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rban Utopia and Building Experimentations: The Rural Villages of the Sicilian Latifundium
1
作者 Vincenzo Sapienza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4年第9期1138-1144,共7页
关键词 建筑学 大地 乌托邦 农村家庭 乡村 都市 设计人员 可持续旅游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村史编纂研究--以舟山市《皋泄村史》为例
2
作者 王静飞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9-93,共5页
村史是地方史的重要类型,是乡村振兴的文化载体。通过对村史编纂原则、村史编纂的实施条件及过程进行研究,提出村史要遵循“史”的特点和立足村落特点;村史编纂要重视组织保障、资料收集、编写规范。文章以舟山《皋泄村史》编纂为例,分... 村史是地方史的重要类型,是乡村振兴的文化载体。通过对村史编纂原则、村史编纂的实施条件及过程进行研究,提出村史要遵循“史”的特点和立足村落特点;村史编纂要重视组织保障、资料收集、编写规范。文章以舟山《皋泄村史》编纂为例,分析其编纂体制、框架体裁、功能价值等特点,展现盛世修史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方史 村史 编纂
下载PDF
农村村口文化标志性景观设计研究
3
作者 徐涵琪 《设计》 2023年第16期28-31,共4页
为打造别具一格、富于地域特色、人文气息、整体和谐、绿色生态的村口景观,展现新农村建设良好形象。文章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结合农村村口文化标志性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及景观现状,探寻村口文化标志性景观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提... 为打造别具一格、富于地域特色、人文气息、整体和谐、绿色生态的村口景观,展现新农村建设良好形象。文章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结合农村村口文化标志性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及景观现状,探寻村口文化标志性景观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村口文化标志性景观的提升策略。力求在展现地域文化的同时,营造独具魅力的标志性景观。该方法可以为农村村口文化标志性景观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性景观 村口景观 美丽乡村 景观设计 历史文化
下载PDF
文化赋能乡村——高校学生编纂村史实践探索
4
作者 徐象运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20期193-196,共4页
为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生在村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升村史普及率、编纂率、促进村史编纂规范化等。高校学生组建实践团队深入乡村采用口述史等方法开展编纂村史实践。形成高校学生编纂村史的规范流程、分析编纂村史实践团队建设困境并提... 为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生在村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升村史普及率、编纂率、促进村史编纂规范化等。高校学生组建实践团队深入乡村采用口述史等方法开展编纂村史实践。形成高校学生编纂村史的规范流程、分析编纂村史实践团队建设困境并提出对策,为其他高校学生开展编纂村史实践提供借鉴,高校学生编纂村史对于传承与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社会实践 村史 乡村文化 编纂
下载PDF
乡愁记忆:韩城村史馆建设新模式与新思考 被引量:12
5
作者 田丽 闫小斌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22,共5页
韩城历史悠久,素有"文史之乡"美誉。韩城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积极探索村史馆建设新模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建设理念和运行机制。一批独具空间魅力的村史馆串联起农耕... 韩城历史悠久,素有"文史之乡"美誉。韩城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积极探索村史馆建设新模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建设理念和运行机制。一批独具空间魅力的村史馆串联起农耕文化基因片段,再现了古老村落的历史风貌和独特文化,唤醒了埋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浓郁乡愁。它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以何种形式"活在当下"的探索,对当前国内村史馆建设及乡村文化振兴制度设计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村史馆 韩城
下载PDF
“角楼”与“堂横”:河源仙坑村客家民居的形态建构 被引量:6
6
作者 彭长歆 李欣媛 顾雪萍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3-149,共7页
仙坑村是广东省东江流域河源地区客家建筑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村落之一,也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现存传统客家民居20余座,其中包括大夫第八角楼、荣封第四角楼两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堂横屋作为客家民居单幢建筑的代表,在仙坑... 仙坑村是广东省东江流域河源地区客家建筑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村落之一,也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现存传统客家民居20余座,其中包括大夫第八角楼、荣封第四角楼两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堂横屋作为客家民居单幢建筑的代表,在仙坑村聚落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不同形态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是东江客家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早期建成的大夫第重视防御,在堂横屋四角楼的基础上增建寨墙、角楼,形成寨堡化八角楼格局。随着叶氏巨族的形成,荣封第四角楼建造的关注点逐渐从对外防御转换为对宗族礼制观念的强化,以及兼顾空间容量与巨族形象的表达。而19世纪宗族内部的贫富不均和家庭分化导致大量小规模家宅营建的出现,以堂横屋为原型通过空间变形和自由组合,形成了更加适应日益紧张的建设用地环境和小家庭分居的经济条件的建筑群。这一系列的民居形态建构过程反映出社会环境转变下仙坑村客家聚落空间的演进,以及传统民居空间建构的逻辑,即以客家民居的原型空间——堂横为基础,通过适应性的建筑形态及空间组合来应对外界环境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史 乡村聚落 客家民居 仙坑村 堂横屋
下载PDF
论治理有效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塑造——基于广州南村治理创新模式的考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树旺 卢倩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78-86,共9页
党的十九大将构建治理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梳理1980年以来的我国乡村治理发展史,可以将村委会组织形态分为三种形态。村委会原创形态虽有村庄治理功能但民主形式上有缺憾;尽管村委会规制形态完善了民主形式... 党的十九大将构建治理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梳理1980年以来的我国乡村治理发展史,可以将村委会组织形态分为三种形态。村委会原创形态虽有村庄治理功能但民主形式上有缺憾;尽管村委会规制形态完善了民主形式,但却消解了村庄的治理功能。新时代治理有效概念的提出需求乡村治理体系同时实现民主推广功能与村庄治理功能。广州南村治理创新模式以民主决策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有机地整合了村庄治理功能与民主推广功能,探索了新时代治理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塑造过程,是村委会治理有效形态的典型代表。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有效 乡村治理发展史 村委会组织形态 村民自治空转
下载PDF
英国乡村发展特色解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虞志淳 《小城镇建设》 2019年第3期12-17,共6页
英国乡村景色秀丽、古朴自然,虽然中英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乡村发展差异较大,但英国乡村发展的经验仍值得学习借鉴。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经历了重工轻农的历史过程,在近三、四十年逐渐扭转,实现了乡村复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 英国乡村景色秀丽、古朴自然,虽然中英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乡村发展差异较大,但英国乡村发展的经验仍值得学习借鉴。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经历了重工轻农的历史过程,在近三、四十年逐渐扭转,实现了乡村复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划管理,健全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了乡村地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建设重拾价值,历史保护、环境友好、特色塑造,让乡村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环境友好 历史保护 乡村特色 英国乡村
下载PDF
保护延续与旅游开发——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坤泽洋村修建性详细规划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晶 陈志宏 费迎庆 《华中建筑》 2013年第9期105-110,共6页
古村落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正面临着飞速消逝的危机,响应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乡村旅游开发实现古村落保护利用。以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坤泽洋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在对村落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新农村建设结合旅游开发,着... 古村落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正面临着飞速消逝的危机,响应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乡村旅游开发实现古村落保护利用。以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坤泽洋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在对村落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新农村建设结合旅游开发,着力于古村落风貌的延续、功能的完善和环境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古村落保护 历史文化 旅游开发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三峡移民村史馆展陈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云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8-132,共5页
村史馆是乡村记忆的重要场所,是乡村文化再生的外在表现。文章以睦和村史馆展陈设计为例,本着“忠于历史、突出特色、留住乡愁、放眼未来”的初心,通过对睦和村进行深入的田野调研及史实文献分析,确立了打造以“移民精神”为特色的策划... 村史馆是乡村记忆的重要场所,是乡村文化再生的外在表现。文章以睦和村史馆展陈设计为例,本着“忠于历史、突出特色、留住乡愁、放眼未来”的初心,通过对睦和村进行深入的田野调研及史实文献分析,确立了打造以“移民精神”为特色的策划思路,并以此为基础,将展陈内容在移民这一主线外作更大范围的延伸,以呈现睦和村更为悠久、多元的文化资源,实现“移民精神”文化涵义的深层阐释,以期实现乡土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探寻一条乡村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与振兴的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史馆 移民 展陈 设计
下载PDF
传统村落档案社会化利用的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萍 李玉灵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36,共6页
开展传统村落档案利用是传统村落档案建构的终极目的。目前传统村落档案社会化利用的主要方式有档案编研、村史编修、乡村记忆展演。其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档案编研主体和成果类型单一,影响面窄;村史编修覆盖面和多样性不足;乡村记忆展演... 开展传统村落档案利用是传统村落档案建构的终极目的。目前传统村落档案社会化利用的主要方式有档案编研、村史编修、乡村记忆展演。其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档案编研主体和成果类型单一,影响面窄;村史编修覆盖面和多样性不足;乡村记忆展演形式同质化、展演内容浅表化、展演场所空洞化问题突出。其突破路径如下:开展大协同、大格局和全媒体开发的档案编研新探索;以村史编修促乡土文化复兴,将其作为传统村落档案利用的主阵地;乡村记忆展演形式力求生动,内容力求独特,深度力求拓展,场所力避空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档案 档案编研 村史编修 乡村记忆展演
下载PDF
简论清末乡村自治文化的培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亚民 苗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1-75,共5页
清朝末年,尽管存在着诸多历史局限,但是乡村教育的初步普及、自治人才的培养、自治宣传与自治研究,为乡村自治的推行奠定了一定基础,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成功地演化为社会主义村民自治,这不失为一种历史性进步,对于今天村民自治建... 清朝末年,尽管存在着诸多历史局限,但是乡村教育的初步普及、自治人才的培养、自治宣传与自治研究,为乡村自治的推行奠定了一定基础,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成功地演化为社会主义村民自治,这不失为一种历史性进步,对于今天村民自治建设亦不乏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乡村 自治文化培育 村民自治
下载PDF
个体身份认同与乡村历史叙事——王青伟《村庄秘史》中的乡村历史叙事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娇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5-18,共4页
王青伟的《村庄秘史》以不同人物个体身份认同的艰难和失败的故事,呈现了乡村社会的颓败和崩溃,隐喻和折射了当下中国乡村社会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尴尬、失落处境及其所面临的严峻迫切的身份认同问题,体现了作者对乡村与城市、本... 王青伟的《村庄秘史》以不同人物个体身份认同的艰难和失败的故事,呈现了乡村社会的颓败和崩溃,隐喻和折射了当下中国乡村社会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尴尬、失落处境及其所面临的严峻迫切的身份认同问题,体现了作者对乡村与城市、本土化与全球化以及中国与西方等关系问题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秘史》 身份认同 乡村历史叙事 寓言写作
下载PDF
村治研究的发展轨迹、学术贡献与动力机制——基于1998—2009年CSSCI检索论文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习明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79-90,127,共12页
村治研究是农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关注的重要领域,其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以"村民自治"、"乡村治理"为关键词(精确)检索1998—2009年CSSCI数据库可以得到840篇论文。从学术发展史... 村治研究是农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关注的重要领域,其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以"村民自治"、"乡村治理"为关键词(精确)检索1998—2009年CSSCI数据库可以得到840篇论文。从学术发展史的视角对这840篇论文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就可发现村治研究的论域已经从村民自治制度研究扩展到以乡村治理统筹农村政治社会的研究,视角已经从国家转到了村庄与国家相结合;村治研究的学术贡献主要是创造了一批对中国乡村社会有解释力的本土化概念,推进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村治研究的发展动力是"乡土派"的引领和学术争鸣的推动。村治研究的学术发展史表明:创建学术共同体、开展学术争鸣、关注中国问题有利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治研究 村民自治 乡村治理 乡土派 学术史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浙江省乡村规划建设历史回溯与未来方向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丹东 朱灵巧 童磊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9期61-63,共3页
站在新时代浙江省开启未来乡村建设的重要历史关口,文章回顾了21世纪以来的浙江省乡村建设发展历程,归纳了这一历史阶段浙江省在乡村规划建设领域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积累的经验,然后审视了当前浙江省乡村规划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新... 站在新时代浙江省开启未来乡村建设的重要历史关口,文章回顾了21世纪以来的浙江省乡村建设发展历程,归纳了这一历史阶段浙江省在乡村规划建设领域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积累的经验,然后审视了当前浙江省乡村规划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新时代浙江省乡村建设提出了几点方向思考,主要包括价值导向、目标导向、体系架构、技术支撑以及运营维护五个方面,以期为未来乡村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乡村建设历史 新发展环境 未来乡村
下载PDF
论《村庄秘史》的民间历史叙事
16
作者 李仲凡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9-23,共5页
王青伟《村庄秘史》借对中国南方乡村历史的叙述,寄寓了作者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独特思考,小说在表现对历史的审视和反思的过程中,其民间化的叙述视角和对民间文化、民间道德的展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种民间因素的包... 王青伟《村庄秘史》借对中国南方乡村历史的叙述,寄寓了作者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独特思考,小说在表现对历史的审视和反思的过程中,其民间化的叙述视角和对民间文化、民间道德的展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种民间因素的包裹,使得小说的意图变得含蓄、深刻,也使得小说的故事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秘史》 民间叙事 乡村文化
下载PDF
隐晦“秘史”下不堪重负的形式——王青伟《村庄秘史》解读
17
作者 马为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14,共5页
《村庄秘史》以五个看似断裂的故事表达了在权力化历史中确立身份的荒诞与不可能,作家以抽空时间和空间的具体性的方式建构了黑洞般的历史寓言和象征。暴力、性、杀人等变成了历史舞台中心的奇崛事件,失去了时间和空间的具体性,被景观... 《村庄秘史》以五个看似断裂的故事表达了在权力化历史中确立身份的荒诞与不可能,作家以抽空时间和空间的具体性的方式建构了黑洞般的历史寓言和象征。暴力、性、杀人等变成了历史舞台中心的奇崛事件,失去了时间和空间的具体性,被景观化了。在景观化的历史当中人物不可避免地被符号化,历史和人物的命运都被作家封存在自己营造的寓言和象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秘史》 权力化历史 身份焦虑 历史的叙事化
下载PDF
《村庄秘史》:弥合历史创伤的艰难尝试
18
作者 庞秀慧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9,共4页
《村庄秘史》是作者王青伟历经多年思考的结晶。作者在文本中试图全方位理解历史人物,并试图以怜悯之心去弥合历史创伤,但是,由于作者缺乏对史实的全面了解,缺乏超越性视野,使得作品对历史的叙述呈现出神秘主义倾向,其弥合历史创伤的努... 《村庄秘史》是作者王青伟历经多年思考的结晶。作者在文本中试图全方位理解历史人物,并试图以怜悯之心去弥合历史创伤,但是,由于作者缺乏对史实的全面了解,缺乏超越性视野,使得作品对历史的叙述呈现出神秘主义倾向,其弥合历史创伤的努力最终落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秘史》 阶级话语 神秘主义 历史创伤
下载PDF
阶级话语与救赎模式的悖谬——评王青伟的长篇小说《村庄秘史》
19
作者 李清霞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村庄秘史》以阶级话语模式揭示和反思了近百年来中国南方农村正在被遗忘的历史伤痛。作品的叙事表明:阶级关系与阶级意识在阶级消亡后依然顽强地存在着,并构成社会结构的重要方面;在阶级斗争语境下,以古老民间文化、外来宗教和传统文... 《村庄秘史》以阶级话语模式揭示和反思了近百年来中国南方农村正在被遗忘的历史伤痛。作品的叙事表明:阶级关系与阶级意识在阶级消亡后依然顽强地存在着,并构成社会结构的重要方面;在阶级斗争语境下,以古老民间文化、外来宗教和传统文化为精神文化资源的个体救赎都无法拯救人类迷失的精神和灵魂,超出阶级话语的个体拯救模式成为历史的悖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秘史》 阶级话语 自我救赎 悖谬
下载PDF
“位育”视野中的集体记忆与乡土重建——兼评《神堂记忆》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姗姗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83,共5页
景军所著的《神堂记忆》展示了一个中国基层社区在时代变迁中以"文化记忆"抵抗"官方记忆",以"集体记忆"调和"社会记忆"的文化适应过程。该过程不仅是被动接受和濡化的"记忆团结",还... 景军所著的《神堂记忆》展示了一个中国基层社区在时代变迁中以"文化记忆"抵抗"官方记忆",以"集体记忆"调和"社会记忆"的文化适应过程。该过程不仅是被动接受和濡化的"记忆团结",还包含主动调适和建构的"事件团结",体现了潘光旦先生提倡的"位育"思想。其主要手段是对民间群体记忆中种种文化符号进行拣选与转化,进而运用为划定族群认同边界的象征资本。本文通过分析重建孔庙、重修族谱和复兴祭奠仪式三个核心环节的乡土重建过程,呈现现代性进程中承载着保障文化绵续性功能的社区"小传统"的消解与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育 集体记忆 乡土重建 “小传统” 《神堂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