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cially Excluded Children: Listening to the Experiences of the Inmates of the Institutional Care
1
作者 Rashmi Pramanik 《Journal of Sociology Study》 2013年第9期684-696,共13页
关键词 社会经济背景 家庭护理 机构 孩子 医疗保健 干预措施 边缘化 权利
下载PDF
School Offers Family Care to Orphans
2
作者 OUR STAFF REPORTERS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9年第2期18-19,共2页
On October 12, 2008, a train- ing school for orphans was inaugurated at Nanshanggang Village, Fangshan District,Beijing Municipality. "Ours is not an ordinary orphanage," said school official Zhang Mei. "It aims to... On October 12, 2008, a train- ing school for orphans was inaugurated at Nanshanggang Village, Fangshan District,Beijing Municipality. "Ours is not an ordinary orphanage," said school official Zhang Mei. "It aims to produce members of the social elite by letting orphans grow in love and warmth characteristic of wholesome famil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ool offers family Care to orphans ZHANG
下载PDF
论汉画像历史故事的两种图像叙事模式及其形成机制——以“赵氏孤儿”为例
3
作者 朱浒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8,共11页
“赵氏孤儿”是汉画像历史故事中的一个著名案例,其图像目前已知存三处。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存两例,其中一例带有“榜题”,均采用瞬间叙事。河南南阳杨官庄汉墓存一例,图像分四层,“赵氏孤儿”与“獒咬赵盾”并列,采用分层式连环画叙事... “赵氏孤儿”是汉画像历史故事中的一个著名案例,其图像目前已知存三处。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存两例,其中一例带有“榜题”,均采用瞬间叙事。河南南阳杨官庄汉墓存一例,图像分四层,“赵氏孤儿”与“獒咬赵盾”并列,采用分层式连环画叙事。本文考证出江苏徐州白集汉墓前室北横梁上存一例不为人知的“赵氏孤儿”图像,采用长卷式连环画叙事,依时间顺序描绘了四个精彩瞬间。汉画像历史故事的图像叙事从单幕走向多幕,应受到早期青铜画像叙事传统、汉画发展内在规律、图像载体转换、地域性差异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历史故事 赵氏孤儿 白集汉墓 图像叙事
下载PDF
北朝天水赵氏宦居与乡里变迁
4
作者 陈鹏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2,共12页
十六国时期,天水赵氏因仕宦后秦形成“京兆—天水”的“双家形态”。随着后秦衰亡,赵逸、赵温、赵迁三支分别进入赫连夏、仇池和江左,后又皆入仕北魏。在北魏,赵逸、赵温二支皆宦居京师,但分别葬于洛阳和天水,呈现出不同的乡里认同;赵... 十六国时期,天水赵氏因仕宦后秦形成“京兆—天水”的“双家形态”。随着后秦衰亡,赵逸、赵温、赵迁三支分别进入赫连夏、仇池和江左,后又皆入仕北魏。在北魏,赵逸、赵温二支皆宦居京师,但分别葬于洛阳和天水,呈现出不同的乡里认同;赵迁一支,随仕宦而居,却归葬于家族在后秦开创的京兆小陵原祖茔。北朝后期,赵逸一支宦居北齐京城邺城,但以洛阳为乡里;赵迁一支,因仕宦西魏、北周,回归京兆乡里;赵温子孙在乡里认同上,则呈现出京城与天水的分歧。北朝天水赵氏的个案研究显示,北朝士族因仕宦而迁徙乃至移居京城可能已较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赵氏 士族 仕宦 乡里认同 家族溯源
下载PDF
中国原创歌剧《赵氏孤儿》的音乐创作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婷婷 顾晓晖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51-55,60,共6页
《赵氏孤儿》是一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大型经典原创歌剧,其成功之处应深入探索,以为借鉴。从三个方面论证分析该剧的音乐特点:音乐语言和人物形象的完美融合,升华了歌剧效果;以多声部音乐形式塑造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增强歌剧感染力... 《赵氏孤儿》是一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大型经典原创歌剧,其成功之处应深入探索,以为借鉴。从三个方面论证分析该剧的音乐特点:音乐语言和人物形象的完美融合,升华了歌剧效果;以多声部音乐形式塑造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增强歌剧感染力;大胆借鉴中国民族元素,彰显原创歌剧特点。探索其音乐特点对发展中国原创歌剧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创歌剧 《赵氏孤儿》 音乐特点 音乐语言 民族元素
下载PDF
《史记》“赵氏孤儿”:家臣阶层的历史叙事
6
作者 曲利丽 《励耘学刊》 2023年第2期1-14,303,共15页
《史记》“赵氏孤儿”故事与《左传》所载“原、屏之难”相比,在叙述视角、祸因阐释、思想倾向、历史视域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改变。这种改变不能简单理解为虚构,而是时代变化的结果。“赵氏孤儿”反映了春秋晚期家臣阶层兴起的社会现实... 《史记》“赵氏孤儿”故事与《左传》所载“原、屏之难”相比,在叙述视角、祸因阐释、思想倾向、历史视域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改变。这种改变不能简单理解为虚构,而是时代变化的结果。“赵氏孤儿”反映了春秋晚期家臣阶层兴起的社会现实,是由家史建构出来的历史文本,张扬的是家臣阶层特有的忠义政治伦理观。司马迁在《史记》中收录“赵氏孤儿”故事,主要是认同其政治伦理观念以及“天命论”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屏之难” “赵氏孤儿” 家臣 家史 司马迁
下载PDF
“中国孤儿”故事在十八世纪欧洲的传播——以《赵氏孤儿》的改编为核心 被引量:1
7
作者 谭渊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著名悲剧作品。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收录了《赵氏孤儿》法译本,随后在欧洲引发了关注。1736年,耶稣会率先上演了以“救孤”为主题的戏剧《召公》。此后,在法国、英国、奥地利、德...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著名悲剧作品。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收录了《赵氏孤儿》法译本,随后在欧洲引发了关注。1736年,耶稣会率先上演了以“救孤”为主题的戏剧《召公》。此后,在法国、英国、奥地利、德国至少出现了六部以“中国孤儿”故事为基础的改编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各不相同的改编思路。伏尔泰改编的“五幕孔子道德剧”《中国孤儿》融入了启蒙精神,宣扬了儒家的仁爱思想;意大利剧作家梅塔斯塔西奥的《中国英雄》褒扬了博爱与忠诚;英格兰作家哈切特和爱尔兰剧作家墨菲的《中国孤儿》突出了对暴政及侵略军的反抗;德国作家维兰德的《金镜》将“中国孤儿”故事与“重返自然”的教育思想融为一体;弗里德里希的《中国人或命运的公正》则宣扬了善恶有报、天命难违的观念。这些欧洲作品从不同角度吸收了“中国孤儿”故事中的优秀元素,也推动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在西方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伏尔泰 梅塔斯塔西奥 维兰德 中学西传
下载PDF
“为了农民”与“拒绝农民”——家世观照下赵树理创作之得失
8
作者 李超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家世作为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常见议题,在现代文学中亦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赵树理研究可为一例。伴随着家道中落,坠入穷人堆里的作家目力所及皆是苦难,强烈的共情使赵树理将“为了农民”视作一直以来的信仰。“农民本位”的心理态势投射... 家世作为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常见议题,在现代文学中亦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赵树理研究可为一例。伴随着家道中落,坠入穷人堆里的作家目力所及皆是苦难,强烈的共情使赵树理将“为了农民”视作一直以来的信仰。“农民本位”的心理态势投射到话语实践,赵树理在创作中有意维护农村家庭完整,理解农民对未来的展望很近,重视穷人的人格尊严。然而信仰一旦走向极端就会演变成一种精神负担,“有意识地保持农民意识”使赵树理遇到自己小说创作的瓶颈,过分倚重民间资源造成了文学叙事的枯索呆板。加之作家亲眼目睹诸多亲友因失去土地断绝生路,故深陷于农民与土地的胶着关系中无法自拔,所以在创作中出现拒绝农村青年向外发展,以至于希望其世代匍匐在土地上的偏执情绪。赵树理的家世一方面催生“为了农民”的信仰,一方面呈现“拒绝农民”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家世 主体心理 话语叙事
下载PDF
张照与松江王氏家族的姻亲关系及相关书事考论
9
作者 梁骥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20,共7页
松江张氏家族和王氏家族两个名门望族的联姻始于张照父亲张彚娶王九龄女儿为妻,此后张、王两家又多次联姻,结成四代姻亲关系。外祖父王九龄对四岁便失去母亲的张照十分疼惜,对其未来也多有期许。在张照少年读书西溪时与高士奇女孙定亲,... 松江张氏家族和王氏家族两个名门望族的联姻始于张照父亲张彚娶王九龄女儿为妻,此后张、王两家又多次联姻,结成四代姻亲关系。外祖父王九龄对四岁便失去母亲的张照十分疼惜,对其未来也多有期许。在张照少年读书西溪时与高士奇女孙定亲,从叔外祖父王鸿绪、王九龄进士同年孙岳颁学习书法过程中,王九龄及其家族均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张照以诗文书法得康熙欣赏,入直南书房,为康熙玺印“戒之在得”书写印面篆文,也有他与王氏家族姻亲关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照 王氏家族 姻亲 康熙 书法
下载PDF
论余昭诗歌中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
10
作者 李德品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3-87,共5页
余昭是清中后期西南地区有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传统文化浸润,体现出浓烈的家国情怀及对儒家文化的认同:一是受儒家忠君报国思想的影响,对国家统一和强大充满了自豪感;二是受传统士人价值观的影响,有着为天下苍生奋斗的壮志;三是... 余昭是清中后期西南地区有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传统文化浸润,体现出浓烈的家国情怀及对儒家文化的认同:一是受儒家忠君报国思想的影响,对国家统一和强大充满了自豪感;二是受传统士人价值观的影响,有着为天下苍生奋斗的壮志;三是受安土重迁思想的影响,对乡土充满了深深的眷念。余昭诗歌创作中充满着为国奋斗的豪情壮志及担当精神。余昭从国之大者、国家统一的角度来看待本民族的历史和贡献,从个人情感上升为家国情怀,对于构建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主体精神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提供了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昭 家国情怀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赵氏孤儿》在海外的传播及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艳春 赵长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99,共5页
《赵氏孤儿》在海外传播有两个系统:一是书面阅读文本;二是以供演出用的脚本,戏剧脚本名为《中国孤儿》。《赵氏孤儿》在法、英两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法国主要是伏尔泰的编译本《中国孤儿》,该编译本赞颂了中国的文明力量,间接促进了... 《赵氏孤儿》在海外传播有两个系统:一是书面阅读文本;二是以供演出用的脚本,戏剧脚本名为《中国孤儿》。《赵氏孤儿》在法、英两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法国主要是伏尔泰的编译本《中国孤儿》,该编译本赞颂了中国的文明力量,间接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在英国,谋飞将其变为宣扬爱自由、爱祖国的作品,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法、英译本并未忠实于《赵氏孤儿》原作,留下了解构中国形象的空间,致使中国形象开始走向低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和《中国孤儿》 伏尔泰 中国形象 编译
下载PDF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历史剧《赵氏孤儿》的改编策略 被引量:8
12
作者 邹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43,共7页
历史题材尤其是改编之作的大量出现,是近年来包括话剧在内整个文艺创作的重要趋势,其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国家话剧院同时改编的两出历史剧《赵氏孤儿》尤具代表性。以此为个案分析比较,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两出同名话剧在取材、主题... 历史题材尤其是改编之作的大量出现,是近年来包括话剧在内整个文艺创作的重要趋势,其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国家话剧院同时改编的两出历史剧《赵氏孤儿》尤具代表性。以此为个案分析比较,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两出同名话剧在取材、主题、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处理,而且可以窥见近年来话剧改编理念偏重改编者主体感受的发展变化,从而有助于我们对历史题材创作热潮形成原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剧 《赵氏孤儿》 改编理念 改编策略
下载PDF
置换变形、复仇母题与象征意象——《赵氏孤儿》的神话原型阐释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志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81,共6页
《赵氏孤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如何理解"赵氏孤儿"现象,尤其是在上演的不同版本中,采用了不同的改编和解构策略,这种改编和解构又意味着什么?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赵氏孤儿》从历史到故事传说的演绎过程,从戏曲到话... 《赵氏孤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如何理解"赵氏孤儿"现象,尤其是在上演的不同版本中,采用了不同的改编和解构策略,这种改编和解构又意味着什么?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赵氏孤儿》从历史到故事传说的演绎过程,从戏曲到话剧的改编过程,是一种母题的置换变形;《赵氏孤儿》表现的是复仇的神话母题,但是在话剧改编中消解了复仇的问题;《赵氏孤儿》的舞台空间,是一个不断仪式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置换变形 复仇母题 象征意象
下载PDF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之比较——兼析伏尔泰对儒学的误读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怀军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9,共5页
中国元代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启发法国作家伏尔泰创作了《中国孤儿》 ,但两剧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主题传达都相差甚远。之所以如此 ,缘于伏公出于当下贬抑基督教伦理褒扬“孔子道德”、标举“文明战胜野蛮”以及宣扬开明君主制的需要而... 中国元代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启发法国作家伏尔泰创作了《中国孤儿》 ,但两剧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主题传达都相差甚远。之所以如此 ,缘于伏公出于当下贬抑基督教伦理褒扬“孔子道德”、标举“文明战胜野蛮”以及宣扬开明君主制的需要而对《赵》剧和儒学产生的有意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中国孤儿》 叙事 主题 有意误读
下载PDF
话剧《赵氏孤儿》(人艺版)的人物置换与主题转移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小鸥 李昕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5-38,共4页
“赵氏孤儿”主题故事最早见于《左传》 ,后为多种戏剧 (戏曲 )作品展现 ,几乎每一次改编都赋予情节新的发展和变化。 2 0 0 3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的话剧《赵氏孤儿》 ,人物、情节和主题的同时扩展在舞台表现上显示出某种不协调。这... “赵氏孤儿”主题故事最早见于《左传》 ,后为多种戏剧 (戏曲 )作品展现 ,几乎每一次改编都赋予情节新的发展和变化。 2 0 0 3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的话剧《赵氏孤儿》 ,人物、情节和主题的同时扩展在舞台表现上显示出某种不协调。这种不协调的深层原因是情节的扩展与变化 ,外在表现为人物置换和与之相关的主题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赵氏孤儿》 人物置换 情节设置 主题思想
下载PDF
甾体激素受体超家族的基因调控机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毛俊浩 吕志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甾体激素受体超家族是一类基因反式作用因子,对RNA聚合酶Ⅱ转录的某些蛋白质基因和RNA聚合酶Ⅰ转录的核糖体RNA基因均有正或负的转录调节作用.超家族对RNApolⅡ转录的基因调控的机理包括受体激活,相关蛋白解离,磷酸... 甾体激素受体超家族是一类基因反式作用因子,对RNA聚合酶Ⅱ转录的某些蛋白质基因和RNA聚合酶Ⅰ转录的核糖体RNA基因均有正或负的转录调节作用.超家族对RNApolⅡ转录的基因调控的机理包括受体激活,相关蛋白解离,磷酸化,同源/异源二聚化,核转位,与正/负激素应答元件及相应转录蛋白作用,最终激活或抑制特异靶基因的转录.甾体激素对RNApolⅠ转录的基因的调节作用以及超家族中的经典受体和孤儿受体非配合的激活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体激素受体 超家族 基因调控
下载PDF
宋代赵稹、赵师旦家族事迹考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元林 孙廷林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0-244,共5页
文献记载中多误以赵稹、赵师旦为叔侄,二人实乃叔祖-侄孙关系。赵稹、赵师旦家族原籍单州成武县(今山东成武县),文献中或误作武城(今河北武城县)或概言单父(治今山东单县),均不确。赵稹徙居宣城(今安徽宣城),赵师旦一系徙居楚州山阳(今... 文献记载中多误以赵稹、赵师旦为叔侄,二人实乃叔祖-侄孙关系。赵稹、赵师旦家族原籍单州成武县(今山东成武县),文献中或误作武城(今河北武城县)或概言单父(治今山东单县),均不确。赵稹徙居宣城(今安徽宣城),赵师旦一系徙居楚州山阳(今属江苏淮安)。赵氏家族的姻亲关系反映出宋代士大夫家族婚姻重门第与才识的特点。赵师旦壮烈殉国,被王朝树为忠义典范,屡被封赐,列入祀典。王朝通过祠神封赐推进教化,赵氏家族则积极借王朝对赵师旦忠义殉国的褒扬维持家族长盛不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赵稹 赵师旦 家族 教化
下载PDF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亦辉 李秀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85-88,共4页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虽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文景观之中,但在"复仇"这一基点上仍具有可比性。二剧对复仇母题处理上的差异:就思想主题而言,《赵氏孤儿》是对社会、伦理的批判,《哈姆雷特》是对文化、人性的批判;就...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虽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文景观之中,但在"复仇"这一基点上仍具有可比性。二剧对复仇母题处理上的差异:就思想主题而言,《赵氏孤儿》是对社会、伦理的批判,《哈姆雷特》是对文化、人性的批判;就戏剧形态而言,《赵氏孤儿》以"故事"为中心,《哈姆雷特》以"性格"为中心;就人性刻画而言,《赵氏孤儿》是鲜明的个性与单纯的人性的统一,《哈姆雷特》是性格的复杂性与蕴涵的多义性的统一;就对传统文化、现实秩序的价值取向而言,《赵氏孤儿》是持认同和实用的态度,《哈姆雷特》是以否定和颠覆为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哈姆雷特》 复仇母题 人性刻画
下载PDF
“赵氏孤儿”史实辨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白国红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2,共3页
春秋中期,晋国发生了一场震动当时国内外政坛的变故,强卿赵氏被灭。作为族诛之祸的孑遗及以后中兴赵氏的重要人物,赵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对象。本文依据文献典籍,对与此事件相关的赵武的一些史实进行了辨析。
关键词 春秋中期 赵氏孤儿 考辨
下载PDF
“赵氏孤儿”书写中情与理的两维考量——以《史记·赵世家》“程婴谋取他人婴儿”与元杂剧《赵氏孤儿》“程婴舍子”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益荣 赵莎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67,共7页
"赵氏孤儿"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大报仇》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阶段。其中最需要认真分析的一个细节就是代替孤儿死去的孩子的来源:《史记》里是"程婴谋取他人婴儿",杂... "赵氏孤儿"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大报仇》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阶段。其中最需要认真分析的一个细节就是代替孤儿死去的孩子的来源:《史记》里是"程婴谋取他人婴儿",杂剧里是"程婴舍子"。这一细节看似小问题,其实不然,它正反映出司马迁和纪君祥不同的伦理观。从西方人学理论看,《史记》的书写,更具有其合理性,反映出司马迁既从儒家伦理出发歌颂程婴的忠义精神,又不使其陷入不讲亲情的尴尬,达到情与理的完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史记》 “谋取他人婴儿” 情理考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