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运动员肩周肌群肌力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罗平 林鸿生 +1 位作者 方健辉 肖才坤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讨具有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女排和男举项目运动员肩周肌群肌力情况。方法:对广东省女排和男举运动员进行肩部评估,分别确诊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女排运动员13名为Ⅰ组、肩部功能正常的女排运动员8名为Ⅱ组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男... 目的:探讨具有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女排和男举项目运动员肩周肌群肌力情况。方法:对广东省女排和男举运动员进行肩部评估,分别确诊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女排运动员13名为Ⅰ组、肩部功能正常的女排运动员8名为Ⅱ组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男举运动员9名为Ⅲ组、肩部功能正常的男举运动员10名为Ⅳ组;使用电子测角仪和Hogan Mycroft 2手持式肌力测试仪分别对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运动员进行肩部活动度和肩周肌群肌力测试。分别比较运动员在肩关节活动度和肩周肌群肌力的差异性。结果:与Ⅱ组相比,Ⅰ组肩关节前屈和外展受限明显(P<0.05);上斜方肌肌力下降非常明显(P<0.01),下斜方肌和前锯肌肌力上升(P<0.05),中斜方肌肌力变化不大;额状位肩袖肌群内旋和外旋肌力下降(P<0.05);肩胛位肩袖肌群内旋和外旋肌力下降(P<0.05),但120°的外旋肌力显著上升(P<0.01)。与Ⅲ组相比,Ⅳ组前屈、后伸和外展受限明显(P<0.05),尤以外展受限最为明显(P<0.01);上斜方肌肌力明显下降(P<0.05),中、下斜方肌肌力下降,前锯肌肌力上升,但都不显著;在额状位60°和90°内旋和外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明显(P<0.05),尤以60°外旋和90°的内旋下降最为显著(P<0.01);在肩胛位60°、90°和120°内旋和外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显著(P<0.05);尤而内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最为显著(P<0.01)。结论:与肩部功能正常的运动员相比,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女排和男举项目运动员的肩周肌群肌力下降,但下降的程度和因下降而出现的代偿应区别项目有针对性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排运动员 男举运动员 肩周肌群肌力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下载PDF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女子排球运动员肩周肌群肌力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罗平 林鸿生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运动员肩周肌群肌力。方法:1名医师对广东省一线女子排球队运动员进行肩部评估,确诊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运动员13名为I组,肩部功能正常的运动员8名为II组;测试者使用电子测角仪和Hoggan Micro Fet 2手持式肌...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运动员肩周肌群肌力。方法:1名医师对广东省一线女子排球队运动员进行肩部评估,确诊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运动员13名为I组,肩部功能正常的运动员8名为II组;测试者使用电子测角仪和Hoggan Micro Fet 2手持式肌力测试仪分别对I组和II组运动员进行肩部活动度和肩周肌群肌力测试,比较两组运动员肩关节活动度和肩周肌群肌力的差异性。结果: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运动员肩关节前屈和外展受限明显(P=0.04);上斜方肌肌力明显下降(P=0.001),下斜方肌和前锯肌肌力上升(P=0.04),中斜方肌肌力变化不大;额状位肩袖肌群内旋和外旋肌力下降(P≤0.05);肩胛位肩袖肌群内旋和外旋肌力下降(P≤0.05),但120°的外旋肌力显著上升(P=0.001)。结论:与肩部功能正常的女子排球运动员相比,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女子排球运动员的肩周肌群肌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 排球 肩周肌群肌力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下载PDF
肩周肌群功能训练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3
作者 罗平 林鸿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肩周肌群功能训练方法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SIS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5例,Ⅰ组为肩胛肌群功能训练组、Ⅱ组为肩袖肌群功能训练组、Ⅲ组为肩胛肌群加肩袖肌群功... 目的:探讨肩周肌群功能训练方法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SIS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5例,Ⅰ组为肩胛肌群功能训练组、Ⅱ组为肩袖肌群功能训练组、Ⅲ组为肩胛肌群加肩袖肌群功能训练组,分别有各自的训练负荷,循序渐进各训练4周,隔天1次。评价指标:Neer试验、Hawkins试验和PENN SHOULDER SCORE评分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随后3个月后进行以上指标的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接受肩周肌群功能训练治疗后,Neer试验和Hawkins试验都转为阴性,疼痛度都较治疗前非常显著下降(P≤0.01),满意度、功能都较治疗前非常显著提升(P≤0.01);分别与Ⅰ和Ⅱ相比,Ⅲ组接受治疗后疼痛度下降最显著(P≤0.01),满意度和功能提升最显著(P≤0.01)。结论:肩周肌群功能训练无论是肩胛肌群的功能训练还是肩袖肌群的功能训练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治疗都非常有效,但肩胛肌群和肩袖肌群同时进行的功能训练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关键词肩周肌群;功能训练;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肌群 功能训练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中药烫疗上肢肌群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海兰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年第5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烫疗上肢肌群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康复护理基础上同时配合中药烫疗患侧上... 目的探讨中药烫疗上肢肌群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康复护理基础上同时配合中药烫疗患侧上肢肱二头肌及前臂屈肌肌群。结果治疗45 d后,干预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药烫疗上肢肌群结合康复训练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更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群烫疗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康复护理
下载PDF
肩周肌群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贾品茹 张静 +1 位作者 陆博 成慧 《中国康复》 2022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研究肩周肌群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肩袖损伤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肩周肌群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治疗疗程为4周。2组在治疗前(T1)、治疗... 目的:研究肩周肌群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肩袖损伤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肩周肌群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治疗疗程为4周。2组在治疗前(T1)、治疗4周后(T2)、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T3)进行评估,评价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M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在T2和T3时,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T1时明显下降(均P<0.05),CMS及UCLA评分均较T1时明显提高(均P<0.05),前屈、外展、内外旋活动度均较T1时明显增加(均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均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CMS及UCLA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前屈、外展、内外旋活动度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T3随访时,研究组VAS评分较T2时明显下降(P<0.05),CMS及UCLA评分均较T2时明显提高(均P<0.05),前屈、外展、内外旋活动度均较T2时明显增加(均P<0.05),而对照组各项评分和肩关节ROM较T2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肩周肌群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肩袖损伤效果更好,而且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肌内效贴仍能够维持一定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肌内效贴 肩周肌群训练
下载PDF
肩峰下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与肩周肌群功能训练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6
作者 罗平 林鸿生 《军事体育学报》 2018年第4期93-98,共6页
目的:探讨肩峰下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与肩周肌群功能训练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SIS的3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5名,I组为肩周肌群功能训练组,II组为肩峰下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组。I组训练4周,隔天一次。评价指标为... 目的:探讨肩峰下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与肩周肌群功能训练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SIS的3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5名,I组为肩周肌群功能训练组,II组为肩峰下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组。I组训练4周,隔天一次。评价指标为尼尔试验、霍金斯试验和佩恩肩关节评分量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和治疗后24周分别进行以上指标的测试。结果:(1)I组和II组在分别接受治疗后的6周,12周和24周,Neer-test和Hawkins-test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性高度显著(P≤0.01),疼痛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性高度显著(P≤0.01);满意度、功能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性高度显著(P≤0.01)。(2)I组和II组的Neer-test和Hawkins-test分别在治疗后的6周、12周和24周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I组和II组的疼痛度分别在治疗后的6周、12周和24周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性高度显著(P≤0.01),而满意度在治疗后的12周和24周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性高度显著(P≤0.01),功能在治疗后的6周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性高度显著(P≤0.01)。(3)I组和II组的Neer-test和Hawkins-test在6周与12周,6周与24周,12周与24周各自比较,差异性分别不显著(P≥0.05),而I组的疼痛度、满意度、功能分别在6周与12周,6周与24周比较,差异性高度显著(P≤0.01),12周与24周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II组的疼痛度、满意度、功能除了满意度在6周与12周,6周与24周比较中,差异性高度显著(P≤0.01),余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肩周肌群功能训练和肩峰下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分别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短期和中长期疗效显著,前者优于后者,但后者起效较前者更早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肌群 功能训练 肩峰下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郑氏手法联合肩袖肌群锻炼治疗中国女子水球运动员肩痛疗效分析
7
作者 但晶 檀亚军 +2 位作者 刘道德 张仲阳 胡彬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2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 观察郑氏手法联合肩袖肌群锻炼治疗中国女子水球运动员肩痛的疗效;方法 将35名参加集训与比赛的运动员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8例,对照组17例,治疗组采用郑氏推拿配合肩袖肌群锻炼,对照组单纯采用郑氏推拿治疗,评价指标为... 目的 观察郑氏手法联合肩袖肌群锻炼治疗中国女子水球运动员肩痛的疗效;方法 将35名参加集训与比赛的运动员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8例,对照组17例,治疗组采用郑氏推拿配合肩袖肌群锻炼,对照组单纯采用郑氏推拿治疗,评价指标为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数据由SPSS19.0软件统计;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病程、专项训练年限及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运动员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员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运动员间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员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的增加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郑氏推拿配合肩袖肌群功能锻炼能有效缓解中国女子水球运动员的肩痛症状、改善肩部功能、增强肩关节稳定性,其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肩袖肌群 水球运动员 功能锻炼 肩痛
下载PDF
肩痹痛消汤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许建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肩痹痛消汤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牵引,取舒适坐位,头部系好颌枕带牵引,牵引重量从3~4kg逐渐增加至10~15kg,20~40min/次,1... [目的]观察肩痹痛消汤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牵引,取舒适坐位,头部系好颌枕带牵引,牵引重量从3~4kg逐渐增加至10~15kg,20~40min/次,1次/d。治疗组30例肩痹痛消汤(羌活、桂枝、土茯苓各20g,白芍、川牛膝、威灵仙、川芎各15g,鸡血藤、红花、当归,黄芪各10g;湿气重加苍术、薏苡仁10g;风盛加白芷、秦艽各10g;寒胜加附子、细辛各10g),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牵引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肌力、活动度、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痹痛消汤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肩痹痛消汤 牵引 肌力 活动度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