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气下陷”理论探析膜性肾病的病机及诊治思路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博宁 王珍 王耀献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9-523,528,共6页
基于中气下陷理论探讨膜性肾病的病机,提出“湿蕴脾肾,中气下陷”的病机理论,其中以风邪外侵,中土亏损为发病先导,中气不足,脾肾亏虚为发病基础,气机凝滞,湿瘀阻络为病机核心,毒损脾肾,中气下陷为病情进展,大气虚散,脏腑衰惫为病重结局... 基于中气下陷理论探讨膜性肾病的病机,提出“湿蕴脾肾,中气下陷”的病机理论,其中以风邪外侵,中土亏损为发病先导,中气不足,脾肾亏虚为发病基础,气机凝滞,湿瘀阻络为病机核心,毒损脾肾,中气下陷为病情进展,大气虚散,脏腑衰惫为病重结局,中气亏虚贯穿膜性肾病发病始终。论治当取升阳举陷大法,强调早期调补脾肾,御风于外,中期祛湿化瘀解毒,升阳通络,晚期升阳益胃排毒,兼顾心肾虚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蛋白尿 水肿 中气下陷 升阳益胃 脾肾亏虚 风邪外侵 毒损脾肾
下载PDF
从“中焦如衡”论治胃癌前病变
2
作者 刘平 唐旭东 +1 位作者 王凤云 王萍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7-1450,1454,共5页
“中焦如衡”是清代医家吴鞠通基于脾胃的生理特点,提出的脾胃病治疗大法。后世医家在此论点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实践不断深化,形成了以“中焦如衡”为切入点的论治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大法为一体的理论体系。胃癌前病变(PLGC)是具有... “中焦如衡”是清代医家吴鞠通基于脾胃的生理特点,提出的脾胃病治疗大法。后世医家在此论点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实践不断深化,形成了以“中焦如衡”为切入点的论治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大法为一体的理论体系。胃癌前病变(PLGC)是具有较高癌变风险的病理改变。从“中焦如衡”理论探讨PLGC的病因病机,立足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中焦如衡,以平为期”为切入点,认为本病由多种因素叠加导致胃黏膜遭受持续损害,而在正邪交争中,胃黏膜的保护和防御机制被激活,动态平衡机制被打破,出现以脾胃虚损为本、毒瘀损络为要、升降失衡为主要表现的病机特点,随之而出现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通过调和气血、虚实、气机等多种因素,以调和中焦为手段,以恢复脾胃平衡、气机升降为目的,从而防治PL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焦如衡 脾胃虚损 毒瘀损络 升降失衡
下载PDF
国医大师王晞星从“木土并治”角度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3
作者 石智尧 杨晓昆 +4 位作者 孙祎濛 高宇 王利民 张晓男 王晞星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9-53,共5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无器质性改变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或有烧灼感等,易反复发作。根据其临床表现,FD与中医“胃痞”“痞满”等相似。FD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情志及心理障碍因素与...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无器质性改变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或有烧灼感等,易反复发作。根据其临床表现,FD与中医“胃痞”“痞满”等相似。FD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情志及心理障碍因素与本病的发生也关系密切。王晞星教授从“木土并治”角度出发,认为治疗FD应当“以肝为本、顾护脾胃”,治以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以复中焦气机。笔者通过临床跟师随诊,发现从“木土关系”角度论治FD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木土并治 肝脾胃 情志疗法 名医经验 王晞星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华荣解郁和中法论治偏头痛临床用药经验
4
作者 林可怡 余诗谣 +1 位作者 丘宇慧 华荣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88-294,共7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采用文本及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华荣主任医师解郁和中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偏头痛提供诊疗方案及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广东省中医院华荣头痛门诊就诊并诊...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采用文本及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华荣主任医师解郁和中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偏头痛提供诊疗方案及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广东省中医院华荣头痛门诊就诊并诊断为偏头痛患者的诊疗信息,利用Excel 2019和SPSS 18.0分别进行数据库构建、中药频次统计、四气五味归经分析及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并结合文本挖掘的方式,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偏头痛患者200例,录入处方200首。共有中药99味,共计18味常用药物(频次>100次),主要有茯苓、甘草、白术、陈皮、半夏、延胡索、白芍、乌药等;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肺、胃、肝、心为主;药物关联规则共获得12条常用药物组合,最常用药物组合分别为茯苓-甘草、白术-甘草;15条关联规则,支持度较高的关联项分别为茯苓-甘草、白术-茯苓、白术-甘草。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5%。结论华荣论治偏头痛注重整体动态同调,以调畅肝脾胃气机为核心,以健脾解郁和中为治法,兼以辛开苦降、苦温燥湿、温化痰饮、培土生金等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临床用药经验 肝脾胃同调 解郁和中法 真实世界 数据挖掘 华荣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在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仲杰玮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究联合运用黄芪建中汤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 目的探究联合运用黄芪建中汤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都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出现负面症状的概率较对照更低(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胃部功能,且患者出现负面症状的概率低,其药物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中药穴位贴敷 脾胃虚寒型 慢性胃炎
下载PDF
胡陵静教授采用中药内服联合外治法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经验 被引量:6
6
作者 杨丽 蔡梦圆 +2 位作者 段彤 郭婷婷 胡陵静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介绍胡陵静教授运用中药内服联合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经验。胡教授认为邪毒客胃、情志失调、脾胃虚耗是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主要病因,临证中将化疗后恶心呕吐分为邪毒客胃证、肝气犯胃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治以疏邪解... 介绍胡陵静教授运用中药内服联合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经验。胡教授认为邪毒客胃、情志失调、脾胃虚耗是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主要病因,临证中将化疗后恶心呕吐分为邪毒客胃证、肝气犯胃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治以疏邪解毒化浊、疏肝和胃、温中健脾、滋养胃阴,灵活化裁藿香正气散、四七汤、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汤、麦门冬汤,主张中医内外疗法并用,在中药内服基础上联合自制止吐贴穴位敷贴及隔姜灸刺激穴位,使脾胃和,胃气降,呕吐止,屡获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恶心呕吐 疏邪解毒化浊 疏肝和胃 温中健脾 滋养胃阴 穴位敷贴 隔姜灸 胡陵静
下载PDF
培土生金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冀 曲春成 +3 位作者 李志翔 付广威 索秋实 付强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61-363,374,共4页
[目的]探讨培土生金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理论基础。[方法]结合历代文献的相关记述,梳理培土生金法的脉络,根据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分析培土生金法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结果]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当以脾胃亏虚为... [目的]探讨培土生金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理论基础。[方法]结合历代文献的相关记述,梳理培土生金法的脉络,根据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分析培土生金法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结果]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当以脾胃亏虚为发病之本,以痰浊上犯为发病之标,肺气受损,宗气与卫气不足贯穿疾病始终。治疗当以“培土生金”之法,通过健运脾胃,杜绝生痰之源;补充宗气与卫气生成之本,恢复已伤之肺气,达到标本兼治之效。经典名方参苓白术散、麦门冬汤、黄芪建中汤等皆宗“培土生金”之旨,疗效甚佳。[结论]培土生金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及临床意义,通过健运脾胃治疗肺脏之伤损,对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土生金法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脾咳 胃咳 宗气 卫气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基于“治中焦如衡”的半夏泻心汤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臧镭镭 于清茜 +2 位作者 王若冲 梁垚 张越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6期128-131,共4页
清代著名温病学医家吴鞠通提出了“治中焦如衡”的理论,目前这一理论已成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在治法上寒热同调、燥湿相济、升降相用、虚实相兼以宣畅气机,... 清代著名温病学医家吴鞠通提出了“治中焦如衡”的理论,目前这一理论已成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在治法上寒热同调、燥湿相济、升降相用、虚实相兼以宣畅气机,和调脾胃,巧妙地诠释了“治中焦如衡”的思想。基于“治中焦如衡”理论,梳理其理论渊源,并通过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组方用药、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进而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系病证 治中焦如衡 半夏泻心汤 温病条辨 寒热错杂
下载PDF
基于“和中复衡”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玮 杜梦蝶 孙永顺 《河南中医》 2023年第6期836-840,共5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病机是肝胃不和导致的气机“失衡”,通过“和中”的方法,一方面,调理脾胃升降,应用黄连与吴茱萸、黄芩与半夏、黄连与厚朴、黄连与苏叶等调理脾胃气机;应用胃气润降药物如旋覆花、...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病机是肝胃不和导致的气机“失衡”,通过“和中”的方法,一方面,调理脾胃升降,应用黄连与吴茱萸、黄芩与半夏、黄连与厚朴、黄连与苏叶等调理脾胃气机;应用胃气润降药物如旋覆花、代赭石等重镇降逆,消痰下气;丁香、柿蒂和胃降逆;竹茹、陈皮、生姜清热和胃降气;半夏、厚朴、生姜理气化痰,下气降逆。另一方面,助肝胆疏泄,采用疏肝、柔肝、平肝、泻肝诸法,使肝之疏泄功能恢复正常,柔肝可选用白芍、当归、木瓜、甘草;疏肝可选用柴胡、郁金、绿粤梅、玫瑰花、佛手;泻肝可选用川楝子、栀子、牡丹皮、青皮等。反复发作患者,宜健脾和胃,恢复脾胃气机之升降,脾气虚弱宜健脾,加党参、黄芪、太子参;胃阳不振宜温阳,加干姜、高良姜、吴茱萸;脾阴不足加黄精、怀山药;胃阴虚加沙参、石斛、麦冬等,从而使全身气机“复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和中复衡” 脾胃升降功能 肝胆疏泄功能
下载PDF
基于“甲己化土”理论探讨从脾胃论治消渴病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爽 杨宇峰 石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71-175,共5页
少阳三焦相火(甲胆)与太阴脾土(己脾)化生后天人体内阳气,以濡养全身的过程称之为“甲己化土”。少阳甲胆之气不足,脾胃虚弱,无法运化水谷而产生后天的气血精液,因此无法上奉心肺滋养上焦,故下输于膀胱和肾。肺津干涸、胃火炽盛、肾失濡... 少阳三焦相火(甲胆)与太阴脾土(己脾)化生后天人体内阳气,以濡养全身的过程称之为“甲己化土”。少阳甲胆之气不足,脾胃虚弱,无法运化水谷而产生后天的气血精液,因此无法上奉心肺滋养上焦,故下输于膀胱和肾。肺津干涸、胃火炽盛、肾失濡养,故见消渴病“三多一少”症状。文章主要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两个角度来研究糖尿病的发生机制,从肠道菌群角度阐述“甲己化土论治消渴病”。百病皆脾胃衰而生。阳气不足为脾胃病根本要素,应通过生补阳气以治之。李东垣主张以升降浮沉补泻法为基础,运用“补脾胃,升清阳”的医疗大法。升阳药物配伍益气补脾药,升举阳气、健脾益胃,为糖尿病中医诊治提供全新的临床诊疗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己化土 脾胃 消渴病 肠道菌群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基于《四圣心源》“中气”说从脾胃论治房颤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影 程晓振 +3 位作者 胡木 陈兴娟 冯玲 李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3-56,共4页
房颤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病理机制复杂,并发症多,临床难治愈且易复发。房颤病位虽在心,但与脾胃关系密切。中气乃脾胃升降纳化之机,《四圣心源》首重中气,认为中气似枢轴,使四象轮旋,中气不运,轮辐不转,脾胃升降失因,纳运失司,燥湿... 房颤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病理机制复杂,并发症多,临床难治愈且易复发。房颤病位虽在心,但与脾胃关系密切。中气乃脾胃升降纳化之机,《四圣心源》首重中气,认为中气似枢轴,使四象轮旋,中气不运,轮辐不转,脾胃升降失因,纳运失司,燥湿失济,殃及四象,百病由生,房颤之疾作矣。施治之时首当培补中气,再据证以和胃降逆、燥湿健脾、升提脾气、濡润胃阴之法治之,令中气健旺,轴轮转运,脾胃升降相因,清浊复位,阴阳平和,则房颤不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脾胃 中气 《四圣心源》 审因论治
下载PDF
培土生金法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世清 康雷 +2 位作者 丁霞 王兰 姜良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719-723,共5页
培土生金法来源于五行学说,由《黄帝内经》提出,经过张仲景及金元四大家等医家的发展,至今其内涵实质已非常丰富。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可获得良好疗效。在不同人群、不同疾病状态下,罹患CAP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相同或不... 培土生金法来源于五行学说,由《黄帝内经》提出,经过张仲景及金元四大家等医家的发展,至今其内涵实质已非常丰富。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可获得良好疗效。在不同人群、不同疾病状态下,罹患CAP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相同或不同的脾胃虚损的表现。轻者大多出现食少纳差、乏力倦怠等症状,可选用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脾益气。对于合并慢性疾病的老年CAP、重症CAP及耐药菌感染的CAP患者,脾胃气虚甚至阳虚的表现则更加明显,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要重视温阳健脾,可选用黄芪、党参、附子、干姜等药物。儿童CAP的脾虚症状多由湿邪、热邪或食积所致,治疗时对症选用莲子、芡实、白扁豆、天花粉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培土生金法 脾胃气虚 脾胃阳虚 健脾益气 四君子汤 温阳健脾 补中益气汤
下载PDF
郭军教授从脾胃论治心肾不交型早泄经验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永 王福 +2 位作者 韩斌 郭军 高庆和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11期116-119,共4页
心肾不交是早泄常见证型,临床交通心肾之法多单从心、肾论治。郭军教授通过梳理“心肾相交”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指出心肾相交关键在脾胃,一是脾升胃降在维持人体气机升降和一气周流中起着枢纽和维系作用,二是脾胃受火制水,是心肾相交的... 心肾不交是早泄常见证型,临床交通心肾之法多单从心、肾论治。郭军教授通过梳理“心肾相交”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指出心肾相交关键在脾胃,一是脾升胃降在维持人体气机升降和一气周流中起着枢纽和维系作用,二是脾胃受火制水,是心肾相交的途径。因此,郭军教授提出“培土交心肾”治法,强调在治疗心肾不交型早泄时,应当注重调理脾胃功能,恢复气机升降,实现心肾相交。临床常用黄芩、黄连、酒大黄等清利脾胃湿热,党参、白术、陈皮、茯苓、鸡内金等增强运化,木香、枳实等理气导滞,配合交通心肾常规用药收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 心肾不交 早泄 培土交心肾 郭军
下载PDF
崔云从脾胃论治男科疾病经验撷英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新宇 张蔚苓 +5 位作者 钱文君 崔云 鲁晏武 叶有骏 殷一红 吴骏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58-61,共4页
介绍崔云教授从脾胃论治男科疾病的经验。认为脾胃运化精微气血津液,濡养四脏,进而对男性生殖器官发挥调节功能,而脾胃异常是导致男科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从脾胃论治男科疾病,应权衡脾胃虚实,合理选择补虚泻实之法。并举医案2则。
关键词 男科疾病 脾胃 中气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从脾论治男性不育症合并代谢综合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新宇 崔云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2期195-199,共5页
以脾的生理、病理功能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认为男性不育症、代谢综合征均与脾胃运化失常紧密相关,脾虚不生精微致精室不荣引发不育,脾虚不运饮食水谷致痰浊膏脂堆积引发代谢综合征。男性不育症合并代谢综合征不是两类疾病的简单拼凑,而是... 以脾的生理、病理功能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认为男性不育症、代谢综合征均与脾胃运化失常紧密相关,脾虚不生精微致精室不荣引发不育,脾虚不运饮食水谷致痰浊膏脂堆积引发代谢综合征。男性不育症合并代谢综合征不是两类疾病的简单拼凑,而是基于类似病因、相同病机、病理上互相影响且论治策略相近的有机联合。因此将脾虚湿瘀作为男性不育症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病机核心,健脾祛邪作为男性不育症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总则,进而从脾论治男性不育症合并代谢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症 代谢综合征 中虚精变 脾虚湿瘀 脾胃
下载PDF
从“治中焦如衡”探讨推拿治疗小儿脾胃疾病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晓娟 杨浩 赖榆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4期82-85,共4页
《温病条辨》所言“治中焦如衡”是“和”法的沿袭和进一步发挥,专为脾胃疾病而设。以“治中焦如衡”理论指导推拿治疗小儿脾胃疾病,其具体应用包括:消补兼施以归于衡、平调寒热以归于衡、斡旋升降以归于衡、和调情志以归于衡。
关键词 治中焦如衡 脾胃病 小儿推拿
下载PDF
李德新教授“调脾胃安五脏”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海英 王翰 李德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7-1290,共4页
李德新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脾脏象学说,在继承了传统的脾胃学说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脾胃学说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在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现今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其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结合实... 李德新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脾脏象学说,在继承了传统的脾胃学说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脾胃学说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在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现今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其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结合实验研究的方法,逐渐形成了"调脾胃安五脏"的学术思想,将脾胃学说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延伸。通过跟师出诊、研读导师学术著作、对导师进行深度访谈等学习方法,总结导师学术思想,凝炼导师学术特色,从学术思想的内涵、发展的渊源、立论依据以及学术特色等4个方面对导师"调脾胃安五脏"学术思想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德新 调脾胃安五脏 脾胃学说 补土派 五脏病
下载PDF
基于“凡土脏取决于胆”议从胆论治阿尔茨海默病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静 王智超 +4 位作者 吴雨潇 谢沛俊 郝彦伟 喻俊榕 李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3-95,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归属于中医"痴呆""呆病""健忘"等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此病多以肾精失养,髓海空虚为主要病机,治疗多从脾、肾两脏着手,鲜有提及从胆论治。从中医学"凡土脏取决于...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归属于中医"痴呆""呆病""健忘"等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此病多以肾精失养,髓海空虚为主要病机,治疗多从脾、肾两脏着手,鲜有提及从胆论治。从中医学"凡土脏取决于胆"理论切入,以土脏与AD发病的关系为着眼点,并结合胆内藏精汁,助脾胃腐熟运化水谷;胆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胆内寄相火,参与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和特性,阐述从胆论治AD的理论基础,以期为中医临床更加有效的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土脏取决于胆 阿尔茨海默病 脾胃
下载PDF
基于隐喻认知的中医脾胃治则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晓媛 贾春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96-2099,共4页
从隐喻认知的角度明确中医脾胃治则的来源;应用隐喻认知逻辑学中类比推理对其相关语料进行分析;中医脾胃治则的确立是基于对"土"的一种隐喻认知;中医理论是一种依赖体验性的理论,它与人类对自然的体察密切相关。
关键词 脾胃 治则 隐喻认知 类比
下载PDF
论脾胃病治疗总则——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被引量:11
20
作者 唐元瑜 水楠楠 纪立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511-513,共3页
在纠偏调衡思维指导下,以脾胃藏象的生理病理特点为依据,明确"凡是以恢复中焦脾胃功能为最终目的的治则"皆可谓吴鞠通所言"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具体包括调整阴阳、虚实兼顾、寒热并用、升降相因、气血并调、通补... 在纠偏调衡思维指导下,以脾胃藏象的生理病理特点为依据,明确"凡是以恢复中焦脾胃功能为最终目的的治则"皆可谓吴鞠通所言"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具体包括调整阴阳、虚实兼顾、寒热并用、升降相因、气血并调、通补兼施等内容,其本质是中医正治原则,是辨治脾胃病的治疗总则。该治则不仅适用于外感中焦温病,也是辨治内伤脾胃病的重要法则之一,对临床上常见的内伤脾胃病如慢性胰腺纤维化的治疗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焦 脾胃病 治疗总则 “治中焦如衡 非平不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