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宋氏家庭移民透视明代中叶陕西军户移民现象
1
作者 宋元梁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家族移民史是中华民族迁移史的微观基础,明代武功县宋家堡宋氏家庭移民的原因和时间的历史溯源,对透视明代中叶陕西庞大的军户移民有一叶知秋的学术价值。研究采取历史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试图还原明代中叶宋氏家庭军垦移民的历史真相... 家族移民史是中华民族迁移史的微观基础,明代武功县宋家堡宋氏家庭移民的原因和时间的历史溯源,对透视明代中叶陕西庞大的军户移民有一叶知秋的学术价值。研究采取历史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试图还原明代中叶宋氏家庭军垦移民的历史真相,继而为了解明代陕西庞大军户的形成奠定微观基础。明代在陕西实施的军屯移民战略,可稳定国防、充实“宽乡”、减轻赋役,形成明代特殊的移民方式,使陕西成为全国军户移民最多的省份。宋氏父子两代人的血泪移民史,是明代陕西军户移民现象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叶 宋氏家庭 军屯制度 军户移民
下载PDF
激活历史密码 再现古都史脉--安徽凤阳“明中都”新传统建筑设计记思
2
作者 郭华瑜 胡占芳 李国华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在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中,城市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新城区的开发。如何在新城建设中延续文脉,塑造有历史底蕴的新建筑?一直是城市建设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安徽凤阳明中都文化旅游中心、非遗展示中心、云霁社区活动中心三组新传统建... 在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中,城市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新城区的开发。如何在新城建设中延续文脉,塑造有历史底蕴的新建筑?一直是城市建设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安徽凤阳明中都文化旅游中心、非遗展示中心、云霁社区活动中心三组新传统建筑设计实践为例,以三组新建筑的选址与明中都城之三座祭祀祠庙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契机,探索三者在明中都、清凤阳府、凤阳县的各时期城市形态变迁中的史脉变化,思考在此类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应如何溯城脉,塑造融合传统与当下的新城区建设格局;探索应如何理史脉,顺文脉,选择适宜建筑语言,再造融合史脉传承与场所精神的新传统建筑。凤阳县三组新传统建筑的设计实践,就是对激活历史密码,彰显历史城市史脉、城脉、文脉的一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传统建筑设计 明中都 明代官式祠庙 重塑城脉 场所精神
下载PDF
中晚明诸名家文学创作工夫论概述
3
作者 汪群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中晚明文学工夫论或承于传统的文学艺术工夫论,或根于朱熹格物致知之工夫论,或鉴于王学致良知的工夫论,或源于禅宗明心见性的工夫论,或合孟子的“知言”“养气”工夫为一体。如李东阳、王世贞、胡应麟、许学夷等人的文体工夫论重视学养... 中晚明文学工夫论或承于传统的文学艺术工夫论,或根于朱熹格物致知之工夫论,或鉴于王学致良知的工夫论,或源于禅宗明心见性的工夫论,或合孟子的“知言”“养气”工夫为一体。如李东阳、王世贞、胡应麟、许学夷等人的文体工夫论重视学养、强调对文体规范、篇章字句之法的掌握;唐顺之、李贽、袁宏道等人的文学创作主体工夫论指向心性的修炼、知识的效用,主体精神的大解脱;王阳明倡导在心性本体上下工夫,至刘宗周、黄宗羲等则主张以工夫作为“存养”身心锻炼的本体。这亦势必影响其文学创作观念。充分认识中晚明诸名家文学创作工夫论的价值,对重新建构与阐释明代文学批评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明 文学创作 工夫论
下载PDF
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石雕刻纹饰的形态现象及其成因考析
4
作者 周广超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4,共8页
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石雕刻纹饰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物化反映。在将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石雕刻纹饰依内容划分为动物、植物花卉、几何三大类别基础之上,发现石雕刻纹饰尺寸失调、形制随意的形态现象。进而梳释出造成此现象的三重历史成因:由... 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石雕刻纹饰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物化反映。在将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石雕刻纹饰依内容划分为动物、植物花卉、几何三大类别基础之上,发现石雕刻纹饰尺寸失调、形制随意的形态现象。进而梳释出造成此现象的三重历史成因:由武官为主的官员和“本土”“海外”户籍的普通匠人共同组成的复杂工匠群体;就地开采石材的质地、肌理所造成的视觉形态;工匠劳役繁重导致心理情绪的宣泄与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都 石雕刻纹饰 形态现象 历史成因
下载PDF
中晚明诗学奉行“第一义”的不同路向及其得失
5
作者 王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189,共11页
“第一义”学说与中晚明诗学具有紧密而复杂的关联,过往学人多将此视作七子派因袭模拟以致无穷流弊的重要思想渊源而屡有批评。但就文学创作的实际言,奉行第一义,特别是取法古人,既是无奈之举,也属必然选择。就彼时文坛的格局说,这是明... “第一义”学说与中晚明诗学具有紧密而复杂的关联,过往学人多将此视作七子派因袭模拟以致无穷流弊的重要思想渊源而屡有批评。但就文学创作的实际言,奉行第一义,特别是取法古人,既是无奈之举,也属必然选择。就彼时文坛的格局说,这是明代文人基于现实处境的应对之方,且伴随潮流变化而同步更张。就讨论诗文创作的模式论,或如七子派那般,对学习何种对象以及如何学习有具体明确的种种规定,或如公安派那般,仅有一些根本性的理念,且强调自我和自主。前者于方便后学的同时也极易滋生流弊,后者虽因通脱灵活广受好评,但也容易遭致“轻薄”“矜诞”等缺失。彼此各有利弊,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成为历代文人的难题,个中关键或在于厘清歧异的表述方式及其带来的必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义 中晚明诗学 模仿 处境 立场
下载PDF
明中后期琉球商人在海外白银内流中的作用
6
作者 娄婷婷 孙晓光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4-69,74,共7页
明朝中后期,大量海外白银涌现在亚洲市场之中充当交易货币并随产品交换而流入中国,东亚白银货币圈初具规模。在此货币圈中,琉球凭借着长期以来开展对外贸易的基础,积极在东亚海域开展中介贸易,在促进东亚各国商品交换的同时,也参与到东... 明朝中后期,大量海外白银涌现在亚洲市场之中充当交易货币并随产品交换而流入中国,东亚白银货币圈初具规模。在此货币圈中,琉球凭借着长期以来开展对外贸易的基础,积极在东亚海域开展中介贸易,在促进东亚各国商品交换的同时,也参与到东亚白银贸易活动中,促进了海外白银流入中国。16世纪初期,琉球与菲律宾马尼拉建立了贸易联系,琉球商人不仅通过中国福州—棉兰老岛—马尼拉的航海路线将中国与东南亚特产带往与其交易,而且也顺势参与了美洲白银的贸易活动,成为马尼拉美洲白银输入中国的重要载体;1609年萨摩藩入侵琉球,日本官方命令琉球商人用日本白银前去中国购买生丝,从而拉开了琉球日本白银贸易的帷幕,从此琉球商人在日本白银流入中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后期 琉球商人 白银内流 东亚白银货币圈 中琉关系
下载PDF
论明代官员的留都衙门观
7
作者 朱忠文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5,共6页
明代官员对留都衙门的描述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评价也随之而异:对闲散安逸的描述造就了仕途坎坷的意象,安逸状态却成为宽慰留都官员的重要理由;对劳逸并重的描述基于安逸与勤政的统一性,又赋予安逸状态以重要价值;对仕宦紧要的描述是基于... 明代官员对留都衙门的描述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评价也随之而异:对闲散安逸的描述造就了仕途坎坷的意象,安逸状态却成为宽慰留都官员的重要理由;对劳逸并重的描述基于安逸与勤政的统一性,又赋予安逸状态以重要价值;对仕宦紧要的描述是基于两京的平等性,体现出留都对官员仕途发展的重要意义。明代官员的留都衙门观是由两京制度下南京的特殊地位决定的,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仕”“隐”辩证关系的产物,体现出留都衙门对维护明王朝长期统治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官员 留都衙门 安逸 勤政 两京制度
下载PDF
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帝都文化书写——以《儒林外史》为中心
8
作者 张兴龙 徐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明清金陵小说,常以南京为故事发生的重要地理场景,以南京社会生活、文化风情等为书写内容。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南京书写,留下了帝都文化烙印:一是在城市景观和情感层面上,突出了帝都城市特有的山河险峻、宏伟壮丽... 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明清金陵小说,常以南京为故事发生的重要地理场景,以南京社会生活、文化风情等为书写内容。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南京书写,留下了帝都文化烙印:一是在城市景观和情感层面上,突出了帝都城市特有的山河险峻、宏伟壮丽的“帝都文化气象”,以及超越了个体性的幽怨感伤,站在民族忧患意识的高度,追问帝都文化沉浮;二是在城市制度和文化风尚层面上,突出了祭祀教化、崇尚礼仪的科举文化氛围;三是在城市市民形象层面上,突出了士人云集、儒林风流的士林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金陵小说 帝都文化气象 科举文化 魏晋风流 《儒林外史》
下载PDF
明中叶苏州阊门地区空间形态探析——以仇英本《清明上河图》为例
9
作者 胡文杰 邵明聪 戴叶子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1期88-91,共4页
从城市形态相关理论出发,以明仇英本《清明上河图》为基础,通过历史图像解读及文献资料印证的方法对画作中所描绘的明中叶苏州阊门城市空间展开相关研究。以空间尺度为划分依据,对画作内容从“城市片区”“街道空间”“建筑空间”三方... 从城市形态相关理论出发,以明仇英本《清明上河图》为基础,通过历史图像解读及文献资料印证的方法对画作中所描绘的明中叶苏州阊门城市空间展开相关研究。以空间尺度为划分依据,对画作内容从“城市片区”“街道空间”“建筑空间”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探讨画作所绘明代中期苏州阊门的具体城市空间形态,总结归纳阊门城市空间形态具有自发性、多样性、商业性等特征,为后续阊门城市空间整体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叶 苏州阊门 空间形态 《清明上河图》
下载PDF
明中都石刻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10
作者 王晔 郑艺鸿 赵蕊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1-84,共4页
凤阳明代艺术遗产作为安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殊价值,其中明中都早在1982年2月就被列为我国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都城中的石刻雕刻种类极多,华丽奇巧,是皇家级艺术的体现,是中国雕刻艺术高峰的代表。但... 凤阳明代艺术遗产作为安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殊价值,其中明中都早在1982年2月就被列为我国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都城中的石刻雕刻种类极多,华丽奇巧,是皇家级艺术的体现,是中国雕刻艺术高峰的代表。但是由于之后针对性的研究没有跟进,保护成效不大,传承更跟不上,以至于凤阳明代文化对当地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明代石刻遗产应该发挥出的文化魅力也大打折扣。当前对明中都石刻数字保护与管理工作仍处于初期,从数字技术的角度分析并改善明中都石刻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推动明中都石刻遗产的永久保护和保存,传播其核心价值,以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都石刻 数字化 遗产保护
下载PDF
教育、科举的发展与关陇作家群的兴起——明代中期关陇作家群形成原因探析之一 被引量:7
11
作者 师海军 张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5,共8页
明代中期兴起的关陇作家群在当时有着全国性的影响,详细分析其崛起的原因,可以看到在王恕、杨一清等人推广、影响之下,关陇地区教育与科举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当时全国教育发达各省相比也不遑多让,这成为关陇作家群在当时能够形成的一... 明代中期兴起的关陇作家群在当时有着全国性的影响,详细分析其崛起的原因,可以看到在王恕、杨一清等人推广、影响之下,关陇地区教育与科举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当时全国教育发达各省相比也不遑多让,这成为关陇作家群在当时能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期 关陇作家群 教育 科举
下载PDF
明代中国历史趋势:帝制农商社会 被引量:24
12
作者 赵轶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3,共9页
中国史学界长期运用资本主义发生学障碍思想模式来分析明清中国历史演变的基本趋势,这其实是一种把明清史当作“变态”来看待的方法,带有强烈的西方中心论色彩。在讨论这种思想模式多方面的问题之后,以“正常”的视点出发,可得出明代中... 中国史学界长期运用资本主义发生学障碍思想模式来分析明清中国历史演变的基本趋势,这其实是一种把明清史当作“变态”来看待的方法,带有强烈的西方中心论色彩。在讨论这种思想模式多方面的问题之后,以“正常”的视点出发,可得出明代中国正在发生七种历史性的转变,其趋势是演变成为一种帝制农商社会。这一历程以独特而又合乎逻辑的方式展现了人类社会转变的一种非西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 帝制农商社会
下载PDF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明中都城午门遗址三维重建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志 孙升 +1 位作者 唐仲明 梁建忠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34-37,共4页
明中都城为中国都城建筑史的杰作,是南京故宫与北京故宫的蓝本,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午门遗址是目前中都城内遗留相对较为完好的地面建筑。此次针对明中都城午门遗址研究,利用倾斜摄影方法,采集了午门建筑的空间坐标信息与表面纹... 明中都城为中国都城建筑史的杰作,是南京故宫与北京故宫的蓝本,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午门遗址是目前中都城内遗留相对较为完好的地面建筑。此次针对明中都城午门遗址研究,利用倾斜摄影方法,采集了午门建筑的空间坐标信息与表面纹理信息,通过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多图像高精度三维重建技术,获得了基于地理信息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达到了对午门遗址残存信息记录、保护与展示利用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 三维重建 明中都 午门 遗址 古建
下载PDF
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溺女问题初探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美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1-805,共5页
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溺女成风,无论是官府的禁止还是民间的劝诫,都不能阻止溺女风气的蔓延。其原因在于:经济拮据,抚养维艰;陪嫁丰厚,无力支付;贵男贱女的观念作祟。溺女导致了男女比例的失调,从而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许多男子不能婚... 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溺女成风,无论是官府的禁止还是民间的劝诫,都不能阻止溺女风气的蔓延。其原因在于:经济拮据,抚养维艰;陪嫁丰厚,无力支付;贵男贱女的观念作祟。溺女导致了男女比例的失调,从而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许多男子不能婚配而鳏居终身,引起了社会的不安定;助长了买婚卖婚的风气;抑制了人口的自然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溺女 长江中游地区 明代 清代
下载PDF
刍议明中叶南赣畲民的去“蛮”化“新”——以王阳明治“南赣之乱”为中心 被引量:4
15
作者 蓝希瑜 廖莉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9期80-85,共6页
畲族乃南迁武陵蛮与闽粤赣交界处的土著及部分逃入溪峒的汉人经过长期融合,于南宋末年形成的单一民族。历史上,闽粤赣边区是畲族先民早期的聚居区,元时畲民开始陆续北迁,闽浙赣三省交界地渐成为畲族先民新的聚居地。究其主要居地变化,... 畲族乃南迁武陵蛮与闽粤赣交界处的土著及部分逃入溪峒的汉人经过长期融合,于南宋末年形成的单一民族。历史上,闽粤赣边区是畲族先民早期的聚居区,元时畲民开始陆续北迁,闽浙赣三省交界地渐成为畲族先民新的聚居地。究其主要居地变化,畲人抗元失败,闽西畲民大批北迁是一原因,而南赣畲族先民"销声匿迹"则与明中叶王阳明的军事剿抚、保甲监督和乡约教化密切相关。正是上述"举措",南赣畲民得以去蛮化,由早期的"梗化"、"顽民"渐渐向化一新,族性潜隐,直至民族识别。然而,以往对明中叶南赣之乱的研究学人多从客家视角进行解读,缺乏一个从輋(畲)民主位视角的观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中叶 畲民 王阳明 南赣之乱 去“蛮”化“新”
下载PDF
明代考据学复兴与晚明学风的转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亢学军 侯建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9-133,共5页
从中国学术史的发展背景看,明代中晚期考据学的复兴与清代考据学在时间的衔接,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及学术成果的继承与发扬上,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对这一时段考据学思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明中晚期考据学复兴过程中... 从中国学术史的发展背景看,明代中晚期考据学的复兴与清代考据学在时间的衔接,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及学术成果的继承与发扬上,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对这一时段考据学思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明中晚期考据学复兴过程中,一些学者批判宋明理学的流弊及空疏学风,倡导怀疑和求真精神,用实证考据的方法从事学术研究,对明清之际学风由虚向实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据学 学术思潮 学风 明代中晚期
下载PDF
明清徽商木材经营中的资本形态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明武 李莉 陈建成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3-67,共5页
明清期间徽商木材经营中原始商业资本有合伙、借贷、农业积累、官司僚资本以及继承资本5种形态。木材经营中资本的表现形式有独资、合伙和合股3种形式。资本分配用于木材采购,木材运输、销售。完成资本积累增值后的资本流向主要是:扩... 明清期间徽商木材经营中原始商业资本有合伙、借贷、农业积累、官司僚资本以及继承资本5种形态。木材经营中资本的表现形式有独资、合伙和合股3种形式。资本分配用于木材采购,木材运输、销售。完成资本积累增值后的资本流向主要是:扩大经营规模,放贷生息,谋求政治地位,智力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形态 明清徽商 木材经营
下载PDF
明代中后期士风异动与士人社会责任的缺失 被引量:4
18
作者 牛建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0-101,共12页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逐利风气的狂煽和席卷,包括下层士人生员和上层士人缙绅在内的整个士阶层也深受感染,发生观念体系和行为方式的异动,具体呈现在利欲意识的强化、治生问题的关注、躁急奔竞的突出、正常人格...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逐利风气的狂煽和席卷,包括下层士人生员和上层士人缙绅在内的整个士阶层也深受感染,发生观念体系和行为方式的异动,具体呈现在利欲意识的强化、治生问题的关注、躁急奔竞的突出、正常人格的扭曲、标新好奇的狂热、政治干预的强烈等若干方面。在社会问题丛集的明朝末年,上述表现中的某些方面的变形及其恶化最终导致了作为引领社会进步的士人阶层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成为酿成明朝国运不救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 士人风气 异动 社会责任
下载PDF
势要占窝:明中叶盐法变迁中的市场、权力与资本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冬阳 《古代文明》 CSSCI 2012年第1期78-86,114,共9页
明代盐政中的势要占窝存在职权占窝和敕许占窝两种类型。洪武开中法在食盐运销环节引入了市场机制,使得食盐运销权市场化并且证券化。食盐运销权市场具有单边充分市场的特点,而作为食盐运销权凭证的盐粮勘合起初不得买卖。宣德后,明政... 明代盐政中的势要占窝存在职权占窝和敕许占窝两种类型。洪武开中法在食盐运销环节引入了市场机制,使得食盐运销权市场化并且证券化。食盐运销权市场具有单边充分市场的特点,而作为食盐运销权凭证的盐粮勘合起初不得买卖。宣德后,明政府为了保证开中法财政目标的实现,突破《大明律》禁止权贵中盐的规定,虽然在正统年间再行禁止,但相关官员利用职权谋取垄断开中的行为,亦即职权占窝,却日益泛滥。成化以后到正德年间,势要占窝的另一种形式,敕许占窝,兴盛起来。势要占窝使得食盐运销权市场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初级市场的买方单方充分市场走向垄断化;另一方面,盐粮勘合交易的二级市场形成。但由于作为市场主体的各资本的权力构成高低不同,两方面的发展呈现悖离现象。势要占窝,尤其是敕许占窝,不仅垄断了一级市场,妨碍了二级市场的顺利运作,也侵夺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盐法 势要占窝 权力 资本 资本的权力构成
下载PDF
论明代留京藏僧的社会功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楠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5,共7页
藏族喇嘛僧人留住京城始于明初洪武年间。永乐迁都后,藏僧东来更趋频繁,留住京城藏僧逐渐增加,对僧人的生活供给也曾成为朝廷的一项巨大开支。以往各类文献记载及少量研究多从负面评述。明代历朝都准允藏僧留住京城同时给予优厚待遇,此... 藏族喇嘛僧人留住京城始于明初洪武年间。永乐迁都后,藏僧东来更趋频繁,留住京城藏僧逐渐增加,对僧人的生活供给也曾成为朝廷的一项巨大开支。以往各类文献记载及少量研究多从负面评述。明代历朝都准允藏僧留住京城同时给予优厚待遇,此举有着更为深层的社会功用的考量,总体来说是明代各朝治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明朝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及促进西藏地方的和平稳定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京城 藏族僧人 社会功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