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gal Mechanisms for the Joint Governance of Public and Private Rights
1
作者 唐清利 张美常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8年第3期85-103,共19页
Traditional jurisprudence has produced few studies at the level of institutional operation,resulting in a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the structure,actors and symbols involved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Thi... Traditional jurisprudence has produced few studies at the level of institutional operation,resulting in a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the structure,actors and symbols involved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This is so much so that moderniz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is in practice misunderstood as the rule of law,informatization and adoption of technology.The core issue of social governance is the division of oversight and penalty costs between the state and individuals,but we need to call upon a statutory platform to facilitate cooperation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rights.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involves the use of legislation to provide techniques and statutory platforms for cooperation in an open society,ensuring the reasonable divis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information and penalty costs when public and private rights overlap.The social governance techniques that enable public and private rights to work together involve taking a group of observable symbols or organizations on which consensus has been reached as a statutory platform,with all sides bringing greater accountability to bear on this platform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ir interests and minimize their transaction costs,with no need to inquire further into its particular constit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right private right joint social governance legal mechanisms
原文传递
从私法到公法:数字时代隐私权保护的模式延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锦波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38,共15页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政府开始成为收集和利用公民信息的最大主体,公民隐私权遭到公权侵犯的风险随之加大,因此隐私权的公法保护模式逐步呈现和凸显。隐私权公法保护的本质,是要求国家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隐私利益之间作出必要衡平...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政府开始成为收集和利用公民信息的最大主体,公民隐私权遭到公权侵犯的风险随之加大,因此隐私权的公法保护模式逐步呈现和凸显。隐私权公法保护的本质,是要求国家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隐私利益之间作出必要衡平。这种衡平需要从隐私权的效力位阶层级、公民隐私信息的价值指向以及公民的身份等三个维度来具体展开,因为这三个维度共同决定了个人隐私利益在何种程度上应当退让于社会公共利益。在区分和考量上述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设置绝对公法保护模式、严格公法保护模式、一般公法保护模式和弱公法保护模式等四种不同模式来展开对公民隐私权的公法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个人信息 隐私信息 社会公共利益 个人隐私利益 公法保护模式
下载PDF
劳动权的位阶与权利(力)冲突 被引量:15
3
作者 许建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1期168-176,共9页
劳动权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 (生存权 )和宪法性权利 ,是一项在权利体系中具有上位效力层次的重要权利 ,当它与其他权利 (力 )发生冲突时 ,应受到法律的优先保障。对于劳动权与公权、私权、其他社会权之间的位阶关系及权利 (力 )冲突 ,应... 劳动权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 (生存权 )和宪法性权利 ,是一项在权利体系中具有上位效力层次的重要权利 ,当它与其他权利 (力 )发生冲突时 ,应受到法律的优先保障。对于劳动权与公权、私权、其他社会权之间的位阶关系及权利 (力 )冲突 ,应本着基本人权 (生存权 )优位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利益衡量、社会正义等原则予以协调和化解。特别是在劳动权与经营权的冲突解决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权 生存权 位阶 基本人权 权利 社会权 私权 经营权 化解 优先
下载PDF
引入社会资本推动科技资源共享的产权关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伟 王弋波 +1 位作者 白晨 齐娜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9年第6期36-41,51,共7页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政策提出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过程中引入市场化方式,而市场化机制形成的前提就是产权明晰。本文基于产权理论和引入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对科技资源产权进入共性分析和不同类型科技资源产权进行特征性分析。并针对不...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政策提出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过程中引入市场化方式,而市场化机制形成的前提就是产权明晰。本文基于产权理论和引入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对科技资源产权进入共性分析和不同类型科技资源产权进行特征性分析。并针对不同情境下引入社会资本推动科技资源共享的产权归属进行研究,提出不同主体对科技资源共享的管理责任,以期为引入社会资本推动科技资源共享的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公私合作 科技资源 资源共享 科技资源产权 产权界定
下载PDF
以法治创新社会管理:规范公权与保障私权相结合 被引量:4
5
作者 丘志乔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37,共4页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社会管理创新,须以法治为道。公权与私权的冲突是法治的现实难题,以法治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规范公权与保障私权相结合的法治理念,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实现公权与私权的制衡。
关键词 法治 公权 私权 社会管理 创新
下载PDF
论环境权的私权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唐英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2-35,共4页
环境权的私权化环境民事权利的确立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私权化的理论依据应建立在对环境法和环境权的属性界定的基础上。环境法是社会法 ,环境权是社会权 ,环境权的私权化是环境权社会性的内在要求。环境问题的经济性决定应利... 环境权的私权化环境民事权利的确立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私权化的理论依据应建立在对环境法和环境权的属性界定的基础上。环境法是社会法 ,环境权是社会权 ,环境权的私权化是环境权社会性的内在要求。环境问题的经济性决定应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 ,这从另一角度论证了环境权私权化的必要性。环境权私权化的基本思路是在环境法部门中架构环境民事法律制度 ,具体模式是建立环境民事权利制度、环境民事责任制度、环境民事诉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权 私权化 环境民事权利 环境法 环境民事责任制度 环境民事诉讼制度
下载PDF
公权力介入私人生活的正当性证成——以城市化为背景 被引量:3
7
作者 董彪 《行政与法》 2007年第7期91-95,共5页
人类社会需要公权力,也离不开公权力,但是公权力容易恶性膨胀和异化并造成严重恶果的事实警醒我们对于公权力保持谨慎的态度。在一个理性而自由的社会中,公权力介入私人生活领域对于私权进行限制应当具有正当性理由。在主观法权思想和... 人类社会需要公权力,也离不开公权力,但是公权力容易恶性膨胀和异化并造成严重恶果的事实警醒我们对于公权力保持谨慎的态度。在一个理性而自由的社会中,公权力介入私人生活领域对于私权进行限制应当具有正当性理由。在主观法权思想和社会连带思想等不同语境中证成公权力限制私权的正当性不无必要。这一对公权力介入私人生活的正当性的研究也构成了划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准确定位公权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权力 限制私权 主观法权 社会连带 自由秩序
下载PDF
经济法对公私权益的协调功能研究——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为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婧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0-35,共6页
本着利益共赢和风险共担的精神,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使公众获得更优质服务的可能性变得更高。当前针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层次较低,且不同规范间重复与矛盾的地方较多,使政府与社会企业间的权益矛盾较为明显,最终损... 本着利益共赢和风险共担的精神,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使公众获得更优质服务的可能性变得更高。当前针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层次较低,且不同规范间重复与矛盾的地方较多,使政府与社会企业间的权益矛盾较为明显,最终损害了公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首先对当前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视阈下公私权益分配现状进行了论述,其次分析了公私之间存在的矛盾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以经济法协调资本合作中政府与社会企业利益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经济法 公私权益
下载PDF
论警察休息权的法律保障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黎明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7-21,共5页
某些公安机关创造或借鉴的"5+2"、"白+黑"工作模式,侵害了警察的休息权,违反了宪法和法律,违反了科学发展观,不利于警察的"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表明:民警加班加点,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已经常规化。兼顾... 某些公安机关创造或借鉴的"5+2"、"白+黑"工作模式,侵害了警察的休息权,违反了宪法和法律,违反了科学发展观,不利于警察的"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表明:民警加班加点,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已经常规化。兼顾社会效益,考察外国警察法立法,探索合理的工作模式,需要从法律制度层面寻求警察公权与私权的平衡以保障民警休息权。故建议现有的《人民警察法》删除第19条或者在《人民警察法》警务保障中增加"因为紧急情况而增加人民警察工作时间的,应予以补休和补助"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公权 警察私权 休息权 法律冲突 立法建议
下载PDF
民间组织介入日间照料站老年人服务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艳峰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60-164,182,共6页
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是社区照顾的一种服务形式,是从机构式照顾转向社区照顾的重要中途站。通过运用问卷调查、访问调查法等方法,对沈阳市四个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发现日间照站主要依赖于政府管理,经营主体单一,服务对象界定不清晰,经... 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是社区照顾的一种服务形式,是从机构式照顾转向社区照顾的重要中途站。通过运用问卷调查、访问调查法等方法,对沈阳市四个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发现日间照站主要依赖于政府管理,经营主体单一,服务对象界定不清晰,经费来源单一,工作人员少且缺乏专业服务等问题。根据上海罗山市民会馆、沈阳市康利托老养护院等养老服务典型案例,论述了民间组织介入社区日间照料站提供服务的可行性,并从政府、高校、社工几个方面提出了介入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照料站 民间组织 公建民营 社工介入
下载PDF
创新社会治理下的辅警法制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晓萍 黄鹏 《净月学刊》 2014年第4期45-49,共5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在社会治理各项事务中辅助警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辅警队伍体现创新社会治理的深刻内涵,建设辅警队伍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形式。但是当前辅警队伍存在法律地位缺失、公权私用乱象频发、统一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在社会治理各项事务中辅助警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辅警队伍体现创新社会治理的深刻内涵,建设辅警队伍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形式。但是当前辅警队伍存在法律地位缺失、公权私用乱象频发、统一的招录制度缺失、教育管理制度缺失、待遇晋升制度匮乏的现实问题,需要通过明确法律地位、确定法律职责和法制化准入机制、教育管理、待遇发展,实现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的辅警法制化制度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警 创新社会治理 公权私用 准入机制 法制化
下载PDF
论《物权法》之国家所有权的实质与国有企业国家所有权的行使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骏轩 张晓远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9-192,共4页
立足于国家所有权实质,根据其公共所有权的本质和私权属性,以及国家所有和代表人行使的运行方式,分析国有企业在国家所有权行使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国有企业在行使国家所有权中,产生的对《物权法》确立的民法上国家所有权精神的异化... 立足于国家所有权实质,根据其公共所有权的本质和私权属性,以及国家所有和代表人行使的运行方式,分析国有企业在国家所有权行使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国有企业在行使国家所有权中,产生的对《物权法》确立的民法上国家所有权精神的异化,提出了建立国有企业国家所有权行使与公共利益的联系,确立国有企业国家所有权行使应该尊重和保障人权,确立国有财产的不同类型并明确行使规划的修正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所有权 公共所有权 私权 社会化
下载PDF
肖志军事件的法学追询——公私法关系论题的—个引子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武 张晓慧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99-109,共11页
多数学者认为肖志军拒签事件属于极端个案,不能说明法制不健全。其实,该案反映出我们的制度设计存在严重的问题,其要害在于公法规则在医患双方关系中不适当地设定了患者家属的主体地位与决定权。这种规定在理论上造成逻辑悖谬,在实践中... 多数学者认为肖志军拒签事件属于极端个案,不能说明法制不健全。其实,该案反映出我们的制度设计存在严重的问题,其要害在于公法规则在医患双方关系中不适当地设定了患者家属的主体地位与决定权。这种规定在理论上造成逻辑悖谬,在实践中不仅不必要,而且可能造成与立法预期相反的效果。在特定条件之下,取消患者家属的决定权,解除对医院紧急救治行为的强制禁止,则类似问题可迎刃而解。肖志军事件中所出现的问题其实是国家出于政策管制的需要而不适当地介入私法关系所导致的后果,它反映出我国公私法关系理论亟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志军事件 患者家属 决定权 公私法关系
下载PDF
轮作休耕及其补偿的法律意蕴、法理证成及入法进路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丽 张安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35,共9页
研究目的:从认识事物一般规律的逻辑出发,解读轮作休耕及其补偿的法律意蕴,寻找法理证成依据,构造自洽法权秩序。研究方法:法经济学研究方法、法学价值论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社会法本位的兴起使得私人权益受到公共利益考量的限制,财产... 研究目的:从认识事物一般规律的逻辑出发,解读轮作休耕及其补偿的法律意蕴,寻找法理证成依据,构造自洽法权秩序。研究方法:法经济学研究方法、法学价值论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社会法本位的兴起使得私人权益受到公共利益考量的限制,财产权社会义务要求耕地使用权作自我限缩,而“公平优先、效率跟进”思路和“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成为给付轮作休耕补偿的学理依据,轮作休耕及其补偿权利在法本质上具有土地行政规划与土地发展权的性质。研究结论:轮作休耕的深化实践依赖“有法可依”的规则话语体系。通过引进公共地役权续造既有役权,允许公法适度介入私法以协调轮作休耕中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完善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休耕 环境利益 财产权社会义务 公共地役权 公私法融合
下载PDF
对“公法私法化”模式的检讨——兼谈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林太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13,共5页
该文揭示了社会法中“公法私法化”发展模式的历史局限性,强调加强社会法中的公法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以完善公权力对劳动者等“弱势群体”,的私权利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劳动法律制度 私法化 公法 检讨 “弱势群体” 历史局限性 发展模式 制度建设 保障机制 社会法 劳动者 公权力 私权利
下载PDF
发展伦理学的中国经验教训--企业责任和可持续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5,共8页
在过去30年间,中国取得了令人震惊的经济发展,这要求对财富创造的复杂过程有一种辨别认识。在文章第一部分中,笔者提出了一个财富创造新概念,它超越了赚钱、利润最大化和增值,并作为讨论文章主题的一种框架。在第二部分中,笔者探讨了这... 在过去30年间,中国取得了令人震惊的经济发展,这要求对财富创造的复杂过程有一种辨别认识。在文章第一部分中,笔者提出了一个财富创造新概念,它超越了赚钱、利润最大化和增值,并作为讨论文章主题的一种框架。在第二部分中,笔者探讨了这一新概念以何种方式、在何种程度上可能应用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尤其是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在第三部分,笔者概括出发展伦理学的两个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改革 企业社会责任 发展伦理学 可持续性 财富创造
下载PDF
论公民社会的四对核心关系
17
作者 王文华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57-60,共4页
公民社会的核心是公与私的良性互动,公与私的良性互动在于公民社会的主体——公民对于公与私关系的处理。其中公权与私权、公利与私利、公德与私德以及公民与私民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是关键。这四对关系是公民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面... 公民社会的核心是公与私的良性互动,公与私的良性互动在于公民社会的主体——公民对于公与私关系的处理。其中公权与私权、公利与私利、公德与私德以及公民与私民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是关键。这四对关系是公民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面对的基本关系,也是衡量现代公民社会的标准。处理好这四对关系是每个公民对公民社会建设的贡献,也是公民社会发展健全的必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公权与私权 公德与私德 公利与私利 公民与私民
下载PDF
以私权制约私权——限制知识产权私权性的正当性基础
18
作者 廖祥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年第1期146-150,共5页
凝结在知识产权中的劳动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产权法明确保护知识产权人的私人劳动,另一部分是隐性的其他社会公众的私人劳动。根据洛克财产权劳动学说,前者成为权利人私权的来源,后者则形成了知识产权的公共领域并最终成为为社会公... 凝结在知识产权中的劳动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产权法明确保护知识产权人的私人劳动,另一部分是隐性的其他社会公众的私人劳动。根据洛克财产权劳动学说,前者成为权利人私权的来源,后者则形成了知识产权的公共领域并最终成为为社会公众的私权的来源。限制知识产权私权性的正当性基础是其他社会公众的私权对知识产权人私权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财产权劳动学说 权利人的私权 社会公众的私权 正当性
下载PDF
产权社会化
19
作者 张保霞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42-43,共2页
产权社会化与产权私有化、公有化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产权社会化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其合理性判断的依据是是否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正。实现产权社会化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出路。
关键词 产权社会化 产权公有化 产权私有化 国有企业
下载PDF
论刑事被害人权利的救济
20
作者 惠批修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84-88,共5页
刑事被害人"被遗忘"、"被边缘化"带来了一系列法律和社会问题。影响被害人权利救济的因素既有制度的缺陷,又有客观的障碍。着眼现实,应着力从制度构造方面加强被害人权利的救济,包括:扩大对刑事被害人民事赔偿范围... 刑事被害人"被遗忘"、"被边缘化"带来了一系列法律和社会问题。影响被害人权利救济的因素既有制度的缺陷,又有客观的障碍。着眼现实,应着力从制度构造方面加强被害人权利的救济,包括:扩大对刑事被害人民事赔偿范围;在刑事司法中应协调公权与私权的行使;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建立被害人社会援助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被害人 救济 公权 私权 精神损害赔偿 国家补偿 社会援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