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ories on Community of Destiny: From Social Contract to Culture Form
1
作者 Zhan LIANG Fangmeng TIAN(Translator)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4年第1期74-85,共12页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about human community in the Western intellectual history betwee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period around the First World War.It argues that the c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about human community in the Western intellectual history betwee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period around the First World War.It argues that the conception of community had undergone a historical process from social contract theory towards a theory based on communities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destiny,which highlighted a political vision of culture sha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contract theory COMMUNITY culture sharing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理论的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系统构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军 陈嘉鑫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0,24,共9页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在观念、制度、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合作系统框架,提出合作路径及解决方案,旨在提高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的水平。[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结合系统理论,从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在观念、制度、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合作系统框架,提出合作路径及解决方案,旨在提高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的水平。[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结合系统理论,从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环境等维度进行研究。[研究结论]中国与东盟在构建网络安全合作系统时可以实施以下路径:在系统要素方面,以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展开合作、以建立统一的网络安全制度规范框架进行合作、以构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培训教育体系保障合作、以创新网络安全技术加强合作;在系统结构(功能)方面,增强系统不同要素间的协同联动、准确把握系统要素最优与结构(功能)最优关系;在系统环境方面,在梳理可供利用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重点利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优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网络安全合作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安全制度 系统理论 系统构建 文献分析法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的三个维度
3
作者 陈艳波 丁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视野来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总结历史又立足当下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主要包括3个维度:一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的思想;二是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整体性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在对西方生态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中,实现了对“人”与“自然”二者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的理论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
下载PDF
Deng Xiao ping Theory and the Historical Destiny of Socialism
4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1年第1期30-47,共18页
关键词 Deng Xiao ping III theory and the Historical destiny of Socialism
原文传递
道统意识下孟子“德位”观之再阐释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卓文 《管子学刊》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孔子之“有德无位”的事实极大冲击了西周以来“以德承命”的信念,儒家学者不得不重新理解德位、德命、德福的关系,“德命”与“时命”的问题成为先秦儒家的一个重要议题。作为孔子之后儒家代表人物的孟子,对德行与权位关系的阐释不同... 孔子之“有德无位”的事实极大冲击了西周以来“以德承命”的信念,儒家学者不得不重新理解德位、德命、德福的关系,“德命”与“时命”的问题成为先秦儒家的一个重要议题。作为孔子之后儒家代表人物的孟子,对德行与权位关系的阐释不同于以《穷达以时》《荀子·宥坐》为代表的“时命”观。孟子从“圣人一道”的道统意识出发,在塑造与诠释圣人的过程中,聚焦于几种具有代表性与争议性的权力转移方式。孟子吸取西周以来“德福合一”“天命惟德”的思想资源,采用“天与之,人与之”的观念论证圣人的政治合法性。通过孟子的阐释,尧舜、禹、汤武、孔子都是在同样的机制下获得或不获得天子之位。这样一种机制并非如时遇一般难以捉摸,而是遵循着相对确定化的流程与评价原则,“德位一致”的必然关联被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道统 德位 时遇 天命
下载PDF
“天本论”在中国哲学中的逻辑起点诠释
6
作者 芮飞军 范建刚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45-254,277,共11页
人类最初的符号(或概念)是怎么来的?描述世界的概念范畴有什么用?以黑格尔式的现代哲学逻辑来解读中国古代思想的逻辑起点,会发现《周易》的“天”或“天意”概念具有显著的思想起点意义。以现代哲学思维来提炼中国古代哲学具有普遍性... 人类最初的符号(或概念)是怎么来的?描述世界的概念范畴有什么用?以黑格尔式的现代哲学逻辑来解读中国古代思想的逻辑起点,会发现《周易》的“天”或“天意”概念具有显著的思想起点意义。以现代哲学思维来提炼中国古代哲学具有普遍性的“天”或“天意”,探析其概念褪去宗教色彩的原生态过程,并以此中国人信仰思想起点来理解,从而发掘中国哲学宝库中深邃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周易》 逻辑起点 天本论 黑格尔
下载PDF
从“天命”到“天理”——韩愈、二程天论与唐宋之际儒家的发展
7
作者 郑熊 黄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1,共9页
唐宋之际儒学出现了变革,这种变革可以通过对韩愈、二程天论的分析体现出来。从韩愈的“天命”到二程的“天理”,体现出唐宋儒学对天性质的界定从意志之天转变为义理之天,天的功能从天地万物之性由天命赋予转变为天地万物之理由天理转化... 唐宋之际儒学出现了变革,这种变革可以通过对韩愈、二程天论的分析体现出来。从韩愈的“天命”到二程的“天理”,体现出唐宋儒学对天性质的界定从意志之天转变为义理之天,天的功能从天地万物之性由天命赋予转变为天地万物之理由天理转化,天人合一关系从外在合一转变为内在合一。从韩愈的“天命”演变成二程的“天理”,带来了儒学发展质的飞跃,这种演变是儒学发展的必然,是儒学为了对抗佛教的挑战而做的自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天理 韩愈 二程 天论
下载PDF
以“人”为视角:先秦天人范畴的形成
8
作者 王振红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3-57,123,共16页
先秦时期,天人范畴伴随着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发生发展而形成。原始社会早期人神杂糅,人与万物浑然一体,天人不分,天与人的观念自然无法产生;原始社会末期至夏朝,人对神灵、自然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天人初步分离,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 先秦时期,天人范畴伴随着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发生发展而形成。原始社会早期人神杂糅,人与万物浑然一体,天人不分,天与人的观念自然无法产生;原始社会末期至夏朝,人对神灵、自然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天人初步分离,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开始建立,这为天人范畴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殷人率民以事神,以各种方式与手段沟通神灵,无比虔诚地祭祀上帝、自然神、祖先神;殷人对上帝神灵的虔诚既有迷信的成分,又包含着探索外在世界的积极态度,殷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殷周之际至西周时期,周人将天、天命与政权的合法性紧密结合起来,认为纯正的道德是获得天命的必要条件;同时,周人认为“德”亦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并通过礼乐制度将道德熔铸于人的行为之中。至此,天与人的内涵有了明确的规定性,天人范畴因此而定型,成为塑造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的基本形态与发展方向的核心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天命 王权 天人范畴
下载PDF
天人相应指导下应用五脏背俞穴埋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
9
作者 王晓燕 韩乐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5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应用五脏背俞穴埋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节气时五脏背俞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五脏背俞穴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疲劳量表(FS... 目的观察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应用五脏背俞穴埋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节气时五脏背俞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五脏背俞穴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疲劳量表(FS-14)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FS-14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应用五脏背俞穴埋线和五脏背俞穴常规针刺治疗CFS,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疲劳症状,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劳 慢性疲劳综合征 天人相应理论 穴位埋线疗法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10
作者 朱丽霞 左晨汐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4-79,共6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该理论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以普遍交往为前提,以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扩张为动力,以世界市场的建立为标志,最终世界历史必将走向共产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当代的成果,发展了马...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该理论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以普遍交往为前提,以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扩张为动力,以世界市场的建立为标志,最终世界历史必将走向共产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当代的成果,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因此,中国要以坚定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必然要求,以不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发展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坚实基础,以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实践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葛洪《枕中书》的宇宙论及其天文学意义
11
作者 李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9-44,65,共7页
自《四库全书总目》将《元始上真众仙记》(《枕中书》)判为伪书以来,其作者问题久存争议。将其与汉晋时代诸种宇宙论学说比较,本文认为《枕中书》应为葛洪晚年隐居罗浮山时所作,其神话性质的宇宙论包含了葛洪基于元气说对传统浑天思想... 自《四库全书总目》将《元始上真众仙记》(《枕中书》)判为伪书以来,其作者问题久存争议。将其与汉晋时代诸种宇宙论学说比较,本文认为《枕中书》应为葛洪晚年隐居罗浮山时所作,其神话性质的宇宙论包含了葛洪基于元气说对传统浑天思想的修正。因此,其书不仅在道教神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道教学者对中国天文学思想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枕中书》 浑天说 天文学
下载PDF
朱元璋的元朝观和正统论
12
作者 张光耀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2,共5页
朱元璋元朝观与正统论的核心内容是他对元朝是否具有正统性的评判,以及对明朝具有正统性的论证。其正统论中的天命观是他评判王朝是否具有正统性的首要依据;夷夏之辨是他在贬抑元朝以反衬明朝正统性时的重要理论工具。朱元璋总体上肯定... 朱元璋元朝观与正统论的核心内容是他对元朝是否具有正统性的评判,以及对明朝具有正统性的论证。其正统论中的天命观是他评判王朝是否具有正统性的首要依据;夷夏之辨是他在贬抑元朝以反衬明朝正统性时的重要理论工具。朱元璋总体上肯定元朝的天命及正统,同时也持夷夏之辨,在此基础上论证明朝的天命与正统。其正统论顺应、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元朝和明朝 正统论 天命观 夷夏之辨
下载PDF
天子之位与政治中央集权的确立——试论作为政治理论家的韩非子
13
作者 李欢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4年第1期73-86,198,199,共16页
作为周秦之变的总结者,韩非子在多元权力逐渐覆灭、单一主权逐渐形成的历史过程中为政治理论奠基。韩非子建构了作为政治顶峰的天子,同时也从权力斗争、圣人之道、治理结构三个层面消解了作为特殊性个体的天子;在将“天子之位”视为政... 作为周秦之变的总结者,韩非子在多元权力逐渐覆灭、单一主权逐渐形成的历史过程中为政治理论奠基。韩非子建构了作为政治顶峰的天子,同时也从权力斗争、圣人之道、治理结构三个层面消解了作为特殊性个体的天子;在将“天子之位”视为政治中央集权的同时,天子本身又成了政治中央集权的工具。由此出发,不仅可以解释对皇权进行制度约束的合理性,也为秦汉之后的士大夫政治与礼法秩序开放了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子之位 政治中央集权 韩非子 主权理论 礼法秩序
下载PDF
一元而非二元的理学“性”论--论“气质之性”非“气质的性”
14
作者 毕明良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理学的“性”是本体化的概念,其“性”论解释了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的种种差别,不是狭义的人性论,而是其本体论之一部分。“气质之性”不是指气质本身的“性”,而是指本体意义的“天地之性”透过人物所禀的具体气质而在经验世界呈现... 理学的“性”是本体化的概念,其“性”论解释了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的种种差别,不是狭义的人性论,而是其本体论之一部分。“气质之性”不是指气质本身的“性”,而是指本体意义的“天地之性”透过人物所禀的具体气质而在经验世界呈现出来的具体状态,“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是体用关系,而非并列的二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气质之性 天地之性 性论
下载PDF
“三形态说”视域下人的存在方式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启示
15
作者 吴迪 冉蓉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人作为特殊的社会存在,个体通过与自然、社会的交换活动从而创造新的关系,以此实现人对物、对自身的占有。个体存在方式的呈现受到当下社会形态的制约,其在人的依赖关系社会、物的依赖关系社会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人作为特殊的社会存在,个体通过与自然、社会的交换活动从而创造新的关系,以此实现人对物、对自身的占有。个体存在方式的呈现受到当下社会形态的制约,其在人的依赖关系社会、物的依赖关系社会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人实现的自我占有程度与人的解放层次在这三种形态中呈缓慢加深趋势,从人对人的支配到物对人的支配,再到人对自身的占有,即自我实现,整个演进过程也是作为个体的人的主体性逐渐展现的三个阶段。以当前国际社会为对象,社会则处于物对人的支配阶段,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与“三形态说”一脉相承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才是打破当前现状,推动人的存在方式发生变革,朝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方向努力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形态说 存在方式 历史演进 自我实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世界性特征探析
16
作者 成志杰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9期5-15,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世界性主要是指超越个人、超越阶级、超越国家、超越国际组织等各类行为主体,从全球、全世界和全人类的角度看待各类问题。世界性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以世界眼光看待人类和国际关系。马...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世界性主要是指超越个人、超越阶级、超越国家、超越国际组织等各类行为主体,从全球、全世界和全人类的角度看待各类问题。世界性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以世界眼光看待人类和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性思维、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世界性影响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性眼光。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世界性特征具有超越国家、重视实践和建设理想社会的内在逻辑,是发展国家间关系的重要指导,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提供广泛的渊源,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型大国外交 国际竞争与合作 文明互鉴
下载PDF
命运共同体:从社会契约论到文化形式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43,共6页
本文系统梳理了自17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理论家有关共同体的理论建树,指出共同体观念经历了一个从契约论走向民族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过程,其中凸显的是文化共享的政治愿景。
关键词 契约论 共同体 文化共享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郭店儒家竹书思想新论——以孔子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四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117,共7页
在《尊德义》篇中,孔子提出了“尊德明伦”的道德主义的政治和伦理主张。在《六德》篇中,孔子提出了六位说和三大法说,系统地总结和建构了中国古代的位分伦理学说。在《成之闻之》篇中,孔子提出了求己反本的修身哲学,并将天常与六位贯... 在《尊德义》篇中,孔子提出了“尊德明伦”的道德主义的政治和伦理主张。在《六德》篇中,孔子提出了六位说和三大法说,系统地总结和建构了中国古代的位分伦理学说。在《成之闻之》篇中,孔子提出了求己反本的修身哲学,并将天常与六位贯通起来,意义重大。在《性自命出》篇中,孔子提出了“性自命出,命自天降”的重大命题,贯通了生性和天命两者,构建了性命论学说,为儒学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石。在《穷达以时》篇中,孔子对时命与德行作了分判,高度肯定了德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唐虞之道》篇中,孔子提出了“禅而不传”“利天下而弗利”的尧舜王道的政治理想。总之,孔子思想在郭店儒家竹书中得到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简 孔子 位分伦理学 性命论 王道
下载PDF
文章·性·天道--《论语》“性与天道”说的历史诠释与思想新论
19
作者 任蜜林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4期5-14,共10页
“性与天道”学说是研究孔子人性论思想的重要材料。这一学说本身并无难解之处,但其背后之义理却颇难索解。其主要涉及了文章与性、天道以及性与天道的关系问题。历代对于文章与性、天道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二者之间是有区别... “性与天道”学说是研究孔子人性论思想的重要材料。这一学说本身并无难解之处,但其背后之义理却颇难索解。其主要涉及了文章与性、天道以及性与天道的关系问题。历代对于文章与性、天道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并非完全对应关系,此说以何晏、朱熹等为代表;一种认为二者之间有着对应关系,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后者是前者的本体,此说以皇侃、谢良佐、杨时等为代表。对于性与天道的关系也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二者之间没有关系,如郑玄、何晏等;一种认为二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历代多数注解者持此种看法。结合《论语》及其他相关材料,“性与天道”学说处理的实际是“下学”与“上达”的关系问题。在孔子看来,文章与天道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天道是文章之形上根据,文章是天道实现之表现。孔子还把天命与每个个体都联系起来,从而使得天命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具有了普遍性。非但如此,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上达天命。这种努力的途径就是其所强调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文章 天道 下学上达
下载PDF
天道与经世--黄宗羲《破邪论》与明清之际“天学”嬗变
20
作者 陈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2,共10页
明清之际“天学”思潮有两个彼此独立的源头,分别是中晚明阳明学宗教化思潮,与外来的天主教思想。黄宗羲《破邪论》主要是针对前者所引发的明清之际“敬天”思潮而撰写的理论辨析著作。当前学术界相关研究多将黄氏文本放置于天主教思想... 明清之际“天学”思潮有两个彼此独立的源头,分别是中晚明阳明学宗教化思潮,与外来的天主教思想。黄宗羲《破邪论》主要是针对前者所引发的明清之际“敬天”思潮而撰写的理论辨析著作。当前学术界相关研究多将黄氏文本放置于天主教思想背景中讨论,造成许多误解。《破邪论》对昊天上帝、魂魄与精神观念进行了批判和清理,展示了黄宗羲“天学”思想的特出之处,即在历史文化(经史)之中展现性命之学的超越性。这种新思想代表了阳明学派的心学发展由此摆脱过度宗教化(伦理化)的限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获得了在真实的社会政治世界中开展自身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邪论》 黄宗羲 天学 明清思想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