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失范大学生中的运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顾玲玲 胥青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25-128,共4页
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理论为基础,以失范大学生为例分析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两种主要干预技术,从建立家庭心理档案机制,解析失范大学生的内在"冰山",改变家庭规则三个角度提出了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模式在失范大学生群体中的实... 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理论为基础,以失范大学生为例分析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两种主要干预技术,从建立家庭心理档案机制,解析失范大学生的内在"冰山",改变家庭规则三个角度提出了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模式在失范大学生群体中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失范行为 失范大学生
下载PDF
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浩志 马智文 《四川精神卫生》 201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评价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48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度洛西汀合并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度洛西汀治疗... 目的评价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48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度洛西汀合并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度洛西汀治疗,共观察8周。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 II-CV)对家庭亲密性和适应性进行测量;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评定抑郁、焦虑症状和主观身体不适感。结果①治疗8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7.5%和58.3%;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8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FACES II-CV评分[(8.1±6.9)vs.(17.7±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第6、8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SCL-90躯体化因子分、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用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可能会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家庭亲密性和适应性,提高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提亚模式 家庭治疗 度洛西汀 躯体形式障碍
下载PDF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的探索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吕晋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37期77-80,共4页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心理治疗模式。中国历来重视家庭建设,个人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萨提亚理论虽然诞生于西方,却极其适用于中国的家庭。文章通过一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个案介绍,探索了萨...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心理治疗模式。中国历来重视家庭建设,个人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萨提亚理论虽然诞生于西方,却极其适用于中国的家庭。文章通过一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个案介绍,探索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心理健康 高校大学生
下载PDF
萨提亚家庭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璇 乔昆 +3 位作者 霍小宁 刘小丽 姚毅林 张鹏 《四川精神卫生》 2018年第5期440-445,共6页
目的观察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为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66例,采用随... 目的观察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为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萨提亚家庭治疗,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两组均干预6周。于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采用自尊量表(S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分别评定患者的自尊、心理状态及家庭环境。结果干预前,两组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SCL-90总评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其他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研究组成功性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722,P <0. 01)。干预6周后,研究组SCL-90总评分及其除敌对因子外的9个因子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1);研究组SES总评分、FES-CV中的独立性、成功性、道德宗教观分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FES-CV中的独立性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t=-2. 095,P <0. 05)。结论萨提亚家庭治疗可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尊水平,改善患者家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自尊 家庭环境
下载PDF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幼师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海娟 黄圆媛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研究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幼师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为幼师心理辅导机制提供新的支持思路和实践途径。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东省济南市6所幼儿园137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选取筛选阳性的被试36名,随机分为干预组... 目的研究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幼师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为幼师心理辅导机制提供新的支持思路和实践途径。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东省济南市6所幼儿园137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选取筛选阳性的被试36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进行萨提亚模式的团体心理咨询,对照组除与干预组同时会见研究人员外不进行任何干预;10周干预后两组再次进行测试。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CL-90被试总分平均分(190.28±55.48)比(104.33±9.88)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各因子平均分与干预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总分平均分及各因子平均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幼师的心理辅导效果显著,对幼师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幼师 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 应用
下载PDF
萨提亚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无聊倾向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高洁 李晓敏 +3 位作者 马璐 辛铁钢 梁明明 曾超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萨提亚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无聊倾向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本科院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自愿报名参加的96名大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8人)和对照组(48... 目的:探讨萨提亚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无聊倾向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本科院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自愿报名参加的96名大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8人)和对照组(48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实验组给予每周1次,每次7小时,共8次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团体辅导。干预前后对两组被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oredom Proneness Questionnaire,BPQ)进行测评。结果:(1)经过团体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BPQ中的孤独感、自控力、紧张感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6.204,-2.820,-3.693,-3.383;P〈0.05);(2)干预前后,实验组在BPQ中的单调性、孤独感、自控力、紧张感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2.128,2.156,2.637,2.446,3.316;P〈0.05);对照组在BPQ中单调性、孤独感、自控力、创造力、紧张感、约束性及总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为指导的团体心理辅导能降低大学生的无聊情绪体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团体心理辅导 大学生 无聊倾向
下载PDF
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萨提亚家庭治疗对抑郁障碍青少年及其父母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卢和丽 蔡风 +8 位作者 刘云 郭明 黄筱琴 熊祎玭 徐茜 胡飞虎 王碧漪 李冠华 董香丽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93-898,共6页
目的探究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线上+线下介入对偏远地区抑郁障碍青少年及其父母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抑郁障碍青少年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父母和青少年各4... 目的探究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线上+线下介入对偏远地区抑郁障碍青少年及其父母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抑郁障碍青少年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父母和青少年各49例)和观察组(父母和青少年各49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舍曲林100 mg/d)和常规健康宣教, 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线上+线下萨提亚家庭治疗。于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采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GAD-7)和9项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评估两组青少年父母负性情绪, 同时, 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 SCARED)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hood, DSRS)评估两组青少年负性情绪。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两组青少年SCARED量表得分和DSRS量表得分变化, 采用χ^(2)检验两组青少年父母焦虑抑郁比例变化。结果对照组青少年SCARED得分[(51.55±12.69)分, (36.82±7.69)分, t=15.839]、DSRS得分[(25.08±4.81)分, (16.88±2.16)分, t=13.047]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青少年SCARED得分[(51.16±15.84)分, (31.31±7.72)分, t=14.385]、DSRS得分[(24.12±4.81)分, (14.08±2.03)分, t=14.723]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2周后, 观察组SCARED得分和DSR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3.540, 6.609, 均P<0.05)。干预前, 两组青少年父母焦虑、抑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7, 3.547, 均P>0.05)。干预12周后, 两组青少年父母焦虑、抑郁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5.995, 4.009, 均P<0.05)。结论线上+线下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介入不仅能够有效改善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 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改善青少年父母焦虑抑郁情绪, 尤其适用于偏远地区抑郁障碍患儿的门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父母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焦虑 抑郁
原文传递
团体家庭治疗对提高新型毒品依赖患者心理正能量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水庆 陈萍 +5 位作者 曾军莉 钟瑞琳 舒斌 杨钰莹 刘婧璇 王增珍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家庭治疗在提高新型毒品依赖患者心理正能量方面的作用。方法:在武汉市2所强制隔离戒毒机构中选取40名新型毒品依赖患者,对其进行团体家庭治疗(共5次,每次2.5小时)。团体家庭治疗内容包括关系建立、萨提亚家庭治疗和小物... 目的:探讨团体家庭治疗在提高新型毒品依赖患者心理正能量方面的作用。方法:在武汉市2所强制隔离戒毒机构中选取40名新型毒品依赖患者,对其进行团体家庭治疗(共5次,每次2.5小时)。团体家庭治疗内容包括关系建立、萨提亚家庭治疗和小物件家庭系统排列。研究过程中分别让患者对自我感觉进行绘画,并对绘画作品的正能量进行自我评估。结果:新型毒品依赖患者的三次自我感觉绘画作品正能量评分分别为(52.4±24.3)、(71.5±14.3)与(90.8±9.3)分,各时点观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团体家庭治疗可提高新型毒品依赖患者的心理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依赖 家庭治疗 萨提亚治疗模式 家庭系统排列 正能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