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技为喻”释“雕龙”——《文心雕龙》书名再探
1
作者 赵忠富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1-40,51,共11页
“以技为喻”是以百工技艺比譬文学创作的独特言说方式,是《文心雕龙》“象喻”批评最重要的分支与譬喻类型。《文心雕龙》书名中的“雕龙”一词,除与“雕龙奭”的典故相关外,亦是以雕龙技艺比类文学创作的“象喻”言说。在“以技为喻... “以技为喻”是以百工技艺比譬文学创作的独特言说方式,是《文心雕龙》“象喻”批评最重要的分支与譬喻类型。《文心雕龙》书名中的“雕龙”一词,除与“雕龙奭”的典故相关外,亦是以雕龙技艺比类文学创作的“象喻”言说。在“以技为喻”视阈下考察,刘勰以《文心雕龙》命名其论文钜制,寄寓了三重意涵:一是借古代雕龙技艺渐趋繁复的历史演进以及“雕龙奭”典故的修辞指向,说明“雕缛成体”的文学规律;二是借雕龙技艺“金相玉式”“符采相胜”的审美经验,阐述“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文学理想;三是借“龙纹”沟通天人的媒介作用,确立文学“赞天地化育”之神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以技为喻 雕龙 雕龙奭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主体间性思想
2
作者 王洁群 潘文静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文心雕龙》对创作主体与“物”主体、他者主体、内在主体以及语言主体之间主体间性关系的描述,变主客体关系为主体间性关系,将仅描述人与人的主体间性关系拓展至人与世界万物,这种将情感投射于对象使其主体化、人格化并与之交往的思想... 《文心雕龙》对创作主体与“物”主体、他者主体、内在主体以及语言主体之间主体间性关系的描述,变主客体关系为主体间性关系,将仅描述人与人的主体间性关系拓展至人与世界万物,这种将情感投射于对象使其主体化、人格化并与之交往的思想,正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独创性所在。创作主体与“物”主体邀游交流生成的“思理”、与他者主体研阅沟通产生的“穷照”、与内在主体资养交往达成的“虚静”状态,以及与语言主体精微对话形成的“焕然”的艺术境界,都阐明了主体间性思想的意义所在:主体在与另一主体沟通交往过程中,彼此都获得了超越单一封闭主体的新内涵,生成了主体与主体融会后的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主体间性 创作论 神与物游 虚静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神”范畴的意蕴
3
作者 朱雅丽 徐向阳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5-32,共8页
“神”在《文心雕龙》中出现次数颇多,刘勰“神”论上承老庄哲学的论“神”思想,受魏晋时期“形神之辨”风气的影响,刘勰赋予“神”系统深刻的内涵,拓展了“神”这一范畴的多义性、丰富性和深刻性,使“神”成为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重要的... “神”在《文心雕龙》中出现次数颇多,刘勰“神”论上承老庄哲学的论“神”思想,受魏晋时期“形神之辨”风气的影响,刘勰赋予“神”系统深刻的内涵,拓展了“神”这一范畴的多义性、丰富性和深刻性,使“神”成为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重要的范畴。在文学产生阶段刘勰把超自然的“神灵”作为文学的描写对象,解释了作为文学规律的“神理”;在文学的创作阶段刘勰剖析了“神与物游”的想象和“神用象通”的灵感,强调了人的精神在文学构思中的重要作用;在文学的接受层面刘勰提出凸显自然之妙的“神妙”和以情为本的“神理”,深化了文学的审美意蕴。《文心雕龙》的“神”范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神” 范畴 意蕴 价值
下载PDF
《文心雕龙》“传神写照”论发覆
4
作者 石钟月 郭鹏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8-33,共6页
“传神写照”是魏晋六朝时期一个重大的美学命题,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却从未征引此术语,但仔细考究,可以发现《文心雕龙》中是有大量相关理论存在的,刘勰吸收了顾恺之“传神写照”论中的思想精华并加以改造和升华,... “传神写照”是魏晋六朝时期一个重大的美学命题,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却从未征引此术语,但仔细考究,可以发现《文心雕龙》中是有大量相关理论存在的,刘勰吸收了顾恺之“传神写照”论中的思想精华并加以改造和升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理论。在本体论中,《原道》篇指出“神理”是文学产生的根源,在对“文”的本体追问中呈现出了“神”的审美意蕴;在创作论中,从审美想象的过程出发,与“传神写照”中的“迁想妙得”相似,但不同的是,刘勰将“想”更为具体化,融入了“志气”和“辞令”,认为二者是传递“神思”的关键机枢;在作品论中,《风骨》篇中“风骨”(“情”“志”“理”“神明”)和“采”(“文辞”“词采”)对举,“采”就是为传达出“风骨”的精神内蕴而服务的;《隐秀》篇更加侧重于对意象的描写,类似于“传神写照”的审美途径,即以“隐”写“秀”;在接受论中,通过对“神明”“神异奇伟”和“精诚忠信”的心理感受来感知“神明”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传神写照 “神”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上篇的“文学自觉”阐释
5
作者 郭笑岩 寇鹏程 《语文学刊》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文学自觉”这一命题含义模糊,通过对《文心雕龙》上篇的阐发可以解决“文学自觉”含义的泛化。《文心雕龙》上篇以“大文学观”为基础,修正了“纯文学”视野对文学的狭窄定义。上篇的篇目呈现层次分明的“文体序列”,可以衡量文章的... “文学自觉”这一命题含义模糊,通过对《文心雕龙》上篇的阐发可以解决“文学自觉”含义的泛化。《文心雕龙》上篇以“大文学观”为基础,修正了“纯文学”视野对文学的狭窄定义。上篇的篇目呈现层次分明的“文体序列”,可以衡量文章的“自觉”程度,规定了文章书写的广度、深度和表达的自由度。上篇的结构体现以文章为中心的“阐释空间”,通过理想作者和理想读者的建构来确立文章的“正体”,形成一套独特的“文学自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学自觉” 大文学观 文体序列 文章正体
下载PDF
从《文心雕龙札记》看黄侃的骈散观念
6
作者 吕梦涵 李金松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2-71,共10页
黄侃先后参加了清末民初的骈散文派之争与新旧文学论战,在论争中形成了宏通的骈散观念,他作《文心雕龙札记》,推重刘勰《文心雕龙》的折中之旨以调和骈散。围绕各学派的论争焦点,黄侃从内涵与外延分别定义文学范畴,在兼顾文体纷杂的同... 黄侃先后参加了清末民初的骈散文派之争与新旧文学论战,在论争中形成了宏通的骈散观念,他作《文心雕龙札记》,推重刘勰《文心雕龙》的折中之旨以调和骈散。围绕各学派的论争焦点,黄侃从内涵与外延分别定义文学范畴,在兼顾文体纷杂的同时强调声律、辞采的重要性,并主张兼习文笔之体。黄侃秉持骈散并重的态度,力主骈文实不可废,提倡奇偶适变,他兼重命意与修辞,细析并评点《文心雕龙》所总结的声偶文学修辞技巧,倡导为文者创作辞义相称的作品。黄侃通达的骈散观念既对桐城派文采不足之弊予以纠偏,又对《文选》派持论过严之处加以补正,推动了骈文与散文两派的互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 骈文 修辞 文笔论
下载PDF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成书详考
7
作者 周兴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8,172,共11页
黄侃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有《文心雕龙札记》传世,已成为现代文史学术经典。该书从讲义到公开出版,过程颇为复杂。最早采用油印和铅印形式,凡31篇。铅印的下半部16篇庋藏北大图书馆,至今缺乏研究。1920年代初,顾名将最初油印31篇的下半... 黄侃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有《文心雕龙札记》传世,已成为现代文史学术经典。该书从讲义到公开出版,过程颇为复杂。最早采用油印和铅印形式,凡31篇。铅印的下半部16篇庋藏北大图书馆,至今缺乏研究。1920年代初,顾名将最初油印31篇的下半部20篇改题《文心雕龙笔记》作为平民大学讲义铅印。1927年文化学社版即据该本,并附录骆鸿凯《物色》。黄侃离开北大后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中华大学任教,约于1923年铅印31篇本讲义,并在《华国》月刊连载,因《华国》停刊而中辍。1935年黄侃去世,中央大学《文艺丛刊》刊发讲义上半部11篇。1947年,四川大学将《文艺丛刊》与文化学社本合集为31篇本刊印,流传不广。1962年,中华书局再次将两者合集出版。但已非《札记》的原貌,须要进行文本复原的工作。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是现代大学讲义的形态演变的一个典型个案,产生于近现代思想转型期骈散相争、文白对立的北大讲坛,因此更有细致探讨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 讲义
下载PDF
《文心雕龙》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热点展望--基于CNKI核心论文的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孙晨晨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3-132,共10页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集大成著作,对相关研究作可视化分析能深度梳理“龙学”的学术脉络,把握其发展动向。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与Vosviewer,以中国知网(CNKI)的703篇核心文献为数据样本,通过绘制文献时空分布与热点趋势...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集大成著作,对相关研究作可视化分析能深度梳理“龙学”的学术脉络,把握其发展动向。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与Vosviewer,以中国知网(CNKI)的703篇核心文献为数据样本,通过绘制文献时空分布与热点趋势演进的各类知识图谱,定量研判《文心雕龙》研究现状。结果显示:“龙学”研究经历起步、增长、深化3个阶段。立足院系传统,形成主要作者群与机构群,但合作强度不高。“龙学”体系建设、典籍对比、创作论、英译等是共同聚焦的热点主题,英译、与中国文论的关系等将在后续研究中持续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研究脉络 热点展望 CITESPACE
下载PDF
《文心雕龙》“金相”三句译释辩证
9
作者 王广州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0-99,共10页
《文心雕龙》共有三个“金相”句,分别是《辨骚》篇中的“金相玉质”与“金相玉式”,以及《书记》篇中的“既驰金相”。由于《毛传》将《诗经·大雅·棫朴》“金玉其相”中的“相”释为“质也”,所以绝大多数译注者受其影响,忽... 《文心雕龙》共有三个“金相”句,分别是《辨骚》篇中的“金相玉质”与“金相玉式”,以及《书记》篇中的“既驰金相”。由于《毛传》将《诗经·大雅·棫朴》“金玉其相”中的“相”释为“质也”,所以绝大多数译注者受其影响,忽略了《辨骚》篇的论证语境,也将其中两个“相”字解释为“质地”之类;但对于《书记》篇“金相”句中的“相”字,他们却又转而释为相反意义上的“形式”“文采”“辞藻”之类。事实上,《毛传》解释“相”字的合理性尚待考证,而《文心雕龙》中这三个“相”字也并不必然与之互文用同,从它们各自的论证语境看,其意义具有同一性,但不宜释为“质地”之类,宜皆释为“形式”“文采”“辞藻”之类,这也符合刘勰对《楚辞》与“书记”类作品的整体认知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金相” 形式
下载PDF
《文心雕龙·练字》异文校读
10
作者 孙淑敏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巨著,文章以《文心雕龙》第三十九篇《练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当今各权威版本对《文心雕龙·练字》字词使用情况的注解,分析其字、词及其表达等方面存在的异文现象,并...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巨著,文章以《文心雕龙》第三十九篇《练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当今各权威版本对《文心雕龙·练字》字词使用情况的注解,分析其字、词及其表达等方面存在的异文现象,并探求其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练字》 异文 原因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对《文赋》写作技巧的继承与发展
11
作者 姚彦群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文赋》探讨了文学创作的诸多核心问题,对文章的写作技巧也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在谋篇布局、文辞表达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同样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与陆机相比,刘勰的论述更加系统... 《文赋》探讨了文学创作的诸多核心问题,对文章的写作技巧也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在谋篇布局、文辞表达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同样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与陆机相比,刘勰的论述更加系统且深入。一方面,《文心雕龙》对《文赋》所论及的写作技巧有所继承;另一方面,刘勰不仅对《文赋》中未详尽阐述的写作技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甚至创新性地提出更为深刻的见解,使文章的写作技巧朝着更全面更严密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赋》 写作技巧
下载PDF
诗化描述与理性论述:《文心雕龙》书写语言的两种模式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建民 唐萌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0,共4页
《文心雕龙》作为具有文论和文学双重性质的著作,其文论与文学双重成就的取得与书写语言密切相关。本书书写语言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诗性描述式形象化语言,二是理性论述式理论化语言。描述性形象化语言主要体现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大... 《文心雕龙》作为具有文论和文学双重性质的著作,其文论与文学双重成就的取得与书写语言密切相关。本书书写语言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诗性描述式形象化语言,二是理性论述式理论化语言。描述性形象化语言主要体现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大量的比喻及典故运用等;论述性理论化语言主要是对理论观点、概念范畴进行阐述诠释,具有明晰性、逻辑性及简约性等特点。由于两种书写语言各有利弊,刘勰采用交互并用之法,取长补短,不但使"体大虑周"的文论思想得到明晰透彻地阐释,而且赋予了本书丰富深厚的文学韵味,从而使《文心雕龙》成为中国古代文论史乃至世界文论史上最具文学性和审美色彩的文学理论宏伟巨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书写语言 模式
下载PDF
《文心雕龙》及唐人论转韵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盛江 邹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转韵问题曹魏时期即已提出。刘勰之后,唐代王昌龄、《八种韵》均论及转韵。刘勰只是各种转韵说中的一家。从创作看,押韵转韵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这是《文心雕龙》转韵之说的创作背景。刘勰没有把转韵和风骨问题联系起来,没有考虑转韵... 转韵问题曹魏时期即已提出。刘勰之后,唐代王昌龄、《八种韵》均论及转韵。刘勰只是各种转韵说中的一家。从创作看,押韵转韵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这是《文心雕龙》转韵之说的创作背景。刘勰没有把转韵和风骨问题联系起来,没有考虑转韵即无力的问题,没有考虑到诗体观念影响着押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转韵 掷韵 押韵 王昌龄
下载PDF
《文心雕龙》文体论的文学理论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少良 李珂玮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5-88,共4页
《文心雕龙》所论的是广义的文章,虽然其中很多文体至今已经消亡,其现实的理论意义并不大,但是整个文体论部分包含了许多文学理论,值得我们加以总结。这里论及四个方面:依书中的文体类分,可以看出刘勰的文学观念;书中对文体发展的描述,... 《文心雕龙》所论的是广义的文章,虽然其中很多文体至今已经消亡,其现实的理论意义并不大,但是整个文体论部分包含了许多文学理论,值得我们加以总结。这里论及四个方面:依书中的文体类分,可以看出刘勰的文学观念;书中对文体发展的描述,直接体现刘勰的文学史观;文体论中运用文体比较的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刘勰自觉的文体意识;全部文体论中贯穿刘勰文学功用的思想,它统摄在宗经观念之下,与《文心雕龙》全书的指导思想正相扣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学观 文学史观 宗经观
下载PDF
“唯务折衷”:《文心雕龙》文论思想的文化品格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振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5-90,共6页
本文提出并论证 :“唯务折衷”是《文心雕龙》文论思想独特的一种文化选择。其文论思想具有亦道亦儒亦佛又非道非儒非佛的趋于圆融的精神品格与人文内涵 ;其为学的观念、方法 ,体现了刘勰站在道儒佛之上俯瞰三学与古今的“弥纶群言”的... 本文提出并论证 :“唯务折衷”是《文心雕龙》文论思想独特的一种文化选择。其文论思想具有亦道亦儒亦佛又非道非儒非佛的趋于圆融的精神品格与人文内涵 ;其为学的观念、方法 ,体现了刘勰站在道儒佛之上俯瞰三学与古今的“弥纶群言”的精神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儒道佛 文论 折衷 文化品格
下载PDF
国内《文心雕龙》研究综述:2001—2010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素芳 汤建民 汤江明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53-59,共7页
选择CNKI数据库,运用词频分析、共词分析、信息可视化等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01—2010年《文心雕龙》研究论文的规模和增长态势、发表期刊、主要研究机构与作者、基金资助来源、高频关键词以及主题结构图谱等。研究结果揭示出近十年国... 选择CNKI数据库,运用词频分析、共词分析、信息可视化等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01—2010年《文心雕龙》研究论文的规模和增长态势、发表期刊、主要研究机构与作者、基金资助来源、高频关键词以及主题结构图谱等。研究结果揭示出近十年国内对《文心雕龙》研究的关注程度、研究力量的分布、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献计量分析 共词分析 信息可视化 知识图谱
下载PDF
也谈“唯务折衷”——刘勰《文心雕龙》的研究方法新论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华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0,共6页
“唯务折衷”是刘勰《文心雕龙》的基本研究态度和方法 ,过去学者一般以为它就是儒家的“折中”方法。这是不确切的。“唯务折衷”的“折衷” ,乃折之于“素心” ,即以研究主体独立、公正的主体精神去进行学术研究和鉴赏判断。刘勰之所... “唯务折衷”是刘勰《文心雕龙》的基本研究态度和方法 ,过去学者一般以为它就是儒家的“折中”方法。这是不确切的。“唯务折衷”的“折衷” ,乃折之于“素心” ,即以研究主体独立、公正的主体精神去进行学术研究和鉴赏判断。刘勰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种“折衷”说 ,与当时哲学思想界佛学取代玄学地位而注重心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折衷 心识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写作心理学论著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霖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7,共5页
《文心雕龙》的书名,清楚地表明了全书的性质与主旨。"文心",即"为文之用心",就是写作时的整个心理活动。"文心雕龙"的本意是将写作的心理活动用精美的文辞予以细密地论述。可以说,《文心雕龙》是一部以... 《文心雕龙》的书名,清楚地表明了全书的性质与主旨。"文心",即"为文之用心",就是写作时的整个心理活动。"文心雕龙"的本意是将写作的心理活动用精美的文辞予以细密地论述。可以说,《文心雕龙》是一部以写作心理学为核心的文章学。《原道》等五篇论"文之枢纽",揭示了指导写作心理活动的总的原则。以下二十篇,通过对不同文体写作特点与历史的考察,进一步具体论证了以上原则的正确性。下篇从《风骨》至《总术》篇,是在上篇确立的原则下,将各种文体打通后,正面论述了一系列临文写作时心理活动的特点、规则、方法与问题。后面《时序》至《知音》五篇,补充论述了一些与临文写作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使得全书的结构更加完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刘勰 写作心理学
下载PDF
《文心雕龙·风骨》新释及延伸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才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7-94,共8页
《文心雕龙·风骨》篇众说纷纭,本文立足元典,对风、骨进行语义还原。"风"有两层含义,分别关乎"情"和"气"。"骨"与文辞相关,是一种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关乎作者的才气。"风骨"具... 《文心雕龙·风骨》篇众说纷纭,本文立足元典,对风、骨进行语义还原。"风"有两层含义,分别关乎"情"和"气"。"骨"与文辞相关,是一种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关乎作者的才气。"风骨"具有"风"和"骨"各自的意义之外,强调了对经典的重视。"风骨"的意义具有包容性,应该赋予它朦胧的意会之美。正是"风骨"具有广泛的理解空间,在人物品藻、绘画、书法、文学艺术中得以拓展,形成一个成熟的诗学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风骨 意会 艺术范畴
下载PDF
《文心雕龙·原道》之“道-德-圣-文”含义及其关系疏解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凯 缪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9-168,共10页
通过细读文本并结合中西哲学有关理论,文章评述了前人对《原道》之"道"的不同解释及其存在的缺憾;重新解读了《原道》之"道"的内涵并梳理了《原道》之"道"与儒释道之道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刘勰征儒家之... 通过细读文本并结合中西哲学有关理论,文章评述了前人对《原道》之"道"的不同解释及其存在的缺憾;重新解读了《原道》之"道"的内涵并梳理了《原道》之"道"与儒释道之道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刘勰征儒家之圣、宗儒家之经与视老子为贤、《道德经》为子书的理由。通过上述工作,文章重新梳理了《原道》之"道—德—圣—文"内涵及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原道》 自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