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gmented evolution of Deyang-Anyue erosion rift trough in Sichuan Basin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SW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MA Kui WEN Long +8 位作者 ZHANG Benjian LI Yong ZHONG Jiayi WANG Yunlong PENG Hanlin ZHANG Xihua YAN Wei DING Yi CHEN Xi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2期313-326,共14页
Based on analysis of field survey, drilling and seismic data,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Deyang-Anyue erosion rift trough in Sichuan Basin was reconstructed, and exploration areas were divided and evaluate... Based on analysis of field survey, drilling and seismic data,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Deyang-Anyue erosion rift trough in Sichuan Basin was reconstructed, and exploration areas were divid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1) Dengying Formation in and around Deyang-Anyue erosion rift trough varies widely in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The Dengying Formatio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erosion rift trough developed deep-water sediments, the Dengying Formatio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basin varied gradually from basin to slope, platform margin, and restricted platform, and the Dengying Formation in the middle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trough developed carbonate platform facies.(2) Deyang-Anyue erosion rift trough is formed by extensional rift and karst erosion jointly, the north section of the erosion rift trough is mainly the product of tensile rift, while the middle and south sections are formed by erosion in multi-episodes of Tongwan period.(3) Based on the segmented origins of the erosion rift trough, Dengying Formation in and around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exploration fields: lithologic mound and beach bodies at the northern platform margin of the basin, karst mound and beach bodies in the central platform, and karst residual mounds in the central southern trough of the basin, among them, the karst residual mounds in the central southern trough of the basin are a new frontier for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in the basin, and the lithologic mound and beach bodies at the northern platform margin are a new position for increasing the reserves of trillions of cubic meters of natural gas resources in th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Basin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deep water deposits erosion rift trough segmented origin karst mounds platform marginal lithologic mounds and shoals
下载PDF
绵阳-长宁“侵蚀槽”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2
作者 李春阳 李书兵 +2 位作者 冯晓明 闫亮 王东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281-283,共3页
四川盆地绵阳-长宁“侵蚀槽”对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天然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基于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进一步明确了绵阳-长宁“侵蚀槽”具有“北深南浅、南北分段、向南北开口”的平面展布特征和类似于现代侵蚀地貌的剖... 四川盆地绵阳-长宁“侵蚀槽”对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天然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基于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进一步明确了绵阳-长宁“侵蚀槽”具有“北深南浅、南北分段、向南北开口”的平面展布特征和类似于现代侵蚀地貌的剖面特征。绵阳-长宁“侵蚀槽”可分为灯二段和灯四段两期“槽盆”,充填了较为完整的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麦地坪组~筇竹寺组三段表现为超覆充填沉积,筇竹寺组四段表现为广覆式填平补齐沉积。对比研究表明绵阳-长宁“侵蚀槽”明显控制了优质烃源岩、规模优质储层和气藏的分布,“侵蚀槽”内部和两侧具备“上生下储”和“旁生侧储”的成藏配置关系,阆中、资阳和知新场地区是下一步油气勘探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阳-长宁“侵蚀槽” 发育特征 油气成藏 勘探方向
下载PDF
杭州湾北沿上海段水下地形冲淤变化特征
3
作者 黄晨霞 张行南 +1 位作者 徐双全 李万春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9-389,共11页
基于2005—2020年上海市滩涂实测地形、气象数据及开发建设资料,以杭州湾北沿上海段为研究区,定性与定量、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分析其水下地形冲淤变化特征,探寻演变原因及影响。结果表明:杭州湾北沿上海段近16年整体呈强度渐弱的冲刷态势... 基于2005—2020年上海市滩涂实测地形、气象数据及开发建设资料,以杭州湾北沿上海段为研究区,定性与定量、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分析其水下地形冲淤变化特征,探寻演变原因及影响。结果表明:杭州湾北沿上海段近16年整体呈强度渐弱的冲刷态势,共冲刷1.482亿m^(3),年均冲刷深度为2.886 cm,金山深槽虽受强潮及圈围工程的影响兼具强冲刷及强淤积,但整体表现为冲淤均衡略显冲刷,冲刷强度仅为研究区域冲刷的12.1%;上游来水来沙的减少使得杭州湾北沿维持冲刷态势,潮流挟沙补充作用随涨潮潮差增大而增强,冲刷强度减弱,圈围区域岸线稳定,贴岸冲刷较强,地形变化较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地貌 冲淤演变 剖面形态 来水来沙 圈围工程 金山深槽 潮流
下载PDF
渤海湾曹妃甸深槽断面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永财 曹斌华 +3 位作者 褚宏宪 陈玉海 冯兵辉 黄杏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8-83,共6页
通过研究曹妃甸海区2021年实测水深和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2004、2008和2013年历史资料,在区域和深度上对曹妃甸深槽海底地形进行动态对比。研究发现,深槽南侧海底冲刷作用较强烈,局部冲-淤速率最大可达-65 cm/a,这种现状有利于维持深槽... 通过研究曹妃甸海区2021年实测水深和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2004、2008和2013年历史资料,在区域和深度上对曹妃甸深槽海底地形进行动态对比。研究发现,深槽南侧海底冲刷作用较强烈,局部冲-淤速率最大可达-65 cm/a,这种现状有利于维持深槽水深,深槽轴线移动不明显,但35和40 m等深线均有南移趋势,最大外移距离约1 000 m。深槽地貌形成是海洋水体潮流水动力、古滦河三角洲演变和地质构造等内外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结合浅地层剖面对比分析发现,深槽底部缺失全新世晚期海相沉积层,海底出现新的滑塌和侵蚀洼地等海洋地质灾害,对曹妃甸港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加强深槽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妃甸 深槽 水深 地形 冲刷 渤海湾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主要不整合面的特征、剥蚀量的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33
5
作者 刘景彦 林畅松 +2 位作者 肖建新 陈志勇 姜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2-438,共7页
东海西湖凹陷形成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弧后环境 ,盆内的第三系沉积厚万余米。盆地经历过多次构造反转 ,形成多个广泛分布的区域性不整合面。综合分析表明 ,分隔裂陷和拗陷期充填的 T03 界面代表裂后不整合面 ,T02 和 T01... 东海西湖凹陷形成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弧后环境 ,盆内的第三系沉积厚万余米。盆地经历过多次构造反转 ,形成多个广泛分布的区域性不整合面。综合分析表明 ,分隔裂陷和拗陷期充填的 T03 界面代表裂后不整合面 ,T02 和 T01 界面代表了与挤压反转有关的 2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 ,其最大剥蚀量分别达 1 0 0 0 m、 2 5 0 0 m和 30 0 0 m。挤压反转不整合面的最大剥蚀带与强烈的挤压断褶带分布相一致。不整合面的分布和剥蚀量的大小与盆地内的油气聚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不整合面 剥蚀量 构造反转 东海
下载PDF
浙江三门湾猫头深潭风暴快速沉积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谢钦春 马黎明 +1 位作者 李伯根 杨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8-86,共9页
三门湾频受热带风暴的影响 ,风暴期出现剧烈的滩冲、槽淤的泥沙交换 ,而在风暴后的正常天气条件下 ,则产生滩淤、槽冲的泥沙交换过程 .通过猫头深潭 (槽 ) 941 7号台风前后剖面水深重复测量、沉积特征及沉积物放射性同位素 ( 2 10 Pb ,1... 三门湾频受热带风暴的影响 ,风暴期出现剧烈的滩冲、槽淤的泥沙交换 ,而在风暴后的正常天气条件下 ,则产生滩淤、槽冲的泥沙交换过程 .通过猫头深潭 (槽 ) 941 7号台风前后剖面水深重复测量、沉积特征及沉积物放射性同位素 ( 2 10 Pb ,137Cs)测年等资料 ,揭示猫头深潭风暴快速沉积 (骤淤 ) .正常天气条件下风暴沉积产生再悬浮随潮运移 ,深潭水深得以恢复 .在连续强热带风暴的影响下 ,又遇强的风暴增水 ,风暴沉积难以完全被冲刷 ,部分残留在深潭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头深潭 冲淤平衡 风暴沉积 滩淤 浙江 三门湾 泥沙交换
下载PDF
长庆气田奥陶系古沟槽展布及其对气藏的控制 被引量:81
7
作者 何自新 郑聪斌 +1 位作者 陈安宁 王飞雁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38,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风化壳已找到的天然气田 ,属于大型古地貌气藏。其含气面积与奥陶系侵蚀面古沟槽展布密切相关。本文结合气田勘探开发实践 ,分析了古沟槽形成条件 ,提出了古沟槽判识方法。根据已识别出的古沟槽发育特征 ,指出主沟...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风化壳已找到的天然气田 ,属于大型古地貌气藏。其含气面积与奥陶系侵蚀面古沟槽展布密切相关。本文结合气田勘探开发实践 ,分析了古沟槽形成条件 ,提出了古沟槽判识方法。根据已识别出的古沟槽发育特征 ,指出主沟槽展布的总趋势主要为近东西向 ,改变了以往南北向展布的认识。并通过古沟槽与气藏分布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侵蚀面 古沟槽 展布特征 溶丘块体 气藏分布
下载PDF
隧道工程对喀斯特槽谷区坡面产流及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远瞩 蒋勇军 +5 位作者 李勇 王正雄 段世辉 吴韦 彭学义 王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126-6135,共10页
隧道工程导致地下水系统被破坏,但由此可能带来的土壤侵蚀却很少被涉猎。在重庆观音峡背斜隧道密集影响区和非隧道影响区的两个相邻小流域建立径流小区,基于高分辨率水文数据结合δD-H2O、δ18O-H2O同位素,对比两径流小区坡面、壤中产... 隧道工程导致地下水系统被破坏,但由此可能带来的土壤侵蚀却很少被涉猎。在重庆观音峡背斜隧道密集影响区和非隧道影响区的两个相邻小流域建立径流小区,基于高分辨率水文数据结合δD-H2O、δ18O-H2O同位素,对比两径流小区坡面、壤中产流规律和地表侵蚀产沙特征。结果表明,观测年内隧道影响区坡面产流对降雨响应更快,地表径流系数0.027,侵蚀模数16.68 t km-2 a-1;非隧道影响区地表径流系数0.013,侵蚀模数7.73 t km-2 a-1。相反,隧道影响区产生的壤中流产流系数仅为非隧道影响区的31%。对一场强降雨监测发现,两径流小区坡面流中δD-H2O、δ18O-H2O相似,但壤中流中却差异较大。用氢氧同位素混合模型分析得出隧道影响区坡面流、壤中流中降雨贡献率均大于非隧道影响区,侵蚀能力更强。这与土壤含水率减小和土壤结构的差异有关:隧道影响区土壤中粘粒的含量高于非隧道影响区,且出现上粘下松的异常土壤结构,使土壤下渗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增加。较小的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粒径也有利于土壤搬运。研究为隧道工程导致的喀斯特区水土流失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喀斯特区水土流失防治和石漠化治理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坡面径流 壤中流 土壤侵蚀 喀斯特槽谷区
下载PDF
杭州湾金山深槽冲淤演变及其趋势预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毅飞 陈沈良 +2 位作者 蔡廷禄 贾建军 夏小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4-292,共9页
潮流冲刷槽是河口海岸地区重要的地貌单元,其演变动态直接影响周边涉海工程的安全。基于1972-2011年间共16期水深地形图,建立统一的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 (EOF),分析了金山深槽总体的演变特征。EOF分析得到的前3个特... 潮流冲刷槽是河口海岸地区重要的地貌单元,其演变动态直接影响周边涉海工程的安全。基于1972-2011年间共16期水深地形图,建立统一的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 (EOF),分析了金山深槽总体的演变特征。EOF分析得到的前3个特征函数反映的冲淤变化区主要位于水深15 m(吴淞基面)以下的深槽区域,演变特征以深槽的南北拓宽及向西延伸为主;典型断面代表的中部深槽、局部深潭以及深槽延伸前缘呈现不同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EOF结合三次样条平滑方法,对金山深槽区域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认为预测的2020年地形特征与2011年相比,将会延续之前的演变趋势:中部深槽区域拓宽、西部深潭冲淤交替以及深槽前缘继续向西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山深槽 冲淤演变 EOF 趋势预测
下载PDF
三门湾猫头深潭及附近海域底床冲淤演变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辉 谢钦春 +1 位作者 李伯根 夏小明 《东海海洋》 2003年第2期13-22,共10页
对1995年采自三门湾猫头深潭及附近海域的原状土样的沉积结构、沉积速率的计算及在历史海图地形对比、剖面重复水深测量等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区底床的冲淤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强劲的水动力条件维持了三门湾猫头深潭及附近... 对1995年采自三门湾猫头深潭及附近海域的原状土样的沉积结构、沉积速率的计算及在历史海图地形对比、剖面重复水深测量等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区底床的冲淤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强劲的水动力条件维持了三门湾猫头深潭及附近海域底床冲淤的动态平衡,近百年来该区冲淤平衡且略有淤积,平均沉积速率为1~3cm/a。由于水体中的悬沙浓度和水动力条件存在季节性差异,使得底床存在冬、春季微淤,夏、秋季微冲的季节性循环。近30年来,围涂等频繁的人为活动使该区内湾纳潮面积和纳潮量分别减少了15%和22%,削弱了落潮优势流,造成深潭中心出现了较快的淤积,平均沉积速率超过10cm/a,且以风暴残留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湾猫头深潭 浙江沿海 底床 冲淤演变 动力机制 沉积结构 沉积速率 海洋沉积
下载PDF
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微地貌特征及其海床侵蚀指示意义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宝成 《上海国土资源》 2011年第3期27-34,共8页
旁侧声纳图像和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清晰地揭示了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4种微地貌形态,分别为冲沟、凹坑、沙波、光滑海底。金山深槽内海底扰动、切割十分强烈,微地貌以冲沟、凹坑为主,局部成沙波片发育。深槽外缘的水下平地微地貌特征主要... 旁侧声纳图像和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清晰地揭示了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4种微地貌形态,分别为冲沟、凹坑、沙波、光滑海底。金山深槽内海底扰动、切割十分强烈,微地貌以冲沟、凹坑为主,局部成沙波片发育。深槽外缘的水下平地微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光滑海底和冲沟交替出现,局部也有沙波分布。旁侧声纳图像和底质综合分析表明杭州湾北岸水下地貌面貌是水动力和泥沙来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冲沟、凹坑和沙波代表的水流方向与涨潮流方向一致,指示了强劲的潮流对海床的侵蚀和改造;另一方面,由于底流水动力较强、底质沉积物粒径较细,冲沟得以普遍发育,而沙波仅在局部的砂质海床中出现。水下岸坡微地貌分布显示了海床侵蚀与地貌格局和水深条件密切相关,表现为主槽内冲刷和改造后再沉积作用较强,主槽外缘的水下平地冲刷作用明显变弱,出现弱能条件下的光滑海底;水下平地中,浅水区冲沟较为发育,深水区则以光滑海底为主。总体而言,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侵蚀性微地貌广泛分布,海床处于侵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北岸 水下岸坡 金山深槽 水下微地貌 海床侵蚀
下载PDF
速流结构防治泥石流的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25
12
作者 陈洪凯 唐红梅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11-16,共6页
作为一种公路沿线发育的地质灾害,泥石流是路基、路面及相关建、构筑物最强烈的毁损动力。为了防治泥石流公路灾害,作者开发了速流结构。该结构由汇流槽和速流槽组成。其中汇流槽的侧墙长度、高度、厚度等参数通过泥石流沟形态及其冲击... 作为一种公路沿线发育的地质灾害,泥石流是路基、路面及相关建、构筑物最强烈的毁损动力。为了防治泥石流公路灾害,作者开发了速流结构。该结构由汇流槽和速流槽组成。其中汇流槽的侧墙长度、高度、厚度等参数通过泥石流沟形态及其冲击力综合确定;而速流槽的宽度、侧墙及纵横断面则由泥石流排泄量、流速、锁固桩及流体性质综合确定。根据公路穿越速流结构的方式,将速流结构分为底越式和顶越式2种。速流结构对于解决具有大冲大淤特性的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灾害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据此可以确保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构、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确保公路交通有序进行。此外,文章对速流结构的一些子结构,如速流槽侧墙及锁固桩进行了力学分析。位于川西南西昌-木里干线公路的平川泥石流属于典型的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该沟长度8 2km,沟床平均比降0 181,平均流速9 0m s,沉积区宽度500m左右。为了确保该段公路交通的有序进行,作者于1999年实施了平川泥石流速流结构。通过2000年以来的研究及现场测试,显示了该防治结构的优越性。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水工结构,泥石流对速流结构的磨蚀作用是比较强烈的。因此,开展速流结构的抗冲、抗撞研究是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地质灾害 速流结构 速流槽
下载PDF
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坡面浅沟侵蚀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粉莉 张科利 +1 位作者 唐克丽 白红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54-59,共6页
运用野外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子午岭林区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坡面浅沟侵蚀的影响。所得结论为:一旦植被恢复,坡面浅沟沟槽部位发生泥沙淤积,其淤积速度为0.5cm/a;浅沟沟槽部位淤积,坡面横向起伏减少,坡面向平直方向发展。人为破坏植被后的... 运用野外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子午岭林区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坡面浅沟侵蚀的影响。所得结论为:一旦植被恢复,坡面浅沟沟槽部位发生泥沙淤积,其淤积速度为0.5cm/a;浅沟沟槽部位淤积,坡面横向起伏减少,坡面向平直方向发展。人为破坏植被后的开垦地,坡面浅沟侵蚀急剧发展,浅沟侵蚀量为4400~7600t/(km^2·a),占坡面侵蚀量的47%以上;当年新冲刷的浅沟沟槽宽为20~80cm,深度为10~30cm;开垦3年裸露地与林地相比,浅沟沟槽深度增加40~60cm;浅沟沟头前进速度为3~5m/a,浅沟深、宽、长的逐年发展,坡面横向起伏加大,片蚀和细沟侵蚀随之加大,又促使了浅沟侵蚀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林区 植被恢复 浅沟沟槽淤积 植被破坏 浅沟侵蚀发育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分段性演化分析和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4
14
作者 马奎 文龙 +8 位作者 张本健 李勇 钟佳倚 王云龙 彭瀚霖 张玺华 严威 丁一 陈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基于野外、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恢复四川盆地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形成演化过程,并对勘探领域进行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及周缘震旦系灯影组沉积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侵蚀裂陷槽北段灯影组发育深水沉积,盆地北部灯... 基于野外、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恢复四川盆地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形成演化过程,并对勘探领域进行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及周缘震旦系灯影组沉积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侵蚀裂陷槽北段灯影组发育深水沉积,盆地北部灯影组发育盆地—斜坡—台地边缘—局限台地沉积模式,中—南段灯影组为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②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是伸展裂陷和岩溶侵蚀作用叠加改造而成,侵蚀裂陷槽北段以拉张裂陷作用为主,中段和南段为桐湾多幕次侵蚀作用改造而成。基于侵蚀裂陷槽分段性成因,将其及周缘灯影组划分为盆地北部台缘岩性丘滩体、中部台内岩溶丘滩体和中—南部槽内岩溶残丘3大勘探领域,其中盆地中—南部槽内岩溶残丘是盆地天然气勘探战略突破新领域,北部台缘岩性丘滩体是盆地天然气万亿立方米资源增储新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灯影组 深水沉积 侵蚀裂陷槽 分段性成因 槽内岩溶残丘 台缘岩性丘滩体
下载PDF
宝钢主沟浇注料使用现状及对策
15
作者 张永新 苗瑞 +1 位作者 朱锦明 张力 《宝钢技术》 CAS 2008年第5期65-68,共4页
介绍了宝钢主沟浇注料的技术变迁和国内外浇注料的理化性能,指出了影响主沟使用寿命和材料单耗的各种因素。然后,着重论述了宝钢主沟浇注料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产生的6类问题,在分析其原因及机理后,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和建议。最后分别... 介绍了宝钢主沟浇注料的技术变迁和国内外浇注料的理化性能,指出了影响主沟使用寿命和材料单耗的各种因素。然后,着重论述了宝钢主沟浇注料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产生的6类问题,在分析其原因及机理后,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和建议。最后分别从材料和施工方面引入了非氧化物材料和预混浇注料技术,可望达到既提高主沟使用寿命,又改善现场施工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沟 浇注料 熔损
下载PDF
基于RUSLE模型的印江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先培 郭程程 《环保科技》 2019年第2期34-40,共7页
以数字高程模型(DEM)、日降雨量、土地利用数据、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运用GIS与RS技术,结合修正后的RUSLE模型;研究印江流域1995—2015年的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95年到2000年这个时期土壤侵蚀比较严重;而2000到201... 以数字高程模型(DEM)、日降雨量、土地利用数据、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运用GIS与RS技术,结合修正后的RUSLE模型;研究印江流域1995—2015年的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95年到2000年这个时期土壤侵蚀比较严重;而2000到2015年土壤侵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此期间大部分区域以及岩溶槽谷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向低一级转移,其中剧烈和极强等级侵蚀向中度等级、轻度和微度等级侵蚀转出较多。较高的侵蚀等级主要以带状分布,延展方向与河流的流向及槽谷地形走向大致相同。研究期间非喀斯特区域的土壤侵蚀危险等级要高于喀斯特区域,同时侵蚀状况改善也是最为明显的地方。喀斯特地区相对于非喀斯特区域来说,改善效果较弱,因此也是今后长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江 土壤侵蚀 RUSLE 岩溶槽谷
下载PDF
四川北川-茂县谷中谷地貌景观初探
17
作者 吴世良 《四川地质学报》 2009年第S2期275-276,共2页
本文提供茂县土地垭观看谷中谷景点及北川青石峡谷景点,并首次提出北川地区有第四纪冰川遗迹存在。在土地垭见湔江河谷明显的谷中谷景观,即上部横断面呈U形,属冰川槽谷;下部横断面呈V形,属河流侵蚀形成。岷江中段河谷具有类似景观。
关键词 四川茂县-北川 谷中谷 峡谷 冰川槽谷 侵蚀谷
下载PDF
土工包技术在海漫及防冲槽中的应用
18
作者 吴晓明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第12期57-58,共2页
小土工包防冲刷结构与传统的抛石防冲槽和齿墙防冲槽相比,其抗冲刷能力更强。文章介绍了土工包在海漫及防冲槽中的结构形式,并将其与传统的传统的海漫、防冲槽结构形式进行对比,以土工包技术在王家湾橡胶坝消能设施改造工程中的应用为例... 小土工包防冲刷结构与传统的抛石防冲槽和齿墙防冲槽相比,其抗冲刷能力更强。文章介绍了土工包在海漫及防冲槽中的结构形式,并将其与传统的传统的海漫、防冲槽结构形式进行对比,以土工包技术在王家湾橡胶坝消能设施改造工程中的应用为例,表明此项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包 雷诺护垫 橡胶坝 防冲槽 海漫 应用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lacial trough forming process 被引量:2
19
作者 YANG ShaoHua SHI YaoL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656-1668,共13页
The glacial trough is a common glacier erosion landscap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glacier erosion processes. In a sharp contrast with the developing river, which is generally meandering, the deve... The glacial trough is a common glacier erosion landscap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glacier erosion processes. In a sharp contrast with the developing river, which is generally meandering, the developing glacial trough is usually wide and straight. Is the straightness of the glacial trough just the special phenomenon of some areas or a universal feature? What controls the straightness of the glacial trough? Until now, these issues have not been studied yet.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systematic numerical models of the glacier erosion and simulate the erosion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glacial t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1) while the meandering glacier is eroding deeper to form the U-shaped cross section, the glacier is eroding laterally. The erosion rate of the ice-facing slope is bigger than that of the back-slope.(2) The smaller(bigger) the slope is, the smaller(bigger) the glacier erosion intensity is.(3) The smaller(bigger) the ice discharge is, the smaller(bigger) the glacier erosion intensity is. In the glacier erosion process, the erosion rate of the ice-facing slope is alway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back-slope. Therefore, the glacial trough always develops into more straight form. This paper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hape evolution of the glacial trough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the erosion mechanism of the glacier. Thereby, the glacial trough prefers straight geom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值模拟 冰川 成形过程 侵蚀地貌 演化过程 侵蚀速率 侵蚀强度 数值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