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唐君毅对王阳明心学的诠释与评价
1
作者
陳復(Fu Chen)陳正凡(Cheng-Fan Chen)
《哲學與文化》
本文有两个讨论角度:其一,厘清唐君毅对王阳明心学的诠释与评价;其二,作者不同於唐君毅的观点并做出补充的相关看法,由这两个讨论角度来交会认识王阳明本人的思想。唐君毅认为王阳明的思想受朱子的深刻影响,虽然最後自然归宗於象...
本文有两个讨论角度:其一,厘清唐君毅对王阳明心学的诠释与评价;其二,作者不同於唐君毅的观点并做出补充的相关看法,由这两个讨论角度来交会认识王阳明本人的思想。唐君毅认为王阳明的思想受朱子的深刻影响,虽然最後自然归宗於象山,其学问实为朱陆学的综合,他顺着前人对王阳明思想有三变的说法,认为其不论是第一变提倡静坐的工夫来澄清心灵;或第二变提出「致良知」来自然按着宇宙的律则;或第三变主张时时见得本体万古常发常不发,这都是希望落实「存天理,去人欲」,意即来自对朱子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他并看出朱王在知行问题的差异,端在王阳明重视「知行合一」,朱子则重视「知先行後」。 唐君毅认为王阳明把《大学》的致知解释为致良知,其说法与朱子相较更能解释《大学》的真意,而且,致良知更进於《大学》的教旨,成为涵盖全部涵养工夫的历程,比《大学》本来讲「明明德於天下」更显得简洁扼要。有关於「四句教」的问题,唐君毅认为王阳明只有教人知善知恶,且做着为善去恶的致知格物工夫,因此其根本要旨,与禅宗教人「不思善,不思恶」,其实是不同的路数。唐君毅认为阳明学的致良知的论点,最容易被人假借而引发的事端,就在致良知教人自己看见对错,使得我自己认知的对错,即使他人不承认都没有关系,这会酿就出佛家所谓的「大我慢」。 笔者对唐君毅这些论点有着歧异或补充的意见,最重要的问题如唐君毅并未详察钱绪山、王龙溪与黄宗羲三人对王阳明教法各有着不同的认识,王阳明是否教法只有三变同样值得再思索。并且,我们不宜模糊掉王阳明在不同时间里的体会与认知,更不宜过度解释朱子对其思想的影响,反而应该看见朱子思想的影响降低,就是王阳明自身独立思想的拔高,其自身思想获得树立的源头,并不是靠知识系统的完善化,而是对本体领悟的深化。再者,有关阳明学末流的弊病,笔者认为重点在心学家对「自性」与「自我」这两端的认识都共生在良知的名目里,使得「个体自觉」与「本体自觉」产生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王陽明
陽明學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全文增补中
题名
论唐君毅对王阳明心学的诠释与评价
1
作者
陳復(Fu Chen)陳正凡(Cheng-Fan Chen)
出处
《哲學與文化》
文摘
本文有两个讨论角度:其一,厘清唐君毅对王阳明心学的诠释与评价;其二,作者不同於唐君毅的观点并做出补充的相关看法,由这两个讨论角度来交会认识王阳明本人的思想。唐君毅认为王阳明的思想受朱子的深刻影响,虽然最後自然归宗於象山,其学问实为朱陆学的综合,他顺着前人对王阳明思想有三变的说法,认为其不论是第一变提倡静坐的工夫来澄清心灵;或第二变提出「致良知」来自然按着宇宙的律则;或第三变主张时时见得本体万古常发常不发,这都是希望落实「存天理,去人欲」,意即来自对朱子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他并看出朱王在知行问题的差异,端在王阳明重视「知行合一」,朱子则重视「知先行後」。 唐君毅认为王阳明把《大学》的致知解释为致良知,其说法与朱子相较更能解释《大学》的真意,而且,致良知更进於《大学》的教旨,成为涵盖全部涵养工夫的历程,比《大学》本来讲「明明德於天下」更显得简洁扼要。有关於「四句教」的问题,唐君毅认为王阳明只有教人知善知恶,且做着为善去恶的致知格物工夫,因此其根本要旨,与禅宗教人「不思善,不思恶」,其实是不同的路数。唐君毅认为阳明学的致良知的论点,最容易被人假借而引发的事端,就在致良知教人自己看见对错,使得我自己认知的对错,即使他人不承认都没有关系,这会酿就出佛家所谓的「大我慢」。 笔者对唐君毅这些论点有着歧异或补充的意见,最重要的问题如唐君毅并未详察钱绪山、王龙溪与黄宗羲三人对王阳明教法各有着不同的认识,王阳明是否教法只有三变同样值得再思索。并且,我们不宜模糊掉王阳明在不同时间里的体会与认知,更不宜过度解释朱子对其思想的影响,反而应该看见朱子思想的影响降低,就是王阳明自身独立思想的拔高,其自身思想获得树立的源头,并不是靠知识系统的完善化,而是对本体领悟的深化。再者,有关阳明学末流的弊病,笔者认为重点在心学家对「自性」与「自我」这两端的认识都共生在良知的名目里,使得「个体自觉」与「本体自觉」产生混淆。
关键词
唐君毅
王陽明
陽明學
致良知
知行合一
Keywords
Tang Jun-yi
Wang Yang-ming
Yang-ming School
the skill to hold innate good
Knowing and Doing in
the
One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唐君毅对王阳明心学的诠释与评价
陳復(Fu Chen)陳正凡(Cheng-Fan Chen)
《哲學與文化》
2010
0
全文增补中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