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 as a Way to Order: The Intellectu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Role of Xun Zi's Theory of Li
1
作者 佐藤将之 Li Cun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To illustrate the overall content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Xun Zi's political philosophy, this paper proceeds as follows. First, it reviews previous research on ideas of li (ritual and social norms) and discu... To illustrate the overall content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Xun Zi's political philosophy, this paper proceeds as follows. First, it reviews previous research on ideas of li (ritual and social norms) and discusses why Xun Zi's theory of li has been undervalued. Second, it briefly introduces my earlier study of this issue, The Confucian Quest for Order."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Xun Zi. Third, it propos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that highlights the intellectu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role of li in the Xunzi. This framework analyzes li in the broad sense,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the theory of li, li as an institution and li as a way to the restoration of order. Fourth, it describes some intellec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Xunzi's theory of li as a way to order. Based on these discussion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Xun Zi's theory of li as a way to order is a political philosophy with a broad vision which goes beyond the framework of a single dynasty or state to cover the history and modes of existence of human society as a wh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un Zi li theory of li li as a way to order
原文传递
Homo-oligomerization as a common way for Proteins to modulate their activities
2
作者 Zengyi Chang Center for Protein Science,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100871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88-89,共2页
Although many proteins have been found to exist as homooligomers in nature, the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mechanism for its occurring is far from clear. We have examined a variety
关键词 li Zhang Homo-oligomerization as a common way for Proteins to modulate their activities
原文传递
清代状元李振钧生平家世等考补
3
作者 周腊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7-73,共7页
李振钧出身于科第连绵、父兄显宦的太湖李家。乾隆五十九年(1794)生,道光十九年(1839)卒。道光八年(1828)中举,次年殿试夺魁,授职翰林修撰。早年随父宦游十数省,对国运的颓败、官场的腐朽与民生之疾苦体会深切,不愿像父兄那样走仕途经... 李振钧出身于科第连绵、父兄显宦的太湖李家。乾隆五十九年(1794)生,道光十九年(1839)卒。道光八年(1828)中举,次年殿试夺魁,授职翰林修撰。早年随父宦游十数省,对国运的颓败、官场的腐朽与民生之疾苦体会深切,不愿像父兄那样走仕途经济之路。入职后,跟当时的主流意识格格不入,是个叛逆者。他重情,始终摆脱不了亡妻之痛。官场的打压排斥与内心的苦痛,使他抑郁、悲愤,乃至英年早逝。尽管如此,他在诗、书、联诸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为后世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振钧 家世 生卒年 仕历 个性 成就
下载PDF
Cell signaling leads the way 被引量:1
4
作者 Jia L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9期743-744,共2页
Cells in plants, like in animals, constantly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to coordinate their cellular activities in response to surround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Higher plants are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A plant... Cells in plants, like in animals, constantly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to coordinate their cellular activities in response to surround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Higher plants are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A plant is originated from a single fertilized egg, which eventually develops into an intact individual with all necessary tissues and organs. Cell-to-cell communication is therefore especially critical throughout its life span, from embryo development, to tissue and organ formation, and finally to flowering and senescence, in ad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Cell signaling leads the way
原文传递
清代海南黎族地区田地契约探析
5
作者 张晨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130,共8页
本文对134件(套)清代海南黎族聚居地的田地契约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这批契约文书:性质有白契和红契两种;材质可分为竹契和纸契;契文内容包括民间田地和园地买卖、佃租契约等,对有关交易产业的来源、出售原因等要素均有所反映,它们为研究... 本文对134件(套)清代海南黎族聚居地的田地契约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这批契约文书:性质有白契和红契两种;材质可分为竹契和纸契;契文内容包括民间田地和园地买卖、佃租契约等,对有关交易产业的来源、出售原因等要素均有所反映,它们为研究清代海南黎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 田契文书 竹契 官契
下载PDF
晚清驻藏官员李福林事迹探论
6
作者 康欣平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31-35,43,154,共7页
李福林生于西藏,出身汉藏通婚家庭。从1890-1910年间,他从马兵开始,一路升至把总、都司、游击等职,屡获驻藏大臣升泰、文海、裕钢、有泰、联豫等任用或赏识。有泰在日记中对李福林有较多记述,他是一位“知藏”官员,擅长办理西藏地方具... 李福林生于西藏,出身汉藏通婚家庭。从1890-1910年间,他从马兵开始,一路升至把总、都司、游击等职,屡获驻藏大臣升泰、文海、裕钢、有泰、联豫等任用或赏识。有泰在日记中对李福林有较多记述,他是一位“知藏”官员,擅长办理西藏地方具体事务,亦颇会处理与驻藏大臣的关系。在查办藏事大臣张荫棠参劾有泰等驻藏官员案中,李福林因“知藏”而免于严厉惩罚。但是,在宣统元年西藏地方因派遣川军赴藏问题与清朝中央政府发生冲突时,李福林在其中的行为,被赵尔丰认为可疑,联豫指他为“内奸”,最终受到清廷“回川监禁”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驻藏官员 李福林 有泰 联豫
下载PDF
李一楫生平考述
7
作者 李志鹏 钟志辉 《嘉应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4-20,共7页
《月令采奇》的作者李一楫是明代后期梅州文化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在粤闽两地文化交流史上也曾留下部分珍贵记录。由于资料分散匮乏等原因,学界向来关注较少。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近发现的相关材料,对李一楫个人生平及其仕... 《月令采奇》的作者李一楫是明代后期梅州文化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在粤闽两地文化交流史上也曾留下部分珍贵记录。由于资料分散匮乏等原因,学界向来关注较少。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近发现的相关材料,对李一楫个人生平及其仕履、著述、交游等情况进行更全面深入的考察,以尽量还原先贤的历史面貌,为客家文献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一楫 生平 仕履 著述 交游
下载PDF
“私怨”还是“公愤”——王余照控案与晚清川盐官运改制再认识
8
作者 张万东 王晓静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43-52,共10页
“王余照控案”所呈现的真实历史面向十分复杂。丁宝桢参奏王余照“多罪”的证言出于自流井职员李春霖,而李春霖为李陶淑堂的掌舵人,是王余照家族在富荣盐场的重要竞争对手,二人私交不洽,甚至对簿公堂,其呈控王余照多罪的“事实”大有... “王余照控案”所呈现的真实历史面向十分复杂。丁宝桢参奏王余照“多罪”的证言出于自流井职员李春霖,而李春霖为李陶淑堂的掌舵人,是王余照家族在富荣盐场的重要竞争对手,二人私交不洽,甚至对簿公堂,其呈控王余照多罪的“事实”大有可疑。丁宝桢将矛头直指王余照“私德”不佳,却故意隐瞒曾任用王余照为“总绅”参与川盐官运改制的事实,有意将上控一案导向王余照对自己妄怀“私怨”的报复性回击。丁宝桢所隐晦不语的是,二人不睦的真因在于盐务本身,王余照对官运商销制度落地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多弊病的上呈,成为二人分道扬镳的关键。因上控内容基本属实,故不能以王余照窃名上控而视其为诬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余照 丁宝桢 李春霖 川盐官运改制 诬告
下载PDF
白居易《李[曾羽]虞部郎中制》写作年代考
9
作者 曾涧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8-23,共6页
白居易《李[曾羽]虞部郎中制》目前有元和二年至六年翰林制诰和长庆元年中书制诰两种观点。制文收入白集翰林制诰中,中书制诰说显然难以成立。依据新出土《李[曾羽]夫人韦氏墓志》《李[曾羽]玄堂记》等七方石刻文献,印证传世史料,可知李... 白居易《李[曾羽]虞部郎中制》目前有元和二年至六年翰林制诰和长庆元年中书制诰两种观点。制文收入白集翰林制诰中,中书制诰说显然难以成立。依据新出土《李[曾羽]夫人韦氏墓志》《李[曾羽]玄堂记》等七方石刻文献,印证传世史料,可知李[曾羽]元和八年春由金州刺史入为虞部郎中,制文内容基本属实,制文即作于此时。此制并非存疑之作,而当为白居易出翰林院后的拟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李[曾羽]虞部郎中制》 新出唐代墓志 拟制 系年
下载PDF
Should Officials Be Honored for Doing Their Jobs?
10
《Beijing Review》 2008年第34期46-47,共2页
Li Huaizhou, 40, is an ordinary farmer from Dengfeng City, Henan Province, who was recently thrust into the spotlight. The scrap dealer has made media headlines for
关键词 li Should officials be Honored for Doing their Jobs Zhang be
原文传递
Fjve Ways to Revive Liaoning Province
11
作者 LAN XINZHEN 《Beijing Review》 2006年第26期36-38,共3页
Construction of development zones along the Liaoning Province coastline could be the next big attraction for multinational investors Though the infrastructure is still under construction, Li Wancai, Vice Governor of L... Construction of development zones along the Liaoning Province coastline could be the next big attraction for multinational investors Though the infrastructure is still under construction, Li Wancai, Vice Governor of Liaoning Province, is highly confident about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Fjve ways to Revive liaoning Province
原文传递
从简帛看秦汉乡里的文书问题 被引量:10
12
作者 卜宪群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53,共6页
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形成了以公文行政的基本制度,乡里则是国家各类文书下达与上呈的最低一级机构,大凡涉及乡里事务的公文都要下达到乡里,但学界对乡里文书的具体运作状况还不十分清楚。从目前的材料,特别是简帛材料来看,乡... 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形成了以公文行政的基本制度,乡里则是国家各类文书下达与上呈的最低一级机构,大凡涉及乡里事务的公文都要下达到乡里,但学界对乡里文书的具体运作状况还不十分清楚。从目前的材料,特别是简帛材料来看,乡有多种类型的文书,乡要以文书行政,乡有秩、啬夫、乡佐直接管理文书。而里除了贯彻上级文书外,里吏、里民与其上下级之间可能没有文书往来,而以"自言"行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乡里 文书 行政
下载PDF
庆历兴学——宋代官学教育自发向自觉的转折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锡东 许丞栋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3,共5页
宋初官学教育发展较为滞后,呈现出重科举轻官学的现象。到了仁宗庆历年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统治阶级上层认识到人才和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有目的的推动官学教育发展,史称"庆历兴学"。庆历兴学改革,是宋代人才培养的历史性时刻... 宋初官学教育发展较为滞后,呈现出重科举轻官学的现象。到了仁宗庆历年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统治阶级上层认识到人才和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有目的的推动官学教育发展,史称"庆历兴学"。庆历兴学改革,是宋代人才培养的历史性时刻,是宋代人才培养的一次标志性转变,标志着宋代官学教育由无意识的自发阶段转变为有目的的自觉阶段。庆历兴学所倡导的官学教育理念为后面的两次兴学打下了坚实基础,最终使宋代官学教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官学 官学教育 庆历兴学
下载PDF
秦汉之际乡里吏员杂考——以里耶秦简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48
14
作者 卜宪群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秦汉乡里吏员的构成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里耶秦简从多角度揭示了秦代吏员设置的情况,不仅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也解决了一些关于秦汉乡里吏员的争议问题。以里耶秦简为参照并结合云梦秦简、江陵凤凰山汉简和张家山汉简,我们可以看... 秦汉乡里吏员的构成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里耶秦简从多角度揭示了秦代吏员设置的情况,不仅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也解决了一些关于秦汉乡里吏员的争议问题。以里耶秦简为参照并结合云梦秦简、江陵凤凰山汉简和张家山汉简,我们可以看出秦汉之际封建国家在乡里基层社会建立了多层次、多系统的官僚管理网络,如在乡里之中除了乡啬夫、乡佐、里典、里佐之外,还有属于都官系统的乡司空、仓主、田官、田典等;秦汉之际乡里吏员的秩次较以后秩次级别为高,乡啬夫的秩次从百廿石至二百石不等,达到了《汉书·百官公卿表》中长吏的最低秩次,乡啬夫恐怕是要经过中央任命的,里一级的领导人,也是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由上级任命;秦汉之际吏员的设置反映了秦制对汉初制度的影响,而汉代制度的变化与发展又是以汉初制度为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乡里 吏员 设置 秩次 社会管理
下载PDF
为吏品格与执法公正——秦汉时期“吏道”思想的演变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立梅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80-85,共6页
为吏品格与执法公正是儒法两家思考的重要问题。韩非"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思想,推崇法治的根本意义,强调官吏执法教民的治国理念。睡虎地秦简中出现的两种不同"吏道"思想,以及汉代循吏与酷吏的急剧分化... 为吏品格与执法公正是儒法两家思考的重要问题。韩非"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思想,推崇法治的根本意义,强调官吏执法教民的治国理念。睡虎地秦简中出现的两种不同"吏道"思想,以及汉代循吏与酷吏的急剧分化,则揭示了韩非"以法为教"思想的终结。《说苑》儒法结合的"为吏之道"为执法公正提供了坚实的人道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吏品格 以吏为师 循吏 酷吏 儒法结合
下载PDF
从李煜到苏轼——“士大夫词”的承继与自觉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锋焘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87,共6页
李煜后期的词作“感慨遂深”,与前期词作的绮靡香艳绝不类同,在词史上第一次“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这一开创性的贡献直到苏轼的出现才真正得到了自觉的继承。从李煜突变性的开创,到宋初诸人有意无意地渐变,再到苏轼明确地自... 李煜后期的词作“感慨遂深”,与前期词作的绮靡香艳绝不类同,在词史上第一次“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这一开创性的贡献直到苏轼的出现才真正得到了自觉的继承。从李煜突变性的开创,到宋初诸人有意无意地渐变,再到苏轼明确地自觉,“士大夫之词”在各种内因外因的作用下完成了它演进确立的过程。而李煜和苏轼,则是千年词史上两个重要的关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 士大夫词 苏轼 继承 自觉
下载PDF
贾理:苗族传统社会内部的“官学”体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龚露 张诗亚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9,共11页
苗族贾理的传承提供了反思少数民族原生形态教育的新视角。在主流文化尚未大规模进入前,西南少数民族有各自文化传承的内容与方式。本文基于黔东南州丹寨县的田野考察,在历史语境背景下、从苗族贾理传承的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论证其补充... 苗族贾理的传承提供了反思少数民族原生形态教育的新视角。在主流文化尚未大规模进入前,西南少数民族有各自文化传承的内容与方式。本文基于黔东南州丹寨县的田野考察,在历史语境背景下、从苗族贾理传承的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论证其补充儒学教化而成为苗族传统社会内部的“官学”,尤其是贾师办班授贾形式因其正式性、目的性可视作苗族特色“私塾”雏形。西南与中原同属一个文化共同体,贾理融通转化儒家思想,在育人、传承地方性知识和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了民族文化的教育功能。于现代社会转型背景下,重审典型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贾理 “官学” 文化教育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及其演变 被引量:58
18
作者 常建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0-67,共8页
洪武时期多次作出祭祖方面的规定 ,《大明集礼》的规定具有仿照《家礼》和国家礼制象征的性质 ,《家礼》、《教民榜文》和胡秉中的主张在社会上更为流行 ,政府祭祖礼制的特点是认同朱熹《家礼》,这也反映了《家礼》被社会认同的现实。... 洪武时期多次作出祭祖方面的规定 ,《大明集礼》的规定具有仿照《家礼》和国家礼制象征的性质 ,《家礼》、《教民榜文》和胡秉中的主张在社会上更为流行 ,政府祭祖礼制的特点是认同朱熹《家礼》,这也反映了《家礼》被社会认同的现实。明代宗祠的建设与发展 ,是以《家礼》的普及和士大夫的推动为背景的。“议大礼”的推恩令导致的嘉靖十五年家庙及祭祖制度的改革 ,特别是允许庶民祭祀始祖 ,更在客观上为宗祠的普及提供了契机 ,强化了宗祠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宗族祠庙 祭祖礼制 《家礼》 历史演变 士大夫阶层
下载PDF
《周礼》的内容、行文特点及其史料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天宇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50,56,共8页
《周礼》前五篇的内容和职官结构各有其特点,也包含着许多矛盾、错综和不合理处,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因为《周礼》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考工记》的内容和体例则与前五篇不同,自成一家。《周礼》前五篇的行文有如下特点,一... 《周礼》前五篇的内容和职官结构各有其特点,也包含着许多矛盾、错综和不合理处,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因为《周礼》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考工记》的内容和体例则与前五篇不同,自成一家。《周礼》前五篇的行文有如下特点,一是各篇前皆有一《叙官》,二是以职官联系制度,三是兼记有关的经验、技术或人们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四是互文见义,故读《周礼》贵在会通。《周礼》虽出于战国人之手,但其中保留了大量有关西周的珍贵资料,只要善于择别,并参以先秦其他文献和出土资料,即可为我们研究古史、特别是研究西周史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职官结构 行文特点 史料价值
下载PDF
洪武初期江南农村基层组织的演进 被引量:6
20
作者 夏维中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1-150,共10页
明初在全国强制推行的里甲制度原创于江南地区。这一制度不仅是宋元以来江南地区农村基层组织长期衍变的结果,同时也与明初十余年的酝酿分不开。朱元璋从接管该地区开始,就依凭强大的国家权力,以控制土地和人口为中心,以赋役征发为主要... 明初在全国强制推行的里甲制度原创于江南地区。这一制度不仅是宋元以来江南地区农村基层组织长期衍变的结果,同时也与明初十余年的酝酿分不开。朱元璋从接管该地区开始,就依凭强大的国家权力,以控制土地和人口为中心,以赋役征发为主要目的,在宋元基础上不断进行农村基层组织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最终导致了里甲制度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甲制度 人丁事产 均工夫 黄册 粮长 农村基层组织 江南地区 演进 国家权力 朱元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