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林外史》中科举荣身之儒生群像研究
1
作者 班云雷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6-41,53,共7页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生动刻画了八股取士制度下,处于未第与及第不同阶段的儒生群像,批判了本应为天下培养贤才的科举制度,却培养出大批腐儒、丑儒的怪现象。对此,吴敬梓以儒家思想为文化底色,通过个人探索与实践,提出应培养克己复礼...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生动刻画了八股取士制度下,处于未第与及第不同阶段的儒生群像,批判了本应为天下培养贤才的科举制度,却培养出大批腐儒、丑儒的怪现象。对此,吴敬梓以儒家思想为文化底色,通过个人探索与实践,提出应培养克己复礼、讲究文行出处的真儒贤人,以拯救儒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儒生 科举 荣身
下载PDF
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帝都文化书写——以《儒林外史》为中心
2
作者 张兴龙 徐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明清金陵小说,常以南京为故事发生的重要地理场景,以南京社会生活、文化风情等为书写内容。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南京书写,留下了帝都文化烙印:一是在城市景观和情感层面上,突出了帝都城市特有的山河险峻、宏伟壮丽... 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明清金陵小说,常以南京为故事发生的重要地理场景,以南京社会生活、文化风情等为书写内容。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南京书写,留下了帝都文化烙印:一是在城市景观和情感层面上,突出了帝都城市特有的山河险峻、宏伟壮丽的“帝都文化气象”,以及超越了个体性的幽怨感伤,站在民族忧患意识的高度,追问帝都文化沉浮;二是在城市制度和文化风尚层面上,突出了祭祀教化、崇尚礼仪的科举文化氛围;三是在城市市民形象层面上,突出了士人云集、儒林风流的士林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金陵小说 帝都文化气象 科举文化 魏晋风流 《儒林外史》
下载PDF
《儒林外史》英汉语对比研究:语言与文化 被引量:27
3
作者 徐珺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8-51,共4页
对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及其英译文的对比、分析、研究 ,在国内外都很少见。本文将以《儒林外史》原著及其英译本 The Scholars为语料 ,以文化语言学为理论指导 ,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 ,对二者进行探索性的对比研究 ,以期对小说... 对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及其英译文的对比、分析、研究 ,在国内外都很少见。本文将以《儒林外史》原著及其英译本 The Scholars为语料 ,以文化语言学为理论指导 ,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 ,对二者进行探索性的对比研究 ,以期对小说翻译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并对解读《儒林外史》、对章回小说的英汉语对比研究、对了解中外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语言与文化 英汉语对比研究
下载PDF
《儒林外史》英汉语语篇对比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尝试 被引量:19
4
作者 徐珺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5,共5页
将功能语篇分析理论应用到章回小说及其英译文的对比研究,国内外尚不多见.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指导,尝试性地对<儒林外史>的英译文进行功能语篇分析,探讨的重点是语篇体裁.希望本文的探索会给小说翻译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将功能语篇分析理论应用到章回小说及其英译文的对比研究,国内外尚不多见.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指导,尝试性地对<儒林外史>的英译文进行功能语篇分析,探讨的重点是语篇体裁.希望本文的探索会给小说翻译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并对解读<儒林外史>和对章回小说的英汉语对比研究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语篇分析 《儒林外史》 语篇体裁 吴敬梓
下载PDF
《儒林外史》的“天下”、“古今”与“山东” 被引量:4
5
作者 杜贵晨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2期67-70,共4页
吴敬梓的儒家情怀与史官思想,使《儒林外史》全书有非常浓重的“天下”、“古今”意识,影响于故事地点与人物隶籍、游历之地的设计等,都有特别的考虑。最突出是从“山东汶上”写起,又写周进、王惠为汶上人和王冕、虞博士等也要来山东等... 吴敬梓的儒家情怀与史官思想,使《儒林外史》全书有非常浓重的“天下”、“古今”意识,影响于故事地点与人物隶籍、游历之地的设计等,都有特别的考虑。最突出是从“山东汶上”写起,又写周进、王惠为汶上人和王冕、虞博士等也要来山东等等,都是一种深曲的笔法,有深隐的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天下” “古今” “山东”
下载PDF
文化语用前提与翻译——以《儒林外史》杨译本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余晓燕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05-107,共3页
语用前提是指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在这些共有知识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文化相关的。而共有文化语用前提的缺乏正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一种特殊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翻译也是如此。处理文化语用前提缺省可采用加注、增... 语用前提是指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在这些共有知识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文化相关的。而共有文化语用前提的缺乏正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一种特殊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翻译也是如此。处理文化语用前提缺省可采用加注、增益、替代、意译等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前提 文化 翻译 《儒林外史》
下载PDF
试论《儒林外史》中的酒文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齐运东 《酿酒》 CAS 2007年第4期119-121,共3页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与人民的饮食生活关系紧密。作为一部反映清代市民生活的代表作,《儒林外史》对明清时代的酒文化有较详细的描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 《儒林外史》 明清 酒文化
下载PDF
从阅卷时间辨析《儒林外史》周进看范进试卷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洪强 《济宁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6-41,共6页
《儒林外史》周进三次看范进的试卷表明考官要想挑选出好的文章,必须有足够的阅卷时间,而没有时间看试卷只取"花团锦簇"的文章是当时考官的通行做法。阅卷时间短促使得考官无法平心静气地阅读考生的文章,这是考试的一大痼疾。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周进 范进 阅卷时间
下载PDF
《春明外史》的社会言情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乐守红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14-19,共6页
《春明外史》是张恨水早期的代表作。它以一个青年的两段不成功的爱情经历为线索 ,引出了当时北京广阔的生活画面 ,使得“言情”小说同时具备了“社会”的特征。在这部小说中还体现出了作者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特殊时... 《春明外史》是张恨水早期的代表作。它以一个青年的两段不成功的爱情经历为线索 ,引出了当时北京广阔的生活画面 ,使得“言情”小说同时具备了“社会”的特征。在这部小说中还体现出了作者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特殊时期对旧文学流派的承袭和对新文学技巧的探索 ,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小说 言情小说 社会小说 《儒林外史》
下载PDF
论吴敬梓的疾病体验与《儒林外史》的疾病书写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毓龙 张紫阳 《中医药文化》 2021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儒林外史》的疾病书写是吴敬梓自身疾病体验的文学化体现。吴氏常年受消渴病折磨,慢性病触发的"死亡焦虑"影响其创作心理,形成"病亡"的人物退场习惯;而消渴病与痰湿有一定的关系,书中不少人物的疾病也与痰湿有关... 《儒林外史》的疾病书写是吴敬梓自身疾病体验的文学化体现。吴氏常年受消渴病折磨,慢性病触发的"死亡焦虑"影响其创作心理,形成"病亡"的人物退场习惯;而消渴病与痰湿有一定的关系,书中不少人物的疾病也与痰湿有关。作者反复构建疾病与负面形象的联系,组织情节、营造场景,"同而不同"地描画人物病态,进而形成一种由身体病态到心理病态,再到社会病态的隐喻逻辑。《儒林外史》的疾病书写极具个性:一方面,作者对疾病本身和病患群体持中性态度,没有屈从于当时社会对特定疾病的集体性偏见;另一方面,作者在士林人物疾病书写过程中笔锋有所收敛,否定中含同情,讽刺中有无奈,这与全书"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风格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吴敬梓 疾病体验 疾病书写 隐喻
下载PDF
千古知音话忧思——试论《儒林外史》与鲁迅小说之关系
11
作者 佟瑞坤 《武警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5-67,76,共4页
着重探讨了小说《儒林外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以及鲁迅在二十世纪新的历史背景下对于这种反思的继续和深化,指出了他们所作的反思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儒林外史 鲁迅 文化
下载PDF
吴敬梓笔下的儒家理想婚姻模式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锦丽 陈洪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117,共5页
作为一个思想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这部作品里构建了其心目中理想的儒家婚姻模式,并展现了这种婚姻模式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种构建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得以实现:其一,借主人公杜少卿之口直抒胸臆,通过在文本中设置文人解读《... 作为一个思想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这部作品里构建了其心目中理想的儒家婚姻模式,并展现了这种婚姻模式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种构建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得以实现:其一,借主人公杜少卿之口直抒胸臆,通过在文本中设置文人解读《诗经》中的《女曰鸡鸣》《溱洧》这一情节,直接阐释其心目中儒家的理想婚姻模式;其二,通过对杜少卿夫妇、庄绍光夫妇日常生活、相处模式的描摹,将这种理想婚姻具象化。这两种方式一明一暗,浑然天成地展现了吴敬梓的尚古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吴敬梓 《诗经》 理想婚姻
下载PDF
言语幽默概论视角下《儒林外史》第三回两个译本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映筠 戈玲玲 《海外英语》 2014年第8X期158-160,共3页
该文以言语幽默概论及其延伸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儒林外史》第三回及其两个英译本为研究语料,重点探讨修辞手段的翻译对译文中脚本对立保留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杨译忠实于原文形式与内容,修辞手段与幽默效果大多得到保留;王译则更加顺... 该文以言语幽默概论及其延伸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儒林外史》第三回及其两个英译本为研究语料,重点探讨修辞手段的翻译对译文中脚本对立保留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杨译忠实于原文形式与内容,修辞手段与幽默效果大多得到保留;王译则更加顺畅,但幽默效果丢失处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幽默概论 《儒林外史》 言语幽默翻译 修辞手段
下载PDF
《儒林外史》中“将”的用法
14
作者 王英慧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20-21,共2页
在汉语中 ,“将”是一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 ,其语法功能可分属不同类别。在清人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 ,“将”的用法有 :做名词语素、动词、介词、副词、助词。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将” 汉语 语法 名词 介词 副词 助词
下载PDF
一个被忽略的视角:《儒林外史》景物描写的意义
15
作者 王颖 《理论界》 2023年第11期92-97,共6页
《儒林外史》中的景物描写因其稀少与琐碎往往被忽略,事实上,这些景物描写体现了作者叙事写人的艺术匠心。它们前后关联,相互照应,一幅幅田园山水画卷构建了理想文士的精神家园,宗祠人文景观描画了真儒们的理想社会蓝图,都市景观对真儒... 《儒林外史》中的景物描写因其稀少与琐碎往往被忽略,事实上,这些景物描写体现了作者叙事写人的艺术匠心。它们前后关联,相互照应,一幅幅田园山水画卷构建了理想文士的精神家园,宗祠人文景观描画了真儒们的理想社会蓝图,都市景观对真儒改造社会理想幻灭的原因给予了一定的揭示。《儒林外史》的景物描写为小说主题的揭示以及文人精神追求的展示提供了形象的图鉴,对小说的文本建设有着重要的辅助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田园山水 宗祠景观 都市景象 意义
原文传递
杨执中原型人物考论 被引量:10
16
作者 叶楚炎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5,共15页
杨执中是《儒林外史》中一个性格鲜明且有颇多争议的重要人物,通过出身、经历、科名、家境、癖好、性情等各个方面的比对可以看到,当时在士林中交游广阔且在诗坛颇具声名的诗人王藻应当就是《儒林外史》中杨执中的原型。吴敬梓将王藻诸... 杨执中是《儒林外史》中一个性格鲜明且有颇多争议的重要人物,通过出身、经历、科名、家境、癖好、性情等各个方面的比对可以看到,当时在士林中交游广阔且在诗坛颇具声名的诗人王藻应当就是《儒林外史》中杨执中的原型。吴敬梓将王藻诸多方面的个人信息都带入小说并附着在杨执中的身上,同时又在某些方面作出了根本性的改变,最关键的便是对于诗人身份的遮蔽和瓦解。诗人身份的消磨使得杨执中只能徒具名士之表而内里却是一片真空,因此他只能通过种种方式对之进行遮掩,这也带来了人物性格更为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并进一步增加了这一人物在矛盾而混乱的身份中的困窘与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原型人物 杨执中 王藻 叙事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下文语境研究——《儒林外史》汉英语篇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徐珺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6,共7页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 ,语境分为三个层面 :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在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模式中 ,上下文语境处于最底层。它以语篇形式体现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中语境变量的特征和配置。这一层次的语境属于以具体语言形...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 ,语境分为三个层面 :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在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模式中 ,上下文语境处于最底层。它以语篇形式体现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中语境变量的特征和配置。这一层次的语境属于以具体语言形式体现意义潜势的语言环境 ,直接关系到一段话语是否是一个完整连贯的语义单位。它决定话语的语篇性 ,是语境理论三个层次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本文着重从上下文语境理论出发 ,运用实证法 ,对《儒林外史》汉英语篇进行对比分析 ,对上下文语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上下文语境 衔接 《儒林外史》 语篇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