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景帝阳陵陪葬墓97GYM130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
作者 焦南峰 王保平(摄影) +4 位作者 张麦平(绘图) 刘君幸(绘图) 王保平 李库 马永嬴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6,F0003,共10页
199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高陵县(现高陵区)汉阳陵陪葬墓区发掘了一座有独立墓园、规模较大的墓葬(97GYM130),出土印文为“周应”的铜质印章一枚。经考证,周应在西汉景帝时期官至列侯,墓葬的形制结构、出土的“半... 199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高陵县(现高陵区)汉阳陵陪葬墓区发掘了一座有独立墓园、规模较大的墓葬(97GYM130),出土印文为“周应”的铜质印章一枚。经考证,周应在西汉景帝时期官至列侯,墓葬的形制结构、出土的“半两”铜钱等随葬品也证实了该墓时代为西汉早期,此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帝陵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阳陵 陪葬墓 墓园 周应
下载PDF
西汉周应墓相关问题探析
2
作者 李库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4,共5页
周应墓为西汉景帝阳陵陪葬墓之一,位于阳陵东区陪葬墓区域,其以列侯身份陪葬,设有独立的墓园,规格较高。墓葬为西汉前期典型的斜坡墓道洞室墓,以简单的木结构在墓室门前构筑的“前厅”。陪葬的塑衣式陶俑是墓主生前“家吏”“家臣”和... 周应墓为西汉景帝阳陵陪葬墓之一,位于阳陵东区陪葬墓区域,其以列侯身份陪葬,设有独立的墓园,规格较高。墓葬为西汉前期典型的斜坡墓道洞室墓,以简单的木结构在墓室门前构筑的“前厅”。陪葬的塑衣式陶俑是墓主生前“家吏”“家臣”和“侍从”的替代品。推测该墓建于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时代明确,为西汉阳陵陪葬墓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阳陵 陪葬墓 周应 列侯 墓葬形制
下载PDF
江苏徐州羊鬼山从葬坑04K2发掘简报
3
作者 李银德 原丰(绘图) +3 位作者 周光祥(绘图) 刘超(绘图/整理) 陈钊(摄影) 田芝梅(摄影)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1,共8页
2004年8~12月,徐州博物馆对羊鬼山王后墓东侧的3座从葬坑04K1、04K2、04K3进行发掘。其中04K2出土陶、铜、漆器89件,部分陶瓮刻划文字。这座从葬坑象征着王宫的仓廪之属,与其他不同性质和内容的从葬坑一并构成王宫所属的机构及设施。该... 2004年8~12月,徐州博物馆对羊鬼山王后墓东侧的3座从葬坑04K1、04K2、04K3进行发掘。其中04K2出土陶、铜、漆器89件,部分陶瓮刻划文字。这座从葬坑象征着王宫的仓廪之属,与其他不同性质和内容的从葬坑一并构成王宫所属的机构及设施。该从葬坑的发掘为汉代诸侯王从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 羊鬼山 楚王(后)墓 从葬坑
下载PDF
唐永泰公主墓区景观规划设计
4
作者 张景群 张楠阳 李书山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6-180,共5页
通过资料查阅和实地测量,认为唐永泰公主墓区存在东、西2条主要轴线关系,并可成为该区总体布局和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在确定了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4个规划区;结合预留空间和园林景观的不同需要,确定了不同区... 通过资料查阅和实地测量,认为唐永泰公主墓区存在东、西2条主要轴线关系,并可成为该区总体布局和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在确定了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4个规划区;结合预留空间和园林景观的不同需要,确定了不同区域景观规划的依据和理念,并对各区进行了景观的协调设计;提出了应尽快加强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的园林绿化建设,提升景区景观质量和环境质量,为乾陵未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陵 永泰公主墓 景观规划 轴线关系
下载PDF
雍城六号秦公陵园兆沟西南侧中小型墓葬与车马坑发掘简报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颢 景宏伟 +6 位作者 赵力 刘胜利 赵忠信 耿庆刚 袁文君 田亚岐 赵赋康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20,64,共7页
2009年冬至次年春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雍城六号陵园中兆沟外侧的708座中小型墓葬及车马坑进行选择性考古发掘,共发掘了4座,其中墓葬1座,车马坑3座。该墓地的墓葬较多配有车马坑,表明墓主人具有贵族身份。但本次发掘无法判断该墓地与... 2009年冬至次年春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雍城六号陵园中兆沟外侧的708座中小型墓葬及车马坑进行选择性考古发掘,共发掘了4座,其中墓葬1座,车马坑3座。该墓地的墓葬较多配有车马坑,表明墓主人具有贵族身份。但本次发掘无法判断该墓地与六号陵园的关系,而根据秦人西为上的原则,这批墓葬和车马坑可能属于四号或十号陵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城 陵园 陪葬墓 发掘
下载PDF
茂陵出土的文字瓦当浅谈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文玲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2-45,共4页
茂陵是西汉第五位皇帝刘彻的陵墓,因陵地位置在汉时的槐里县茂乡,故名茂陵。茂陵及其陪葬墓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尤其文字瓦当最具特色,为研究汉代思想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关键词 汉武帝茂陵 陪葬墓 瓦当 内涵
下载PDF
秦汉之际的“功”、“德”思想与汉陵陪葬墓的兴起
7
作者 马永嬴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4,共5页
秦汉之际,社会上出现了没有世袭贵族身份的平民也可以因有"功"、"德"而称王的思想,这种思想为刘邦建立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提供了法理依据。刘邦建汉以后,为了稳固其统治,推行分封诸侯的政策,以示&... 秦汉之际,社会上出现了没有世袭贵族身份的平民也可以因有"功"、"德"而称王的思想,这种思想为刘邦建立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提供了法理依据。刘邦建汉以后,为了稳固其统治,推行分封诸侯的政策,以示"与天下同利"之"德"。为了进一步彰显其"德",他又将分封制扩大到了依照帝国格局规划建造的帝陵布局中,将这个微缩的帝国以陪葬墓园的形式分封给诸侯、功臣,这当为汉陵陪葬墓兴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 “德”思想 帝陵 陪葬墓 分封制
下载PDF
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M9、M10发掘简报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则斌 王会峰 +3 位作者 齐军 田长有 白继 陈刚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64,65-69,I0002-I0014,共32页
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为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西汉诸侯王陵园,M9与M10为陵园内规模最大的两座陪葬墓,均为竖穴岩坑墓,出土大量铜器、铁器、金器、漆器、玉器、琉璃器、石器、陶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可推测两座墓的墓主人应为江... 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为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西汉诸侯王陵园,M9与M10为陵园内规模最大的两座陪葬墓,均为竖穴岩坑墓,出土大量铜器、铁器、金器、漆器、玉器、琉璃器、石器、陶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可推测两座墓的墓主人应为江都王刘非的妃嫔,其中M10的墓主人应为文献记载中的淖姬。这两座墓的发掘将为汉代诸侯王陵陪葬墓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并将进一步推动汉代诸侯王陵陪葬制度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江都王陵 陪葬墓 淖姬
原文传递
秦始皇帝陵遗址考古重磁力场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袁炳强 刘士毅 +1 位作者 于国明 杨明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16-1620,共5页
为了查清秦始皇帝陵区地下文物分布情况,筛选适合于探测秦始皇帝陵区文物赋存特征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技术,利用高精度重力、磁法测量在陵区已知陪葬墓、陪葬坑、建筑基址上进行了方法有效性试验,结果证明:应用高精度重力测量,能够探测... 为了查清秦始皇帝陵区地下文物分布情况,筛选适合于探测秦始皇帝陵区文物赋存特征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技术,利用高精度重力、磁法测量在陵区已知陪葬墓、陪葬坑、建筑基址上进行了方法有效性试验,结果证明:应用高精度重力测量,能够探测建筑遗存基址的范围及推测其在地下的分布特征,高精度磁力测量探测火烧过的陪葬坑方法有效,也能够应用高精度磁力测量寻找陪葬幕.试验结果为今后在秦始皇帝陵区探测类似文物提供了方法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区 陪葬幕坑 建筑基址 重磁力场特征
原文传递
江苏大云山江都王陵10号墓墓主人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则斌 陈刚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3,共4页
大云山江都王陵10号墓是江都王陵内最为重要的一座陪葬墓。通过文献资料的梳理与相关汉墓材料的对比研究可知,10号墓墓主人为文献记载中的淖姬。这一信息的确认将为西汉诸侯王陪葬墓的研究提供身份明确的墓葬资料,学术意义重大。
关键词 江都王陵 陪葬墓 淖姬
原文传递
略谈东汉帝陵陪葬墓茔域问题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鸿亮 卢青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98,135,共7页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及最新的考古发现,认为东汉陪葬帝陵的后妃及贵族臣僚,其墓冢不仅有严格的等级区分,而且其方位及陪葬方式也多有不同。在东汉早期陪葬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逐渐制度化,中晚期则趋于衰落。
关键词 东汉帝陵 陪葬墓 茔域 探讨
原文传递
乾陵陪葬墓石椁线刻画述论
12
作者 王双怀 《地域文化研究》 2020年第5期44-53,共10页
乾陵被誉为“关中唐陵之冠”,历史文化遗存极为丰富。考古工作者在乾陵陪葬墓中发现了大量的线刻画。这些线刻画主要分布在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的石椁上。其内容包括人物(仕女、仆从)、动物(飞禽、走兽)、植物(花卉、蔓... 乾陵被誉为“关中唐陵之冠”,历史文化遗存极为丰富。考古工作者在乾陵陪葬墓中发现了大量的线刻画。这些线刻画主要分布在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的石椁上。其内容包括人物(仕女、仆从)、动物(飞禽、走兽)、植物(花卉、蔓草)和无生物(石头、建筑、器物等),生动地体现了墓人的生活环境及生活场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乾陵线刻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陵陪葬墓 石刻线画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原文传递
河南偃师永宁路东汉墓M4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少辉 史跃团 +6 位作者 张海涛 韩占坡 何观梅 张子琼 李宏甫 王亚龙 张鸿亮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13,共8页
2013年5-7月,在河南省偃师市首阳新区永宁路基建过程中,发掘一批东汉至西晋时期墓葬,其中东汉墓M4规模最大,该墓位于永宁路与汉魏路(华润路)交叉口往东约200米。M4地表原有封土,勘探地表下原始封土呈圆形,直径约31-32.5米。墓葬形制为... 2013年5-7月,在河南省偃师市首阳新区永宁路基建过程中,发掘一批东汉至西晋时期墓葬,其中东汉墓M4规模最大,该墓位于永宁路与汉魏路(华润路)交叉口往东约200米。M4地表原有封土,勘探地表下原始封土呈圆形,直径约31-32.5米。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多室砖石墓,由墓道(附2耳室)、甬道、前室(附1耳室)、西后室、东后室(附1耳室)组成。墓室前室平面呈横长方形,西侧砌有棺床,两个后室均呈纵长方形。墓葬盗扰严重,出土器物12件(组),有陶质瓦当、铜质弩机、车马器等。M4位于东汉帝陵邙山陵区东部的陪葬墓区内,属于帝陵陪葬墓。通过M4布局分析,前室棺室与双后室均至少可葬1人,总计至少葬有3人。M4墓葬形制巨大,结合随葬器物特征,该墓应属东汉中晚期的高等级贵族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师 永宁路 东汉陵区 陪葬墓 砖石结构
原文传递
河南偃师永宁路东汉墓M149的发掘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占坡 冯少辉 +6 位作者 史跃团 张海涛 聂玉蓉 何观梅 王亚龙 李校卿 张鸿亮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23,共10页
2013年7月,在河南省偃师市首阳新区永宁路基建过程中,发掘、清理东汉墓M149。地表上原有封土,根据钻探,原封土平面近圆形,最大径约35米。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多室砖墓,由墓道、甬道前室、甬道、前室(附1侧室、2耳室、1壁龛)及四个后室组... 2013年7月,在河南省偃师市首阳新区永宁路基建过程中,发掘、清理东汉墓M149。地表上原有封土,根据钻探,原封土平面近圆形,最大径约35米。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多室砖墓,由墓道、甬道前室、甬道、前室(附1侧室、2耳室、1壁龛)及四个后室组成。墓室前室平面呈横长方形,并列四个后室均呈纵长方形。残留器物5件(组),有陶多枝灯、石黛板、铜钱五铢等。M149位于东汉帝陵邙山陵区的陪葬墓区内,属于帝陵陪葬墓。M149规模较大,形制特殊,并列四个后室,在洛阳地区首次发现。绘有壁画,墓壁涂有"朱彩条带",以象征房屋的木架结构。通过布局分析,M149前室南侧室与四个后室均可葬1人,加上甬道前室2人,该墓至少葬7人。综合比较,M149始建年代可能为东汉早期,墓主人身份为高等级贵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师 永宁路 东汉墓 东汉陵区 陪葬墓
原文传递
唐昭陵陪葬106号无名墓石刻
15
作者 张志攀 张婉丽 高海潮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19年第1期135-139,共5页
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合葬墓,其陵园有陪葬墓190余座,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106号陪葬墓是唐昭陵众多陪葬墓中的一座,因未进行考古发掘,早年墓前也未发现神道碑,所以墓主人不详,其墓前石刻长期以来... 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合葬墓,其陵园有陪葬墓190余座,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106号陪葬墓是唐昭陵众多陪葬墓中的一座,因未进行考古发掘,早年墓前也未发现神道碑,所以墓主人不详,其墓前石刻长期以来掩埋于土中,无法判别其形状,后因土地流转工作使这组石刻大部分裸露出来。106号墓葬石刻列置状态的完好性以及每一件石刻保存状况的完整性相对较好,整个石刻群显得古朴大气,造型特点、艺术风格以及制作工艺特点上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是一组历史、艺术价值极高的原生态石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昭陵 106号陪葬墓 石刻群 造型特点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