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hallenges of Microelectronics for the Future Digital Society: The Roles of Thin Film Technologies and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1
作者 O. Bonnaud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9年第12期47-56,共10页
The new digital society is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nd related connected objects are becoming more prevalent around the world. This evolution implies innovation in many areas of technology, the heart of whic... The new digital society is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nd related connected objects are becoming more prevalent around the world. This evolution implies innovation in many areas of technology, the heart of which is microelectronics. Connected objects involve many technological components and functions that are directly dependent of the microelectronics capabilities. If the perspectives are exciting, several challenges are appearing. The first is related to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all these objects, which will become enormous by 2030, and unrealistic by 2040. The second is human resources concern. The future engineers and PhD will have many obstacles to overcome. A way to face these challenges is to involve more and more new thin film technologies that must be combined with VLSI ones, and to better train students to this domain with enough know-how and with a large spectrum of knowledge suitable for multi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 The French national network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microelectronics has adopted this strategy. After presentation of the challenge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nnovative activities of the French network focused on thin film technologies, in order to face the challenges in a short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ELECTRONICS THin FILM TECHNOLOGIES Digital society CHALLENGES Higher education THin FILM MICROELECTRONICS Devices and Systems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environment(STSE)interactions on teaching chemistry 被引量:2
2
作者 Nuray Yoruk Inci Morgil Nilgun Secken 《Natural Science》 2010年第12期1417-1424,共8页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aking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relations on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chemistry topics through teaching che-mistry using STSE approach at seconda...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aking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relations on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chemistry topics through teaching che-mistry using STSE approach at secondary level. The study made use of the research model where pre and post tests were administered to control and treatment groups. The Chemistry Achievement Test (CAT) was used in the study. The sampling consisted of Grade 9 students studying at Anatolian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ince the sampling had not been equat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students’ logical and spatial thinking skills, they were administered Logical Thinking Skill Test and Mental Rotation test as pretests. Students were chosen randomly to take part in two control and two treatment groups.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was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in teaching of “Separation of Mixtures” topic in Grade 9 Chemistry course during a four-week period.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aught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 data obtained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SPSS Software. As a result of the stud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s were observed in the achievement levels of treatment group which received instruction using STSE relations. The change observed in the achievement levels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hievement levels of control and treatment groups in the posttests were favoring the treatment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Environment(STSE) Chemistry education Separation of Mixtures
下载PD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 the Internet: A New Model of University, the International Telematic University UNINETTUNO 被引量:1
3
作者 Maria Amata Garito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2013年第9期476-485,共10页
关键词 远程信息处理 自我学习 教学理论 互联网 大学 国际 知识社会 教育机构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E-learning and Distance Learning Technologies to Crew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4
作者 A.Gorobtsov N.Kovalnogova +2 位作者 S.Kurguzov V.Marich S.Sokolov 《航海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41-46,共6页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world experience of e-learning as well as distance education technologies within the education process organization on higher and post-higher education programs.There have been listed the resu...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world experience of e-learning as well as distance education technologies within the education process organization on higher and post-higher education programs.There have been listed the results of the most popular e-learning platforms analysis.Furthermore,there have been looked through the core legislativ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ntioned technologies in Russia and worldwide among the universities,specialized in seafarers training.There have been also drawn up the points of the Admiral Makarov State University of Maritime and Inland Shipping(Admiral Makarov SUMIS)design of the distance education system LMS"FARWATER"in complianc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STCW Convention).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distance education system to the advanced professional training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aming distancelearningtechnologies METinstitutions advancededucationplatforms distanceeducation system SEAFARERS training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 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
下载PDF
新兴科技环境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
5
作者 陈虹 苗红 +4 位作者 罗晓梅 王雪纯 王浩桐 张波 曾勇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0期9-12,16,共5页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教育系统回应全球化趋势的具体政策或举措。将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应用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中,有助于从系统视角理解国际化能量的流动,优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资源配置。该文建立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体系基本结...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教育系统回应全球化趋势的具体政策或举措。将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应用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中,有助于从系统视角理解国际化能量的流动,优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资源配置。该文建立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体系基本结构,并基于此构建国际化工作生态系统,阐述其生态学隐喻,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讨论新兴科技环境对国际化工作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提出新兴科技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高等教育国际化 国际化工作体系 新兴科技 国际化能力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推进策略
6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8,共12页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既是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动能,也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工程。数字化转型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依托数字技术实现职业教育系统的数字化重构,进而提升职业教育“自系统”的生命活力和...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既是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动能,也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工程。数字化转型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依托数字技术实现职业教育系统的数字化重构,进而提升职业教育“自系统”的生命活力和融入“他系统”的跨界动力。在数字化转型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数据系统是信息依存,数字技术是动能基础,数字协同是稳健力量,数字社会是现实保障。数字化转型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遵循育人质量、办学效率、制度建构和教育空间的多维价值,从赋能顶层设计、扩充数字资源、优化虚实场地、强化师资培养等方面着手,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化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字化 高质量发展 数据系统 数字社会 数字协同 数字技术
下载PDF
转型与创新:未来教育发展新生态——基于第二十一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的思考
7
作者 薛冰洁 杨成 +1 位作者 梁梅 尹钰饶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4年第1期30-36,47,共8页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背景下,第二十一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顺利召开。论坛聚焦于“转型与创新:面向未来的教育、技术与学习”主题。基于对论坛中报告内容的分析和思考,文章从教育改革新方向、教学智能...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背景下,第二十一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顺利召开。论坛聚焦于“转型与创新:面向未来的教育、技术与学习”主题。基于对论坛中报告内容的分析和思考,文章从教育改革新方向、教学智能化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技术新愿景四个角度,深入剖析了未来教育、技术与学习发展的新生态。未来中国教育的转型与创新应以教育实际需求为导向,应加快实现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同时要注重技术与伦理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国际论坛 未来教育 教育数字化转型 教学创新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国际经验研究:基于国际教育枢纽建设的视角
8
作者 徐一渌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如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际教育枢纽因能够统筹发展学生枢纽、高技能人才枢纽以及知识和创新枢纽而被广泛接受。从国际教... “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如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际教育枢纽因能够统筹发展学生枢纽、高技能人才枢纽以及知识和创新枢纽而被广泛接受。从国际教育枢纽理论出发,以卡塔尔、新加坡以及日本为案例,探索三者在建设国际教育枢纽过程中“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的经验。研究发现:从目标上,尽管从学生枢纽到高技能人才枢纽,再到知识和创新枢纽不存在线性关系,但是高技能人才枢纽以及知识和创新枢纽往往以学生枢纽为基础;在战略上,三种枢纽往往需要不同的总体规划、实施项目以及支持政策;在政策部门上,三种枢纽建设既需要总体负责机构,又需要不同部门的协作;在参与者方面,本土和国外的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互联、互动以及合作往往会产生附加价值。借鉴国际教育枢纽建设经验,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应该:将一体化推进的横向目标和分阶段发展的纵向目标相结合;采用总体规划、项目设计、支持政策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建立交叉立体的组织领导结构;培育境内外的互联、互动以及合作的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 国际教育枢纽 学生枢纽 高技能人才枢纽 知识和创新枢纽
下载PDF
新国际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路径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吕洁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文章就当前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任务,结合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合作的相关实践,对新国际背景下的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路径作了系统的思考。提出了以质量保障体系为抓手,推进教育深化合作;以国际产业合作为切入点,提升国... 文章就当前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任务,结合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合作的相关实践,对新国际背景下的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路径作了系统的思考。提出了以质量保障体系为抓手,推进教育深化合作;以国际产业合作为切入点,提升国际产教融合的粘合力;以共性问题科研联合攻关为纽带,推进国际化合作的磁性引力;以民间文化交流为通道,扩大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力等策略,旨在为培养具有政治定力和国际胜任力的专业人才提供可实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国际化背景 质量保障体系 国际产教粘合力 国际科技磁性力 文化国际传播力
下载PDF
技能型社会建设中的“技能”:职业教育的培养之策
10
作者 庄西真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技能型社会建设中的“技能”实有必要澄清。技能型社会所强调的技能并非普遍意义上的技能,而是有明确的范围指向,从技能的身心属性来说主要是操作技能,在技能的活动属性上指向社会一线生产和服务活动。技能人才所需要的智力技能不能脱... 技能型社会建设中的“技能”实有必要澄清。技能型社会所强调的技能并非普遍意义上的技能,而是有明确的范围指向,从技能的身心属性来说主要是操作技能,在技能的活动属性上指向社会一线生产和服务活动。技能人才所需要的智力技能不能脱离操作技能而存在,其智力活动指向具体的操作实践。从技术和技能关系的历史梳理来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技能具备了更多的技术理论属性,而技术理论的教育必须经由学校组织实施,因而现代社会的“技能”离不开职业教育。针对目前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紧迫问题,职业教育可以从四个方面发力:强化高技能人才供给,保障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低技能群体的技能形成,提升劳动致富能力;重视零工就业模式,深挖平台经济技能增长点;推动技能培养渗透中小学,破除体脑分化的教育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职业教育 技能 技术
下载PDF
“平衡”与“冲突”的定向过渡和循环迭代:教育中技术与伦理互动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机制
11
作者 王丽蕊 许靖宇 颜士刚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7,共12页
教育领域关于技术伦理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存在着将“解决教育中的技术伦理危机”机械地理解为“杜绝该类问题发生”的情况。实质上,合理的理解方式应当是,实现教育领域技术与伦理互动状态由“冲突”向“平衡”定向过渡与循环迭代。... 教育领域关于技术伦理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存在着将“解决教育中的技术伦理危机”机械地理解为“杜绝该类问题发生”的情况。实质上,合理的理解方式应当是,实现教育领域技术与伦理互动状态由“冲突”向“平衡”定向过渡与循环迭代。这种理解方式的偏差,主要与既有研究对技术与伦理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机制认识不足有关。通过分析发现,教育中二者互动的外在表现会以“平衡”和“冲突”两种方式呈现。当二者相互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表现为技术与伦理互相促进其发展与实现;当处于冲突状态时,则表现为技术阻碍伦理实现以及伦理阻碍技术的发展。二者互动的内在机制分为“平衡机制”与“冲突机制”两种。“平衡机制”是技术与伦理间形成和谐互动关系的具体过程;而“冲突机制”则是双方相互作用、使对方产生变化,推进对方向着适应自身的方向进行改变的机制。解决教育中的技术伦理问题的关键,则是以相应的“冲突机制”为依据,对技术与伦理间阻碍教育事业向好发展的一方进行调适,从而实现二者互动由“冲突”向“平衡”的过渡,达至对该类危机的化解,进而实现“平衡”与“冲突”间的循环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技术伦理 相互作用 外在表现 内在机制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遵循、现状审视及路径考察
12
作者 张瑜 张悦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4-83,共10页
虚拟现实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虚拟现实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需在学理上明晰“赋能原则、赋能现状、赋能路径”三个关键问题。原则遵循为赋能提供规范保障,在明晰赋能原则的基础上对现状进行审... 虚拟现实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虚拟现实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需在学理上明晰“赋能原则、赋能现状、赋能路径”三个关键问题。原则遵循为赋能提供规范保障,在明晰赋能原则的基础上对现状进行审视可为赋能提供现实依据,进而为考察赋能路径提供学理规范及实践依据,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媒介德育与政治引导的统一、教育空间虚拟性和意识形态隐育性的统一、主体技术和客体技术的统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是虚拟现实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遵循。对虚拟现实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现状审视可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虚拟现实技术为之赋能,是因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主体、中介相继发生转变。原则遵循及现状审视为路径考察服务,虚拟现实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路径为:虚拟现实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封闭物理空间向开放虚拟空间转化、浅表平面叙事向多维立体叙事转化、单一现实主体向多元虚拟主体转化、现实外中介向虚拟内中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赋能 思想政治教育 内在逻辑
下载PDF
高等教育参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动因与路径
13
作者 周文伟 马东影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26,共15页
随着全球科技博弈驶向深水区,世界各国科技创新战略愈加突出高等教育布局。高等教育不仅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我国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被赋予更大责任。从发展动因来看,高... 随着全球科技博弈驶向深水区,世界各国科技创新战略愈加突出高等教育布局。高等教育不仅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我国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被赋予更大责任。从发展动因来看,高等教育社会发展适应性的自我寻求、大国竞争与城市转型发展的有效因应推动高等教育参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从实践路径来看,高等教育通过构筑人才的蓄水池、培育原始创新源头、推动产学研用创新,推动打造人才生态高地、科学活动中心、产业创新高峰,对接着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不同战略定位。面向未来,上海高等教育需要发挥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广阔支撑腹地,推动形成科技创新共同体,反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上海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生态
下载PDF
高等教育参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实基础、实践路径及未来展望
14
作者 兰媛 伍绍杨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世界各国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科创中心形成区域多极化的趋势成为必然。北京拥有雄厚的科技创新基础,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是其... 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世界各国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科创中心形成区域多极化的趋势成为必然。北京拥有雄厚的科技创新基础,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是其核心优势,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园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发现高校三大功能的发挥是北京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三条重要实践路径。未来,北京高校在立足三种实践路径的基础上,仍需不断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科研平台、前沿交叉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的功能,加快推动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高等教育 大学科技园
下载PDF
扩展现实(XR)技术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中的现状及展望
15
作者 刘俊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2期60-70,共11页
在元宇宙概念下的Web3.0时代,沉浸式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大势所趋,国际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XR是有效实现沉浸式学习所不可或缺的技术。为厘清它的概念,探讨其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我们... 在元宇宙概念下的Web3.0时代,沉浸式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大势所趋,国际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XR是有效实现沉浸式学习所不可或缺的技术。为厘清它的概念,探讨其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我们从发表时间、文献来源分布、主题内容等方面对1999年至2023年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现有的应用平台展开调查。我们发现在理论研究方面,本领域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关注起步较早,对其特征、优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论述,但其整体持续性、现阶段投入程度及研究动力稍显不足;教学应用层面,由于受到技术和使用成本等限制,过去的模式多为基于计算机3D图形的非沉浸式类型,近几年开发的虚拟仿真平台在沉浸感方面有所增强,但尚处于小规模实验阶段。要推动XR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教育,需在教学设计、技术合作和教师角色转型三方面着手:遵循认知学习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多元化教学设计;促进各类资源共享、技术融合与合作;教师转变观念,提升数字素养,运用XR技术实现更便捷有效的沉浸式泛时空国际中文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XR技术 元宇宙 科技赋能 沉浸式学习
下载PDF
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的六个维度
16
作者 李志民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年第4期3-12,共10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信息时代的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而在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过程,教育的形态和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需要从六个维度来分析和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信息时代的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而在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过程,教育的形态和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需要从六个维度来分析和理解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教育制度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要从制度上保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教育的公平、普及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直接反映时代需求和社会变迁;教师教学能力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需要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专业功底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教育需求;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涉及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手段和技术工具的发展和变革;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需要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强调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相结合,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信息社会 教育观念现代化 教育制度现代化 教育内容现代化 教师教学能力现代化 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
下载PDF
国际科技中文教育研究的集群化模式——以“2023年度国际中文教育国际会议”为例
17
作者 胡云晚 吕慧军 王佳怡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4期65-71,共7页
“2023年度国际中文教育国际会议”通过数智化科技手段实现了线上线下双模式的全球化呈现,实现了科技赋能条件下教科研人员、科学研究、学术思想等的可扩展、高可用、高性能性的集群化模式,使国际中文教育的数智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可... “2023年度国际中文教育国际会议”通过数智化科技手段实现了线上线下双模式的全球化呈现,实现了科技赋能条件下教科研人员、科学研究、学术思想等的可扩展、高可用、高性能性的集群化模式,使国际中文教育的数智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可视可感可扩展可模仿,完成了从国际中文教育到国际科技中文教育的蜕变,为数智化科学技术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经验,探出了新路径。这种数智化、集群化的国际会议是更高层次的新型学术平台和学术资源。资源功能角度,国际科技中文教育必将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未来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中文教育 学术资源 数智化 集群化 高可用性
下载PDF
关于国际科技组织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若干思考
18
作者 王妍 彭守仲 +1 位作者 单晓娜 罗星语 《今日科苑》 2024年第5期24-32,共9页
国际科技组织的兴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壮大源于各国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和各国科技工作者与日俱增的跨国交流需求。随着全球化进程推进,致力于应用科技解决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的国际科技组织应运而生。国际科技组织基于... 国际科技组织的兴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壮大源于各国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和各国科技工作者与日俱增的跨国交流需求。随着全球化进程推进,致力于应用科技解决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的国际科技组织应运而生。国际科技组织基于认知权威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科技服务,在引领制定国际标准、倡导形成国际共识和规范,向国际社会提供政策评估工具、发布相关报告,参与制定全球政策议程,搭建国际科学网络、构建国际协调机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总结国际科技组织的历史沿革,归纳国际科技组织发起和可持续运行的条件和基础。文章提出用好国际科技组织平台,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建立广泛的国际科学联系,推动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科技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组织 全球科技治理 科技社团
下载PDF
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及路径研究
19
作者 鲁涵 《科教导刊》 2024年第15期150-152,共3页
随着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乡村教育,如何借助智能技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乡村教育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探讨了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以期为相关... 随着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乡村教育,如何借助智能技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乡村教育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探讨了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乡村教育 高质量发展 内在逻辑 路径
下载PDF
基于ROTI和AATR的测地型GNSS接收机监测北半球高纬度区域电离层闪烁准确性分析
20
作者 赵东升 张雪礼 +5 位作者 崔双雷 王潜心 李冠青 李龙江 李宸栋 张克非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1264,共14页
当前,第25个太阳周期已进入强活跃时期,能引发大量电离层不规则体,进而对使得穿行其中的GNSS信号产生电离层闪烁。这已成为影响GNSS全球稳定导航定位服务的重要干扰源。对全球电离层闪烁进行广泛且全面的监测是消除闪烁对GNSS干扰的重... 当前,第25个太阳周期已进入强活跃时期,能引发大量电离层不规则体,进而对使得穿行其中的GNSS信号产生电离层闪烁。这已成为影响GNSS全球稳定导航定位服务的重要干扰源。对全球电离层闪烁进行广泛且全面的监测是消除闪烁对GNSS干扰的重要前提,然而传统电离层闪烁监测接收机(ISMR)分布有限,无法满足闪烁全球监测需求;测地型接收机分布广泛,但从其低采样数据中提取的闪烁因子缺乏新太阳周期长时序监测数据验证,导致其闪烁监测可靠性存疑。为此,本文基于近3 a新太阳周期测地型接收机数据,以ISMR提供的闪烁因子为参考,从代表性空间天气事件闪烁响应、日闪烁发生率、闪烁持续时间概率分布、闪烁日发生规律及其随极昼、极夜、地磁指数的特征变化等方面,对比研究了两种测地型接收机电离层闪烁因子(即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率指数ROTI和沿弧段电子含量变化率指数AATR)监测北极高纬度区域电离层闪烁的准确性,并给出了ROTI和AATR在高纬度区域判断闪烁发生的经验阈值。结果表明,ROTI和AATR均能较为准确探测到地磁扰动、太阳活动等因素驱动的区域电离层闪烁,并能有效表征电离层闪烁统计学上的日变化规律,但两种闪烁因子不能准确区分闪烁和电离层电子密度梯度变化,导致在电子密度梯度变化剧烈期间存在较高虚警。该研究成果可为准确选择区域电离层闪烁监测因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电离层闪烁 相位闪烁因子 测地型接收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