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辈复登临”:吴门赤壁登临图的叙事反叛及其意义世界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一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31,共10页
吴门画派的赤壁登临图不仅呼应着苏轼的《后赤壁赋》书写,而且触通着自魏晋以来绵延不绝的登临文化传统。不同于此前受乔仲常、文徵明形塑的图像叙事方式,朱朗、钱榖、蒋乾、文嘉、张瑞图、吴士冠等人的赤壁登临图探索了“环形空间叙事... 吴门画派的赤壁登临图不仅呼应着苏轼的《后赤壁赋》书写,而且触通着自魏晋以来绵延不绝的登临文化传统。不同于此前受乔仲常、文徵明形塑的图像叙事方式,朱朗、钱榖、蒋乾、文嘉、张瑞图、吴士冠等人的赤壁登临图探索了“环形空间叙事”的新范式,并非前人认定的僵化与衰落;其图像表现,亦非对行旅经验的直接搬摹,而是来自对生命本质状态的体认。在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的双重视野中,本文重估此前未受重视的吴门赤壁登临图,以期阐明其图像来源、叙事创新及体现着中国文化之延续性的人文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图 吴门画派 叙事画 诗意画 文人画
下载PDF
意义的多模态协作构建——对《赤壁》三个经典情节的解读
2
作者 王永赟 范中英 《外国语言文学》 2024年第4期41-53,70,134,共15页
电影解读是电影完成“制作方—消费者—制作方”信息传播完整闭环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展电影相关研究的第一步。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相关理论和分析手段从微观层面揭示模态表征的意义、模态间互动及模态与语境的互动,挖掘话语背后的权力与... 电影解读是电影完成“制作方—消费者—制作方”信息传播完整闭环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展电影相关研究的第一步。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相关理论和分析手段从微观层面揭示模态表征的意义、模态间互动及模态与语境的互动,挖掘话语背后的权力与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减少了电影解读的主观性问题。对电影《赤壁》中三个经典情节的分析揭示了多模态符号如何协作构建意义、为观众呈现出别样的“三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 电影解读 《赤壁》
下载PDF
《蚕头录》与朝鲜时代的“赤壁船游”
3
作者 陈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01-108,共8页
苏轼对朝鲜半岛文坛的影响极为深远,其《赤壁赋》更是广为流传,备受朝鲜文人喜爱。朝鲜中期文人朴訚、李荇、南衮重新演绎了苏轼赤壁船游的场景,并将当时唱和的诗作汇集成《蚕头录》一书。他们仿效苏轼赤壁船游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 苏轼对朝鲜半岛文坛的影响极为深远,其《赤壁赋》更是广为流传,备受朝鲜文人喜爱。朝鲜中期文人朴訚、李荇、南衮重新演绎了苏轼赤壁船游的场景,并将当时唱和的诗作汇集成《蚕头录》一书。他们仿效苏轼赤壁船游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苏轼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以排解心中的困扰,二是通过诗歌创作与同道展开文学交流。《蚕头录》的结集问世,不仅推进了赤壁船游在朝鲜时代文人中的普及,还将原本可能散落的作品保存至今,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珍贵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头录》 苏轼 朝鲜中期 赤壁船游
下载PDF
当代韩国学者论朝鲜时代的苏轼传播与接受
4
作者 陈庆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朝鲜时代历时五百余年(1392-1910)。当代韩国学者在本土发表的论朝鲜时代苏轼传播与接受的论著,主要涉及朝鲜时代汉文学对苏轼的接受、朝鲜时代《赤壁赋》的接受与“赤壁船游”研究、朝鲜时代的苏轼著述版本考证几个方... 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朝鲜时代历时五百余年(1392-1910)。当代韩国学者在本土发表的论朝鲜时代苏轼传播与接受的论著,主要涉及朝鲜时代汉文学对苏轼的接受、朝鲜时代《赤壁赋》的接受与“赤壁船游”研究、朝鲜时代的苏轼著述版本考证几个方面。朝鲜时代汉文学对苏轼的接受研究,发轫于1964年,2010年以降形成高潮。其中,曹圭百和柳素真分别着眼于文人群体和文人个体的苏轼接受,贡献尤为突出。对于《赤壁赋》接受以及“赤壁船游”的研究,始于1975年,2010年以来渐入佳境,因“赤壁船游”而产生的一些重要的唱和诗文集,如《壬戌泛月录》《蚕头录》等,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韩国现存的苏轼作品集为数不少,大部分为朝鲜时代刊印,或直接从明清两朝引进。1985年以来,零零星星地出现了一些版本介绍或文献考证的论文;2009年后,成果数量有较大增长,但始终未能形成较大规模,研究主题也较为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韩国 朝鲜时代 苏轼 赤壁船游
下载PDF
变异、虚空与元图像:关于雅克·林纳德静物画所绘“东坡游赤壁”纹青花瓷碗的阐释
5
作者 何艳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2,共11页
17世纪的法国画家雅克·林纳德在其跨越十三年的三幅静物画中,反复表现了一种或一只产自中国景德镇的“东坡游赤壁”纹青花瓷碗,使之成为其所绘“五感”或“虚空”主题静物画中的象征符号。因为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差异,雅克·林... 17世纪的法国画家雅克·林纳德在其跨越十三年的三幅静物画中,反复表现了一种或一只产自中国景德镇的“东坡游赤壁”纹青花瓷碗,使之成为其所绘“五感”或“虚空”主题静物画中的象征符号。因为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差异,雅克·林纳德静物画中的青花瓷碗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功能错位;“东坡游赤壁”主题的文字纹则变异为无实际意义的点线组合符号纹;而图像纹除了表现内容的变异,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寓意。另一方面,这种变异也使“东坡游赤壁”图摆脱了苏轼“赤壁”二赋或改编故事的束缚,以纯粹的“图像”身份独立呈现。雅克·林纳德的三幅静物画尤其是《中国瓷器与鲜花》,因此也展示出更加明显的“元图像”或“元绘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图 五感画 虚空画 元绘画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17-18世纪中国赤壁赋瓷图像的欧洲传播与变异
6
作者 王文欣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3期94-103,158,共11页
明代中晚期出现一类绘东坡夜游赤壁图像并题写长篇《赤壁赋》文字的日用瓷,这类为本土市场烧制的瓷器进入了外销欧洲及世界各地的商品序列。本文将赤壁赋瓷及其图像置于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结合存世器物、书籍插图、考古报告、收藏机构著... 明代中晚期出现一类绘东坡夜游赤壁图像并题写长篇《赤壁赋》文字的日用瓷,这类为本土市场烧制的瓷器进入了外销欧洲及世界各地的商品序列。本文将赤壁赋瓷及其图像置于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结合存世器物、书籍插图、考古报告、收藏机构著录等,讨论17—18世纪赤壁赋瓷图像传播与变异的路径,尤其关注这些传播与变异发生的历史语境,并揭示文化交流的想象与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赋瓷 图像传播 图像变异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从中观学看《前赤壁赋》中的苏轼哲学思想
7
作者 余雷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22-29,共8页
《前赤壁赋》中既流转着庄子哲学逍遥任纵,也蕴含着儒家思想,更有佛学旨趣显现。作为赋文核心也是转捩点的“水月譬喻”则渗透着大乘佛学义理,揭示出苏轼对中观般若的内化与运用;其背后思想符应着僧肇的“物不迁论”,在即动而求静的中... 《前赤壁赋》中既流转着庄子哲学逍遥任纵,也蕴含着儒家思想,更有佛学旨趣显现。作为赋文核心也是转捩点的“水月譬喻”则渗透着大乘佛学义理,揭示出苏轼对中观般若的内化与运用;其背后思想符应着僧肇的“物不迁论”,在即动而求静的中观思维观照下,苏轼通二为一以“不变”超脱“无常”;在苏轼的哲学体系中,他以中道空观的哲学思维调和儒、道两家,展现出“吾生如寄”的审美人生态度与旷达豁然的生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前赤壁赋》 《物不迁论》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赤壁古战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8
作者 黄康 《江苏商论》 2024年第9期51-54,59,共5页
近年来,互联网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加深,由此带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本文基于赤壁古战场网络游客点评,运用ROST CM6.0软件和网络文本法研究赤壁古战场旅游形象。结果表明,游客对赤壁古战场旅游形象的认知涵盖了旅游... 近年来,互联网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加深,由此带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本文基于赤壁古战场网络游客点评,运用ROST CM6.0软件和网络文本法研究赤壁古战场旅游形象。结果表明,游客对赤壁古战场旅游形象的认知涵盖了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旅游服务与管理四个方面。其中,游客对赤壁古战场旅游吸引物的人文历史感知最为强烈;游客对赤壁古战场的情感形象以积极情感为主,而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旅游设施则是影响赤壁古战场形象感知的三个主要消极情感。景区可以从结果中汲取经验教训,让游客获得更高质量的旅游体验,从而进一步提高赤壁古战场旅游形象知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形象感知 赤壁古战场 网络文本 内容分析法
下载PDF
广元千佛崖睡佛龛造像彩绘颜料分析研究
9
作者 姜凯云 朱志保 +1 位作者 孙延忠 金万军 《中国涂料》 CAS 2024年第7期66-76,共11页
睡佛龛开凿于唐高宗末至武周时期,造像多次妆彩。以睡佛龛造像彩绘为研究对象,应用Raman、XRF、XRD、SEM-EDS、PY-GC-MS等多种检测方法对彩绘颜料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历史上造像妆彩多达3次,彩绘红色颜料为铁红、铅丹、朱砂,蓝色... 睡佛龛开凿于唐高宗末至武周时期,造像多次妆彩。以睡佛龛造像彩绘为研究对象,应用Raman、XRF、XRD、SEM-EDS、PY-GC-MS等多种检测方法对彩绘颜料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历史上造像妆彩多达3次,彩绘红色颜料为铁红、铅丹、朱砂,蓝色颜料为青金石,绿色颜料为碱式氯化铜、石绿,白色颜料为硫酸铅,黑色颜料为炭黑,胶结材料为动物胶。该研究成果为后续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元千佛崖 睡佛龛 造像彩绘 颜料层 铅丹 青金石 石绿 硫酸铅 炭黑
下载PDF
丹霞地貌概念讨论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尚仁 刘瑞华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669-674,共6页
关于丹霞地貌概念上的不同意见,主要是:①岩性岩相上是较单一的"陆相碎屑岩"还是涵盖多种岩性岩相的"沉积岩";②地貌上是"丹崖",还是"赤壁丹崖",或是"赤壁丹崖群"。根据目前已知的... 关于丹霞地貌概念上的不同意见,主要是:①岩性岩相上是较单一的"陆相碎屑岩"还是涵盖多种岩性岩相的"沉积岩";②地貌上是"丹崖",还是"赤壁丹崖",或是"赤壁丹崖群"。根据目前已知的中外丹霞地貌的基本特征,初步认为,丹霞地貌是由砂岩砾岩为主的沉积岩经侵蚀作用所形成的赤壁丹崖群地貌。近10a来,一些丹霞地貌概念,基本上属于"中国丹霞地貌"的概念,不完全符合世界丹霞地貌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概念 海相红层 砂岩砾岩为主的沉积岩 赤壁丹崖群
下载PDF
也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13,共4页
本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历来有争论、至今看法不一的几个问题阐述 了己见,看起来是断句和词语诠释的问题,实际上关系到对作品构思的理解、主题的把握, 及创作背景、作者创作心理的认识。词作为一种特殊诗体,也有自己... 本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历来有争论、至今看法不一的几个问题阐述 了己见,看起来是断句和词语诠释的问题,实际上关系到对作品构思的理解、主题的把握, 及创作背景、作者创作心理的认识。词作为一种特殊诗体,也有自己的语言、结构特征,在 对词的断句和分析中,不少人忽略了这一点。故本文所谈问题,对词的分析、鉴赏具有 普遍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创作背景 创作心理 《念奴娇·赤壁怀古》 构思 主题
下载PDF
再现与接受:文图关系视野下的乔仲常《后赤壁赋图》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征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98,236,共5页
受苏轼《赤壁赋》的影响,赤壁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源远流长的母题,相关画作层见叠出。北宋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运用白描、异时同图、文图结合等方式将赋文进行图像转译,其中文字的介入使画作精确展现了赋文的情节,充分传递出图像的叙... 受苏轼《赤壁赋》的影响,赤壁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源远流长的母题,相关画作层见叠出。北宋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运用白描、异时同图、文图结合等方式将赋文进行图像转译,其中文字的介入使画作精确展现了赋文的情节,充分传递出图像的叙述性。同时,画作采用提炼物象、虚实结合等方式,凸显苏轼在赋文中所蕴藏的四段诗意旅程,画家本身对于赋作的理解与接受也渗入其中,观者结合自身的知识背景与阅读体验,能够通过观看该画作实现对于苏轼原作的想象,满足对于诗意生活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赤壁赋图》 乔仲常 文字 图像 诗意
下载PDF
诗词中对立与循环的张力——兼谈《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结构 被引量:6
13
作者 华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4期49-53,共5页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对立与循环所形成张力是一种基本结构,它们存在于诗歌的声音、词语、形象、哲理等多个层面中,是其艺术力量的源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贯穿着这种结构,这是它成为千古绝唱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对立 循环 张力
下载PDF
文本与图像:历代赤壁图的对话关系与多重意蕴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琳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3-162,共10页
作为最受中国古代画家青睐的诗意图题材之一,取材于苏轼赤壁文学的赤壁图为探讨古代诗画关系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一直以来颇受艺术史研究者关注,然而其文学价值与文化意义却鲜有论及。历代赤壁图的创作者通过场景选择与艺术转换,精心构... 作为最受中国古代画家青睐的诗意图题材之一,取材于苏轼赤壁文学的赤壁图为探讨古代诗画关系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一直以来颇受艺术史研究者关注,然而其文学价值与文化意义却鲜有论及。历代赤壁图的创作者通过场景选择与艺术转换,精心构筑了新的视觉阐释空间,延展了苏轼赤壁文学的思想意蕴。在图像内部,画家通过再现苏轼与客、苏轼与赤壁、苏轼与孤鹤的三重对话关系,完成了对文本的阐释与再创造。在图像外围,文字题咏与赤壁图之间具有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的紧密关系。以赤壁图为物质载体,题画者、画家与苏轼之间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对这一层对话关系的解读剖析,有助于重新审视苏轼及其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图 苏轼 赤壁文学 对话 意蕴
下载PDF
关岭“红岩天书”新解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晓明 王良范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8-82,共5页
“红岩天书”自明代弘治年间发现以来,历代文人学士前往摹拓、考证大有人在,对它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成为一段至今未了的学术公案。本文梳理了古今各家之说,着重对其中最有影响的诸葛武侯遗迹说、殷高宗伐鬼方遗迹说、大禹治水遗迹说、... “红岩天书”自明代弘治年间发现以来,历代文人学士前往摹拓、考证大有人在,对它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成为一段至今未了的学术公案。本文梳理了古今各家之说,着重对其中最有影响的诸葛武侯遗迹说、殷高宗伐鬼方遗迹说、大禹治水遗迹说、苗夷民族文字说等四家说法进行深入考证、辨伪,对其合理部分给以充分肯定,同时指出其谬误之处,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红岩天书”是“土著民族的岩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岩天书 岩画 图像
下载PDF
《赤壁赋》经典化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沙先一 朱熠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78-82,104,共6页
《赤壁赋》得以成为文学经典,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文为赋"是《赤壁赋》在艺术上的创新,苏轼在继承传统赋体的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创造,多用散文笔法,骈散结合,打破了板重的句式,有效地发挥了赋体的功能。《赤壁赋》... 《赤壁赋》得以成为文学经典,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文为赋"是《赤壁赋》在艺术上的创新,苏轼在继承传统赋体的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创造,多用散文笔法,骈散结合,打破了板重的句式,有效地发挥了赋体的功能。《赤壁赋》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也极为丰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苏轼才气纵横且敏于政事,其直而不随的品格、超旷自由的人生态度更是为历代文人所激赏,并且成为他们立身处世的标准。苏轼为文讲求"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表现出强烈的超越意识。另外,艺术家们也从《赤壁赋》中得到了某种启发,并对《赤壁赋》作了不同程度的接受,从而为我们呈现出更为多元的艺术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赋》 经典化 以文为赋 《赤壁图》 艺术接受
下载PDF
朝鲜诗人的赤壁情怀与诗歌创作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德彪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歌咏赤壁是中国文人创作的一个传统。朝鲜诗人也多将赤壁当成吟咏抒怀的对象,他们不仅创作了一些怀古诗以表达政治立场,还深受苏轼的影响,化用或改写《赤壁赋》原句,创作了一些在意象、语言、表现技巧等方面颇似《赤壁赋》的诗歌。许多... 歌咏赤壁是中国文人创作的一个传统。朝鲜诗人也多将赤壁当成吟咏抒怀的对象,他们不仅创作了一些怀古诗以表达政治立场,还深受苏轼的影响,化用或改写《赤壁赋》原句,创作了一些在意象、语言、表现技巧等方面颇似《赤壁赋》的诗歌。许多诗人欣羡苏轼舟游赤壁的情景,也与友人相约模拟,泛舟夜游,并创作了大量抒怀写意的诗歌。在朝鲜诗人的这些诗歌中,追溯战争历史、咏叹三国英雄是他们拥护统一、崇尚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的表现;改写、引用、化用《赤壁赋》作诗,是他们对东坡文人雅兴的追慕;再现赤壁夜游情景则抒发了他们的道仙之乐。可以说,赤壁成为中朝文化的一个连接点,它已经由一个地理概念衍生为一种复杂的儒道释相融的文化,成为中朝文人共有的一种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诗人 《赤壁赋》 赤壁情怀 诗歌创作
下载PDF
丹霞地貌名称的滥觞与泛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崔海亭 黄润华 《中国科技术语》 2017年第2期60-62,共3页
"丹霞地貌"是中国地质学家和地貌学家提出并被中外学者接受的科技术语,有着严格的科学定义。但是,近年来,主要是由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出于宣传的需要,有些人望文生义,滥用丹霞的名称,把有颜色鲜艳地层构成的山丘(彩丘)乃至谷... "丹霞地貌"是中国地质学家和地貌学家提出并被中外学者接受的科技术语,有着严格的科学定义。但是,近年来,主要是由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出于宣传的需要,有些人望文生义,滥用丹霞的名称,把有颜色鲜艳地层构成的山丘(彩丘)乃至谷地(丹霞是山不是谷)都称为丹霞,形成全国各地"丹霞"泛滥的现象,有损术语的严肃性,因此对丹霞地貌一词的源与流做了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彩丘 丹霞山 第三系 赤壁丹崖
下载PDF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新探》异议——兼谈学术研究的平等性、客观性与科学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饶学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旨和创作年历来有所争论。在"无任何文献资料可证明"的情形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新探》推出孤见,认为《赤壁怀古》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四年十二月写宋同西夏之战灵州溃败的。&qu...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旨和创作年历来有所争论。在"无任何文献资料可证明"的情形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新探》推出孤见,认为《赤壁怀古》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四年十二月写宋同西夏之战灵州溃败的。"新探"凭借臆想、联想、设想来立论、设据和论证,有欠科学,不敢苟同。从苏轼作词的时序、景物、行实、思想、诗词文会通来看,《赤壁怀古》应是元丰五年苏轼游黄州赤壁怀三国古之作。这是符合客观真实的,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灵州溃败 掩饰发泄 赤壁怀古 向往英雄事业
下载PDF
论电影《赤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被引量:4
20
作者 岳振国 《衡水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1-63,共3页
电影《赤壁》中置入投壶、蹴鞠、剑舞、书法、绘画、茶艺、音乐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使人们在观赏电影的同时也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貌,对于传承与弘扬悠久的华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电影《赤壁》 传统文化 传承与弘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