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当代中国”翻译类教材使用研究——以《汉法翻译教程》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云虹 曹丹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9,共11页
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水平翻译人才始终是翻译教育领域的核心课题。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于加强教材建设。“理解当代中国”翻译类教材定位明确、理念新颖、设计科学,为翻译教学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有力支撑。如何科学使... 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水平翻译人才始终是翻译教育领域的核心课题。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于加强教材建设。“理解当代中国”翻译类教材定位明确、理念新颖、设计科学,为翻译教学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有力支撑。如何科学使用该系列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育人作用,无疑是当下翻译人才培养中应着力探究的问题。本文以《汉法翻译教程》为例,从注重价值引领、把握正确的翻译原则以及注重翻译能力提升、实施分析—探究—互动三位一体式教学等方面对“理解当代中国”翻译类教材的使用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新时代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人才培养 教材使用 “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 汉法翻译教程
下载PDF
基于“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当代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培养路径
2
作者 王晓玲 邓俊叶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3-77,共5页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如何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高校外语教育作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积极应变,改革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在此背景下,“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得以...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如何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高校外语教育作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积极应变,改革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在此背景下,“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得以出版发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个板块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从语言运用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传播能力等维度促进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 国际传播能力 培养路径
下载PDF
共和国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3
作者 李宗刚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3-86,155,共15页
共和国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系统全面地解读两者关系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有些专著虽涉及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但大都不是专题论述。笔者在梳理有关这一课题研究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机构研究、制度研究... 共和国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系统全面地解读两者关系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有些专著虽涉及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但大都不是专题论述。笔者在梳理有关这一课题研究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机构研究、制度研究和理念研究作为切入点,探索共和国教育体制对文学创作的正反作用,为当下文学教育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国教育 文学教育 大学教育 中国当代文学
下载PDF
从家国情怀到族裔流散共同体关怀:当代英国华人文学的历史理路与发展趋势
4
作者 汪杨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当代英国华人文学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前中期,早期留英的华人知识分子带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书写中国故事,他们以“民族代言人”自居,积极地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风物;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80年代之后,一... 当代英国华人文学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前中期,早期留英的华人知识分子带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书写中国故事,他们以“民族代言人”自居,积极地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风物;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80年代之后,一批以移民为主的华人流散作家涉足英国文坛,他们的目光从“家园回望”转向“异国安家”,描述了华人离开故土,到达异国的流散情感经历;21世纪之后,当代英国华人文学出现了一个新趋势,作家笔下的流散主人公不再局限于华人族群,而是泛化为不同肤色的族裔流散群体。当代英国华人文学呈现出从家国情怀到族裔流散共同体关怀的发展趋势,对这一历史路径的学理探究,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的构建提供参照性文学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英国华人文学 流散书写 家国情怀 异国安家 族裔流散共同体
下载PDF
宿命的悲剧——作为哲学范畴的宿命观念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投射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卫平 陈广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1,共6页
宿命观念在哲学和文学中源远流长,不能简单地判定它是对是错,尤其在文学中,"宿命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生发点。它赋予了文学以哲学的高度,而哲学高度也正是拥有终极关怀的人文学者、作家、诗人们的一种最高追求。宿命观念在中... 宿命观念在哲学和文学中源远流长,不能简单地判定它是对是错,尤其在文学中,"宿命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生发点。它赋予了文学以哲学的高度,而哲学高度也正是拥有终极关怀的人文学者、作家、诗人们的一种最高追求。宿命观念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表现为神秘感、对自然的崇拜以及或强或弱的偶然性。这些现代作家在处理宿命题材时大都保持从容淡泊的心态,同时造就一种"平淡自然"的风格,这显然与西方不同。中国现代文坛上具有宿命观念的作家大多数都是独立于他们所处时代的主流话语之外的,且多具有哲学背景,但作家个体在宿命观念的理解和表达方面有很大差异。哲学范畴的宿命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现代文学作品的精神品格,值得当代文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宿命观念 神秘感 自然崇拜 偶然性
下载PDF
论雅文学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1
6
作者 郑惠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0-20,共11页
在当代中国 ,虽然文学的影响力并未下降到如一些人所想像的那样无可挽回的地步 ,但就雅文学本身而言 ,确实面临很大的困境。本文分析造成雅文学发展困难的内外因素 ,在深入讨论雅文学的“劲敌”即俗文学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上 。
关键词 雅文学 困境 出路 当代中国 俗文学 竞争优势
下载PDF
论民国旧体文学大系的编纂与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曹辛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71,共7页
民国旧体文学大系的编纂是将相关文献按一定标准与体例汇在一起,并用导言系连起来,形成文学史论与作品选结合的宏大体系。该大系将以民国旧体文学为中心,兼顾域外的旧体文学、民国旧体文学期刊与社团刊物以及实用文章,并将文学理论集扩... 民国旧体文学大系的编纂是将相关文献按一定标准与体例汇在一起,并用导言系连起来,形成文学史论与作品选结合的宏大体系。该大系将以民国旧体文学为中心,兼顾域外的旧体文学、民国旧体文学期刊与社团刊物以及实用文章,并将文学理论集扩编成各种话体批评、序跋批评、论文、选本、学术著作等五项。编纂民国旧体文学大系,需要对民国旧体文学文献作宏观地、科学地、全面地判断和汰选,形成一个有创意、有新意、有机的、切实可行的框架体系,还必须借力近代文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献学等学科团队和编辑出版专家。该大系的编纂不仅对纠正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学术偏差有重要意义,对当前文学学术研究方法与学术态势也具有校正意义,还对全面认识民国社会、历史、文化等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旧体文学 文学大系 现代文学
下载PDF
当代文学对外传播对于中国形象的延续和重塑 被引量:17
8
作者 姜智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24-36,共13页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时间里,当代文学通过他者传播和自我传播,塑造了倾向不同、形态各异的中国形象。这些中国形象与原有的中国形象之间既有更新重塑,又存在继承延续。原有的中国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方译者对当代文学作品的选择,以及...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时间里,当代文学通过他者传播和自我传播,塑造了倾向不同、形态各异的中国形象。这些中国形象与原有的中国形象之间既有更新重塑,又存在继承延续。原有的中国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方译者对当代文学作品的选择,以及西方读者对翻译过去的当代文学作品的接受,并成为构建新一轮中国形象的重要思想资源,而新一轮的中国形象所呈现的风貌又给原有的中国形象以冲击、调整,进而实现某种程度的更新重塑。剖析西方他者和中国自我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中国形象,探究原有的中国形象在何种程度上介入了当代文学在西方的传播,当代文学的传播又在何种程度上更新了当代的中国形象,有利于更好地将当代文学推介到国外,并在推介过程中建构良好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对外传播 中国形象 继承延续 更新重塑
下载PDF
“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使用与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 被引量:8
9
作者 孙吉胜 石毅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CSSCI 2023年第3期23-28,93,共7页
外语人才一直在中国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与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类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国标》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真正了解和理解中国;真正了解... 外语人才一直在中国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与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类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国标》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真正了解和理解中国;真正了解和理解世界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能够用外语准确地向世界讲述中国,向中国讲述世界;能够用外语沟通一些专业性问题。“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的。本文认为在该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所选文本,兼顾语言和内容两方面,尤其是有意识地拓展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升外语之外的专业能力。接着,本文以中国外交为例,探讨在教材的具体使用过程中如何进行专业能力拓展,以使所培养的外语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对外交往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人才培养 专业能力 中国外交 “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
下载PDF
人民需要与中国当代文学对读者的想象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本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在中国当代文学对读者的设计、利用和想象的层面上,当代文学读者在理论上被置于一个有决定权的地位,但实际上却处于被给予和被利用的存在状态,成为一种想象性的文学力量。由于文学功能和作用的被设定,文学的价值取向也被规定下来,文学... 在中国当代文学对读者的设计、利用和想象的层面上,当代文学读者在理论上被置于一个有决定权的地位,但实际上却处于被给予和被利用的存在状态,成为一种想象性的文学力量。由于文学功能和作用的被设定,文学的价值取向也被规定下来,文学阅读变成了文学教育,文学读者成了一个虚构的符号,读者的需要成为一种政策预设,成为政治意识形态想象和设计的产物。由于文学阅读的统一,文学感受的一致,最终会带来文学创作的趋同化,形成文学生产的循环和等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需要 文学读者 中国当代文学
下载PDF
当代文学史:“正典结构”的重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学昕 何言宏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4,共4页
我们的文学史编撰其实是很势利的。哪些作家名声大、哪些作家作品多,甚至是哪些作家地位高,他们就会获得相应较高的文学史地位。我们倡导要重新"打捞"文学史上的失踪者,打捞那些被我们的文学史编撰所轻忽与遗忘的作家,主要是... 我们的文学史编撰其实是很势利的。哪些作家名声大、哪些作家作品多,甚至是哪些作家地位高,他们就会获得相应较高的文学史地位。我们倡导要重新"打捞"文学史上的失踪者,打捞那些被我们的文学史编撰所轻忽与遗忘的作家,主要是要祛除遮蔽,还原真相,以更加有效的文学史标准,重新建立当代文学史的"正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学经典
下载PDF
大陆新武侠小说崛起之我见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丕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3,共6页
大陆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蕴含着重大的多方面的文学意义和价值。它是港台新武侠小说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对传统的雅俗观念的强烈冲击和微妙消解,也为当代文学如何在困境中发展带来... 大陆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蕴含着重大的多方面的文学意义和价值。它是港台新武侠小说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对传统的雅俗观念的强烈冲击和微妙消解,也为当代文学如何在困境中发展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新武侠 港台新武侠 武侠小说 雅俗观念 当代文学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电视文艺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实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显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8-93,共6页
电视文艺的价值取向是从外部因素着眼对电视文艺与社会文化、主体需求的关系的考察 ,这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的立场与途径 ,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和当代文化精神要求几个层面上。电视文艺的价值实现则是从电视文艺价值的内在品质角度 ... 电视文艺的价值取向是从外部因素着眼对电视文艺与社会文化、主体需求的关系的考察 ,这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的立场与途径 ,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和当代文化精神要求几个层面上。电视文艺的价值实现则是从电视文艺价值的内在品质角度 ,对其价值的多层面和多样性的考察 ,个体、群体、社会三个层面的统一标志着电视文艺价值的社会化目标追求 ;审美娱乐、艺术创新、历史积累、文化传承是电视文艺价值的文化建构的意义体现。在价值的多层次中统统筹兼顾 ,在价值的多样性中融合汇通 ,是中国当代电视文艺实现价值追求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文艺 价值取向 价值实现 当代中国
下载PDF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2
14
作者 储著武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168,共7页
“文革”结束后至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前,是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探索完成时期。这个时期,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文革”结束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前,胡乔木提出“赶快着手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 “文革”结束后至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前,是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探索完成时期。这个时期,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文革”结束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前,胡乔木提出“赶快着手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科院成立现代史研究室;第二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至1982年底,编写《当代中国》丛书启动,中国社科院拟成立现代史研究所的建议未被采纳;第三阶段,自1983年至1990年底,以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为标志,国史研究学术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学界在探索完成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十余年时间里,始终贯穿着明确的学术自觉意识。这是完成国史研究学术建制的重要思想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国史研究 学术建制 《当代中国》丛书
下载PDF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的再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卫中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8-133,共6页
目前中国学界关于现当代文学的分期主要是一种"两分法",有这样两种观点,一种是传统的,主张以1949年为界将现当代文学分为两段;另一种是近年提出的,主张将新中国27年文学与新时期文学分开,而与现代文学并为一处。本文认为,现... 目前中国学界关于现当代文学的分期主要是一种"两分法",有这样两种观点,一种是传统的,主张以1949年为界将现当代文学分为两段;另一种是近年提出的,主张将新中国27年文学与新时期文学分开,而与现代文学并为一处。本文认为,现当代文学分期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新中国27年文学与前后两期的文学都有非常大的差别,它应当被切分出来作为独立的一段。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应当分为3段,即现代文学、新中国文学和新时期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史分期 “二分法” “三分法”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洪涛 张珂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55-62,共8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美国知名学术杂志《当代世界文学》(World Literature Today)共同主办的"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国内外理论界和创作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作家等16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围...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美国知名学术杂志《当代世界文学》(World Literature Today)共同主办的"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国内外理论界和创作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作家等16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围绕"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与中国"这个中心议题展开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这次大会进行总结:文学的全球化:选择与承担;世界文学的理论构建:动态与走向;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影响与创新;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法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 世界文学 中国文学 全球化
下载PDF
“中国形象”的海外塑造与英美商业出版社的选择倾向——以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翻译出版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文强 张蓓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98-103,共6页
由于庞大的市场占有率以及英语的世界影响力,英美商业出版社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世界传播中占据着关键的位置,并发生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英美商业出版社一方面为中国文学的许多优秀作品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另一方面在选择翻译与... 由于庞大的市场占有率以及英语的世界影响力,英美商业出版社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世界传播中占据着关键的位置,并发生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英美商业出版社一方面为中国文学的许多优秀作品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另一方面在选择翻译与出版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品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选择的倾向性,这对"中国形象"的海外塑造也造成了较为负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英美商业出版社 中国形象
下载PDF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艺术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文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7-21,共5页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局限在文学主题的女权表现上,它同时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学形式及其艺术法则和审美范式的全方位突破、创新上。这种突破和创新,事实上构成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价值意义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局限在文学主题的女权表现上,它同时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学形式及其艺术法则和审美范式的全方位突破、创新上。这种突破和创新,事实上构成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价值意义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在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诸种文学体式的创作中,其对性别题材的全面开掘,对性别审美的大胆探索,对个人化写作的大力张扬,正体现了这种艺术突破和艺术创新的最具影响力的内容和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女性主义文学 艺术价值
下载PDF
渴望飞翔——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女性主体意识考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颖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8-63,共6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促使女性自我意识、主体意识觉醒,20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政治革命与民族解放斗争为女性主体意识注入阶级、政治、民族等新的内涵,八九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为中国女性自由独立、两性和谐的主体意识... "五四"新文化运动促使女性自我意识、主体意识觉醒,20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政治革命与民族解放斗争为女性主体意识注入阶级、政治、民族等新的内涵,八九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为中国女性自由独立、两性和谐的主体意识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女性创作实现了新的主体精神超越。女性主体性的生长伴随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代社会文化政治变革的实践以代际累积的方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女性 主体意识 主体性 生成
下载PDF
现代中国大众文化刍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志华 曾斌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4-97,共4页
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主要体现为“五四”以来文艺大众化的理论探讨和文化实践。启蒙救亡思潮和文化接受的大众化导向深刻影响了它的产生、发展。“大众化”成为现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主要理论走向。文化世俗化及商业化等方面的积极因素渗入到... 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主要体现为“五四”以来文艺大众化的理论探讨和文化实践。启蒙救亡思潮和文化接受的大众化导向深刻影响了它的产生、发展。“大众化”成为现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主要理论走向。文化世俗化及商业化等方面的积极因素渗入到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中,对此探讨成为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 当代中国 大众文化 文艺大众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