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MENTS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ISEASES ACCORDING TO SEASONAL CONDITIONS IN 《THE INTERNAL CLASSIC》
1
作者 韩焱晶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0年第3期52-56,共5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 gives some comments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iseases from 1) selecting acupoints based on seasonal conditions; 2) performing reinforcing or reducing needling manipulations in accor...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 gives some comments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iseases from 1) selecting acupoints based on seasonal conditions; 2) performing reinforcing or reducing needling manipul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axing and wanning of the moon; 3) conduct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ime and the state of disease; and 4) perform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based on the prosperity or decline of the meridian-qi, which are described in medical book The 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seasonal conditions
下载PDF
三焦学说的传承与演变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俊廷 赖慈爱 +6 位作者 张琳琳 郑颖 李永春 宫凤英 林锦韬 刘钊汝 吕英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三焦的形态结构模糊,病变之变证、兼证繁多,故历代医家对于三焦学说都有不同见解。在形态结构方面,历代医家主要继承了《黄帝内经》的三焦“有名有形”论和《难经》的三焦“有名无形”论,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脂膜、腔子、腔府、油膜、膜... 三焦的形态结构模糊,病变之变证、兼证繁多,故历代医家对于三焦学说都有不同见解。在形态结构方面,历代医家主要继承了《黄帝内经》的三焦“有名有形”论和《难经》的三焦“有名无形”论,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脂膜、腔子、腔府、油膜、膜腔、缝隙腠理等学说,并结合现代医学剖析三焦的形态结构。在功能方面,从《黄帝内经》的“决渎之官”“中渎之腑”“传化之府”到《难经》的“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历代医家大多立足于三焦的气化功能,探讨营卫、少阳、五脏、命门相火、温病等与三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温病
下载PDF
基于《内经》运气七篇大论对“亢害承制”本义及应用初探
3
作者 李嘉豪 老膺荣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5期666-669,674,共5页
“亢害承制”理论为中医运气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从《素问》中原文出发,本文整理、分析其中七篇大论中“亢害承制”相关原文,本文初步阐释亢害承制理论含义,通过对上下文“天道”“地理”含义的辨析明确运气学中亢害承制理论的本义... “亢害承制”理论为中医运气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从《素问》中原文出发,本文整理、分析其中七篇大论中“亢害承制”相关原文,本文初步阐释亢害承制理论含义,通过对上下文“天道”“地理”含义的辨析明确运气学中亢害承制理论的本义及范畴,从而对季节性疾病(包括慢性病及疫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则治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 运气七篇 亢害承制 主气 周期节律
下载PDF
法国汉学家、加拿大裔美国生理学家与《黄帝内经》首部英译本
4
作者 王银泉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2期105-126,共22页
中医知识以译介途径传入西方最初由明末清初在华耶稣会士翻译为拉丁文和法文等欧洲语言。就中医典籍英译而言,迄今学界一致公认《黄帝内经》最早的英译于1925年由道森(Dawson)完成,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只知晓这个译者的一个英文... 中医知识以译介途径传入西方最初由明末清初在华耶稣会士翻译为拉丁文和法文等欧洲语言。就中医典籍英译而言,迄今学界一致公认《黄帝内经》最早的英译于1925年由道森(Dawson)完成,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只知晓这个译者的一个英文姓氏Dawson和名字首字母P,即P.Dawson。换言之,没人知晓其完整姓名,且道森更是被错误地认定为德国人并且被长期以讹传讹。过往研究也从未提及道森的译文发表在1925年《医学史年鉴》的具体哪一期以及《医学史年鉴》是个什么样的刊物。大量原始文献的考证以及相关研究,确认了道森的国籍和学术身份,《黄帝内经素问》首个英译者为出生在加拿大、大半辈子生活和工作在美国的运动生理学家珀西·米拉德·道森(Percy Millard Dawson,1873—1970),译文发表在1925年3月出版的美国医学史期刊《医学史年鉴》(Annals of Medical History)第7卷第1期。颇为出乎意料的是,道森翻译的《黄帝内经素问》的源语文本并不是中文著作,而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中国生活了46年的法国耶稣会士戴遂良(Léon Wieger,1856—1933)于1917年在中国直隶河间府献县出版的法语版汉学著作《中国宗教信仰及哲学观通史》(Histoire des croyances religieuses et opinions philosophiques en Chine depuis l’origine jusqu’a nos jours)的其中一课。世界比较宗教学研究先驱艾尔伯特·伊斯坦斯·海登(Albert Eustace Haydon,1880—1975)是《黄帝内经素问》首个英译本的重要促成者。由此,关于首个《黄帝内经》英译者的身份,从国籍被张冠李戴和身份模糊不清,以至于只有寥寥数语,且语焉不详的简介,甚至长期成为以讹传讹的例子,到现在还原史实抽丝剥茧般地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上述重大发现推动了中医英译与对外传播史研究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也揭秘了横跨东西半球三大洲的中西文化知识互译与交流传播的“哥伦布大交换”一个经典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素问》 英译 《医学史年鉴》 道森 戴遂良 汉学家
下载PDF
运用《内经》理论辨证论治咳嗽 被引量:5
5
作者 尹新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2期2460-2461,共2页
运用中医药理论对临床常见症状——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则进行了论述,着重提出咳嗽一证不能仅限于见咳止咳,单独治肺,而要寻找咳证的深层次原因,同时治疗上也要把握针对病因的治疗。较为详实读经典,指导临床。引《医学心悟》方"止嗽... 运用中医药理论对临床常见症状——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则进行了论述,着重提出咳嗽一证不能仅限于见咳止咳,单独治肺,而要寻找咳证的深层次原因,同时治疗上也要把握针对病因的治疗。较为详实读经典,指导临床。引《医学心悟》方"止嗽散""治诸般咳嗽"。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鼻后滴流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及食管反流性疾病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对感冒后咳嗽运用中医药治疗介绍证治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内经·素问 感冒后咳嗽 辨证论治
下载PDF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评介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根海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65-67,共3页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是已故著名医史文献学家郭霭春教授的生前力作,1995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代表了当代《素问》研究的最新水平。《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一书以校勘为特色,先后使用传统校勘手段,以及对校、参校、核校、体...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是已故著名医史文献学家郭霭春教授的生前力作,1995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代表了当代《素问》研究的最新水平。《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一书以校勘为特色,先后使用传统校勘手段,以及对校、参校、核校、体校等方法,校正了许多历史遗案,同时纠正许多注释上的讹误之处。论文引证郭霭春教授的其他同类书籍,通过互证对他的不同校勘方法,做了详细的举例说明、分析,并通过数据统计,理清这部医经古籍的学术价值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 校注 评介
下载PDF
从生态翻译学看《黄帝内经·素问》的中医术语英译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松菁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0-53,共4页
中医术语翻译是中医英语学科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也是中医典籍翻译的难点。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黄帝内经?素问》的中医术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以期为中医典籍的翻译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中医术语 《黄帝内经·素问》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DEPTH OF NEEDLE-INSERTION
8
作者 林文建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5年第2期40-47,共8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 sums up and analyzes descriptions about needle-insertion depth in Chinese classical medical book Huang Di Nei Jing (《黄帝内经》The 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 In many chapter...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 sums up and analyzes descriptions about needle-insertion depth in Chinese classical medical book Huang Di Nei Jing (《黄帝内经》The 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 In many chapters of Nei Jing, the needle-insertion depth is stressed to be various according to 1) the deficiency or excess of syndromes, 2) the patients’ constitution, 3) the severity of disease, 4) the duration of disease, 5) the location of disease, 6) the patient’s age, 7) the location of the needled acupoint, 8) the season, 9) the patient’s temperament, 10) the pulse condition, 11) the state of “Deqi”, and 12) the location of the running course of meridians. In addition, different kinds of diseases and different stages of diseases also need different depths of needle insertion, different manipulating skills and different stimulating quant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edle-insertion depth The 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 Theoretical analysis
下载PDF
《针经》《素问》编撰与流传解谜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龙祥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67-74,共8页
通过对传世本《灵枢》《素问》编纂思想的发掘和梳理,发现二者是一部完整书的两个部分,二者的性质、关系是以《灵枢》为内篇,系理论创新之作,叙述方法以"撰"为主;以《素问》为外篇,为临床应用和资料整理性质,叙述方法以"... 通过对传世本《灵枢》《素问》编纂思想的发掘和梳理,发现二者是一部完整书的两个部分,二者的性质、关系是以《灵枢》为内篇,系理论创新之作,叙述方法以"撰"为主;以《素问》为外篇,为临床应用和资料整理性质,叙述方法以"编"为主。内、外篇皆成于西汉晚期至东汉之间,作者为曾长期在国家藏书机构任职的一流学者。在宋以前外篇流传更广,内篇则流传很有限,二者在传承过程中,虽内容有亡佚及添补、篇次有错乱及人为调整,但总体而论,失真的程度不大,特别是内篇《灵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经》 《素问》 《黄帝内经》 版本流传
原文传递
“新校正”非“林校”说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玉川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共3页
“新校正”是《内经素问》中北宋校书者所作注文的冠语。明清以来学者无不以为它出于林亿等人之手,故有简称“林校”之说。本文作者首次提出,“新校正”是孙兆对林亿等《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作再一次重新校正时使用的称谓,是用来与林... “新校正”是《内经素问》中北宋校书者所作注文的冠语。明清以来学者无不以为它出于林亿等人之手,故有简称“林校”之说。本文作者首次提出,“新校正”是孙兆对林亿等《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作再一次重新校正时使用的称谓,是用来与林亿等的校注相区别的标志;并从校注的条文总数、校注写作的年代与孙兆作“新校正”的可能性等方面,作了必要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学史 内经素问 新校正 林亿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素问》中“郁”的英译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卓喜 李莉莲 《中国科技翻译》 2022年第2期61-64,16,共5页
本文梳理《黄帝内经·素问》中“郁”的概念,对比分析了李照国、吴连胜、文树德和倪毛信四部译本中对“郁”的翻译。对比发现,不同译本根据语境对“郁”有不同的译法,李译多以stagnate译“郁”,吴译交替使用stagnate和suppress,文... 本文梳理《黄帝内经·素问》中“郁”的概念,对比分析了李照国、吴连胜、文树德和倪毛信四部译本中对“郁”的翻译。对比发现,不同译本根据语境对“郁”有不同的译法,李译多以stagnate译“郁”,吴译交替使用stagnate和suppress,文译主要译之以oppress,倪译则以意译或省略不译为主。对照历代医书对“郁”义的考释,文章认为译之以stagnate更为贴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素问 “郁”义 英译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素问》中“和”的英译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雯珺 翟书娟 吴青 《中国科技翻译》 2021年第2期47-50,共4页
本文梳理《黄帝内经·素问》中"和"的概念,对比分析李照国和文树德两个译本。发现"和"多表示事物和合的特性、形神相和的健康观和阴阳调和的治疗观。两者相较,李照国译词选择多元。译者对"和"的翻译... 本文梳理《黄帝内经·素问》中"和"的概念,对比分析李照国和文树德两个译本。发现"和"多表示事物和合的特性、形神相和的健康观和阴阳调和的治疗观。两者相较,李照国译词选择多元。译者对"和"的翻译影响中医"和"文化的传播,正确传译文化负载词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其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观念 中医文化 黄帝内经·素问 英译 国际传播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素问》篇目中“论”的翻译初探
13
作者 李昌响 丁年青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6-8,共3页
探讨《黄帝内经·素问》篇目中"论"的内涵,并例举4部代表性译著中"论"的英译。从词义和词源学角度考察英译选词"Discourse""Discussion""Treatise"和"On",认为"... 探讨《黄帝内经·素问》篇目中"论"的内涵,并例举4部代表性译著中"论"的英译。从词义和词源学角度考察英译选词"Discourse""Discussion""Treatise"和"On",认为"论"当译为"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素问》 篇目 翻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