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ory of Pipa Player Yang Jing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0年第1期8-10,共3页
关键词 player the story of pipa player Yang Jing
下载PDF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许渊冲《琵琶行》英译的解读
2
作者 廖志勤 詹丽梅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1-56,共6页
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作为一种跨学科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将其融入诗歌分析中,可以更加深入分析其中的内涵。许渊冲《琵琶行》英译具有重要地位和研究价值。本文以莫里斯的社会符号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得出许渊冲并未采... 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作为一种跨学科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将其融入诗歌分析中,可以更加深入分析其中的内涵。许渊冲《琵琶行》英译具有重要地位和研究价值。本文以莫里斯的社会符号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得出许渊冲并未采用固定的翻译策略,而是将直译、意译、增译、减译、改译、转换等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相结合,加上不同的修辞手法,成功地传达了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为翻译学习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社会符号学 许渊冲 《琵琶行》英译
下载PDF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教学实践研究——以《琵琶行》教学为例
3
作者 张永影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4期170-172,共3页
本文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教学实践研究为题,以《琵琶行》教学为例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美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了美育的概念、特点以及融入语文教学的价值。其次,通过对《琵琶行》的文本分析,探讨了其文学... 本文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教学实践研究为题,以《琵琶行》教学为例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美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了美育的概念、特点以及融入语文教学的价值。其次,通过对《琵琶行》的文本分析,探讨了其文学风格、主题以及对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作用。接下来,基于美育理念以经典文学作品《琵琶行》教学为例说明如何进行教学实践。最后,总结研究结果,提出了对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美育 《琵琶行》 教学实践 文学素养 审美能力
下载PDF
“琵琶行”故事戏曲改编流变及原因探究
4
作者 王琳 《民族艺林》 2023年第2期25-34,共10页
白居易作诗歌《琵琶行》后,“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故事被后代文人剧作家改编成戏曲剧本传演于舞台。但由于社会文化环境和作者主观情感不同,各个改编版本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本文将在梳理“琵琶行”戏曲作品改编版本的基础上,对元代... 白居易作诗歌《琵琶行》后,“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故事被后代文人剧作家改编成戏曲剧本传演于舞台。但由于社会文化环境和作者主观情感不同,各个改编版本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本文将在梳理“琵琶行”戏曲作品改编版本的基础上,对元代马致远杂剧《青衫泪》、明代顾大典传奇《青衫记》、清代蒋士铨杂剧《四弦秋》以及当代王仁杰昆曲《琵琶行》四部“琵琶行”故事题材改编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其成因,探究其演变的内在逻辑与深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行”故事 改编 原因探析
下载PDF
男权语境下《琵琶记》的经典建构
5
作者 史毓源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8-82,共5页
《赵贞女》的“经典发现人”高明是男性话语体系下儒家伦理道德的忠实践行者。他在改写重构《赵贞女》时,一边包装改造男主人公,一边有意忽视女性角色的话语权,最终实现了一夫二妻的大团圆结局。此外,《琵琶记》经典化的过程中也有强大... 《赵贞女》的“经典发现人”高明是男性话语体系下儒家伦理道德的忠实践行者。他在改写重构《赵贞女》时,一边包装改造男主人公,一边有意忽视女性角色的话语权,最终实现了一夫二妻的大团圆结局。此外,《琵琶记》经典化的过程中也有强大的男权意识形态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男性话语体系 经典
下载PDF
新发现疑是元高明《琵琶记》本事之“词话体南戏”《戏孝琵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豫 于红 李雪梅 《晋中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0-107,124,共9页
元高明《琵琶记》的本事来源,以往均以南戏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为是。新近发现与元明"叙述体"说唱词话相同的清写刻本《戏孝琵琶》曲本,笔者通过其所含有的《赵贞女蔡二郎》"雷诛"语言因素、赵五娘"孝"... 元高明《琵琶记》的本事来源,以往均以南戏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为是。新近发现与元明"叙述体"说唱词话相同的清写刻本《戏孝琵琶》曲本,笔者通过其所含有的《赵贞女蔡二郎》"雷诛"语言因素、赵五娘"孝"思想等因素,发现《琵琶记》较其增加了大量的故事情节因素,既包含南戏"代言体",也包含说唱词话"叙述体",其写刻所依之原始唱本当属于早期元代说唱词话与南戏相衔接范畴,这对于《琵琶记》本事的来源研究,以及元代说唱词话向南戏、元杂剧的过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孝琵琶》 南戏 词话 《琵琶记》 戏曲
下载PDF
《琵琶记》意义新探——兼谈悲剧的形而上特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跃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现代有关《琵琶记》意义的诠释,包括当前主要的"伦理矛盾说"和"性格缺陷说",皆未出"五四"以来现代话语结构中对传统儒家思想及国民性批判否定的层面。而自德国古典哲学以来的重要悲剧思想,无不强调悲剧... 现代有关《琵琶记》意义的诠释,包括当前主要的"伦理矛盾说"和"性格缺陷说",皆未出"五四"以来现代话语结构中对传统儒家思想及国民性批判否定的层面。而自德国古典哲学以来的重要悲剧思想,无不强调悲剧的形而上特质,其中包括终极性认识和终极性超越两个方面。作为经典悲剧作品,《琵琶记》具有较之以往理解更为普遍的深层诠释空间,其间所表现的父子之间"孝"与"孝",君臣之间"孝"与"忠"的冲突,从根本上来说,展示了理想价值体系在具体时空当中的分割、对立和冲突,体现了有限中的人对完美理想的不懈追求。这个更深层次的诠释,不仅丰富了《琵琶记》的意义,而且能够加深对悲剧本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悲剧 多元化 诠释 语境
下载PDF
论《审音鉴古录》中的“戏曲导演意识”——以《琵琶记》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晓红 蒋演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8-161,219,共5页
《审音鉴古录》是中国古代戏曲"第一部专门的导演著作",为中国古代戏曲提供了早期戏曲舞台的"导演意识"。本文试以《琵琶记》选段为例,从构成当代戏曲舞台的三位主体——导演、演员、受众出发,来分析《审音鉴古录... 《审音鉴古录》是中国古代戏曲"第一部专门的导演著作",为中国古代戏曲提供了早期戏曲舞台的"导演意识"。本文试以《琵琶记》选段为例,从构成当代戏曲舞台的三位主体——导演、演员、受众出发,来分析《审音鉴古录》所具备的早期"导演意识",从而以古鉴今,引发更多对当代戏曲舞台导演艺术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审音鉴古录》 《琵琶记》 导演意识 演员表演 受众接受
下载PDF
《任氏传》与《琵琶行》——唐诗与唐传奇的深层契合及相互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继琼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82-85,共4页
《任氏传》与《琵琶行》这两篇作品,无论从作者的创作心态,还是作品的故事内容、情感内涵,以及作品的叙事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以前,论者大都比较重视唐诗对唐传奇的影响,而忽略了这两种文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 《任氏传》与《琵琶行》这两篇作品,无论从作者的创作心态,还是作品的故事内容、情感内涵,以及作品的叙事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以前,论者大都比较重视唐诗对唐传奇的影响,而忽略了这两种文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问题。这两篇作品相比较,恰好证明了唐传奇对唐诗的影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唐传奇 《任氏传》 《琵琶行》
下载PDF
论《琵琶记》中的伦理纲常矛盾及其缘由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庆芳 《孝感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74-77,共4页
《琵琶记》将“孝道”作为颂扬的主体。但剧本的主人公在把“孝道”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 ,并依据当时社会的伦理纲常准则去践行时 ,却在经受着一种孝的愿望与行为相悖逆的痛苦煎熬 ,终极结果是走向欲孝而不能的“三... 《琵琶记》将“孝道”作为颂扬的主体。但剧本的主人公在把“孝道”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 ,并依据当时社会的伦理纲常准则去践行时 ,却在经受着一种孝的愿望与行为相悖逆的痛苦煎熬 ,终极结果是走向欲孝而不能的“三不孝”。文章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深层原因是由存在于封建伦理纲常系统内部 ,即“三纲”与“五常”之间无法调解的内在矛盾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孝道 三纲五常 封建社会 戏曲 原因
下载PDF
对《琵琶行》的几点质疑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武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54-55,共2页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白居易平易浅近的诗歌风格让他的作品扎根民众、声名远播。白居易一生跌宕起伏,几经变迁,演绎了一段段佳话。浔阳江头的月夜听琴,久久定格在诗歌的历史长河中。千百年来,时而激越、时而凝绝的琵琶声在&q...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白居易平易浅近的诗歌风格让他的作品扎根民众、声名远播。白居易一生跌宕起伏,几经变迁,演绎了一段段佳话。浔阳江头的月夜听琴,久久定格在诗歌的历史长河中。千百年来,时而激越、时而凝绝的琵琶声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映衬下仿佛依稀可辨,成为一道不可磨灭的人文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行》 品行 遭遇 心态
下载PDF
《琵琶行》英译中“月”意象的复现与连贯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蓉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4期56-58,共3页
月亮在古诗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月亮的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的情感,而在西方世界,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古诗英译中,保留月亮的意象与连贯是译者的挑战。《琵琶行》的英译,是对原诗中"月"的复现关系与月亮意象连贯的重构,更是... 月亮在古诗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月亮的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的情感,而在西方世界,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古诗英译中,保留月亮的意象与连贯是译者的挑战。《琵琶行》的英译,是对原诗中"月"的复现关系与月亮意象连贯的重构,更是诗人情感的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亮意象 隐喻 琵琶行 复现 连贯
下载PDF
《琵琶记》的艺术结构与悲剧意蕴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彩仙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54-56,98,共4页
元代著名南戏作品《琵琶记》,以其对民间故事的成功改编,悲剧结构的成功设置,甚至是在情节上明显的疏漏,制造了一出较为典型的悲剧。文章分析了剧本改编的意义,双线结构的特点,并认为其结构的缺失之处在于,在本剧的后面部分关目中,以由... 元代著名南戏作品《琵琶记》,以其对民间故事的成功改编,悲剧结构的成功设置,甚至是在情节上明显的疏漏,制造了一出较为典型的悲剧。文章分析了剧本改编的意义,双线结构的特点,并认为其结构的缺失之处在于,在本剧的后面部分关目中,以由“悲”转“喜”的大团圆结局对其悲剧性有一定意义上的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艺术结构 悲剧意蕴
下载PDF
王国维的南戏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锡山 《嘉兴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9-43,共5页
王国维认为中国戏曲产生于宋代,最早的戏曲是南戏;元代杂剧和南戏虽有南北风格的不同,但都有意境,都是自然的文学,在艺术成就上没有区别。可是他经过论证,又认为南戏优于杂剧,南戏《拜月亭记》和《琵琶记》高于关汉卿的戏曲作品。
关键词 王国维 杂剧 南戏 关汉卿 《拜月亭记》 高明 《琵琶记》
下载PDF
探究《琵琶行》音乐性反射的现实主义内涵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云惠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11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运用语言文字来描绘音乐,文字所传递的声音效果把文学和音乐结合起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通过对诗歌音乐性的描写,反射其现实主义内涵。把文学性、音乐性和现实主义结合起来。
关键词 白居易 《琵琶行》 音乐性 现实主义
下载PDF
《琵琶记》版本探疑
16
作者 赵兴勤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7,共4页
《琵琶记》的版本系统,大致可以归为"古本"和"通行本"两大系列。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版本如地方声腔演出本存在,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戏曲选本《徽池雅调》,收有《琵琶记》中《嘈闹饥荒》、《爹娘托梦》两齣戏... 《琵琶记》的版本系统,大致可以归为"古本"和"通行本"两大系列。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版本如地方声腔演出本存在,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戏曲选本《徽池雅调》,收有《琵琶记》中《嘈闹饥荒》、《爹娘托梦》两齣戏,后一齣或为"古本"所无,或与"通行本"迥异,当属徽地声腔演唱系统的版本。《琵琶记》这一著名的古典剧目,除常见的几种通行本外,还当有"改调歌之"的地方戏曲声腔演出本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版本 《徽池雅调》 探疑
下载PDF
南戏《琵琶记》在日本的翻译与研究
17
作者 张真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3-22,共10页
南戏《琵琶记》早在江户时代就传入日本,并已经出现了译本。到了日本近代学术转型以后,翻译、注释等传统形式仍在持续,既有梗概,也有节译;既有训译,也有日译;既有译而不注,也有既译且注,一时颇为热闹。其译注者都是名著一时的人物:盐谷... 南戏《琵琶记》早在江户时代就传入日本,并已经出现了译本。到了日本近代学术转型以后,翻译、注释等传统形式仍在持续,既有梗概,也有节译;既有训译,也有日译;既有译而不注,也有既译且注,一时颇为热闹。其译注者都是名著一时的人物:盐谷温、铃木虎雄、幸田露伴、川临风、西村天囚、宫原民平等。而另一方面,现代专题论文论著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渐大擅其场,19世纪末便已在南戏及《琵琶记》研究上执其先鞭,其中尤以森槐南的研究最具开创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琵琶记》 日本 翻译 研究
下载PDF
南戏《琵琶记》在越剧中的流变
18
作者 俞为民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57-66,共10页
越剧《琵琶记》是越剧的传统剧目,从早期越剧的"小歌班"绍兴文戏时期到20世纪50年代,陆续产生了一些越剧《琵琶记》的改编本,这些改编本都结合越剧的舞台演出实际,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形式等都对原本作了改编,推陈出新... 越剧《琵琶记》是越剧的传统剧目,从早期越剧的"小歌班"绍兴文戏时期到20世纪50年代,陆续产生了一些越剧《琵琶记》的改编本,这些改编本都结合越剧的舞台演出实际,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形式等都对原本作了改编,推陈出新,使《琵琶记》得以在越剧舞台上经演不衰,成为经典剧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剧《琵琶记》 《赵五娘》 江涛改编本 孙旭改编本 严朴改编本
下载PDF
“德艺双馨”与唐明皇梨园弟子故事的文学演变
19
作者 李春燕 《天中学刊》 2019年第3期24-30,共7页
“德艺双馨”艺人故事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明皇梨园弟子故事。唐五代时期相关故事资料零散,故事以表现宫廷梨园艺人的技艺、节操与命运沉浮为主要内容,德、艺分述,偏重技艺。宋元以来,“娱乐祸国”论抬头,梨园弟子故事明显轻艺重德,“... “德艺双馨”艺人故事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明皇梨园弟子故事。唐五代时期相关故事资料零散,故事以表现宫廷梨园艺人的技艺、节操与命运沉浮为主要内容,德、艺分述,偏重技艺。宋元以来,“娱乐祸国”论抬头,梨园弟子故事明显轻艺重德,“海清殉节”的故事得到重视。明末《磨尘鉴》传奇演绎梨园弟子故事,德、艺合流,塑造了“德艺双馨”的艺人形象。“德艺双馨”的艺人故事,可为现代艺人提供本土文化参照,助其更好地理解与践行“德艺双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艺双馨” 梨园弟子故事 海清殉节 《磨尘鉴》
下载PDF
儒理的召唤 传统的回归——浅析高明《琵琶记》的男权意识
20
作者 覃素安 《阴山学刊》 2009年第4期27-30,34,共5页
《琵琶记》是一部具有浓郁男权意味的经典剧作。男权意识体现在女性形象牛小姐、赵五娘和男性形象蔡伯喈身上,它们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追求;二是男性人生价值的定位。剧作如此刻意重提文学作品中并不鲜见的男权意... 《琵琶记》是一部具有浓郁男权意味的经典剧作。男权意识体现在女性形象牛小姐、赵五娘和男性形象蔡伯喈身上,它们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追求;二是男性人生价值的定位。剧作如此刻意重提文学作品中并不鲜见的男权意识是为了维护和提升元代渐已失落的男性权威和儒理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明 《琵琶记》 男权意识 男性权威 儒理地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