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元曲的元代纺织文明传承与文化传播特征分析
1
作者 金峥杰 邓可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3期64-69,共6页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纺织文明多元特征十分显著的历史时期。采用“曲史互证”的方法,对元曲中的典型例证加以释读,结合史籍对元曲所展现的纺织文明传承与文化传播特征展开分析。该研究表明,元曲纺织史料通过戏剧文学艺术的形式,很好地诠释...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纺织文明多元特征十分显著的历史时期。采用“曲史互证”的方法,对元曲中的典型例证加以释读,结合史籍对元曲所展现的纺织文明传承与文化传播特征展开分析。该研究表明,元曲纺织史料通过戏剧文学艺术的形式,很好地诠释了在元代游牧文化冲击下,农耕文明及其传统纺织文化如何成功地继续保持原有的文化并获得统治政权的认同。研究认为,元曲蕴含的纺织文化反映着元代社会物质生产和文明延续的过程,其中含有多元广义的包容观念和大同理想,与华夏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心理特征相吻合。因而汉族纺织文化可以看作是继承华夏纺织文明的正统,并且提示文化自觉是其在元代游牧政权统治下得以坚守和延续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文明 纺织文化 纺织史料 元曲 元代 曲史互证
下载PDF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与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之编纂体系探析——以资料采择为中心
2
作者 马晓靖 顾明佳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9-53,共5页
资料采择是文学史编纂体系研究中的重要考察方面。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和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为研究对象分析可知,两部文学史在资料采择方面的相同点为代表作家作品的选择、丰富翔实的注文。以《中国文学史新著》的资料采择特... 资料采择是文学史编纂体系研究中的重要考察方面。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和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为研究对象分析可知,两部文学史在资料采择方面的相同点为代表作家作品的选择、丰富翔实的注文。以《中国文学史新著》的资料采择特点为基准,其不同之处在于对马恩哲学经典的摘录与阐发、冷门作家与女性作家群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 《中国文学史新著》 编纂体系 资料采择
下载PDF
修订本《旧五代史》勘误(一)
3
作者 孙先文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7-33,共7页
2015年修订本《旧五代史》,在旧有基础上进行校笺、增补,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仍不乏舛误之处,就笔者目力所及,校勘、补正6则:一是原文“蓝关”应为“蓝田关”;二是原文《罗隐传》记载的其“年八十余”应为“年七十七”;三是《李嗣昭传》... 2015年修订本《旧五代史》,在旧有基础上进行校笺、增补,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仍不乏舛误之处,就笔者目力所及,校勘、补正6则:一是原文“蓝关”应为“蓝田关”;二是原文《罗隐传》记载的其“年八十余”应为“年七十七”;三是《李嗣昭传》记载的“(天祐十九年)冬,契丹三十万奄至”应为“(天祐十八年)冬,契丹三十万奄至”。四是《华温琪传》载的“右龙武统军”应为“右龙虎统军”;五是《程福赟传》载的“天福七年冬”应改为“天福六年冬”。六是《礼志下》载的“用少牢者用特牲代”应改为“用少牢者用特牲”,“代”为衍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居正 《旧五代史》 勘误 《册府元龟》
下载PDF
明洪武朝沙州史新探
4
作者 周松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4-30,共7页
自洪武五年战争结束后,明朝在河西走廊的实际控制范围仅仅维持在凉州一线。此时,明朝西北经略的重点在祁连山山脉以南,以安定卫为代表的地区。当安定卫被朵儿只巴攻破之后,明朝才逐渐转向以河西走廊为重点。此时的沙州仍然扮演了北元与... 自洪武五年战争结束后,明朝在河西走廊的实际控制范围仅仅维持在凉州一线。此时,明朝西北经略的重点在祁连山山脉以南,以安定卫为代表的地区。当安定卫被朵儿只巴攻破之后,明朝才逐渐转向以河西走廊为重点。此时的沙州仍然扮演了北元与青藏高原、云南联络的关键点角色。洪武十六年之后,沙州地方势力与明朝的关系开始改善,沙州多次派出使臣入明。基于洪武朝早期沙州的表现,明朝对其政治动向始终心怀疑虑。沙州的地理位置和长期边缘化特征,导致它很难引起中原王朝更大的兴趣,也不会成为日后经营边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武朝 沙州史 北元 王朝经略 南北争夺
下载PDF
论谭正璧的宋元话本小说研究范式
5
作者 刘相雨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60,共12页
谭正璧对宋元话本小说的篇数、存佚、内容等进行了考证,对《清平山堂话本》和“三言两拍”中哪些属于宋元话本小说进行了辨别。他的宋元话本小说研究,既重视小说的本事和源流,又重视小说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借鉴和影响。谭正璧的《中... 谭正璧对宋元话本小说的篇数、存佚、内容等进行了考证,对《清平山堂话本》和“三言两拍”中哪些属于宋元话本小说进行了辨别。他的宋元话本小说研究,既重视小说的本事和源流,又重视小说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借鉴和影响。谭正璧的《中国小说发达史》,充分吸收了当时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谭正璧学术成就的取得,既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学术思潮有关,更与其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勤奋认真的工作精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正璧 宋元话本 《中国小说发达史》 《三言两拍源流考》
下载PDF
宋金时期西北吐蕃若干人名探微——以《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之唐古特语为中心
6
作者 刘凤强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6,153,共7页
由于缺乏藏文史料,学界在翻译宋金时期吐蕃人名时,多是根据个人理解,既不统一,也存在很多误译现象。清代对宋金时期吐蕃人名做了大量改译,其改译依据是乾隆朝编纂的《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该书运用了很多唐古特语解释改译原因,反映... 由于缺乏藏文史料,学界在翻译宋金时期吐蕃人名时,多是根据个人理解,既不统一,也存在很多误译现象。清代对宋金时期吐蕃人名做了大量改译,其改译依据是乾隆朝编纂的《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该书运用了很多唐古特语解释改译原因,反映出古代藏族文化对其他民族影响之深远,从李立遵、董毡等人名的翻译可以看出,充分利用《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是我们正确还原宋金时期吐蕃人名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 宋金时期 吐蕃 人名
下载PDF
中国灾害史研究的新范式——评《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
7
作者 张剑光 《保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19,共6页
《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是灾害史研究领域的创新性成果,谋篇布局的宏阔完整,对清代的灾等、报灾、勘灾、以工代振、勘不成灾、审户、栖流所等重点议题进行了突破性探讨。书中认为清前期的自然灾害在中国灾害史上具有普遍... 《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是灾害史研究领域的创新性成果,谋篇布局的宏阔完整,对清代的灾等、报灾、勘灾、以工代振、勘不成灾、审户、栖流所等重点议题进行了突破性探讨。书中认为清前期的自然灾害在中国灾害史上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特点、灾赈机制有着典型性特点、是清王朝政治智慧的体现。这是一本历史灾害研究新范式的著作,在清代灾害史研究上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史 清前期 官赈 制度史 新范式
下载PDF
断代史著的写法与学术史意义——马植杰著《三国史》、何兹全著《三国史》比较研究
8
作者 韩博韬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2期66-78,共13页
20世纪90年代几乎同时问世的马植杰著《三国史》与何兹全著《三国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断代史著的重要代表,前者史事更为详实、分析更为细致,不足之处是缺少值得载入学术史的理论发现,而后者的优势则与何兹全支持的“魏晋封建说”有关... 20世纪90年代几乎同时问世的马植杰著《三国史》与何兹全著《三国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断代史著的重要代表,前者史事更为详实、分析更为细致,不足之处是缺少值得载入学术史的理论发现,而后者的优势则与何兹全支持的“魏晋封建说”有关。两部《三国史》存在的缺憾在于,没有提及学术史、不具备增进具有三国时期特殊时代性问题研究深度的意向与做法。断代史著的学术史意义在于,成就现代史家、指导公众史学、促成断代内部的知识积累、促进历史研究横向与纵向会通之学的发展。三国史研究在建国初直至80年代的专题化、90年代的专著化、新世纪的深研化和公众化,反映出新中国历史科学化进程的推进及阶段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代史著《 三国史》 史学科学化 新时期史学 马植杰 何兹全
下载PDF
正史所见宋元临川历史名人辑汇
9
作者 董明 谢闰根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1-62,98,共13页
抚州临川郡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诞生了许多闻名中外的历史名人,其中宋元时期尤甚。据文献统计,宋元临川被正史所载的历史名人共有98位,其中本籍73人、客籍25人。从县域分布来看,临川县23人、金溪县14人、崇仁县13人、乐安县11人、南丰县1... 抚州临川郡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诞生了许多闻名中外的历史名人,其中宋元时期尤甚。据文献统计,宋元临川被正史所载的历史名人共有98位,其中本籍73人、客籍25人。从县域分布来看,临川县23人、金溪县14人、崇仁县13人、乐安县11人、南丰县11人、宜黄县6人、南城县6人、黎川县2人、县域不明者12人。从文献来源来看,《宋史》载67人、《元史》载19人、《新元史》载12人,以宋人居多。搜集整理正史所载宋元临川历史名人对挖掘江西历史、推介赣鄱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史 宋元 临川 历史名人
下载PDF
基于历史视角的元代中医舌诊变革动因探析
10
作者 刘方旻 崔家祥 +2 位作者 冯鲁燕 田琪 任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068-1072,共5页
[目的]探寻元代舌诊理论变革的历史动因,为现代中医舌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梳理元代前中医舌诊理论发展脉络,结合气候史、思想史、医疗卫生制度发展史及科技史等,对元代中医舌诊变革进行多学科分析。[结果]多变的自然气候和随之... [目的]探寻元代舌诊理论变革的历史动因,为现代中医舌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梳理元代前中医舌诊理论发展脉络,结合气候史、思想史、医疗卫生制度发展史及科技史等,对元代中医舌诊变革进行多学科分析。[结果]多变的自然气候和随之而来的民族扰动是元代舌诊变革的基础原因,而社会文化的变迁对元代舌诊进步有重要意义,其中“理学”的构建为宋元医学注入了精神活力,元代统治者对医学的重视则提供了制度保障,造纸术与印刷术的长足进步更是元代舌诊革新的重要催化剂,而人是元代舌诊理论革新中最活跃的因素。[结论]元代舌诊变革动因对于现代中医舌诊理论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重视相关舌诊人才的培养,增强社会对中医药的整体认可,可能是现代舌诊理论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舌诊 敖氏伤寒金镜录 动因探析 中医诊断学 医学史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宋元时期部分医学著作析疑
11
作者 姬永亮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界颇具代表性的工具书《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辑录了宋元时期涌现的医学著作,指明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并且大都附注参考资料出处。但笔者发现该工具书中关于部分著作的评述与当时的史实并不相符,遂查找原始医学著作...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界颇具代表性的工具书《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辑录了宋元时期涌现的医学著作,指明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并且大都附注参考资料出处。但笔者发现该工具书中关于部分著作的评述与当时的史实并不相符,遂查找原始医学著作及其不同版本,还有相关二手研究文献,辨析考订其在医书内容、作者以及成书年代等方面出现的疑误之处,包括文字形近而误、音同而讹等。建议编撰时应细致翻检医学古籍的不同版本,关注相关内容在行文上存在的文字异同,另一方面,对于著作的成书年代,也应尽力参考各学科专家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 考辨 宋代 元代 医学著作
下载PDF
金代医家张子和医学地位变迁与攻邪论学术史研究
12
作者 金悦彦 刘鹏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80,共5页
金代医家张子和,精通汗、吐、下三法,开创攻邪派。在中国医学史上,张子和与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并称为中医“金元四大家”。实际上,在历代有关中医“四大家”的历史书写演变历程中,张子和的医家地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医学地位变... 金代医家张子和,精通汗、吐、下三法,开创攻邪派。在中国医学史上,张子和与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并称为中医“金元四大家”。实际上,在历代有关中医“四大家”的历史书写演变历程中,张子和的医家地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医学地位变迁的三个不同阶段。其医家地位变化脉络可概括为:医名盛于金元,淡于明清,名归于近代。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自明代以及降,攻邪论逐渐淡出中医主流学术范畴,其学术传承脉络出现明显的断层现象。到了近现代,尽管张子和的医家地位重新回归中医“金元四大家”之列,但是攻邪论实际影响力仍旧式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子和 攻邪论 金元四大家 医学史
下载PDF
正史所见宋元临川历史名人述论
13
作者 费飞 董明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5-28,共4页
宋元时期的抚州历史名人辈出,其中不乏被正史文献所载者。据《宋史》《元史》《新元史》统计,宋元时期抚州被正史所载历史名人98人,其中本籍73人、客籍25人,宋人67人、元人31人。按县域分布数量来看,依次为临川、金溪、崇仁、乐安、南... 宋元时期的抚州历史名人辈出,其中不乏被正史文献所载者。据《宋史》《元史》《新元史》统计,宋元时期抚州被正史所载历史名人98人,其中本籍73人、客籍25人,宋人67人、元人31人。按县域分布数量来看,依次为临川、金溪、崇仁、乐安、南丰、南城、宜黄、黎川。按历史名人类型分布来看,文化名人47人、官宦能吏37人、政客幕僚14人。从产生原因来看,主要与抚州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发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家族的聚众效应有关。挖掘整理与研究正史所载宋元时期抚州历史名人,对推介赣鄱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史 宋元 临川 历史名人
下载PDF
宋元潮州对外贸易港口及海交史发微
14
作者 吴榕青 《海交史研究》 2023年第4期12-22,共11页
处于东南沿海一隅的潮州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至迟在宋代,潮州不仅是国内尤其是东南地区一处重要港口,而且也是一个对外交通的据点。太平兴国五年(977),三佛齐国蕃商李甫诲乘舶到达潮州;至道二年(996),天竺僧随蕃舶... 处于东南沿海一隅的潮州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至迟在宋代,潮州不仅是国内尤其是东南地区一处重要港口,而且也是一个对外交通的据点。太平兴国五年(977),三佛齐国蕃商李甫诲乘舶到达潮州;至道二年(996),天竺僧随蕃舶至潮州。南澳作为对外贸易港口至迟始于北宋,南宋初年南澳岛长沙尾(即隆澳)既是“海贼啸聚”之区,同时存在一定规模的私商贸易行为。宋元时期,南澳最重要的港口是深澳与隆澳。南宋潮州又有柘林澳、吴田澳与赖巫洋诸港口。宋元潮州的海外贸易活动,无疑为明清以来该地海外贸易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潮州 对外贸易 港口 海交史
下载PDF
元明清以来的贵州古驿道历史脉络及经济社会价值
15
作者 刘大泯 王义 刘炳麟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驿道是中国古代交通的主要通道。元明清以来,中央王朝在贵州开通的古驿道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元代站赤的开设加强了贵州境内的联系,也密切了贵州与四邻及中央王朝的联系,进一步促进了贵州军事经济的发展。明代驿站促进了贵州地区赶场经... 驿道是中国古代交通的主要通道。元明清以来,中央王朝在贵州开通的古驿道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元代站赤的开设加强了贵州境内的联系,也密切了贵州与四邻及中央王朝的联系,进一步促进了贵州军事经济的发展。明代驿站促进了贵州地区赶场经济的形成。清代驿站对推动贵州省内经济和省外经济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深入研究古驿道对于研究古代贵州民族融合和经济交往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研究贵州古驿道改道过程和功能变化,也有助于了解贵州与周边地区交流、认同中原文化的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古驿道 元明清时期 社会经济史
下载PDF
元代戏曲中的屠夫书写
16
作者 杨绍固 武文瑜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4-60,共7页
我国现存七部涉及屠夫形象的元代戏曲,从性格、品质、思想三个方面呈现了元代市井屠夫的真实面貌。相较于前代,元代文人在刻画“屠夫”一类人物形象时,不仅展现出去传奇化而近世俗化的新特点,还摆脱了杀生有罪观,注重表现屠夫的正面品... 我国现存七部涉及屠夫形象的元代戏曲,从性格、品质、思想三个方面呈现了元代市井屠夫的真实面貌。相较于前代,元代文人在刻画“屠夫”一类人物形象时,不仅展现出去传奇化而近世俗化的新特点,还摆脱了杀生有罪观,注重表现屠夫的正面品质。同时,元代戏曲中的屠夫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人的精神世界,即他们对儒家政治理想的坚守和对道家超脱世俗的向往。元代戏曲中的屠夫书写为人们了解元代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戏曲 屠夫形象 新变 文人思想
下载PDF
《新唐书·吴元济传》采录韩愈《平淮西碑》考论
17
作者 李洁 《西夏研究》 2023年第1期115-119,共5页
韩愈《平淮西碑》为宪宗时期所作,因过于赞颂裴度之功而被斥为“碑辞不实”,由此引发诸多论辩。两《唐书》编修者对《平淮西碑》所持的不同态度,导致两部唐史对这一文本的采录出现差异。《旧唐书》以记载事件为主,《新唐书》则在吴元济... 韩愈《平淮西碑》为宪宗时期所作,因过于赞颂裴度之功而被斥为“碑辞不实”,由此引发诸多论辩。两《唐书》编修者对《平淮西碑》所持的不同态度,导致两部唐史对这一文本的采录出现差异。《旧唐书》以记载事件为主,《新唐书》则在吴元济传记中全文采录《平淮西碑》,对韩氏的评价带有明显倾向性。两《唐书》对《平淮西碑》采录的差异,不但反映了时代环境、史家价值判断、情感倾向对史书编修者的影响,而且展现了中唐至北宋时期史家思想观念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 吴元济传 韩愈 平淮西碑
下载PDF
变异与变通:《剑桥中国文学史》关于明代台阁体的书写
18
作者 李晗 《国际汉学》 2023年第6期138-145,160,共9页
《剑桥中国文学史》是北美汉学家全面把握中国文学史的代表之作,代表了当代北美汉学界中国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准。北美汉学家深受西方学术传统和本国文学理论思潮的影响,以明代前期台阁体为研究对象时,在文本选择的眼光、思维系统、方法... 《剑桥中国文学史》是北美汉学家全面把握中国文学史的代表之作,代表了当代北美汉学界中国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准。北美汉学家深受西方学术传统和本国文学理论思潮的影响,以明代前期台阁体为研究对象时,在文本选择的眼光、思维系统、方法向度、学术体系、文学史观等诸多层面呈现出与国内不同的研究范式。考察《剑桥中国文学史》明代台阁体部分的叙史方式、研究特色及创见之处,反思与纠偏其在学理上的缺失与不足,有助于国内学界对“重写文学史”探索新的可能路径,促进全球学术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 《剑桥中国文学史》 明代台阁体 新历史主义 文化研究
下载PDF
张珪在元朝中期的政治斗争
19
作者 焦浩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5期80-84,共5页
张珪作为元朝中期的汉法派官员,在成宗朝时作为地方特使整顿吏治,在仁宗朝、英宗朝、泰定帝时期都被委以重任,担任朝中要职。他曲折的仕宦经历,反映了元朝中期的官僚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张珪在实施汉法的过程中反复受挫,是元朝中期推行... 张珪作为元朝中期的汉法派官员,在成宗朝时作为地方特使整顿吏治,在仁宗朝、英宗朝、泰定帝时期都被委以重任,担任朝中要职。他曲折的仕宦经历,反映了元朝中期的官僚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张珪在实施汉法的过程中反复受挫,是元朝中期推行“汉法”和“反汉法”斗争的一个缩影。该文拟通过《元史》《新元史》《张珪墓志铭》等基本史料,对张珪与元政府之间的关系演变进行深入探究,分析“汉法”在实施过程遇到的阻力,有助于归纳元朝中期御史台等监察机构无法完全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原因,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元朝中期政治发展路线及制度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珪 元朝中期 政治斗争 “汉法” 《元史》 制度改革
下载PDF
Warfare, Imperialism,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 Review Essay
20
作者 Stephen R. Halsey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8年第1期47-72,共26页
This historiographic essay contends that warfare made and unmade the Qing dynasty between 1644 and 1911, and its study has helped to create the field of modem Chinese history during the past seventy years. It advances... This historiographic essay contends that warfare made and unmade the Qing dynasty between 1644 and 1911, and its study has helped to create the field of modem Chinese history during the past seventy years. It advances three principal claims. First, the literature on war, especially interstate conflict, can serve as a synecdoch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m China field as a whole since the 1950s. The research interests of late Qing specialists have oscillated along an "external-internal-external" axis that corresponds with three distinct periods of intellectual inquiry, scholarly production, and generational dominance. Second, historians have reached inaccurate conclusions about the state capacity of the Qing Empire after 1840 through a crude analysis of the First Sino-Japanese War, a mistake they can rectify by adopting a longer-term perspective on the state-making process. Third, scholars have deftly traced the changing role of military power in modem Chinese politics but have also adopted the interpretive categories of wen and wu from literati discourse without sufficient critical reflection. In the future, researchers may seek to explore the intersection of warfare and the environment, technology, and ethnic identity, approaches that will continue to move the field in comparative, global, and Inner Asian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fare HISTORIOGRAPHY Qing dynasty new Qing history methodology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