次,宋江起义既反对政府,后又投降朝廷,去镇压方腊起义,而且,经过宋、金、元这段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期才创作成书,这为《水浒》创造了一个可以多元创作和评论的广阔天地,一个可以生存、传播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载 《水浒传》 古典小说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谶语叙事 被引量:3
20
作者 孔庆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92-98,共7页
中国古代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具有预言性质的内容,这些内容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带有预言性质的谶语式叙事成分不完全等同于预叙,预叙是对叙事时间的改变,而谶语叙事却并不一定会改变叙事的时间,也不会影响叙事时间或者空间次... 中国古代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具有预言性质的内容,这些内容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带有预言性质的谶语式叙事成分不完全等同于预叙,预叙是对叙事时间的改变,而谶语叙事却并不一定会改变叙事的时间,也不会影响叙事时间或者空间次序的排列。中国古代小说的作者有着双重的身份,一方面充当了说书人,另外一方面是文本的创作者,这使得谶语叙事的出现有了基本的条件。谶语叙事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独有色彩,与儒家思想密不可分。天人合一观念的逐渐渗透,使人们把无法掌控的未来寄托于预测占卜,养成了其特定的思维习惯。谶语叙事的存在,除了体现出小说作者的叙事谋略之外,更多地表现了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双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谶语叙事 史传传统 悲剧意识 说书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