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写在《经济漩涡: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出版之前
1
作者 沈志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0,203,共9页
冷战的起源和发生,特别是苏联在其中的作用,这是学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如果我们从经济这个新视角,特别是苏联的经济观念、经济政策以及美苏之间的经济关系来研究,就会发现不同的逻辑链条,产生不同的历史叙事,从而对战后美苏关系变化、... 冷战的起源和发生,特别是苏联在其中的作用,这是学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如果我们从经济这个新视角,特别是苏联的经济观念、经济政策以及美苏之间的经济关系来研究,就会发现不同的逻辑链条,产生不同的历史叙事,从而对战后美苏关系变化、冷战格局形成和展开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框架。历史研究的责任在于说明冷战研究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美苏双方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的结果。事实上,通往冷战的每一步都有回转的机会和可能,但美苏走到最后一步还是掉入了冷战的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发生 经济冷战 美苏关系
下载PDF
冷战时期苏联与南亚的关系及其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志勇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39-44,共6页
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在全球展开了激烈争夺。南亚地区也未能幸免。而印度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选择了与苏联结盟的外交战略,将发展与苏联的关系置于本国外交的首要位置,全方位地发展了与苏联的友好合作关系。印度与苏联所建立的这种特殊... 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在全球展开了激烈争夺。南亚地区也未能幸免。而印度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选择了与苏联结盟的外交战略,将发展与苏联的关系置于本国外交的首要位置,全方位地发展了与苏联的友好合作关系。印度与苏联所建立的这种特殊关系是以双方互为需求为基础的。冷战时期印度与苏联的这种关系至今对南亚的地缘政治和外交战略仍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南亚 国家关系 影响
下载PDF
试论1942年中苏关于苏联势力撤出新疆问题的谈判和交涉 被引量:2
3
作者 欧阳云梓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48,共6页
1942年新苏关系恶化后 ,苏联势力之所以能迅速撤离新疆 ,原因不仅在于蒋介石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还有盛世才的坚决反苏 ,苏联不能分散对德作战精力 ,国民党政府利用美国的影响对苏联施加压力 ,以及苏联在新疆的违反国际法准则的所... 1942年新苏关系恶化后 ,苏联势力之所以能迅速撤离新疆 ,原因不仅在于蒋介石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还有盛世才的坚决反苏 ,苏联不能分散对德作战精力 ,国民党政府利用美国的影响对苏联施加压力 ,以及苏联在新疆的违反国际法准则的所作所为使其处于理亏地位。苏联势力撤出新疆 ,使新疆自民国以来第一次完整地纳入中国中央集权的范围 ,但也因此给新疆经济带来了严重困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2年 新疆 苏联 关系恶化 苏联势力 撤退 谈判 交涉
下载PDF
共识、差异与启示:1956-1957年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再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泽学 张勇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9,共10页
在1956—1957年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中央领导层和社会精英阶层在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执政能力建设、学习苏联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均有共识,但由于各自的社会位置不同而各有侧重。中央领导层的探索富于理论性和系统... 在1956—1957年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中央领导层和社会精英阶层在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执政能力建设、学习苏联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均有共识,但由于各自的社会位置不同而各有侧重。中央领导层的探索富于理论性和系统性,是一种自觉的理论活动。而社会精英层则是在贯彻"双百方针"、帮助中共整风的"感召"下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在"鸣放"和"反右"运动初期曾得到中央领导层的肯定。两个层面的理论探索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反右运动
下载PDF
美国“冷战”政策与日苏领土问题的形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凡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2-89,共8页
战后日苏领土问题的形成,与美国"冷战"政策有密切关系。美国因"冷战"政策而转变对《雅尔塔协定》的态度,使苏联获得有关领土的法律依据缺少说服力,同时也给日本收回领土提供了口实;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 战后日苏领土问题的形成,与美国"冷战"政策有密切关系。美国因"冷战"政策而转变对《雅尔塔协定》的态度,使苏联获得有关领土的法律依据缺少说服力,同时也给日本收回领土提供了口实;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要求日本放弃有关领土,但又不规定其最终归属对象;美国对日苏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谈判的干涉,表面上支持日本方面主张,实质上阻止日本方面妥协而使领土问题成为遗留问题。美国国际"冷战"政策是造成战后日苏及日俄领土问题形成最重要的外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苏关系 日俄关系 领土问题 冷战 美国
下载PDF
新中国外交“革命化”趋向的初步显现——刍议《列宁主义万岁》的写作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振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121-129,共9页
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了争夺当代世界的控制权,竞相高举"和平"之大旗。而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由于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全面封锁和遏制以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逐步疏离的巨大挑战,所以,选择全面&q... 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了争夺当代世界的控制权,竞相高举"和平"之大旗。而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由于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全面封锁和遏制以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逐步疏离的巨大挑战,所以,选择全面"革命化"的外交战略就有了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在世界两强竞相施压的大背景下,中共发表《列宁主义万岁》等三篇文章,希望推动苏共重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但是却遭到苏共的反对并反击中共偏离了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而西方国家通过双方激烈的理论交锋逐步确认中苏之间存在重大分歧,并设法利用之分化社会主义阵营以从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中苏关系 《列宁主义万岁》 大论战 外交“革命化”
下载PDF
苏芬冬战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从阳 《咸宁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70-74,共5页
分析了苏芬冬战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之间的关系 ,指出 :冬季战争严重恶化了苏联与西方民主国家的关系 ,它为战后苏英、苏美关系的改善及英苏同盟的建立设置了障碍 。
关键词 冬季战争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关系 苏英关系
下载PDF
中苏档案下抗战胜利后中共与苏共之间关系解读——以边境黑河建党建政建军时期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宁艳红 《黑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11,156,共5页
二战后期苏联出兵东北,苏联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摇摆不定、态度模糊。作为中间地带的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紧紧依靠苏联,建立东北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王肃等人带领黑河人民开展艰苦卓越的斗争,完成... 二战后期苏联出兵东北,苏联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摇摆不定、态度模糊。作为中间地带的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紧紧依靠苏联,建立东北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王肃等人带领黑河人民开展艰苦卓越的斗争,完成建党、建军、建政工作,进一步展示战后边境地区黑河中共与苏共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档案 解读 中共苏共关系
下载PDF
论苏联与东欧关系中的政治文化因素
9
作者 李兴 成志杰 《俄罗斯学刊》 2013年第5期17-25,共9页
文化在国际关系中有着一种深层的和恒定的作用。苏联和东欧各国都有非常丰富的政治文化,它们之间既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出于国家安全和利益方面的考虑,苏东结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无法持久。由... 文化在国际关系中有着一种深层的和恒定的作用。苏联和东欧各国都有非常丰富的政治文化,它们之间既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出于国家安全和利益方面的考虑,苏东结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无法持久。由此出发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分析战后苏东关系演变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东欧政治文化 国家关系
下载PDF
关于中苏关系的历史思考
10
作者 刘爱华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69,共5页
国际环境是制约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基本特征是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妥善处理意识形态在国家利益中的位置是国家对外关系发展的关键 ,建立平等互利的原则和机制是维持国家关系正常发展的保障 。
关键词 中国 苏联 关系 经验教训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陈诚对中外关系的认识与应对——以书信、回忆录、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11
作者 徐炳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161,共9页
陈诚对抗战时期的中外关系有着独到的思考。对于日本,陈诚精辟地分析了其入侵动向,并主张长期坚持全面战、持久战、消耗战等方针;对于西方盟国,陈诚主张努力与之结盟但心存警惕,秉承自力更生的外交方针;对于苏联,陈诚拒斥中有限度地加... 陈诚对抗战时期的中外关系有着独到的思考。对于日本,陈诚精辟地分析了其入侵动向,并主张长期坚持全面战、持久战、消耗战等方针;对于西方盟国,陈诚主张努力与之结盟但心存警惕,秉承自力更生的外交方针;对于苏联,陈诚拒斥中有限度地加以利用;对于远征军的派遣,陈诚持强烈的反对态度,反映出他在中国与盟国利益发生冲突时的政治抉择。陈诚的见解是极度务实的,既坚持了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又兼顾了政党利益。陈诚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蒋介石的决策,进而影响了抗日战争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诚 抗日战争 中外关系 日本 苏联 盟国
下载PDF
50年后的评说——苏共二十大对中共及中苏关系的影响
12
作者 张瑞敏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6-99,共4页
多年来,我们对苏共20大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偏颇。一方面在会议的主要内容上把它归结为“全盘否定斯大林”和“和平过渡”理论。另一方面着重强调此次会议是中苏两党“分歧的由来”。事实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大的最初反应主要是... 多年来,我们对苏共20大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偏颇。一方面在会议的主要内容上把它归结为“全盘否定斯大林”和“和平过渡”理论。另一方面着重强调此次会议是中苏两党“分歧的由来”。事实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大的最初反应主要是肯定与借鉴,而并非从一开始就持反对与否定的态度。苏共二十大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从真正意义上开始探索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其影响主要是积极和正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二十大 中共 中苏关系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我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其历史成因
13
作者 郭淑兰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103-106,共4页
20世纪60年代,伴随中苏关系的破裂,美国继续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新中国建立之初实行的的联苏抗美"一边倒"的对外战略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中共开始调整对外战略,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帝、反修"统一战线的对外... 20世纪60年代,伴随中苏关系的破裂,美国继续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新中国建立之初实行的的联苏抗美"一边倒"的对外战略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中共开始调整对外战略,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帝、反修"统一战线的对外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得我国处境日益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关系 中美关系 对外战略 调整
下载PDF
金门炮战与中苏关系
14
作者 张金城 杨勋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3-14,共2页
1958年中国进行的金门炮战是一次重大的军事、政治行动,但中方并未向其盟友苏联方面提前正式通报此事。究其原因,主要是双方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分歧严重、不信任感不断增强所致。金门炮战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双方所存在的分歧,加剧了互不... 1958年中国进行的金门炮战是一次重大的军事、政治行动,但中方并未向其盟友苏联方面提前正式通报此事。究其原因,主要是双方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分歧严重、不信任感不断增强所致。金门炮战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双方所存在的分歧,加剧了互不信任的态势,对中苏关系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门炮战 中苏关系 不信任感
下载PDF
北京政变至郭冯反张时期冯玉祥与苏联的关系
15
作者 于光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30-134,共5页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建立国民军,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力量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迫于军事、经济压力和政治上倾向进步,冯玉祥积极寻求苏联的支持;同时,苏联为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急欲培养壮大能与奉系军阀抗衡的亲苏力量,扩大...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建立国民军,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力量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迫于军事、经济压力和政治上倾向进步,冯玉祥积极寻求苏联的支持;同时,苏联为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急欲培养壮大能与奉系军阀抗衡的亲苏力量,扩大其在华的影响。于是冯苏关系迅速升温,苏联政府对国民军进行了大量武器和军队经费等方面的援助。虽然双方进行的是有条件的实用主义性质的合作,但却迅速增强了国民军的实力,有力地支援了广东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推动了大革命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玉祥 苏联政府 国民军 郭冯反张时期 北京政变 冯苏关系
下载PDF
波苏边界划分与波兰人口迁移
16
作者 王晓菊 《俄罗斯学刊》 2016年第5期20-27,共8页
波兰问题是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上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一战催生了波兰的重建,也衍生出波苏边界争端。波苏两国兵戎相见,终以里加条约划定双方边界。二战造成了波兰再亡与又一次重建,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三大峰会上... 波兰问题是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上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一战催生了波兰的重建,也衍生出波苏边界争端。波苏两国兵戎相见,终以里加条约划定双方边界。二战造成了波兰再亡与又一次重建,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三大峰会上重新划定了波兰版图。波苏边界的屡次变动同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命运紧密交织,并伴随着波兰人口的大规模迁移,给错综复杂的波俄关系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 苏联 波俄关系 边界 人口迁移
下载PDF
冷战时期美国分化苏东经济类楔子战略
17
作者 凌胜利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4-58,共5页
冷战时期,为了分化苏东关系,美国实施了经济类楔子战略,主要手段有贸易管制、经济援助和贸易便利。该战略的长期目标在于分化苏东关系,从战略效果看,加剧了苏联和东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内在矛盾,使得东欧国家在经济上日益成为苏联的... 冷战时期,为了分化苏东关系,美国实施了经济类楔子战略,主要手段有贸易管制、经济援助和贸易便利。该战略的长期目标在于分化苏东关系,从战略效果看,加剧了苏联和东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内在矛盾,使得东欧国家在经济上日益成为苏联的战略负担。而对南斯拉夫、波兰等国所实施的经济援助、贸易便利等奖赏性楔子战略,则谋求加强美国与东欧国家关系,扩大美国在该地区影响力。总体来看,美国分化苏东关系的经济类楔子战略前期效果一般,后期在部分国家如波兰、南斯拉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苏东关系 经济类楔子战略
下载PDF
冷战格局下的领土因素对日苏关系的影响
18
作者 李若愚 《日本研究》 2016年第4期20-25,共6页
冷战格局下,国际局势在很大程度上为美苏两强所主导,处在两强之间的国家则要面临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问题。以日本为例,日本尽管从属于美国所领导的西方阵营,但在地缘却不能回避与苏联毗邻的事实,加之日苏领土问题的存在,这就要求日本... 冷战格局下,国际局势在很大程度上为美苏两强所主导,处在两强之间的国家则要面临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问题。以日本为例,日本尽管从属于美国所领导的西方阵营,但在地缘却不能回避与苏联毗邻的事实,加之日苏领土问题的存在,这就要求日本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不能片面地将苏联视为敌人。如何在冷战的背景下,平衡日苏与日美关系是当时日本外交战略考量的重点。对日本在冷战时期外交模式的研究,将有助于全面认识当今日本的外交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冷战 日苏关系 日美关系 领土问题
下载PDF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与埃及关系述评
19
作者 李华 《嘉兴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1953-1964年,苏联与埃及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53-1957年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英美与苏联在埃及的影响是此消彼长,前者的影响逐渐削弱,后者的影响不断扩大;1957-1961年是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苏联在埃及站稳了脚跟,两国关系... 1953-1964年,苏联与埃及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53-1957年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英美与苏联在埃及的影响是此消彼长,前者的影响逐渐削弱,后者的影响不断扩大;1957-1961年是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苏联在埃及站稳了脚跟,两国关系不断加强,但是其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961-1964年是第三阶段,这一阶段苏埃两国关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总体而言,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埃关系友好合作是主流,矛盾纠纷是支流。该文不仅论述了苏埃关系的发展及其原因,而且追溯了两国关系发展中不愉快的往事及其产生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3—1964 苏联 埃及 关系 演变
下载PDF
1955年苏联与西德建交谈判过程分析
20
作者 李华 《嘉兴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26-134,共9页
1955年9月中旬,苏联与西德在莫斯科举行建交谈判,既有各自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大背景。两国最终建交是双方谈判讨价还价、互谅互让的结果。两国建交影响广泛深远:使苏联获益匪浅,使西德喜忧参半,也令美国大为不满。尽管苏联与西德之间... 1955年9月中旬,苏联与西德在莫斯科举行建交谈判,既有各自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大背景。两国最终建交是双方谈判讨价还价、互谅互让的结果。两国建交影响广泛深远:使苏联获益匪浅,使西德喜忧参半,也令美国大为不满。尽管苏联与西德之间存在的矛盾没有因为外交关系的建立而减少,但是两国建交开辟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对话交流的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5 苏联 西德 建交 谈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