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ussion on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Chinese Classical Singing Theory
1
作者 Yi Pang 《Journal of Zhouyi Research》 2014年第3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古典 价值 中国 声乐教学 民族传统文化 论文
下载PDF
论周之标《吴歈萃雅》“自叙”“题词”中的曲学观
2
作者 孙蓉蓉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5-41,共7页
周之标编选的《吴歈萃雅》是明代一部戏曲、散曲的选集。周之标在《吴歈萃雅》的“自叙”“题词”中对《吴歈萃雅》的介绍、说明,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曲学观。周之标认为,戏曲是由人自然发声歌唱发展而来,源远流长。周之标对戏曲曲律提出... 周之标编选的《吴歈萃雅》是明代一部戏曲、散曲的选集。周之标在《吴歈萃雅》的“自叙”“题词”中对《吴歈萃雅》的介绍、说明,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曲学观。周之标认为,戏曲是由人自然发声歌唱发展而来,源远流长。周之标对戏曲曲律提出合律依腔的要求,并说明《吴歈萃雅》“但取南调”。周之标编选《吴歈萃雅》的目的是为清唱者度曲提供规范的选本,因而他为所选曲作点明板眼、分别字声、详注撮口等,使《吴歈萃雅》成为一本选本型曲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歈萃雅》 “曲之兴也” “但取南调” “徒歌逸调”
下载PDF
中西戏剧“曲唱体”与“对话体”的叙事比较
3
作者 欧阳江琳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3期61-70,共10页
中西戏剧语言及其运作形式互不相同,中国戏曲以“曲唱”为中心,西方话剧以人物“对话”为主要手段。依据戏剧语言的双重属性,在文本语言层面上,中西戏剧无论是“曲”还是“话”,都属于诗歌语言形态,形成了诗性叙事传统。二者皆表现为深... 中西戏剧语言及其运作形式互不相同,中国戏曲以“曲唱”为中心,西方话剧以人物“对话”为主要手段。依据戏剧语言的双重属性,在文本语言层面上,中西戏剧无论是“曲”还是“话”,都属于诗歌语言形态,形成了诗性叙事传统。二者皆表现为深层义的隐喻叙事,积淀出诗体语言与角色话语相适应的规则。在口头语言层面上,中西戏剧因“唱”“说”的声音媒介不同,话语功能与语言速率各自有异,这导致中国戏曲叙事内容倾向艺术化、娱乐化,叙事节奏偏慢,西方戏剧侧重故事本位叙述,叙事节奏偏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戏剧 曲唱体 对话体 戏剧语言 戏剧叙事
下载PDF
卫拉特史诗《江格尔》及其音乐研究(二)
4
作者 哈斯巴特尔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江格尔》作为卫拉特蒙古的标志性英雄史诗,其流传地域涵盖了天山南北广阔的高山草原以及远至伏尔加河流域,这一口头传统已绵延近千年之久,不仅在我国三大史诗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是中华多民族口头叙事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这部史诗以... 《江格尔》作为卫拉特蒙古的标志性英雄史诗,其流传地域涵盖了天山南北广阔的高山草原以及远至伏尔加河流域,这一口头传统已绵延近千年之久,不仅在我国三大史诗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是中华多民族口头叙事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这部史诗以口头文学的形式传承下来,是一种融合多种艺术表达手段的综合载体,其表演形态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即伴有音乐歌唱的演绎方式和无伴唱的朗诵讲述。在《江格尔》史诗的现场表演中,音乐元素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涵盖了从表演者的演唱技巧、乐器演奏到人声与器乐的和谐互动、曲调结构的独特设计以及唱词与固定程式韵律的紧密结合等各个方面。本课题通过对史诗艺人“江格尔奇”群体进行深入田野调查,旨在揭示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及其对史诗内涵及演唱传统的深刻理解,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系统学习和继承史诗传统来维系史诗风格的延续性这一系列理论问题。同时,对《江格尔》史诗所特有的音乐曲调及其音乐形态进行了音乐学分析与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江格尔》 史诗风格 演唱传统 曲调与分析
下载PDF
卫拉特史诗《江格尔》及其音乐研究(一)
5
作者 哈斯巴特尔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6-84,共9页
《江格尔》作为卫拉特蒙古的标志性英雄史诗,其流传地域涵盖了天山南北广阔的高山草原以及远至伏尔加河流域,这一口头传统已绵延近千年之久,不仅在我国三大史诗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是中华多民族口头叙事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这部史诗以... 《江格尔》作为卫拉特蒙古的标志性英雄史诗,其流传地域涵盖了天山南北广阔的高山草原以及远至伏尔加河流域,这一口头传统已绵延近千年之久,不仅在我国三大史诗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是中华多民族口头叙事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这部史诗以口头文学的形式传承下来,是一种融合多种艺术表达手段的综合载体,其表演形态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即伴有音乐歌唱的演绎方式和无伴唱的朗诵讲述。在《江格尔》史诗的现场表演中,音乐元素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涵盖了从表演者的演唱技巧、乐器演奏到人声与器乐的和谐互动、曲调结构的独特设计以及唱词与固定程式韵律的紧密结合等各个方面。本课题通过对史诗艺人“江格尔奇”群体进行深入田野调查,旨在揭示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及其对史诗内涵及演唱传统的深刻理解,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系统学习和继承史诗传统来维系史诗风格的延续性这一系列理论问题。同时,对《江格尔》史诗所特有的音乐曲调及其音乐形态进行了音乐学分析与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江格尔》 史诗风格 演唱传统 曲调与分析
下载PDF
大型卫调花鼓戏《窦娥冤》音乐唱腔创作解析
6
作者 连俊杰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1-84,90,共5页
卫调花鼓戏是安徽省濒危剧种之一,是流传于淮河流域的稀有地方戏曲剧种。以大型卫调花鼓戏《窦娥冤》音乐唱腔创作为例,对卫调花鼓戏传统音乐形式进行梳理,从传统唱腔旋律、锣鼓经、主音变化等方面概述卫调花鼓戏传统音乐的继承方式;从... 卫调花鼓戏是安徽省濒危剧种之一,是流传于淮河流域的稀有地方戏曲剧种。以大型卫调花鼓戏《窦娥冤》音乐唱腔创作为例,对卫调花鼓戏传统音乐形式进行梳理,从传统唱腔旋律、锣鼓经、主音变化等方面概述卫调花鼓戏传统音乐的继承方式;从伴唱运用、乐队实践和剧种新腔创作三个方面分析卫调花鼓戏音乐唱腔的创新与实践理念,为卫调花鼓戏音乐唱腔的发展提供创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调花鼓戏 窦娥冤 音乐唱腔 创作解析
下载PDF
歌诗《渭城曲》传唱与经典化的文化认同
7
作者 秦雅洁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渭城曲》在中国诗歌配乐演唱的历史中独树一帜。此骊歌经历代变化,其内容几乎恒久不变,创作伊始的中和情感也令后人体悟。歌诗因演唱方式“三叠”产生欲发未发的别情,与儒家对文艺作品以理性节制情感的要求相契合。在中国传统中庸思... 《渭城曲》在中国诗歌配乐演唱的历史中独树一帜。此骊歌经历代变化,其内容几乎恒久不变,创作伊始的中和情感也令后人体悟。歌诗因演唱方式“三叠”产生欲发未发的别情,与儒家对文艺作品以理性节制情感的要求相契合。在中国传统中庸思想的影响下,此歌诗与送别行为的广泛受众产生文化共鸣,并通过逐代传唱,完成了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城曲》 歌诗 传唱 中庸 经典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相和歌辞研究三题 被引量:1
8
作者 郭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1,共6页
相和作为唱奏方式发源很早,至汉代更为盛行,并由此成为一类乐歌的名称。其具体唱奏方式包括器与器相和,器与人相和,丝、竹相继与人相和以及人与人相和。其歌辞并非源自百姓自娱的吟唱,而是职业艺人所唱之辞。郭茂倩《乐府诗集·相... 相和作为唱奏方式发源很早,至汉代更为盛行,并由此成为一类乐歌的名称。其具体唱奏方式包括器与器相和,器与人相和,丝、竹相继与人相和以及人与人相和。其歌辞并非源自百姓自娱的吟唱,而是职业艺人所唱之辞。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叙论称相和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楚调和侧调五种调式,但在《乐府诗集》实际著录的相和歌辞中,却只收录了前四调的歌辞,并未著录侧调歌辞。这是由于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时参照的《宋书·乐志》因存在阙文而无侧调歌辞的缘故。在《乐府诗集》中,相和歌辞这一大类下又分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四弦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大曲十五曲九小类,其中大曲十五曲并不是与其他八小类并列的一类曲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和歌辞 唱奏方式 相和调 大曲十五曲
下载PDF
拉魂腔唱腔音乐特色摭谈
9
作者 薛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91,共8页
拉魂腔是流布于淮海地区的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戏曲,其唱腔音乐特色也最能凸显拉魂腔戏曲艺术之风格。拉魂腔唱腔音乐主要源自淮海地区方言的音乐化、地方性的传统民间音乐以及当地生活用语音调,进而形成了拉魂腔唱腔音乐独特的风格特色,... 拉魂腔是流布于淮海地区的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戏曲,其唱腔音乐特色也最能凸显拉魂腔戏曲艺术之风格。拉魂腔唱腔音乐主要源自淮海地区方言的音乐化、地方性的传统民间音乐以及当地生活用语音调,进而形成了拉魂腔唱腔音乐独特的风格特色,具体表现为自由组合的音乐结构、以闪板为主体的板式、常态的大跳音程、相对独立的乐句,以及调式调性的频繁转调。认知与掌握拉魂腔唱腔音乐特色,不但有助于当下拉魂腔音乐的艺术创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当下拉魂腔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魂腔 唱腔音乐 音乐结构 大跳音程 频繁转调
下载PDF
口传艺术“楚调唐音”歌吟词的音声意韵研究
10
作者 江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94-99,共6页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楚调唐音”歌吟是我国传统吟诵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诗歌同体”“诗以歌传”是中国文学一个独特而又漫长的文化景观。歌吟的古雅音韵在世代传薪中建构了其特有的声音景观和审美意趣,通过以词为载体的歌吟音...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楚调唐音”歌吟是我国传统吟诵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诗歌同体”“诗以歌传”是中国文学一个独特而又漫长的文化景观。歌吟的古雅音韵在世代传薪中建构了其特有的声音景观和审美意趣,通过以词为载体的歌吟音乐形态的分析,探寻歌吟中词的吟唱规律及其音声意韵的艺术观念,以丰富传统吟诵音乐形态的地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传艺术 “楚调唐音”歌吟 音乐形态 音韵
下载PDF
多元文化融合下的漫瀚剧唱腔发展研究——以漫瀚剧《都贵玛》中都贵玛唱腔分析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雷 刘彩凤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2-149,共8页
内蒙古独特的自然地貌特征,使之成为南来北往的经济文化交会的通道与中心,且逐渐形成了其自身多元文化融合的民俗民风现象。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作为内蒙古最大的一个新兴工业城市,是由各处移居迁徙而来的人员组成,人口结构复杂多样... 内蒙古独特的自然地貌特征,使之成为南来北往的经济文化交会的通道与中心,且逐渐形成了其自身多元文化融合的民俗民风现象。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作为内蒙古最大的一个新兴工业城市,是由各处移居迁徙而来的人员组成,人口结构复杂多样。在改革开放前,包头市始终没有自己特有的地方剧种的表演形式,改革开放后,包头市的文艺工作者创制出属于包头市的地方剧种漫瀚剧。就戏剧自身的发展规律而言,唱腔是其灵魂,对地方剧种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一直以来收集整理涉及漫瀚剧唱腔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具体的漫瀚剧演唱剧目,结合其他地方戏剧种对漫瀚剧唱腔结构的影响进行比对研究后发现:漫瀚剧作为内蒙古的新兴剧种,在创立之初即借鉴了多元文化的成分和各个剧种的板腔体唱腔结构,对漫瀚剧自身的丰富和发展大有裨益。本文将通过对新编漫瀚剧《都贵玛》经典唱段的唱腔分析及与其他剧种的比较,深入挖掘了解漫瀚剧的唱腔特点,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瀚剧唱腔 民族文化融合 板腔结构研究 都贵玛
下载PDF
“草原百灵”的爱好与责任--蒙古族女高音歌唱家金花的艺术成长之路
12
作者 马丽娜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29-135,共7页
金花是著名的蒙古族女高音歌唱家,本文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多次采访金花老师,对她迄今为止所走过的艺术道路,包括金花老师对蒙古族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传承发展等方面的艺术贡献,都进行了详细的口述记录和分析研究。对金花老师从艺之路的... 金花是著名的蒙古族女高音歌唱家,本文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多次采访金花老师,对她迄今为止所走过的艺术道路,包括金花老师对蒙古族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传承发展等方面的艺术贡献,都进行了详细的口述记录和分析研究。对金花老师从艺之路的采访与总结,能为青年艺术工作者从事歌唱艺术事业树立标杆和典范;对金花老师投入巨大精力的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在传承发展、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艺术价值和理论总结,能在学理层面上展示蒙古族短调民歌艺术的特点与魅力,并对演出实践和民乐教学有所借鉴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 从艺之路 鄂尔多斯短调民歌 演唱艺术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论打锣腔系统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正维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81,共13页
通过对历史记载、民间口碑与现实情况的调查,对剧目与音乐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以大量事实与实例为依据,论证了我国的戏曲声腔,除高腔调、昆曲、梆子、皮黄等四大系统之外,在长江中下游尚有一个发源于鄂东北的打锣腔,朝四周传向鄂南、... 通过对历史记载、民间口碑与现实情况的调查,对剧目与音乐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以大量事实与实例为依据,论证了我国的戏曲声腔,除高腔调、昆曲、梆子、皮黄等四大系统之外,在长江中下游尚有一个发源于鄂东北的打锣腔,朝四周传向鄂南、鄂中南、鄂北、陕西、河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等八个省区几十个以打锣腔为主要声腔的剧种,形成了一个打锣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锣腔 蕲水腔 四截式 分头漏腰两腔式
下载PDF
以琴歌、筝歌为表现形式的弹唱曲探微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毅 徐桦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7-109,共3页
文章通过梳理有关琴歌和筝歌音乐文献,对两者在弹唱曲中具有典型性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在归纳有辞无谱、有辞有谱的琴歌和唐传筝曲衍生的筝歌的基础上,分析了弹唱曲中“以辞和曲”和“以腔融辞”两个类型的构成情况,以及琴歌、筝歌... 文章通过梳理有关琴歌和筝歌音乐文献,对两者在弹唱曲中具有典型性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在归纳有辞无谱、有辞有谱的琴歌和唐传筝曲衍生的筝歌的基础上,分析了弹唱曲中“以辞和曲”和“以腔融辞”两个类型的构成情况,以及琴歌、筝歌在弹唱实践中“声”与“韵”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唱曲 琴歌 筝歌 以辞和曲 以腔融辞
下载PDF
论戏曲音乐发展的五个时期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正维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3-50,76,共9页
文章将戏曲音乐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进行剖析 ,论述了每个时期的每种声腔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优胜劣汰 ,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人们可以认识并总结其珍贵的经验 ,与时俱进 ,而不能违背这一客观规律。
关键词 戏曲音乐 黄金时期 大变革 男女分腔
下载PDF
大调曲子《码头调》与《借云馆曲谱·马头调》之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仲立斌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8,共7页
大调曲子是流传于河南及其邻近地区的的一种曲牌体的说唱音乐形式,其形成的时间未见史料记载,一般认为是在明中后期至清乾隆年间。这种自娱的说唱音乐形式主要保存在河南省南阳地区一带。文章从《码头调》名称的由来以及古代文献中的《... 大调曲子是流传于河南及其邻近地区的的一种曲牌体的说唱音乐形式,其形成的时间未见史料记载,一般认为是在明中后期至清乾隆年间。这种自娱的说唱音乐形式主要保存在河南省南阳地区一带。文章从《码头调》名称的由来以及古代文献中的《码头调》、《码(马)头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存在形式、大调曲子中的《码头调》、《借云馆曲谱》中的《马头调》、《借云馆曲谱.五瓣梅》中的《马头调》与大调曲子《码头调》的比较等方面对大调曲子中的《码头调》与《借云馆曲谱.马头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调曲子 说唱音乐 《码头调》 《马头调》 比较
下载PDF
“拉魂腔”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05-109,共5页
"拉魂腔"是流布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区的地方性剧种、声腔。作为这一地区较有代表性并别具特色的地方性剧种、声腔,"拉魂腔"在区域性的地理范围内还是引起了戏曲界、学术界的兴趣和关注,因而,相继出版了一些... "拉魂腔"是流布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区的地方性剧种、声腔。作为这一地区较有代表性并别具特色的地方性剧种、声腔,"拉魂腔"在区域性的地理范围内还是引起了戏曲界、学术界的兴趣和关注,因而,相继出版了一些相关的学术专著及研究成果。本文对其诸多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并给予思考后的认识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魂腔 声腔 柳琴戏 泗州戏 淮海戏
下载PDF
论皮黄腔在戏曲声腔发展史中的贡献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5,共5页
皮黄腔在戏曲声腔发展史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融合了南、北方音乐风格 ;二是形成了新的戏曲音乐结构形式 ;三是解决了男、女分腔及行当分腔问题 ;四是在戏曲声腔发展史上是南、北戏曲腔调的集大成者。
关键词 戏曲声腔 皮黄腔 男女分腔 行当分腔 “四截式”板式变化体 多声腔系统
下载PDF
越调名家毛爱莲声腔艺术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0-135,共6页
毛爱莲的声腔具有三大艺术特征:一是唱中带说,情字相连;二是松通连贯,轻巧圆润;三是音色甜美,质朴优雅。轻松自如的发声,清晰准确的吐字和灵活的用气,特别是[乱弹]戏的演唱,独树一帜,尤为突出地彰显出"毛派"唱腔的艺术魅力。... 毛爱莲的声腔具有三大艺术特征:一是唱中带说,情字相连;二是松通连贯,轻巧圆润;三是音色甜美,质朴优雅。轻松自如的发声,清晰准确的吐字和灵活的用气,特别是[乱弹]戏的演唱,独树一帜,尤为突出地彰显出"毛派"唱腔的艺术魅力。而这些艺术特征的形成,与丰厚的艺术积累和坚持不懈的艺术追求是分不开的。在传承发展"毛派"声腔艺术方面:一要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二要掌握"毛派"科学的演唱技巧,切实练好吐字、发声和气息的基本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调 毛爱莲 毛派 声腔艺术 特色
下载PDF
海南儋州调声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东艳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6-31,共6页
儋州调声是海南歌种之一,是一种有歌有舞的民间齐唱形式,它源于儋州山歌却又气质面貌与之迥然不同。它特别善于吸收衍变,深受儋州人民的喜爱,它有很强的自娱性、竞技性、欣赏性等。
关键词 海南儋州调声 演唱分析 齐唱形式 载歌载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