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学术概念到文学文体的迁移——文类语境下古代小说的演进逻辑
1
作者 张永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28,共6页
先秦至汉代,小说是一种学术概念;汉末至唐,小说是一种广义的文类概念;由宋至清,小说不仅是一种文类概念,更是一种文体概念。这三种小说概念的演进契机是时代与文风的丕变。在中国古代的文类语境下,概念小说通过向各散文文体的迁移,最终... 先秦至汉代,小说是一种学术概念;汉末至唐,小说是一种广义的文类概念;由宋至清,小说不仅是一种文类概念,更是一种文体概念。这三种小说概念的演进契机是时代与文风的丕变。在中国古代的文类语境下,概念小说通过向各散文文体的迁移,最终形成了小说的各种子文体:向笔记文体迁移,形成了笔记体小说;向杂史杂传迁移,形成了传记体小说。这是古代小说在中国古代文类语境下的独特演进逻辑,也是小说文体在演进过程中自我扬弃、创新的本质体现,这对于我们思考古代文学中其他文体迁移现象或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笔记 杂史杂传 文体 迁移
下载PDF
论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韩愈形象
2
作者 马怡茗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韩愈的名儒形象在唐五代笔记小说中走向了仙道化,其仙道化塑造有三大标志:能识丹篆、死后从圣讨伐敌国和牡丹现诗预知命运。韩愈形象仙道化塑造的历史依据,是韩愈生平经历与诗文文献中流露的亲道倾向。韩愈形象向仙道转化的深层原因是... 韩愈的名儒形象在唐五代笔记小说中走向了仙道化,其仙道化塑造有三大标志:能识丹篆、死后从圣讨伐敌国和牡丹现诗预知命运。韩愈形象仙道化塑造的历史依据,是韩愈生平经历与诗文文献中流露的亲道倾向。韩愈形象向仙道转化的深层原因是中晚唐战乱与庸政的社会背景下,士人无力兴国与求仙避世的矛盾心理。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韩愈形象是唐末士人孤独彷徨身影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笔记小说 韩愈 仙道
下载PDF
百年来笔记小说概念研究综述 被引量:7
3
作者 袁文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4-222,289,共9页
笔记小说是个含混不清的概念,从它产生到现在已整整一百年,百年间,学术界不断对它进行界定与辨析。由于笔记小说本身的复杂性,再加上研究者解释角度的差异性,因此百年后的笔记小说概念仍是个争议不断的话题。笔者综述百年来关于笔记小... 笔记小说是个含混不清的概念,从它产生到现在已整整一百年,百年间,学术界不断对它进行界定与辨析。由于笔记小说本身的复杂性,再加上研究者解释角度的差异性,因此百年后的笔记小说概念仍是个争议不断的话题。笔者综述百年来关于笔记小说概念的研究情况,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记 笔记小说 概念
下载PDF
唐宋笔记文体辨析——为中国古代笔记散文正名 被引量:5
4
作者 马茂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9,160,共7页
笔记小说与笔记散文有很大差别,散文与小说之最终分野是虚构。唐人笔记尚纪实。宋代笔记散文发达,其中野史散文、都市散文在人物塑造、语言创新、文体创新方面都可以比肩古文。中国古代笔记散文应得到正名。
关键词 笔记小说 笔记散文 文体界定 艺术成就
下载PDF
殷芸简论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进德 《河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62-64,共3页
文章介绍了南北朝著名小说家殷芸的生平。认为《殷芸小说》是一部涉及千余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关人物琐事逸闻的杂记式小说作品。该书虽为“野史”,却有一定的文献学意义。而其文学价值首先体现在它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其次它独具特色,一... 文章介绍了南北朝著名小说家殷芸的生平。认为《殷芸小说》是一部涉及千余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关人物琐事逸闻的杂记式小说作品。该书虽为“野史”,却有一定的文献学意义。而其文学价值首先体现在它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其次它独具特色,一是取材范围较以前扩大,二是写法与前人不同。《殷芸小说》奠定了殷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殷芸 殷芸小说 杂记式小说 人物形象
下载PDF
“笔记小说”概念批判与笔记作品的重新分类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兴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80-85,共6页
"笔记小说"这一概念本身具有逻辑混乱的不足,这一概念的使用造成了小说概念上的混乱、目录学的混乱。造成这种混乱局面的表象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理论研究落后于时代的变迁,没能正视小说界已经发生的古今之变和中西之辨,实际上... "笔记小说"这一概念本身具有逻辑混乱的不足,这一概念的使用造成了小说概念上的混乱、目录学的混乱。造成这种混乱局面的表象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理论研究落后于时代的变迁,没能正视小说界已经发生的古今之变和中西之辨,实际上则体现了古今小说概念的冲突、古今主流思想的冲突、古今学科分类的冲突。文章针对以上现象和原因,提出了将笔记类作品划分为"小说类笔记"、"历史类笔记"、"考据类笔记"和"杂俎类笔记"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记小说 概念 批判 笔记 重新分类
下载PDF
论译者注之阐释功能——以伍光建英译《英汉对照名家小说选》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艳群 项凝霜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06-109,113,共5页
译文加注是一种重要的翻译补偿手段,其中阐释类译注最为常见。本文选取伍光建英译的《英汉对照名家小说选》为例,对选集中的阐释类译注进行分类梳理,从释名物、释典故、释文化、释情节和释词义这五大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了解译... 译文加注是一种重要的翻译补偿手段,其中阐释类译注最为常见。本文选取伍光建英译的《英汉对照名家小说选》为例,对选集中的阐释类译注进行分类梳理,从释名物、释典故、释文化、释情节和释词义这五大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了解译者注的阐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注 阐释 伍光建 《英汉对照名家小说选》
下载PDF
关于乡闱的记忆、叙述与想象——以清代士人笔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石焕霞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6-141,共6页
清代笔记史料中谈到乡闱的很多,而记载乡闱之中"鬼神精怪"的文字更多。从今日的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这些故事都有可能是虚构的,但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情景与创作者和传播者的心态与观念却是真实存在的,而我们所要了解的恰恰... 清代笔记史料中谈到乡闱的很多,而记载乡闱之中"鬼神精怪"的文字更多。从今日的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这些故事都有可能是虚构的,但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情景与创作者和传播者的心态与观念却是真实存在的,而我们所要了解的恰恰是这种文字背后的清代社会情况以及处于其中的士人阶层的心理。本文即试图由这一思路出发,对清代笔记史料中关于"乡闱"的文本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和考察,以揭示出清代士人特殊的文化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科举 乡闱 清代笔记 历史记忆
下载PDF
《三国演义》小字注考索 被引量:1
9
作者 胡以存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6-119,共4页
考察《三国演义》小字注的来源及其功能,认定小字注虽非一人一时所加,但小字注极有可能在罗贯中原本中便已存在。通过一条带有时代标记的小字注,初步分析《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的可能性极小。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小字注 成书年代
下载PDF
颠狂与超脱:明清笔记小说中的世俗化圣愚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笑一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00-105,共6页
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受僧传文学中佛教圣愚形象的影响,明清笔记小说中出现了一类超凡脱俗、颠狂不羁、慈悲济世的世俗化圣愚,他们形象地诠释了明清时期佛教世俗化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本文以明清笔记小说为文本,从预测吉凶、善心济世、重... 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受僧传文学中佛教圣愚形象的影响,明清笔记小说中出现了一类超凡脱俗、颠狂不羁、慈悲济世的世俗化圣愚,他们形象地诠释了明清时期佛教世俗化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本文以明清笔记小说为文本,从预测吉凶、善心济世、重情重义、超脱避世四个角度对明清笔记小说中出现的世俗化圣愚进行研究,归纳其特点,诠释其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笔记小说 世俗化圣愚 文化阐释
下载PDF
王韬文言小说中的异国女性书写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大海 《蒲松龄研究》 2019年第3期154-160,共7页
王韬文言小说中的异国女性书写基于其欧洲、日本两次游历,文学表达呈现出传奇化与笔记化的特点。这些异国女子分担了中国古代小说中某些既有形象的职能,其爱情模式则是王韬自身体验与性情的投射。王韬的异国女性书写在展示国外女学,引... 王韬文言小说中的异国女性书写基于其欧洲、日本两次游历,文学表达呈现出传奇化与笔记化的特点。这些异国女子分担了中国古代小说中某些既有形象的职能,其爱情模式则是王韬自身体验与性情的投射。王韬的异国女性书写在展示国外女学,引进特定文学形象,开创异国恋题材三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韬 异国女性 淞隐漫录 传奇性 文言小说
下载PDF
明中叶彭时文言小说集《彭文宪公笔记》考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昌员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101-106,共6页
彭时《彭文宪公笔记》是明中期颇具影响的一部自叙体文言小说集,作者结合自己二十余年内阁从政的经历见闻,记录了自正统十年至成化四年间朝廷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存留了众多朝野掌故、典章规制及内阁重臣的奇闻轶事,揭露了明朝廷面临的... 彭时《彭文宪公笔记》是明中期颇具影响的一部自叙体文言小说集,作者结合自己二十余年内阁从政的经历见闻,记录了自正统十年至成化四年间朝廷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存留了众多朝野掌故、典章规制及内阁重臣的奇闻轶事,揭露了明朝廷面临的内忧外患与重重危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与政治生态,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勤于政事、忧国忧民、高瞻远瞩、忠言直谏的心路历程与性格特征,作品叙事朴素自然,文辞雅洁亲切,值得我们重视并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时 明代中期 《彭文宪公笔记》 《可斋杂记》 文言小说 朝野遗事
下载PDF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语言特色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俊娟 吴燕 《昭通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3-35,共3页
清中叶纪昀晚年为追述平生见闻而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影响的文言笔记小说集,研究者通常把它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对比研究,但在语言特色研究方面,《聊斋志异》的研究早已收获颇丰,而对《... 清中叶纪昀晚年为追述平生见闻而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影响的文言笔记小说集,研究者通常把它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对比研究,但在语言特色研究方面,《聊斋志异》的研究早已收获颇丰,而对《阅微草堂笔记》语言特色的研究却尚未出现系统性、专门性、建树性的成果,仅有一些零星的评价性说法。《阅微草堂笔记》的叙述语言简约、淡雅、冷幽默,人物语言质朴自然、娓娓可听等语言特色鲜明独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 语言特色 文言笔记小说
下载PDF
此小说非彼小说——谈《中国小说史略》的瑕疵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泓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64-68,共5页
我国传统小说是指真实的琐碎事件,现代小说则是指虚构的完整故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符合前者标准的笔记和符合后者标准的传奇、话本兼收并蓄,犯了体例驳杂的错误。鲁迅之所以这样做,与他倔强的个性有关,更与他对我国传统笔记... 我国传统小说是指真实的琐碎事件,现代小说则是指虚构的完整故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符合前者标准的笔记和符合后者标准的传奇、话本兼收并蓄,犯了体例驳杂的错误。鲁迅之所以这样做,与他倔强的个性有关,更与他对我国传统笔记的偏爱有关。因为鲁迅的巨大影响,此后众多的研究者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直照搬《中国小说史略》的框架,由此造成小说观的混乱,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笔记 传奇 话本
下载PDF
野史、杂史和别史的界定及其价值——兼及唐五代笔记或小说的特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子开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9,共9页
本文重新检讨了学术界对野史、杂史和别史的定义,清理了笔记或小说的源流和分类、著录时之部类归并情况,认为野史、杂史和别史其实皆可纳入传统"笔记"或"小说"的范畴。其次,认为这些非正史类文献具有不可忽视的史... 本文重新检讨了学术界对野史、杂史和别史的定义,清理了笔记或小说的源流和分类、著录时之部类归并情况,认为野史、杂史和别史其实皆可纳入传统"笔记"或"小说"的范畴。其次,认为这些非正史类文献具有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但也存在一定局限,使用时需要细加择别。再次,从行卷风气、史馆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唐五代笔记小说的特点,驳正了对唐五代小说或笔记文学性强、真实强弱的宠统指责,认为其史料价值迥别于明清以后几全属虚构之小说。并指出应该在宗教研究等方面,充分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史 野史 杂史 别史 史料价值 笔记 小说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庄子》文化探迹
16
作者 李军均 刘金仿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6-80,共5页
追溯小说的源头,先秦诸子对小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庄子》对小说的影响尤为明显。《庄子》对小说的影响,首先是它最先提出了"小说"的概念和对"小说"为"小道"的学理定位,并且提出了"齐谐"... 追溯小说的源头,先秦诸子对小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庄子》对小说的影响尤为明显。《庄子》对小说的影响,首先是它最先提出了"小说"的概念和对"小说"为"小道"的学理定位,并且提出了"齐谐"、"志怪"等对中国文言小说影响深远的概念与内涵;其次是它的寓言精神对中国古代小说从结构层面到精神状态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小说 志怪 寓言
下载PDF
论宋人笔记小说中王安石的负面形象 被引量:2
17
作者 阳繁华 唐成可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2-35,共4页
王安石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现有的宋人笔记小说中,王安石的形象以负面为主,主要表现在:诡异的出生,性格执拗、强忮,心胸狭窄,祸国害家,等等。造成这一负面形象的原因在于:与宋代党争有关,南宋初期统治者及其追随者的污蔑,与新学... 王安石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现有的宋人笔记小说中,王安石的形象以负面为主,主要表现在:诡异的出生,性格执拗、强忮,心胸狭窄,祸国害家,等等。造成这一负面形象的原因在于:与宋代党争有关,南宋初期统治者及其追随者的污蔑,与新学和"诗祸"有关,等等。这一负面形象的形成影响了后世对王安石的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笔记小说 王安石 负面形象
下载PDF
《盂兰盆经疏新记》日本流传考
18
作者 李铭敬 王荟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46-53,共8页
宋代大智律师元照所撰《盂兰盆经疏新记》传入日本后,以律宗寺院泉涌寺的开版印刷为嚆矢,从中世到近世数次刊行出版。该书在中国已经散佚,难以考据其传播和阅读的历史,但在日本却广为流传,并为僧侣所撰唱导文学、说话文学和佛经注疏等... 宋代大智律师元照所撰《盂兰盆经疏新记》传入日本后,以律宗寺院泉涌寺的开版印刷为嚆矢,从中世到近世数次刊行出版。该书在中国已经散佚,难以考据其传播和阅读的历史,但在日本却广为流传,并为僧侣所撰唱导文学、说话文学和佛经注疏等所征引。其中,《新记》记载的孝子故事成为唱导资料集《言泉集》的重要素材来源,说话集和佛经注疏则多引《新记》对词汇的解释。这些引书撰者包括了净土宗、禅宗、律宗、真言宗等不同宗派的僧侣,这与泉涌寺诸宗兼学的主张及其对各宗派的影响颇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照 《盂兰盆经疏新记》 汉籍传播 日本文献 佛经注疏
下载PDF
论刘永济的说部流别研究
19
作者 陈文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5-73,共9页
刘永济的小说研究成果,名为《说部流别》,而他对不同流别之小说的研究,也始终贯彻了一个原则:尊重不同类型小说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加以考察。对于"两汉六朝杂记小说"、"唐代短篇小说"和"宋元... 刘永济的小说研究成果,名为《说部流别》,而他对不同流别之小说的研究,也始终贯彻了一个原则:尊重不同类型小说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加以考察。对于"两汉六朝杂记小说"、"唐代短篇小说"和"宋元以来章回小说",他分别借鉴了班固、纪昀所倡立的子部小说尺度、洪迈等人"唐人小说""与诗律同称一代之奇"的视角以及耐得翁、郎瑛以来诸多通俗小说行家的理论。刘永济不盲从一家,不拘泥一隅,表现出一个现代学者的通达和气度。而他丰厚的学术积累和对于中国古代各种文体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他对小说作品做出准确的评鉴,其成果因而见解不俗,特点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永济 说部流别 杂记小说 短篇小说 章回小说
下载PDF
钞本小说《明时演义》源流考
20
作者 李玉宝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7-101,共5页
《明时演义》是翻译家、文学家林纾在民国期间抄写的一部报章小说合集,现存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属海内外孤本,小说作者、发表刊物均无记载。文章通过考辨指出,其作者是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程道一,文字来自《小公报》上的长篇连载小说《... 《明时演义》是翻译家、文学家林纾在民国期间抄写的一部报章小说合集,现存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属海内外孤本,小说作者、发表刊物均无记载。文章通过考辨指出,其作者是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程道一,文字来自《小公报》上的长篇连载小说《消闲演义》。林纾在民国战乱不堪、家庭迭遭变故的背景下抄写了《消闲演义》的起始部分内容。文章另对《明时演义》"落户"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做了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钞本小说 明时演义 消闲演义 林纾 版本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