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云南彝族作家文学艺术语言环境机制分析
1
作者 鲁湘珺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9-55,共7页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在疏离和超越日常生活的状态中形成的感悟、体验、判断和推理。在结构意象、选择语言的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对客观之象进行夸张的变形,特别是对语言的解构。发话主体在艺术语言的创造过程中不仅受到语言本身、心理...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在疏离和超越日常生活的状态中形成的感悟、体验、判断和推理。在结构意象、选择语言的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对客观之象进行夸张的变形,特别是对语言的解构。发话主体在艺术语言的创造过程中不仅受到语言本身、心理思维的影响,还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其中就包含了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化传承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彝族作家文学 艺术语言 环境机制
下载PDF
滇南彝文系统书法之我见
2
作者 龙倮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0-39,共10页
滇南传统彝文主要传承和流行于红河流域彝族地区,是这一地区自称“尼苏”“纳苏”“倮倮”“阿哲”“濮拉”等五个彝族支系共同使用和传承的彝文及其古籍,也是这五个彝族支系各方言方音土语念读的“书同文”。通过对滇南彝文系统及古籍... 滇南传统彝文主要传承和流行于红河流域彝族地区,是这一地区自称“尼苏”“纳苏”“倮倮”“阿哲”“濮拉”等五个彝族支系共同使用和传承的彝文及其古籍,也是这五个彝族支系各方言方音土语念读的“书同文”。通过对滇南彝文系统及古籍的界定、分类及特点进行分析,以及对滇南彝文系统基本笔画与其规则、滇南彝文古籍书写形式与方法的探讨。我们认为滇南传统彝文的书写规则、书写形式、书写方法及其分类整理与其他如云南楚雄、曲靖、昭通及黔西北彝文系统基本相同,但现当代由于汉文图书读物排版、阅读的影响,部分年轻毕摩以及彝文书法家,对彝文古籍、彝文碑刻以及彝文联楹的书写,与汉文图书读物的书写排版形式相似。因此,希望在敬畏遗产、传承传统的同时,不要盲从盲追,改革创新须遵循彝文及其古籍书写规则和理论依据,还以彝文传统书法之本源本真之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彝文系统 书法 规则 探讨
下载PDF
滇南彝族乐作舞类型与要素及其文化意蕴与风格动律
3
作者 龙倮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6-33,共8页
乐作舞是滇南彝族地区流传较广、表演形式多样而又最为普及的一种自娱性的民间传统舞蹈,并在长期发展中融入到民间信仰奉祀和丧葬礼仪及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生活中。滇南彝族乐作舞虽有红河元阳、石屏峨山、弥勒泸西等三大类型,但围圆跳舞... 乐作舞是滇南彝族地区流传较广、表演形式多样而又最为普及的一种自娱性的民间传统舞蹈,并在长期发展中融入到民间信仰奉祀和丧葬礼仪及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生活中。滇南彝族乐作舞虽有红河元阳、石屏峨山、弥勒泸西等三大类型,但围圆跳舞、拍掌定调、三步动律、循循善诱等是乐作舞的基本要素,具有表征原始农耕、狩猎渔集、民间信仰、青年男女恋爱婚姻及日常生活等文化意蕴,并在具体的表演中凸显古朴浑厚、凝重沉稳、外柔内刚的整体特征,也表现了下稳上活、稳而不僵、活而不浮的基本动律特点。但不论跳何调的乐作舞,皆边舞边唱,并围成圆圈,以此反映彝族以熊熊燃烧的篝火为向心的民族凝聚力,象征吉祥如意,团结和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彝族 乐作舞 类型 要素 意蕴 风格
下载PDF
藏彝走廊、茶马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田联韬与学生们的川滇黔藏缅语族音乐文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路菊芳 孙莉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52-60,共9页
川滇黔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腹心区域,也是藏彝走廊多族群文化交汇之处。在田联韬先生的开拓和引领下,三代学人对藏彝走廊、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学术观照,展现了多点民族志视野并兼具“民族区域音乐板... 川滇黔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腹心区域,也是藏彝走廊多族群文化交汇之处。在田联韬先生的开拓和引领下,三代学人对藏彝走廊、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学术观照,展现了多点民族志视野并兼具“民族区域音乐板块”和“历史音乐文化走廊”研究的特征。由此,从音乐文化的广泛采集,到音乐形态分析、历史文化阐释、方法思维解读的多模态研究;从定点个案研究,到汇聚为整体的、多点的“通道”研究;廊道交错、圈层互生不仅成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也铸就了川滇黔藏缅语族音乐研究的学术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联韬先生 藏彝走廊 茶马古道 南方丝绸之路 川滇黔藏缅语族音乐文化研究 跨界族群仪式音乐文化圈
下载PDF
试析滇南彝族民间文学中的传统教育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龙倮贵 《红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7-21,共5页
滇南彝族民间文学浩如烟海,丰富多彩。其是滇南彝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是滇南彝族的一大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源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和再现了滇南彝族传统教育思想,并主要表现在辛勤劳动与坚强勇敢、积极斗争与尊敬长老、团结友爱与共同... 滇南彝族民间文学浩如烟海,丰富多彩。其是滇南彝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是滇南彝族的一大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源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和再现了滇南彝族传统教育思想,并主要表现在辛勤劳动与坚强勇敢、积极斗争与尊敬长老、团结友爱与共同发展、为人诚实与正直善良等几个方面。滇南彝族民间文学中的这些教育思想,曾对滇南彝族生存、劳作、繁衍、发展、生息起到过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并有利于促进滇南彝族地区“五个文明”建设及实施滇南彝族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彝族 民间文学 传统教育 思想
下载PDF
云南建水彝语南部方言名量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琳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6,共6页
建水彝语属于南部方言石建土语,其名量词分为度量衡量词、时间量词、个体类别量词、集体单位量词、不定量单位量词等。其中,泛用量词有thε 33“个”、tc hε^33“根”、ti■33“点”3个,其用法与当地建水方言有一定共性。一些个体类别... 建水彝语属于南部方言石建土语,其名量词分为度量衡量词、时间量词、个体类别量词、集体单位量词、不定量单位量词等。其中,泛用量词有thε 33“个”、tc hε^33“根”、ti■33“点”3个,其用法与当地建水方言有一定共性。一些个体类别量词描摹事物形象、语义区分比较精细,在大小观和生命度上尤其明显。语序上,数量名语序以“名+数+量”为主,拓展的“名+形+数+量”在特殊情况下衍生出“名+数+形”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水彝语 南部方言 名量词
下载PDF
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
作者 龙倮贵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是当地彝族历代毕摩在当地彝族民间口传文学的基础上,用本民族传统文字——彝文如实记录、第二次创作以及翻译转写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并由彝族毕摩一代又一代不断加工、修改、补充、完善,且流传至今的滇南彝族传统... 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是当地彝族历代毕摩在当地彝族民间口传文学的基础上,用本民族传统文字——彝文如实记录、第二次创作以及翻译转写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并由彝族毕摩一代又一代不断加工、修改、补充、完善,且流传至今的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从当地历代彝族毕摩所保护和传承且当地彝族民间流传的传统经籍文学版本的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看,有史诗类、传说类、伦理类、神灵传言类、婚丧礼仪类、恋爱婚姻类及译著类等;又从当今当地彝族毕摩讲唱传承形式和场域及其采用的唱腔唱曲音乐看,有“甲苏甲类”“诺依特类”“设依甲类”“阿哩甲类”等。纵观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具有民族性与国际性、支系性与区域性、原生性与变异性、追忆性与憧憬性、丰富性与复杂性、吸纳性与开放性、祭祀性与文学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等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彝族 传统经籍 经籍文学 类型 特点
下载PDF
滇南彝族传统教育形式和内容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8
作者 龙倮贵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7-12,共6页
彝族传统教育具有社会教育、家族教育、家庭教育、毕摩教育等形式,其内容以生产劳动技能、道德伦理、毕摩文化等为主,具有较强的实用观念、价值观念、重文轻理观念及其教学与实践合一的教育行为和个别教育行为的特点。这些形式与内容及... 彝族传统教育具有社会教育、家族教育、家庭教育、毕摩教育等形式,其内容以生产劳动技能、道德伦理、毕摩文化等为主,具有较强的实用观念、价值观念、重文轻理观念及其教学与实践合一的教育行为和个别教育行为的特点。这些形式与内容及其特点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彝族 传统教育 形式与内容 现代教育
下载PDF
滇南彝族习惯法与当今国家成文法关系调适
9
作者 龙倮贵 费晓辉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44-52,共9页
民族习惯法是民族社会成员共同恪守和遵循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滇南彝族社会生活中,还传承和盛行着全民共同恪守和遵守的习惯法,如婚姻、生产生活以及惩处、继承等多种习惯法。这些习惯法有的与... 民族习惯法是民族社会成员共同恪守和遵循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滇南彝族社会生活中,还传承和盛行着全民共同恪守和遵守的习惯法,如婚姻、生产生活以及惩处、继承等多种习惯法。这些习惯法有的与国家现行成文法大相径庭,甚至相悖,有的则与国家成文法如出一辙,同工异曲。充分挖掘和研究滇南彝族习惯法中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对滇南彝族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综合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彝族 习惯法 成文法 关系 调适
下载PDF
滇南地方社会、彝族祖先记忆与文化认同——基于地方志和彝汉文碑记的考察
10
作者 邱运胜 《地方文化研究》 2016年第3期48-55,共8页
藏缅语族、壮侗语族族群先民曾是历史上滇南的人群分布主体。元代以降,滇南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统辖,儒学随之兴起。地方志显示,明清两代,滇南儒家文化一度繁盛,对彝族传统文化的涵化影响较为显著。清乾隆年间,彝族尼苏人当中的一支... 藏缅语族、壮侗语族族群先民曾是历史上滇南的人群分布主体。元代以降,滇南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统辖,儒学随之兴起。地方志显示,明清两代,滇南儒家文化一度繁盛,对彝族传统文化的涵化影响较为显著。清乾隆年间,彝族尼苏人当中的一支,在族群精英的操持下,由普姓"恢复"为孔姓。《族谱明辨纪略》、《孔卓墓志铭》、《则旧孔氏汉彝文碑记》等彝汉文碑记成为孔姓彝族人建构孔子祖先记忆的重要资源。通过分析以上碑记资料,描述该族群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和维系彝族族群认同的努力。孔姓彝族人的个案是滇南地方社会文化多样性的真实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滇南 彝族 孔氏 儒家文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云南规范彝文字库设计及其字符集编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昀姗 王嘉梅 郑晟 《电子科技》 2011年第5期97-101,共5页
彝文的使用主要在中国西南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采用字体结构易位、增添笔画等方法来多产字。因此彝文字具有明显的字形结构特征,文中正是采用了彝文字特殊的字形结构,为云南规范彝文设计了形码编码方案,利用Windows IME API实现了... 彝文的使用主要在中国西南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采用字体结构易位、增添笔画等方法来多产字。因此彝文字具有明显的字形结构特征,文中正是采用了彝文字特殊的字形结构,为云南规范彝文设计了形码编码方案,利用Windows IME API实现了云南规范彝文输入法。同时设计和制作了云南规范彝文字库,为输出彝文字的质量提供了保证,且美观实用。这对云南规范彝文和其他地区的彝文保护和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规范彝文 形码编码 输入法 字库
下载PDF
《红河彝族道德经》的文化内涵探析
12
作者 李金发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42-47,共6页
《红河彝族道德经》是成书于清代初期的一部伦理道德类彝文古籍,流传于滇南彝族民间。书中包含大量的伦理道德思想,构成了该书的文化内涵。书中的伦理道德文化主要有:封建君臣之道、孝敬思想、男女平等和夫妻恩爱思想、守本敬业和耕读... 《红河彝族道德经》是成书于清代初期的一部伦理道德类彝文古籍,流传于滇南彝族民间。书中包含大量的伦理道德思想,构成了该书的文化内涵。书中的伦理道德文化主要有:封建君臣之道、孝敬思想、男女平等和夫妻恩爱思想、守本敬业和耕读传家思想、行善积德观、宗族团结与村寨和睦思想、生态和谐思想。这些伦理道德思想,构建了当时滇南彝族的文化认同,促进了社会转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彝族道德经 清代 滇南彝族 伦理道德
下载PDF
滇南彝文古籍《谱牒》的内容及其史料价值与作用
13
作者 龙倮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28-36,共9页
滇南彝文古籍《谱牒》既是一个家族历史和现状的记录,又记录了族始祖的渊源、迁徙的经过、兴盛的始末,部分祖宗的事迹等,是当地彝族历代先民尊崇祖先的一种自然美德,也是整个彝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追溯荒古始... 滇南彝文古籍《谱牒》既是一个家族历史和现状的记录,又记录了族始祖的渊源、迁徙的经过、兴盛的始末,部分祖宗的事迹等,是当地彝族历代先民尊崇祖先的一种自然美德,也是整个彝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追溯荒古始祖信仰文化,洪水创世神话,祭祖分支、迁徙及开基史事,家族祖先信仰文化,家法家规,家族的坐落方位和田产地产等,具有村社史、宗族史、家世史、山村名胜和民风民俗等史料研究价值,并具有宗族或家族血缘认同、宣传宗法思想和族规家训、惩恶扬善的社会历史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彝文古籍 谱牒 内容 史料价值 文化功能
下载PDF
儒释道文化与明清云南彝族生活——基于桃源峡彝文摩崖碑刻史料印证
14
作者 沈峥 《兰台世界》 2016年第12期134-136,共3页
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各族人民影响深远。随着云南与中原地区的交往,儒释道文化逐渐传入云南。尤其在元明清实施的民族政策推动下,以及明清时期汉移民逐渐进入云南彝族地区,儒释道文化与当地彝族毕摩文化不断交融,极大影响彝... 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各族人民影响深远。随着云南与中原地区的交往,儒释道文化逐渐传入云南。尤其在元明清实施的民族政策推动下,以及明清时期汉移民逐渐进入云南彝族地区,儒释道文化与当地彝族毕摩文化不断交融,极大影响彝族人民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释道文化 云南彝族 桃源峡彝文碑刻
下载PDF
滇南彝族传统祭倮仪式的人类学建构——以云南省石屏县彝族尼苏颇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玥姣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9,共5页
居住在云南省石屏县西北部龙武和哨冲一带的彝族尼苏颇,在每年春天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倮活动。基于对云南省石屏县彝族尼苏颇地区的祭倮仪式的调查,本文用功能理论、象征符号理论、仪式过程理论、解释理论和实践理论对仪式进行深入的人类... 居住在云南省石屏县西北部龙武和哨冲一带的彝族尼苏颇,在每年春天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倮活动。基于对云南省石屏县彝族尼苏颇地区的祭倮仪式的调查,本文用功能理论、象征符号理论、仪式过程理论、解释理论和实践理论对仪式进行深入的人类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彝族 祭倮仪式 人类学建构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小学语文双语教材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彝族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瑶 邓桦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155-156,共2页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民族,云南彝族小学语文双语教材的建设对云南彝族小学双语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双语教学,双语教材的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对云南彝族的小学语文双语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并针对...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民族,云南彝族小学语文双语教材的建设对云南彝族小学双语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双语教学,双语教材的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对云南彝族的小学语文双语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更好的完善云南彝族小学语文双语教材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彝族 小学语文 双语教材
下载PDF
滇南彝族民间文学的崇高审美艺术特色之我见
17
作者 吴键 费晓辉 《红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0-43,共4页
滇南彝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以独特的说唱和讲唱的艺术形式表现和反映他们的社会生活,再现和复述他们的社会生活,体现和表达他们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绪,并将传承性和和谐性有机统一,融为一体,具有威力与伟力、数量与力量、意志... 滇南彝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以独特的说唱和讲唱的艺术形式表现和反映他们的社会生活,再现和复述他们的社会生活,体现和表达他们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绪,并将传承性和和谐性有机统一,融为一体,具有威力与伟力、数量与力量、意志与精神、勤劳与勇敢、反抗与斗争等鲜明和强烈的崇高审美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彝族 民间文学 崇高 审美 特色
下载PDF
钢琴音乐中少数民族元素的应用——以滇南彝族传统音乐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柯晓东 《红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32-35,共4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现代乐曲创作中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潮流,钢琴作曲中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技法碰撞与融合,彰显了民族的时代性。张朝的《滇南山谣三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将彝族传统音乐特征在钢琴组曲中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现代乐曲创作中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潮流,钢琴作曲中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技法碰撞与融合,彰显了民族的时代性。张朝的《滇南山谣三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将彝族传统音乐特征在钢琴组曲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对此以《滇南山谣三首》为小品,对钢琴曲中所体现的彝族传统音乐元素进行全面解析,了解其"中西合并"的创新性,为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创作、诠释与表达提供指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音乐 彝族音乐元素 《滇南山谣三首》
下载PDF
西方钢琴创作技法与彝族传统音乐的融合——解析《滇南山谣三首》的音乐特色与演奏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垚 《红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32-35,共4页
《滇南山谣三首》是钢琴演奏组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张朝以民族传统音乐为基础,充分结合西方钢琴组曲创作技巧创作而成的。整首钢琴组曲由三首具有独立标题的乐曲组成,每首乐曲的音乐素材都是来源于云南彝族生活情景,将我国云南彝族民风... 《滇南山谣三首》是钢琴演奏组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张朝以民族传统音乐为基础,充分结合西方钢琴组曲创作技巧创作而成的。整首钢琴组曲由三首具有独立标题的乐曲组成,每首乐曲的音乐素材都是来源于云南彝族生活情景,将我国云南彝族民风民俗以及山水风光展现在世人面前。对《滇南山谣三首》的音乐特色和演奏特色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首钢琴组曲的整体风格和艺术特色,可以对钢琴组曲中对民族素材的运用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使西方钢琴创作技法与民族音乐之间的融合性,总结对这首作品的演奏方法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音乐 钢琴艺术 张朝 《滇南山谣山三首》 特色分析
下载PDF
彝文经籍《祭龙经·祭彩虹经》中的敬畏自然观研究
20
作者 王丽莹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2-15,共4页
敬畏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形成的观念和态度,是一种既敬重又畏惧的观念。彩虹是一个绚丽且神秘的自然天象,在人们认知还未完全成熟时,会将当时发生的事象与彩虹的出现联系在一起,因此将彩虹拟人化出现很多形象,赋予了彩虹很多或吉... 敬畏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形成的观念和态度,是一种既敬重又畏惧的观念。彩虹是一个绚丽且神秘的自然天象,在人们认知还未完全成熟时,会将当时发生的事象与彩虹的出现联系在一起,因此将彩虹拟人化出现很多形象,赋予了彩虹很多或吉祥或灾难的象征意义。在彝族传统意识中,认为彩虹是不吉的,对彩虹是敬畏的,《祭龙经·祭彩虹经》是流传于滇南彝族地区的彝文经籍,用于祭祀在当地象征不吉的彩虹,以达到趋避灾难的目的。解读其彝文经籍内容,从彩虹的种类、起源、祭祀等方面分析彝族对于彩虹这一自然现象的认知,分析他们对彩虹敬畏原因和认识自然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 彝族 彩虹 灾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