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关联物的他者——对《喧哗与骚动》的一种现象学解读 被引量:10
1
作者 易晓明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8-81,173,共5页
本文运用胡塞尔的现象学的“意向性”建构理论 ,分析《喧哗与骚动》中人物之间的意念关系。小说中 ,凯蒂是不在场的 ,只是作为昆丁、班吉与杰生意识中的关联物 ,出现在他们的意念之中 ,成为这三位主体形象的他者 ,同时也是他们意识的镜... 本文运用胡塞尔的现象学的“意向性”建构理论 ,分析《喧哗与骚动》中人物之间的意念关系。小说中 ,凯蒂是不在场的 ,只是作为昆丁、班吉与杰生意识中的关联物 ,出现在他们的意念之中 ,成为这三位主体形象的他者 ,同时也是他们意识的镜像。叙述主体们建构了他们各自“同一”中的不同的凯蒂。凯蒂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 ,她的真实的生命 ,她的内心的需求是被忽略的。真实的凯蒂通过人物的意念是永远无法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意向性 同一性
下载PDF
种族意识与文化认同——从《喧哗与骚动》和《看不见的人》中的黑人教堂布道谈起
2
作者 秦苏珏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8年第2期270-281,共12页
福克纳由于自身所处的南方种族语境使其难以达到对黑人文化的认同,这在他的重要作品中都有所体现。拉尔夫·埃里森则广泛运用黑人民间传说,尤其是基督教化后的黑人心中的《圣经》人物和故事来鞭挞种族化的美国社会生活。本论文着重... 福克纳由于自身所处的南方种族语境使其难以达到对黑人文化的认同,这在他的重要作品中都有所体现。拉尔夫·埃里森则广泛运用黑人民间传说,尤其是基督教化后的黑人心中的《圣经》人物和故事来鞭挞种族化的美国社会生活。本论文着重通过对比研究,从《喧哗与骚动》和《看不见的人》中黑人教堂的宗教活动这一情节入手,发掘福克纳和埃里森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看不见的人》 种族意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福克纳对美国南方伦理道德的关怀研究——《喧哗与骚动》与《去吧,摩西》文学伦理学比较解读
3
作者 姚小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4-58,共5页
福克纳不仅是一位传统的道德家,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作品一方面赤裸地批判人类道德的丧失,另一方面又竭力挖掘人类的种种美德。在伦理身份、伦理选择和伦理人性的对比解读下,《喧哗与骚动》呈现了南方道德的荒漠,而《去吧... 福克纳不仅是一位传统的道德家,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作品一方面赤裸地批判人类道德的丧失,另一方面又竭力挖掘人类的种种美德。在伦理身份、伦理选择和伦理人性的对比解读下,《喧哗与骚动》呈现了南方道德的荒漠,而《去吧,摩西》则展现了南方人性的绿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去吧 摩西》 伦理身份 伦理选择 伦理人性
下载PDF
《喧哗与骚动》中女性空间意识与身份想象 被引量:3
4
作者 马特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9-615,共7页
《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一部小说。小说中,康普生家的三代女性康普生太太、凯蒂、小昆丁都缺乏正确的空间意识,她们或固步自封,画地为牢,陷入空间瘫痪和哀怨之中,沦为可悲的空间剥削者;或矛盾徘徊... 《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一部小说。小说中,康普生家的三代女性康普生太太、凯蒂、小昆丁都缺乏正确的空间意识,她们或固步自封,画地为牢,陷入空间瘫痪和哀怨之中,沦为可悲的空间剥削者;或矛盾徘徊,在两种空间意识的夹缝中挣扎,选择妥协和流浪;或激烈抗争,舍弃传统空间,却泯灭在现代空间的迷雾中。空间意识的错位导致了她们身份的异化和缺失,是造成三人悲剧的深层原因。在现代社会中,只有使传统私密空间与现代开放空间保持平衡,消除空间划分的性别桎梏,才能避免康普生家女性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威廉.福克纳 女性 空间意识 身份想象
下载PDF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夫妻关系的伦理解读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琴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80-384,共5页
《喧哗与骚动》作为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呈现了美国内战后康普生家族的没落史。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视角研究康普生夫妇的夫妻关系,分析其冷漠夫妻关系的具体表现。畸形夫妻关系和父母伦理身份的缺位影响了四位子女性格形成,造成... 《喧哗与骚动》作为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呈现了美国内战后康普生家族的没落史。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视角研究康普生夫妇的夫妻关系,分析其冷漠夫妻关系的具体表现。畸形夫妻关系和父母伦理身份的缺位影响了四位子女性格形成,造成了他们命运的悲剧。康普生夫妇伦理身份的缺失引发了家庭伦理混乱及矛盾,而家庭内部矛盾是导致康普生家庭体系解体的内在原因。小说也表达了作家福克纳面对内战后的美国南方渴望重建家庭伦理秩序的诉求,展现出健康的夫妻关系是幸福和谐家庭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文学伦理学批评 夫妻关系 伦理身份 伦理秩序
下载PDF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喧嚣与骚动》中人物的身份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阳运清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8-,70,共2页
本文从功能文体学的视角,以《喧嚣与骚动》中的三个语篇选段为例,分析语篇的及物性过程,主要从过程和参与者两方面入手,揭示了进行及物性过程分析是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和人物身份建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功能文体学 《喧哗与骚动》 及物性 身份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