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ade Bi and Gui: A Reconfirmation on Zhouli Completed in the Early Years of Han Dynasty Based on Sacrificial Ceremony
1
作者 Tang Qicui Gong Weiju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9年第6期582-596,共15页
As an classical book which disputes endlessly on the completed time but systematic and detailed record on official function, rituals and sacrificial vessels, Zhouli (Rites of Zhou) has become a paradoxical existence: ... As an classical book which disputes endlessly on the completed time but systematic and detailed record on official function, rituals and sacrificial vessels, Zhouli (Rites of Zhou) has become a paradoxical existence: on the one hand, it’s a crucial reference document frequently quoted for reconstructing the propriety in the past dynasties and explaining the ritual remains in modern archeology;on the other hand, its authenticity and edition age are always questioned. So the completed time of Zhouli is still a bottleneck problem and cannot be ignore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radition of sacrificial jade Bi and Gui based on the written documents and archeological findings, demonstrate once again that Zhouli was completed in early Han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ouli (rites of zhou) the completed time JADE BI and GUI of SACRIFICE Multiple EVIDENCE
下载PDF
Historical Tracing of the Ideological Attribute of “Virtue”
2
作者 Guan Wanwe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1-208,共8页
Tracing back to the historical occurrence of“virtue”,it can be found that it originated from political practice and is an effective political technology with strong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attributes.Among the core... Tracing back to the historical occurrence of“virtue”,it can be found that it originated from political practice and is an effective political technology with strong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attributes.Among the core concepts of Confucianism,such as benevolence,rites,virtue,etc.,virtue should be the earliest to appear.Rite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daily,technical and detailed representation of virtue,while benevolence contains not only all ethical expectations of virtue,but also more complex humanistic information with more explicability.In contrast,“virtue”,with its rich practical color and ancient political experience,appears so simple that when it is regarded as an ideological concept,it is almost covered by the more mature“benevolence”with similar connotation,and overshadowed by richer“rites”.Therefore,virtue is the predecessor of rites and benevolence,which is the historical pedigree of the core concepts of Confuci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tics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VIRTUE rites BENEVOLENCE Confucian politics
下载PDF
说古书中“夷”的一种特殊用法
3
作者 沈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9,共9页
古书中“夷”的用法很多,大多数都比较明确,较为复杂的是所谓“发声”的“夷”(郑玄说)或“语助”的“夷”(王引之说)。近年清华简等材料中也出现了少数难以理解的“夷”,有的学者就沿用“发声”或“语助”的成说来说明其用法。对此加... 古书中“夷”的用法很多,大多数都比较明确,较为复杂的是所谓“发声”的“夷”(郑玄说)或“语助”的“夷”(王引之说)。近年清华简等材料中也出现了少数难以理解的“夷”,有的学者就沿用“发声”或“语助”的成说来说明其用法。对此加以重新检讨,并结合于鬯《香草续校书》对相关用例的理解,补充上博简相关通假用例,可知这些所谓“发声”或“语助”用法的“夷”都应当读为“逮”,表示“及”的意思。这样,《周礼》《孟子》以及清华简当中相关用例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 虚词 古汉语语法 清华简 《周礼》 《孟子》
下载PDF
宫观官制度与南宋建州理学文人群体
4
作者 张振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1-150,共10页
宫观官制度是宋代特有的一种制度。南宋时期的宫观官制度既是反道学的工具,又为理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对当时理学家的学术思想、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南宋大多数士人拥有领任宫观官归乡里居的经历,这无疑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 宫观官制度是宋代特有的一种制度。南宋时期的宫观官制度既是反道学的工具,又为理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对当时理学家的学术思想、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南宋大多数士人拥有领任宫观官归乡里居的经历,这无疑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宫观官制度为建州地域文人聚合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促进了南宋建州理学文人群体的形成、发展和延续。冲佑观是建州地区唯一设置宫观官的道观,道教名山武夷山是理学重心南移的中转站和朱子理学诞生、发展、成熟的大本营。刘子翚生命的最后17年5次奉祠,闲居建州崇安,读书创作和讲学授徒成为他最重要的两项日常精神活动。朱熹一生长期领任宫观官,共计20余年。宫观官制度为朱熹的理学杰出地位与文学创作成就的取得提供了经济支撑和时间保障,他奉祠期间营建和书写的武夷精舍可视为二者发生联系的重要现实空间和精神圣地。南宋末期,奉祠归里的真德秀延续了建州的理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观官制度 建州理学文人群体 冲佑观 刘子翚 朱熹
下载PDF
唐长安城崇仁坊空间分布的变迁
5
作者 辛龙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唐长安城崇仁坊位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与皇城之间,与东市对角相望。初唐和盛唐时期,除了寺观之外,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很多高官贵族在此居住。开元年间,礼会院的设立使崇仁坊的里坊空间开始发生改变。中晚唐以后,崇仁... 唐长安城崇仁坊位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与皇城之间,与东市对角相望。初唐和盛唐时期,除了寺观之外,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很多高官贵族在此居住。开元年间,礼会院的设立使崇仁坊的里坊空间开始发生改变。中晚唐以后,崇仁坊内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进奏院、旅舍,商业活动尤为兴盛,出现突破里坊空间和时间的夜市。此时,除了寺观的延续,仍有新的高官贵族宅邸,但数量骤减,已不占主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长安城 崇仁坊 宅第 礼会院 进奏院
下载PDF
试论西周赐兵类彝铭及器主之名位
6
作者 胡其伟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1,共8页
西周青铜器多见赐兵类铭文,大部分为上级对下级的赏赐,往往是因为下级的职事具有戎臣属性。这些“戎臣”的等级不同,受赐兵器亦有高低之分,诸侯和少数王朝军政长官所得兵礼器级别最高,为斧钺或彤弓、彤矢一类;其次为一般的师类职官和参... 西周青铜器多见赐兵类铭文,大部分为上级对下级的赏赐,往往是因为下级的职事具有戎臣属性。这些“戎臣”的等级不同,受赐兵器亦有高低之分,诸侯和少数王朝军政长官所得兵礼器级别最高,为斧钺或彤弓、彤矢一类;其次为一般的师类职官和参与战事的贵族,所得为具有“琱?、缑柲、彤緌”的戈等兵器;还有一类是身具捍卫大宗、家族之责的家臣或小宗族长。赐兵器现象或可作为判断贵族职事所属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彝铭 赐兵现象 戎臣 名位
下载PDF
也谈安大简《诗经》“侯六”“魏九”——兼论安大简《诗经》的版本问题
7
作者 朱佩弦 刘刚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7-104,共8页
安大简《诗经》“侯六”“魏九”二国风当确指“魏风”与“唐风”(晋诗),其命名之所以异于传世本《毛诗》,可能是由于该本之祖本采用了根据采诗或献诗时魏国实际政治中心所在(“霍”,即“侯”)与晋诗的实际采取之地(“晋国之魏邑”)命... 安大简《诗经》“侯六”“魏九”二国风当确指“魏风”与“唐风”(晋诗),其命名之所以异于传世本《毛诗》,可能是由于该本之祖本采用了根据采诗或献诗时魏国实际政治中心所在(“霍”,即“侯”)与晋诗的实际采取之地(“晋国之魏邑”)命名的方式。从“侯六”“魏九”命名的原生态化,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安大简《诗经》的祖本应该是早于儒家诗教本的一个两周官学的初编本,楚国学官出于对本国礼乐祭祀文化的保护目的,在此初编本的基础上进行了节选,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无《雅》《颂》和《国风》不全的安大简《诗经》的面貌;而从安大简《诗经》中异体字大量出现于同篇的特点来看,该选本可能同时兼有“识字辨义”的教育功用,是教授楚国官学之“国子”的初级教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诗经》 “侯六” “魏九” 两周官学 初编 初级教本
下载PDF
家作为方法:理解中国法律史课程内涵的进路之一
8
作者 曾耀凤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8-72,82,94,共7页
因近代法制与社会变革之故,传统法律的适用基础、体例内容与现代法律皆不同。如何讲透课程精神,让学生理解课程体系,是课堂教学的主题。实践中,可以将家作为方法梳理课程内容,即礼产生于对家族祖先的祭祀,家国同构是古代王朝的治理基础... 因近代法制与社会变革之故,传统法律的适用基础、体例内容与现代法律皆不同。如何讲透课程精神,让学生理解课程体系,是课堂教学的主题。实践中,可以将家作为方法梳理课程内容,即礼产生于对家族祖先的祭祀,家国同构是古代王朝的治理基础,士人治家与官僚治民有相同的理路,家族成员的人伦关系决定刑罚原则和亲人间的责任义务,情理与国法有共同的价值目标与适用基础。尝试由家切入,有助于学生融入情境,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课程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祀而礼 家国一体 由士而官 亲伦与罚责 情理通国法
下载PDF
孔子礼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以《论语》为核心
9
作者 张超 陈秋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6期70-73,共4页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此,新时代下充分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历史渊源、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内涵及深入挖掘中...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此,新时代下充分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历史渊源、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内涵及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孔子礼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以及重要的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充分探究其历史渊源,理解其深刻内涵,挖掘其当代价值,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论语》为核心文本,对《论语》中蕴含的孔子礼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借以深入探究了孔子礼思想的起源、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周礼 内涵 《论语》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朱熹的《周礼》学思想 被引量:6
10
作者 殷慧 肖永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28-33,共6页
朱熹坚信《周礼》为周公所作,维护其作为礼学经典的神圣地位。这一态度既是对宋代《周礼》研究的反思与批驳,也与其为学宗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朱熹与王安石、陈傅良、胡宏在《周礼》观上的分歧,可以看到朱熹《周礼》思想形成的脉络与... 朱熹坚信《周礼》为周公所作,维护其作为礼学经典的神圣地位。这一态度既是对宋代《周礼》研究的反思与批驳,也与其为学宗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朱熹与王安石、陈傅良、胡宏在《周礼》观上的分歧,可以看到朱熹《周礼》思想形成的脉络与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周礼》 思想
下载PDF
“礼坏乐崩”考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戍国 陈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5-161,共7页
"礼坏乐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东周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指的是西周的宗法礼乐制度的崩坏。春秋早中期,由于礼乐行之日久,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大国称霸表现出浓厚的"尊尊"色彩,五礼... "礼坏乐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东周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指的是西周的宗法礼乐制度的崩坏。春秋早中期,由于礼乐行之日久,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大国称霸表现出浓厚的"尊尊"色彩,五礼制度的施行在损益中例行不辍,人们论礼非常频繁且多有精言。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逐渐面目全非,表现为"礼""义"的分离、五礼制度的崩溃以及乐制的坏乱。之所以会"崩坏",首先是因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瓦解,其次是土地制度的变革,还有周王室本身军事实力的衰减,再加上贵族内部矛盾冲突的加剧以及礼制本身的形式化与繁琐化,这些因素的层叠造成了东周的"礼坏乐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坏乐崩 礼乐制度 宗法 东周
下载PDF
论盟誓制度的伦理与孔子信义学说的形成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兆元 罗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5-19,共5页
盟誓制度是周礼的一部分,周王室借助这种体制建立起与诸侯国间彼此的信任关系。盟誓对人们的约束,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宗教与道德层面实现的,它的伦理核心是信义。孔子重视盟誓,参与盟誓,企图以盟誓救世道人心。孔子学说——尤其是信义学... 盟誓制度是周礼的一部分,周王室借助这种体制建立起与诸侯国间彼此的信任关系。盟誓对人们的约束,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宗教与道德层面实现的,它的伦理核心是信义。孔子重视盟誓,参与盟誓,企图以盟誓救世道人心。孔子学说——尤其是信义学说的形成直接来源于盟誓制度及其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盟誓 周礼 孔子学说 信义
下载PDF
“克己复礼”的千年聚讼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自慧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40,共6页
"克己复礼"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命题之一。两千多年来,关于这一命题,可谓聚讼纷纭。从汉至清,争论的重点是"克己"的真义;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争论的核心是"复礼"的真义。本文认为,对孔子"克己复礼为... "克己复礼"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命题之一。两千多年来,关于这一命题,可谓聚讼纷纭。从汉至清,争论的重点是"克己"的真义;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争论的核心是"复礼"的真义。本文认为,对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一语正确理解的关键是对"复礼"二字的阐释。"复"既有"恢复"、"返回"之意,也有"实践"、"履行"的内涵。周礼是融礼之内在精神——敬、诚、忠、信、义与礼之外在规范——礼节仪式为一体的"中华文化内核"。孔子是周礼之内在精神的捍卫者,反对那种丢弃了"礼"的精神而徒有形式的礼节仪式。孔子提倡"克己复礼"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通过自觉约束个人言行举止,回复周礼所倡导的礼之内在精神和道德情感,最终使人与人之间拥有理性的仁爱,使社会走向有序与和谐。通过与时俱进的发展,"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仍能为中国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建设和人类全球伦理的建立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周公 周礼 克己复礼
下载PDF
关于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梓根 张松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10,共5页
孔子问礼于老子当属历史事实;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实与老子的反礼主张并不矛盾;孔子问礼于老子只是孔子向老子学习的一个方面,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会通是多方面的。例如,老子并不反对仁,孔子也有无为的思想倾向等。
关键词 孔子 老子
下载PDF
儒学经典中的数学知识初探——以贾公彦对《周礼·考工记》“■氏为量”的注疏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一文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通过分析唐代学者贾公彦对《周礼·考工记》"■氏为量"的注疏,揭示出其数学知识与以《九章筭术》为代表的传统数学不尽相同。其不同之处体现在贾氏算法的结构、对数和图形的认识、推理的方式以及对于算筹的运用等方面。... 通过分析唐代学者贾公彦对《周礼·考工记》"■氏为量"的注疏,揭示出其数学知识与以《九章筭术》为代表的传统数学不尽相同。其不同之处体现在贾氏算法的结构、对数和图形的认识、推理的方式以及对于算筹的运用等方面。由于这些特色在贾氏其他注疏以及初唐诸儒编订的《五经正义》中亦有体现,说明其具有一般性。此外,与贾公彦一同注释儒学经典的王真儒,稍后也与李淳风等一同注释了十部算经,这一事实揭示了儒学与数学关系的复杂性。对于儒学经典中的数学知识,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公彦 周礼 儒学 数学 李淳风
下载PDF
殷周“冢宰”辅相说与宰官源流考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乃和 《古代文明》 CSSCI 2009年第3期47-65,共19页
先秦典籍屡见“冢宰”类于后世宰相为君主最高辅相的记载。近代以来,学者中虽有力主冢宰辅相说可信者,然终以否定论为主流。究其实际,宰本是上古贵族家内职役,多与饮食有关,殷商时已成为职官,至周代演变为各级贵族的家务总管,掌... 先秦典籍屡见“冢宰”类于后世宰相为君主最高辅相的记载。近代以来,学者中虽有力主冢宰辅相说可信者,然终以否定论为主流。究其实际,宰本是上古贵族家内职役,多与饮食有关,殷商时已成为职官,至周代演变为各级贵族的家务总管,掌财用为其常职,进而发展为君主的最高辅相。春秋以降,随着权力结构的变迁,文献彝铭中的宰官职权在王室和各诸侯国中呈现出复杂有别的面貌,但冢宰或太宰在殷周曾为君王最高辅相的历史之迹依然有端倪可寻。伊尹、周公以宰职摄政之故典和上古封建政体所决定的周代家国同构的王朝政权组织应是宰职演变为君主最高辅相的根因,亦是中国古代将宰相名号制度溯源至“冢宰”的缘由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周 《周礼》 冢宰 辅相 宰相 源流
下载PDF
周代宫室考述 被引量:13
17
作者 沈文倬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37-44,共8页
周代士、卿大夫、诸侯、天子等不同爵位者在住宅上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贫苦人民只有一间房子,一室、一门;无宗庙。士是一室一房一堂,有正寝无燕寝而有下室,二门(外门、寝门);宗庙有一。卿大夫是一室二房一堂,有正寝又有燕寝一,二... 周代士、卿大夫、诸侯、天子等不同爵位者在住宅上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贫苦人民只有一间房子,一室、一门;无宗庙。士是一室一房一堂,有正寝无燕寝而有下室,二门(外门、寝门);宗庙有一。卿大夫是一室二房一堂,有正寝又有燕寝一,二门(外门、寝门);宗庙有三。诸侯有正(路)寝,又有燕寝三,三门(皋门、应门、路门)三朝(燕朝、内朝、外朝),设二观;宗庙有五。天子有正(路)寝,又有燕寝五,五门(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三朝,设二观;宗庙有五,别有二祧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宫室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下载PDF
筮人“掌三易”及《周易》在先秦的传播 被引量:6
18
作者 廖群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54,共8页
周代占筮《连山》、《归藏》、《周易》三易并用,但太卜、筮人、筮史之外的周人似更喜筮用《周易》.与此同时,周人大量语用《周易》,显示了《周易》在社会上超出卜筮职能范围的广泛传播、接受与应用.其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外,已经出现... 周代占筮《连山》、《归藏》、《周易》三易并用,但太卜、筮人、筮史之外的周人似更喜筮用《周易》.与此同时,周人大量语用《周易》,显示了《周易》在社会上超出卜筮职能范围的广泛传播、接受与应用.其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外,已经出现书面传播,并伴有阐释文本,即《易》传,可见《易》学乃至《易》教的兴起.《周易》能够成为“六经”之一并传世至今,正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易 周易 占筮 周礼 左传 国语
下载PDF
商周礼容考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怀通 《古代文明》 CSSCI 2016年第2期24-35,112,共12页
商周时代的礼容可以单称容,也可以称作颂或威仪,《诗经》等传世文献多有记载。由于礼容较为繁盛,商周时代形成了掌管礼容的世官世家,青铜器铭中的木羊册册、木工册册、木见齿册等就是这些家族的族徽。《洪范》九畴的第二畴"五事&qu... 商周时代的礼容可以单称容,也可以称作颂或威仪,《诗经》等传世文献多有记载。由于礼容较为繁盛,商周时代形成了掌管礼容的世官世家,青铜器铭中的木羊册册、木工册册、木见齿册等就是这些家族的族徽。《洪范》九畴的第二畴"五事",是殷商时代的礼容,在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与八政、皇极等组合为九个范畴,成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大法。孔子将商周礼乐统称为"文",表明以礼容为重要元素的礼乐,其实质在商周两代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礼容 木羊册册 木工册册 木见齿册 《洪范》五事
下载PDF
论从甲骨文到今文尚书的动宾结构模式化及其发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清华 李为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8-158,共11页
甲骨文动宾结构有动宾和宾动两式,宾语后置是其基本语序倾向。卜辞宾语不同的前置方式起于不同的动因,有标记前置主要归因于强调需要,无标记前置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原始语言较低的句法模式化水平。甲骨文宾语中占最大规模的不是客体宾语... 甲骨文动宾结构有动宾和宾动两式,宾语后置是其基本语序倾向。卜辞宾语不同的前置方式起于不同的动因,有标记前置主要归因于强调需要,无标记前置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原始语言较低的句法模式化水平。甲骨文宾语中占最大规模的不是客体宾语,而是附加体宾语,这是该时期宾语的典型特征,但西周汉语里客体已取代附加体在宾语中的典型地位。不过,西周汉语和尚书语言双宾语结构的语序仍有模式化水平较低的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西周金文 今文尚书 动宾结构 模式化水平 标记化水平 非定型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