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床坦腹”与东晋政局——《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在京口”条的政治史解读
1
作者 丁太勰 《铜仁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2-30,共9页
《世说新语》中关于王羲之“东床坦腹”的婚姻佳话,实际上有着深刻的政治内涵。郗鉴择婿东床的时机与动因,暗含着对东晋政局的多方考量:一是联合王导,以北来流民帅的身份立足江左、稳固权力;二是与琅琊王氏形成军政联盟,内外呼应,以壮... 《世说新语》中关于王羲之“东床坦腹”的婚姻佳话,实际上有着深刻的政治内涵。郗鉴择婿东床的时机与动因,暗含着对东晋政局的多方考量:一是联合王导,以北来流民帅的身份立足江左、稳固权力;二是与琅琊王氏形成军政联盟,内外呼应,以壮大武力外藩的军事实力;三是借助王羲之家族关系与宗教信仰,以拓展交游,经营政治资本;四是鉴于王羲之无心政事,可在复杂时局中从容进退、保全门户。郗、王联姻,当下可以安定政局,长远可以延续门户,同时也在客观上制衡了其他不轨门阀,从而维持了东晋朝廷较长时间的安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东床坦腹 东晋政局
下载PDF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名教与自然之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宇航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2-56,共5页
名教与自然关系的争论是魏晋玄学的主题。名教产生于孔子的正名思想,在原初意义上以礼为外在表现形式、以仁为内在旨归,在强调礼治的基础上,重视道德实践。经过后世神学化、纲常化的解释,名教慢慢脱离原有内涵,成为伪名教,逐渐走上与自... 名教与自然关系的争论是魏晋玄学的主题。名教产生于孔子的正名思想,在原初意义上以礼为外在表现形式、以仁为内在旨归,在强调礼治的基础上,重视道德实践。经过后世神学化、纲常化的解释,名教慢慢脱离原有内涵,成为伪名教,逐渐走上与自然对立之路。《世说新语》集中体现了魏晋时期对名教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越名教而任自然”实质是对伪名教的反抗,而不是真正脱离名教。自由的实现离不开名教,归于名教仍是当时士人的主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世说新语》 名教 自然
下载PDF
《世说新语》在南宋的刊刻与区域流播
3
作者 王乙珈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4-214,共11页
《世说新语》之所以成为文学经典,关键在于南宋时期的刊刻及文人传播。学术界普遍关注《世说新语》在南宋时期的三次刊刻,即绍兴八年董弅刻本、淳熙十五年陆游刻本、淳熙十六年张■刻本,却忽略了张■刻本跋语中提及的“蜀本”。这四种... 《世说新语》之所以成为文学经典,关键在于南宋时期的刊刻及文人传播。学术界普遍关注《世说新语》在南宋时期的三次刊刻,即绍兴八年董弅刻本、淳熙十五年陆游刻本、淳熙十六年张■刻本,却忽略了张■刻本跋语中提及的“蜀本”。这四种刻本存在文本合流的现象,呈现出《世说新语》区域化传播不平衡的特征。刻本出现之初,《世说新语》的传播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刊刻地江南、西蜀、潭州,出现了研究、注引、传播的文人群体,且彼此交游。其中,陆游身兼刊刻者与传播者的双重身份,游历遍及湘蜀、江南,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在《世说新语》钞刻嬗递时期,文坛大家和文人群体的积极参与,彰显出《世说》在南宋时期的流播面貌,在文学经典书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潭州本” 文人交游 区域流播 陆游
下载PDF
论魏晋人物美学的范畴与体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强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75,共7页
兴起于汉末魏晋的人物品评,蕴涵了一个内容丰富、相对完足的审美体系,标志着中国古代人物美学观念的成熟。而在人物品评中形成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如"形""神""才""性""情""识&q... 兴起于汉末魏晋的人物品评,蕴涵了一个内容丰富、相对完足的审美体系,标志着中国古代人物美学观念的成熟。而在人物品评中形成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如"形""神""才""性""情""识""度""器""量"以及"清"、"通"、"简"、"远"等,则分别构成了魏晋人物美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评价体系。这在中国审美文化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人物美学 范畴 体系 《世说新语》
下载PDF
明代《世说新语》的研究及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旭川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73,共6页
本文讨论了明代《世说新语》的研究情况及主要的研究形式。作者认为,明代《世说新语》的代表为王世懋和何良俊。他们的身份、地位以及他们对《世说新语》的研究观点,确立了《世说新语》三十六门类叙事的体例规范;使正文与注的相互响应... 本文讨论了明代《世说新语》的研究情况及主要的研究形式。作者认为,明代《世说新语》的代表为王世懋和何良俊。他们的身份、地位以及他们对《世说新语》的研究观点,确立了《世说新语》三十六门类叙事的体例规范;使正文与注的相互响应与补充成为《世说新语》类拟、续之作的典范;提出了对叙述文辞与所叙内容合乎社会规范的统一的关注。对《世说新语》的传播和明清的《世说新语》拟续之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世说新语》 王世懋 何良俊
下载PDF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二人称代词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曹炜 李璐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9-157,共9页
《世说新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有"汝""尔""卿""子""乃"等五个。"汝"在句中主要作主语,且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尔"。这个时期新出现了第二人称代词"卿"... 《世说新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有"汝""尔""卿""子""乃"等五个。"汝"在句中主要作主语,且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尔"。这个时期新出现了第二人称代词"卿",在句中主要作主语。第二人称代词"汝""子""乃"在句中均表单数语义,新出现了复数形式"汝等""汝辈""尔等""卿等""卿辈"等,"尔"和"卿"既可表单数语义,也可表复数语义。这一时期"汝"多表示对对方的告诫、责备和轻视,且"汝"多用于亲属关系中,"尔"则多用于君臣和上下级关系中。"卿"主要用于友好的场合中,但不仅仅用于表示对话者之间的亲爱的称呼,也有一些表示对对方的劝诫和责备。"乃"表尊敬的意味逐渐消失,多用于表示对对方轻微的责备或劝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魏晋南北朝汉语 第二人称代词 句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清末京师大学堂编译书局与学校教材的关系刍议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洪成 金丹丹 王彤 《教育与考试》 2013年第2期49-55,共7页
清末内忧外患的形势迫使清政府不得不进行教育革新,废科举、兴学堂、倡实学的浪潮逐渐高涨,新式教材的建设也随着各级各类学堂的大量涌现而迫在眉睫。为有效提高学校教材的编辑质量以及加强对思想意识领域的控制,京师大学堂设立了编译书... 清末内忧外患的形势迫使清政府不得不进行教育革新,废科举、兴学堂、倡实学的浪潮逐渐高涨,新式教材的建设也随着各级各类学堂的大量涌现而迫在眉睫。为有效提高学校教材的编辑质量以及加强对思想意识领域的控制,京师大学堂设立了编译书局,开启了中国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编写教材的政府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京师大学堂编译书局 学校教材 新教育
下载PDF
再论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强 《兰州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5-14,共10页
关于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学界论述虽不多,却颇有争议。文章通过对残卷发现经过、抄写时间、残卷分段、版本价值若何等几方面加以考察,认为《世说新书》唐写本残卷当系唐代写本,或由日本学问僧抄写,后带回日本,藏于以古籍收藏闻名的... 关于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学界论述虽不多,却颇有争议。文章通过对残卷发现经过、抄写时间、残卷分段、版本价值若何等几方面加以考察,认为《世说新书》唐写本残卷当系唐代写本,或由日本学问僧抄写,后带回日本,藏于以古籍收藏闻名的京都东寺观智院。残卷本有五段,皆第六卷中内容,今所见罗振玉影印本当系其中四段,虽非完帙,但足以窥见唐以前十卷本《世说新语》之大体情况,故其版本价值实在宋本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世说新书》 唐写本残卷 价值
下载PDF
何良俊、吴承恩交往述略——为《西游记》作者研究说一背景解一疑团 被引量:1
9
作者 蔡铁鹰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8-87,共10页
何良俊在文中是一个符号,他代表的是明嘉靖中后期活跃在南京附近、经常诗酒唱和的一批江南文士,被称为金陵六朝诗派或“金陵社集诸诗人”(钱谦益语)。这批文士生活环境相近,人生意气相投,诗文风格相似,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吴承恩在... 何良俊在文中是一个符号,他代表的是明嘉靖中后期活跃在南京附近、经常诗酒唱和的一批江南文士,被称为金陵六朝诗派或“金陵社集诸诗人”(钱谦益语)。这批文士生活环境相近,人生意气相投,诗文风格相似,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吴承恩在嘉靖三十三年后编入南京国子监坐监的数年间,参与了这批文士的若干活动,形成了一段独立的人生体验。把吴承恩这段期间的诗文与其另外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宣泄相比,可以明显看出吴承恩道义情怀的阶段性,可以更突出他在青壮年时期那激情慷慨、嫉恶如仇的创作阶段,也可以看出他晚年经过岁月沉淀后鉴戒人生的老练沉静,对于深刻理解《西游记》会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良俊 吴承恩 《西游记》 金陵六朝诗派 《花草新编》 《二郎搜山图歌》
下载PDF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之生命意识
10
作者 陈明霞 余颖 +2 位作者 水汶 刘利斯 刘明智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2-47,共6页
《世说新语》较全面地记录了魏晋士人的言行,其中展现了魏晋乱世对当时士人心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面对生死,他们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敏感;面对死亡无限的感伤与绝望;面对生命极度的眷恋与珍惜。在此基础上,他们也对生命内涵与生存态度做... 《世说新语》较全面地记录了魏晋士人的言行,其中展现了魏晋乱世对当时士人心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面对生死,他们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敏感;面对死亡无限的感伤与绝望;面对生命极度的眷恋与珍惜。在此基础上,他们也对生命内涵与生存态度做了深沉而全面的思考。其面对生死的态度与思索表现出了尚情、尚才的审美理想。这种审美理想的形成与汉民族乐生恶死的文化心理、魏晋士人延续汉承楚制的文学创作心理、汉末魏晋动荡的时局所造成的士人疏离政权的意识和侧重凸显自我的心理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魏晋乱世 名士心态 美学特点 文化心理
下载PDF
鲁迅与《世说新语》及“魏晋风度”
11
作者 刘强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30,共7页
从古今文学演变或者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角度看,鲁迅显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坐标,尤其在古小说与《世说新语》以及"魏晋风度"的研究方面,更是投注了更多的心力和情感,这使他成为现代《世说》学的重要推手。鲁迅不仅喜爱六朝文章... 从古今文学演变或者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角度看,鲁迅显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坐标,尤其在古小说与《世说新语》以及"魏晋风度"的研究方面,更是投注了更多的心力和情感,这使他成为现代《世说》学的重要推手。鲁迅不仅喜爱六朝文章,更对孔融、嵇康等名士充满激赏,"魏晋风度"深深影响到其为人与为文,并成为其情感世界和人格结构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世说新语》 “魏晋风度”
下载PDF
《世说新语》续仿作品在明清繁荣的原因
12
作者 齐慧源 《阅江学刊》 2012年第4期122-125,共4页
《世说新语》在明清时期成为许多小说家竞相仿拟的对象,大批"世说体"小说陆续问世,数量可观。除了《世说新语》本身的价值在明清时期的升华,明清刊刻技术的发展和明清文人的评点也对小说续书繁荣有很大的推动,这与明清的政治... 《世说新语》在明清时期成为许多小说家竞相仿拟的对象,大批"世说体"小说陆续问世,数量可观。除了《世说新语》本身的价值在明清时期的升华,明清刊刻技术的发展和明清文人的评点也对小说续书繁荣有很大的推动,这与明清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等社会文化因素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世说新语 续仿
下载PDF
《世说新语》中的人文精神探析
13
作者 刘灵昕 阮礼义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9-52,共4页
魏晋风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文化现象,《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风度的故事集。1 000多则丰满鲜活的故事,刻画出众多魏晋人物的形象,无论是士族大夫,还是垂髻幼子,都个性十足,彰显出强烈的人文价值。在其中可看到魏晋人的觉醒,虽然这样... 魏晋风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文化现象,《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风度的故事集。1 000多则丰满鲜活的故事,刻画出众多魏晋人物的形象,无论是士族大夫,还是垂髻幼子,都个性十足,彰显出强烈的人文价值。在其中可看到魏晋人的觉醒,虽然这样的觉醒由于阴暗的现实而不得不以隐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来表达。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出隐士精神、生命意识以及自然性情是魏晋风度的灵魂,是魏晋时期特殊的政治、社会背景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魏晋风度 隐士精神 生命意识
下载PDF
两唐书《西域传》中的科技史料
14
作者 李迪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36-40,共5页
笔者从《旧唐书》和《新唐书》西域传中摘录出五方面的科技资料 ,以期对研究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提供依据 ,具体为 :关于自然环境的记述 ;关于无机自然科学知识的记述 ;关于医药卫生的史料 ;关于农牧业技术及生物史料 ;关于工程技术的史料。
关键词 旧唐书·西戎传 新唐书·西域传 唐代少数民族科技史 中外科技交流史
下载PDF
《新编五代史平话》口语称谓词初探
15
作者 李福唐 《红河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99-102,共4页
讲史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语料价值颇高,在近代汉语研究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书中保留下了大量丰富的、生动的、具有宋元时期社会特点的口语称谓词。《新编五代史平话》称谓词对大型汉语辞书可以起到重要的订补作用。
关键词 《新编五代史平话》 称谓词 《汉语大词典》订补
下载PDF
论新编《宋诗纪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6
作者 张培锋 《文学与文化》 2022年第2期129-135,共7页
厉鹗辑撰的《宋诗纪事》及其补遗、补正等著作,存在编辑目的不明确,体例混乱,该收的诗不收、不该收的诗滥收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大量例证表明《宋诗纪事》自身体例有重大缺陷,有重新编撰的必要性,同时对编撰理念、目标、体例等做出较... 厉鹗辑撰的《宋诗纪事》及其补遗、补正等著作,存在编辑目的不明确,体例混乱,该收的诗不收、不该收的诗滥收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大量例证表明《宋诗纪事》自身体例有重大缺陷,有重新编撰的必要性,同时对编撰理念、目标、体例等做出较为深入的探讨。当代学者集体编撰的《全宋诗》《全宋文》《全宋笔记》等大型文献总集,为新编《宋诗纪事》提供了资料上的方便,亦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纪事》 古籍新编 必要性研究
下载PDF
《新编五代史平话》口语称谓词初探
17
作者 李福唐 《励耘语言学刊》 2009年第1期192-201,共10页
讲史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一书,语料价值颇高,在近代汉语研究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新》中保留下了大量丰富的、生动的、具有宋元时期社会特点的口语称谓词。文章举例说明《新》称谓词对大型汉语辞书可以起到重要的订补作用。
关键词 新编五代史平话 称谓词 汉语大词典 订补
下载PDF
清末“新政”时期民营出版机构教科书编辑述论
18
作者 吴洪成 蔺士琦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04-111,共8页
清末新教育运动实施中教科书极其匮乏,清政府成立学部编译图书局等部编机构,拟订编审制规章,同时更鼓励民间及个体共襄其事。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会文学社等一批民营出版机构参与教科书的编辑及出版,推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教科书,从... 清末新教育运动实施中教科书极其匮乏,清政府成立学部编译图书局等部编机构,拟订编审制规章,同时更鼓励民间及个体共襄其事。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会文学社等一批民营出版机构参与教科书的编辑及出版,推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教科书,从而在教科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并在推动近代教育发展的同时,促进了近代社会思想启蒙及观念的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民营出版机构 教科书编辑 新教育 商务印书馆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在大型字典编纂中的价值
19
作者 卢巧琴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45-48,共4页
《汉语大字典》是迄今为止编纂质量最高的一部字典,但也存在义项漏失、首见例时间偏晚、例证或阙等不足。用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可补充《汉语大字典》"懎"字条所失收的"恐惧"意、"觚"字条所失收的"枝... 《汉语大字典》是迄今为止编纂质量最高的一部字典,但也存在义项漏失、首见例时间偏晚、例证或阙等不足。用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可补充《汉语大字典》"懎"字条所失收的"恐惧"意、"觚"字条所失收的"枝条"意;提前嚊、髼、謄、瞖、(番瓦)、扂、■7字的首见例时间;增补(扌毛)、(忄胃)、瞟、膸、(目孝)、(羽包)、瘾胗7字条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魏晋南北朝译经 ”字条 “觚”字条 《大正新修大藏经》
下载PDF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人称代词的单复数浅析
20
作者 罗雪萍 席立强 《陇东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8,共2页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中的人称代词在表复数时除了使用一种无标记的零形式即与单数同形之外,也有粘附词尾标记的显性形式来表复数的情况,但是,在有粘附词尾标记的显性形式中,用来粘附的词尾及与其结合的代词形式有限。如可粘附的词尾有&...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中的人称代词在表复数时除了使用一种无标记的零形式即与单数同形之外,也有粘附词尾标记的显性形式来表复数的情况,但是,在有粘附词尾标记的显性形式中,用来粘附的词尾及与其结合的代词形式有限。如可粘附的词尾有"辈"、"等"、"家"、"每"、"们"。但"辈"只与第一人称代词"我"结合;"家"只与第一、二人称代词"我"、"汝"结合;相较而言,"等"的使用范围稍广一些,既可与人称代词"我"、"某"、"汝"结合也可与表谦称的"臣"结合;"每"也只与表谦称的"小人"结合;"们"只做"咱"的后缀,且凝固成词,专表第一人称复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 人称代词 单复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