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产业结构如何影响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蔡果兰 吕林旺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3-98,124,共17页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正在持续进行,如何提高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学界广泛关注的话题。然而现有针对定居意愿的研究多局限于收入、心理等个人属性,忽略了产业结构等客观因素对定...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正在持续进行,如何提高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学界广泛关注的话题。然而现有针对定居意愿的研究多局限于收入、心理等个人属性,忽略了产业结构等客观因素对定居意愿的制约与塑造。通过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城市产业结构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个人就业质量和心理认同作为中介变量,解释了产业结构对定居意愿所产生的较强的间接影响;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行业类型在该影响路径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不同产业的流动人口在定居意愿的影响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产业群体更关注就业质量,第三产业群体则近似相同的受到心理认同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提供符合产业需求的就业机会,增强流动人口心理认同的建设,进而推动当地的城镇化和市民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定居意愿 产业结构 就业质量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人口-产业”匹配视角下大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特征与优化策略——以上海市为例
2
作者 林诗佳 钮心毅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3,共8页
多中心是大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思路,一般通过积极的人口布局优化政策、产业布局优化政策来实现。基于上海案例,使用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探索2010-2020年间在人口、产业布局优化政策导向下上海市常住人口和就业岗位的空间分布变... 多中心是大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思路,一般通过积极的人口布局优化政策、产业布局优化政策来实现。基于上海案例,使用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探索2010-2020年间在人口、产业布局优化政策导向下上海市常住人口和就业岗位的空间分布变化,从数量匹配、类型匹配两个维度量化认识人口-产业匹配特征,并通过向心通勤变化揭示了人口-产业匹配特征对市域空间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的人口布局优化政策、产业布局优化政策均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全市层面出现一定程度的人口-产业数量失配和类型失配现象。这导致了要素流动视角下市域空间结构更趋于单中心极化,与“多中心”发展目标相悖。最后提出大城市制定人口布局优化和产业布局优化政策时必须考虑两者协同,人口-产业匹配有助于实现多中心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产业匹配 城市空间结构 常住人口 就业岗位 上海
下载PDF
超大城市工业重型化转型与人口变迁——以广州为例
3
作者 何汝勤 《南方人口》 CSSCI 2024年第2期27-39,共13页
从21世纪初广州工业重型化转型的视角,解析2005年前后广州常住人口规模不寻常的变化现象,即先持续减少再大幅上升。通过选取并整理38个一、二线城市的人口相关面板数据,依次进行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合成控制法分析,本文发现广州在21世... 从21世纪初广州工业重型化转型的视角,解析2005年前后广州常住人口规模不寻常的变化现象,即先持续减少再大幅上升。通过选取并整理38个一、二线城市的人口相关面板数据,依次进行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合成控制法分析,本文发现广州在21世纪初进行的重化工业调整对常住人口,尤其是流动人口、就业人口产生较大影响。在工业重型化调整的阵痛期,新兴与传统制造行业的就业形成取舍,外来人口流动性增强,使得2000-2005年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逐年减少具有独特性。进入重化工业主导新阶段之后,广州常住人口在2006年开始大幅增长,并与就业人口增势保持一致,其中,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人员的数量明显增加,劳动者素质水平提高。实现工业重型化转型的广州,不仅扩大了就业人口的规模,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就业结构,更好地推动城市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住人口 就业人口 产业人口 工业重型化
下载PDF
广东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结构性及人口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振宇 匡耀求 黄宁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91-97,共7页
在对广东省不同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状况、人口文化素质及全省各年度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程度进行比较后认为 :全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偏离程度仍然居高 ,劳动力的产业间、区域间流动近年来遇到阻力 ,珠三角和山区及东西两翼的产业结... 在对广东省不同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状况、人口文化素质及全省各年度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程度进行比较后认为 :全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偏离程度仍然居高 ,劳动力的产业间、区域间流动近年来遇到阻力 ,珠三角和山区及东西两翼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及人口素质变化已出现明显分异 .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水平互为因果 ,因此这种分异加大了缩小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人口素质
下载PDF
人口结构转变、产业及就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劳动力供求关系分析 被引量:49
5
作者 王欢 黄健元 王薇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10,共10页
本文基于联合国对中国人口预测的调整结果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数据,对劳动参与率、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就业弹性等关键因素在2030年前的变动趋势做出了相关假设,并结合人口结构转变、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情况对我国劳动力供... 本文基于联合国对中国人口预测的调整结果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数据,对劳动参与率、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就业弹性等关键因素在2030年前的变动趋势做出了相关假设,并结合人口结构转变、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情况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表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历史拐点的到来决定了我国劳动力供给持续减少趋势的必然性,而低年龄别劳动参与率的大幅下降和人口结构转变对总体劳动参与率抑制作用的加速共同决定了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的终结;从长期趋势来看,在产业与就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二、三产业保持着相对充足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而第一产业对劳动力则具有挤出效应;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将在"十三五"末期面临劳动力供求关系的逆转,现阶段已经出现的就业结构性问题若不得到有效解决,则届时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需求 人口结构转变 产业及就业结构调整
下载PDF
劳动力供求形势转折之下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47
6
作者 方行明 韩晓娜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70,共11页
从2004年开始,随着"民工荒"的出现,中国劳动力供求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劳动力短缺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覆盖面越来越广。因此,需要对过去的有关学术观点、政府政策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本研究认为,从长期趋势看,第三产业对就业的... 从2004年开始,随着"民工荒"的出现,中国劳动力供求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劳动力短缺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覆盖面越来越广。因此,需要对过去的有关学术观点、政府政策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本研究认为,从长期趋势看,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影响程度最大,吸纳就业能力最强,但第二产业的就业贡献率和就业弹性指标快速上升,甚至超过第三产业,"民工荒"在第二产业中表现得更加突出;虽然第一产业目前仍是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但由于农村人口结构中青壮年及新生人口比例的不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供给不足将成为长期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潜力已经不大。对此,应优先满足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通过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第二产业的发展,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适度控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盲目扩张的趋势,缓解用工需求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荒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人口结构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北京市人口调控: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 被引量:38
7
作者 王继源 陈璋 胡国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117,共7页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市提出了新的人口调控目标,到2020年要将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实现北京市新的人口调控目标,必须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最终实现三地产业、人口的合理布局。...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市提出了新的人口调控目标,到2020年要将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实现北京市新的人口调控目标,必须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最终实现三地产业、人口的合理布局。本文依据统计局最新的201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价值表,编制了19部门完全劳动消耗表,提出了劳动影响力、活劳动转化系数的概念,并具体给出了某一产业是如何影响其他产业就业量的计算公式。利用完全劳动消耗表所反映的各产业间的劳动消耗关系,结合各产业的具体特点,提出了直接转移、转移上游、限制需求、转移环节四条疏解办法。并进一步定量测算了产业疏解后对本部门和关联部门就业人口的影响程度,模型结果显示,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是直接转移的最重要抓手,转移北京市批发零售业10%总产值,直接就业和关联就业将分别下降19.8、4.1万人就业,最终减少23.9万就业人口;转移制造业10%总产值,直接就业和关联就业将分别下降14万、8.2万人,最终减少22.2万就业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人口控制 产业疏解 投入产出 关联就业
下载PDF
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拐点出现时间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孙超平 李姚矿 潘若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69-1673,共5页
文章通过分析对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四大经济区域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增幅情况,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出现了拐点;通过对四大区域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变动幅度的比较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结论。
关键词 产业梯度转移 第二产业 工业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 从业人数
下载PDF
城市产业发展、就业需求与人口流动:中国与国际经验 被引量:7
9
作者 都阳 屈小博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32,共7页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典型国际大城市在城市产业分布、就业与人口聚集方面的一般规律及特征,揭示相应经济发展阶段城市人口规模、产业分布与劳动力就业分布关系的特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经...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典型国际大城市在城市产业分布、就业与人口聚集方面的一般规律及特征,揭示相应经济发展阶段城市人口规模、产业分布与劳动力就业分布关系的特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经济结构即产业结构及其布局将会根据要素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并不断调整,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需求变化促进就业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由此城市人口流动及规模相应发生变化,国际大城市人口总量规模及其增长也将随之变动直至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产业分布 就业需求 人口规模
下载PDF
吉林省四平市综合城市化水平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凤 李秀霞 刘春燕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60-64,70,共6页
比较分析了1995—2010年吉林省四平市综合城市化水平、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城市化水平关系,从人口、产业结构和就业共3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四平市综合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结果表明:(1)四平市综合城市化水平15年来呈现稳步上... 比较分析了1995—2010年吉林省四平市综合城市化水平、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城市化水平关系,从人口、产业结构和就业共3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四平市综合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结果表明:(1)四平市综合城市化水平15年来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总值偏低;(2)四平市城市化人口主要为市内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移,这是四平市呈现"虚城市化"的主要原因;(3)四平地区工业发展的较好大环境和资源基础对综合城市化水平贡献较大,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于第二产业;(4)四平市就业结构为"一、三、二"模式,就业结构较落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完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四平市
下载PDF
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回顾与中国实践展望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宇 刘爽 《西北人口》 CSSCI 2019年第2期1-11,共11页
文章通过回顾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的发展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将第二次人口红利分解为老龄化红利和人力资本红利的观点,并结合相关数据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我国老... 文章通过回顾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的发展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将第二次人口红利分解为老龄化红利和人力资本红利的观点,并结合相关数据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我国老年群体中高知老年人比例快速增加,从1982年的0.32%增加到2010年的3.26%(增幅达9.19倍),他们所具有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就业特征以及高储蓄高投资的经济特征有利于未来收获老龄化红利;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劳动适龄人口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模式正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高附加值行业转变并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收获人力资本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第二次人口红利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经济发展
下载PDF
产业发展与人口就业协调共进研究——以江苏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战炤磊 《人口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3期30-36,46,共8页
产业发展与人口就业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效应,二者的良性互动既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路径。借助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两个定量指标对江苏产业发展与人口就业的联系效应作了实证分析。江苏产业发展与人口就业... 产业发展与人口就业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效应,二者的良性互动既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路径。借助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两个定量指标对江苏产业发展与人口就业的联系效应作了实证分析。江苏产业发展与人口就业之间的协调程度较差。必须换位思考,根据三次产业发展的特点探讨促进二者协调共进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 人口就业 结构偏离度 就业弹性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就业效应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挺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1-939,共9页
随着中国制造业中生产者服务业元素的不断提升,就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利用1995~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实证研究了二、三产业融合与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以及分行业就业人数变化等变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市场竞争度以... 随着中国制造业中生产者服务业元素的不断提升,就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利用1995~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实证研究了二、三产业融合与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以及分行业就业人数变化等变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市场竞争度以及城市化水平等因素后,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与服务业从业人口比重显著的正相关,但对不同行业就业人口数变化的影响是不均衡的,在此基础上,就制造业服务化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者服务业 产业融合 就业人口
下载PDF
上海市流动人口特征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亮 杨胜利 《人口与社会》 2014年第1期22-26,48,共6页
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六普"数据,对2005—2010年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变化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来流动人口对上海GDP增长的贡献度达30%以上;近5年,上海流动人口从中心区向近、远... 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六普"数据,对2005—2010年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变化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来流动人口对上海GDP增长的贡献度达30%以上;近5年,上海流动人口从中心区向近、远郊流动的地理分布变化与上海的投资增长中心逐渐向近郊转移的趋势有很强的对应性,同时,流动人口的区域分布与上海工业企业的区域分布间有着极高的正向相关性。外来流动人口在缓解上海经济发展与劳动力相对不足的同时,其低水平的就业结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导致第二产业的"滞移问题",减缓了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来源地构成 年龄结构 就业特征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下载PDF
城市化滞后与城市化滞后程度测算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相成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31,共3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滞后与否是相对与其自身的工业化程度而言的 ,这一滞后的程度 ,不能用“国外城市化水平 -本国城市化水平”去测定。直接用本国的工业化程度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差数去表示城市化的滞后程度 ,则意味将整个农村不存...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滞后与否是相对与其自身的工业化程度而言的 ,这一滞后的程度 ,不能用“国外城市化水平 -本国城市化水平”去测定。直接用本国的工业化程度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差数去表示城市化的滞后程度 ,则意味将整个农村不存在非农产业人口 ,视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适应状态 ,这显然也是不恰当的。再加现行城乡人口统计口径方面的原因 ,需要专门探讨测算城市化滞后程度的方法。笔者利用工业化程度、城市就业人数、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等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 ,匡算出 :2 0 0 0年中国城市化的滞后程度为 11 95 % ;并匡算出当年的城市化缺口为 :劳动力人数 85 0 1万、人口数 1 2 9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滞后程度 工业化 人口查 就业人数 中国
下载PDF
城市产业结构变动指数的方法改进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珺 李威 《城市观察》 2016年第5期5-16,共12页
本文在改进Duranton提出的产业变动指数的基础上,对我国2003-2013年281个地级市的就业数据进行了分行业、分类型与分时间阶段的测量,发现随着时间阶段的推进,我国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动指数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城市规模越大,产业结构变动... 本文在改进Duranton提出的产业变动指数的基础上,对我国2003-2013年281个地级市的就业数据进行了分行业、分类型与分时间阶段的测量,发现随着时间阶段的推进,我国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动指数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城市规模越大,产业结构变动指数越高。此外,不同类型的城市之间在不同时间阶段的就业流入与流出产业中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尚不十分明显,这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特大城市并没有从聚集转向全面扩散。因此,建议我国城市在下一步的发展政策中,要注意在提升特大城市新产业成长与产业扩张能力的同时,加快推动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特大城市中产业的加工制造生产环节外移,促进其与周边城市之间形成良好的分工与互动,从而实现城市之间协调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类型 城市产业结构变动指数 就业人口变动
下载PDF
江苏人口流动与就业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纪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2065-12067,共3页
以江苏省为例,收集了1978~2006年的多方面数据,指出城乡收入差距是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以三大产业为切入点,讨论了农村人口流动与就业的相关关系,并且从三大产业以及劳动者本身两方面给出建议,促使农村人口流动与就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农村人口流动 就业 三大产业
下载PDF
论重建后工业化对美国黑人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立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9-115,共7页
重建后,工业化对美国黑人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改变了黑人在美国的人口分布,刺激了黑人人口的流动与黑人人口结构、劳动就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并促进了黑人新型的社会、经济和家庭结构的... 重建后,工业化对美国黑人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改变了黑人在美国的人口分布,刺激了黑人人口的流动与黑人人口结构、劳动就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并促进了黑人新型的社会、经济和家庭结构的形成。工业化为黑人在20世纪的崛起准备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城市化 人口结构 劳动就业结构 家庭结构
下载PDF
基于ARMR模型的河北省“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就业人数预测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丽峰 《技术经济》 2008年第3期114-118,共5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建立河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ARMA模型,对河北省"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就业人数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其特点,并提出了优化调整河北省三次产业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建立河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ARMA模型,对河北省"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就业人数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其特点,并提出了优化调整河北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五”时期 三次产业 就业人员 ARMA模型 河北
下载PDF
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流动人口就业结构调整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婵 《特区经济》 2012年第3期58-60,共3页
1990年以来,上海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果初显。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流动人口就业行业、职业分布相对集中,二、三产业就业人口中以低层次就业为主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分析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对流动人口就业影响的基础上,针对... 1990年以来,上海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果初显。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流动人口就业行业、职业分布相对集中,二、三产业就业人口中以低层次就业为主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分析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对流动人口就业影响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流动人口文化素质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人才需求不匹配、就业结构制约产业升级以及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