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流交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阐释 被引量:1
1
作者 智虹霓 李月华 +3 位作者 赵小燕 王雪琮怡 斯琴巴特尔 麻天智 《鹿城学刊》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进行思辨性分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员,是中国本土化体育符号的象征;其具有的娱乐功能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相遇的概...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进行思辨性分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员,是中国本土化体育符号的象征;其具有的娱乐功能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相遇的概率;对它的起源进行分析,从源头说明其是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的合适载体,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属性。对它具有的价值进行分析,说明其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性,可以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基于生态给养视角
2
作者 张秋玲 王琼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6-134,共9页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基于生态给养教学理论,借助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对英语学习环境进行优化,尝试为学生提供...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基于生态给养教学理论,借助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对英语学习环境进行优化,尝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给养”并积极促进“给养”的有效转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给养 中国传统文化 混合式教学 学习环境
下载PDF
近代外资商标设计中的重塑与再造
3
作者 汪哲皞 郭怡祺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0-125,共6页
外资商品在鸦片战争后逐步走进中国市场,其商标呈现出中西杂糅的复杂形式,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产开始萌芽,国货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有趣的是国货商标的形式同洋货一样,也呈现出中西杂糅的形式。不仅中国企业设计的商标受到“西风美雨”... 外资商品在鸦片战争后逐步走进中国市场,其商标呈现出中西杂糅的复杂形式,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产开始萌芽,国货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有趣的是国货商标的形式同洋货一样,也呈现出中西杂糅的形式。不仅中国企业设计的商标受到“西风美雨”的熏陶,外资企业的商标也有“东风西渐”的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尝试从设计、文化、历史、经济等角度剖析两方呈现出“东西杂糅”的成因及背后代表的历史文化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商标设计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商标设计 洋行 外资企业 中西杂糅
下载PDF
论中国蒙古民俗研究之特征
4
作者 扎格尔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自1918年以来,中国蒙古民俗研究已走过百余年的历程,在扎根民族历史文化沃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独特性,并通过民族间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了多元一体的中国蒙古民俗研究学科体系。中国蒙古民俗研究呈现出源远流长、内容... 自1918年以来,中国蒙古民俗研究已走过百余年的历程,在扎根民族历史文化沃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独特性,并通过民族间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了多元一体的中国蒙古民俗研究学科体系。中国蒙古民俗研究呈现出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构建多民族国家的民俗研究体系;形成各民族学者团结奋进的研究队伍;研究视野开阔、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成果增多;构建教学科研人才三结合的学科等五个方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蒙古民俗研究 传承与创新 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研究体系
下载PDF
共享与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农村公共文化实践——以宁夏农村文化大院为中心的讨论
5
作者 梁莉莉 《民族艺林》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对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传统的承继,又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的新进程,其研究应包括对已有历史经验的总结梳理,对社会实践的田野深描与阐释,以探索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民间实践与机制的行动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对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传统的承继,又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的新进程,其研究应包括对已有历史经验的总结梳理,对社会实践的田野深描与阐释,以探索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民间实践与机制的行动逻辑。文章基于宁夏文化大院的田野调查,对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实践活动进行个案书写。研究认为,以文化大院为中心组织开展的农村文化实践,有力地增强了族际交往与文化交流;不同民族通过参与共同的文化实践活动,形成一种共享的文化生活;多民族群体又通过这种文化共享更好地凝聚了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由民众主导的农村公共文化实践及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营造各民族共居共乐的社会氛围、推进以“三交”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无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实践思路和现实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农村公共文化实践 宁夏 文化大院 共享与交融
下载PDF
汉字学视角下蒙古族刺绣信息转译与数字化研究
6
作者 刘美君 刘强 +2 位作者 尤立思 赵云彦 项姝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6,共10页
目的研究蒙古族刺绣和汉字的转译路径,从文化转译和符号转译的角度,构建蒙古族刺绣数字化传播的新方法。方法首先,运用汉字学中的构形和构意理论,分析汉字的笔画、部件和结构;其次,结合汉字学及符号学中索绪尔提出的能指和所指,对蒙古... 目的研究蒙古族刺绣和汉字的转译路径,从文化转译和符号转译的角度,构建蒙古族刺绣数字化传播的新方法。方法首先,运用汉字学中的构形和构意理论,分析汉字的笔画、部件和结构;其次,结合汉字学及符号学中索绪尔提出的能指和所指,对蒙古族刺绣纹样进行分析、拆解和提取;随后,整理上述分析结论,形成基于笔画数据库与构件数据库的图文语言转译单元;最后,根据数据库生成蒙古族刺绣的汉字转译样本。结果总结蒙古族刺绣纹样与汉字转译路径,将数据库的部件进行汉字的组合及生成,形成具有蒙古族刺绣元素和特征的汉字形态。结论以汉字学和符号学构成的转译路径赋能蒙古族刺绣活态转化,以文化转化和再生的视角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形成具有传播性和多元性的蒙古族刺绣数字化研究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构形与构意 蒙古族刺绣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 信息转译
下载PDF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办高校思政教育融合模式的研究——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为例
7
作者 曾鸣 李欢 陈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146-151,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思政教育的重要源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汇聚人才力量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该文针对民办高校特点,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理论与实践、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思政教育的重要源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汇聚人才力量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该文针对民办高校特点,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全方位、多维度的视角,创新性地提出构架“课程教学、师生研学、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相互联系的“四维融合机制”,植入“学、思、践、悟”互为影响的“四种状态要素”,辅以“三项条件保障”,凸显“忠于祖国、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与富有敬业精神的人才”培育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办高校思政教育融合模式,并对其实践进行研究,以期为国内民办高校相关“融合”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 民办高校 融合模式 研究
下载PDF
文创产品中的民族传统纹样应用研究
8
作者 王馨婕 朱麟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5-180,共6页
蒙古族纹样,植根于蒙古民族的游牧文化,在生产、生活中产生,它既可折射示出蒙古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蒙古族纹样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造型艺术资源。不仅受到蒙... 蒙古族纹样,植根于蒙古民族的游牧文化,在生产、生活中产生,它既可折射示出蒙古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蒙古族纹样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造型艺术资源。不仅受到蒙古族民众的喜爱,也得到各民族人民所喜爱。在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中,带有蒙古族纹样造型的文创产品往往更能引人注目。本文即是通过对蒙古族传统纹样演变、发展的过程及艺术特点进行探究,对其形式特征,色彩语义,美学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蒙古族纹样在一些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案例,为探求蒙古族纹样与现代文创产品的融合提供一条可不断拓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民族纹样 文创产品 交融创新
下载PDF
北疆文化视野下蒙古马精神的阐释及弘扬
9
作者 王光文 高晋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7-44,共8页
蒙古马精神代表了北疆各族人民的优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和地方体现,能够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而成为北疆文化的主要精神标识。蒙古马精神的符号意义,来源于蒙古马的自... 蒙古马精神代表了北疆各族人民的优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和地方体现,能够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而成为北疆文化的主要精神标识。蒙古马精神的符号意义,来源于蒙古马的自身品质和历史贡献;蒙古马精神的符号价值,体现为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蒙古马精神映照了北疆各族人民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忠诚奉献、团结奋斗的历史,契合“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传承和弘扬蒙古马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良好的现实基础。在此底蕴和基础上,以彰显北疆文化精神特质、增强中华民族精神力量为目标,从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契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加强正确宣传、形成各方合力四个方面,提出阐释和弘扬蒙古马精神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文化 蒙古马精神 中华文化符号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传统文化融入“古代汉语”教学路径探究
10
作者 王文琦 曹倩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古代汉语”课程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新时代文化自信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当前教学中存在着重工具轻人文、教学资源开发不系统不全面、教学方法单一守旧等问题,影响了其优势的充分发挥。在大力提倡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课程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新时代文化自信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当前教学中存在着重工具轻人文、教学资源开发不系统不全面、教学方法单一守旧等问题,影响了其优势的充分发挥。在大力提倡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古代汉语”应突破其固有的工具性定位,以文化导向为指引进行改革创新:教学理念上强化文化传承,重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充分挖掘语言知识中的文化元素,拓展更新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上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搭建课前课后结合、理论与实践互补、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古代汉语”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期刊文章标题汉蒙翻译研究——以《内蒙古画报》为例
11
作者 特日格乐 《鹿城学刊》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是构成期刊整体质量诸因素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部分,也是连接文章和读者的桥梁。在跨文化背景下,如何正确地将标题翻译成目标语言,既要保持原意又不失美感和流畅性,已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翻译原理和技巧,探...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是构成期刊整体质量诸因素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部分,也是连接文章和读者的桥梁。在跨文化背景下,如何正确地将标题翻译成目标语言,既要保持原意又不失美感和流畅性,已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翻译原理和技巧,探讨了在跨文化背景下双语期刊如何进行有效的标题翻译。通过对《内蒙古画报》杂志的近一年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标题翻译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语言差异、文化背景、受众需求等方面。对该问题的深入探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提高期刊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更有助于传承发展“北疆文化”的区域文化特色,对当前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凝聚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向心力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期刊文章标题 汉蒙翻译 《内蒙古画报》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蒙古马精神的价值意蕴与弘扬路径
12
作者 郝敏敏 王瑞军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3-38,共6页
“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标识。其生成演进经历了从自然存在到自我觉醒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提出和科学凝练使蒙古马精神从自在发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标识。其生成演进经历了从自然存在到自我觉醒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提出和科学凝练使蒙古马精神从自在发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下,蒙古马精神有助于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有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助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弘扬和践行蒙古马精神,要不断加强科学理论研究以提升蒙古马精神的阐释力,创新宣传教育形式以增强蒙古马精神的影响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以激发蒙古马精神的感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马精神 中华民族共同体 北疆文化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化叙事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以蒙古族饮食文化为例
13
作者 张芷瑜 李子璇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作为精神动力的中华民族文化。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下形成文化认同的重要支撑,其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增强“五个认同”、促进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作为精神动力的中华民族文化。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下形成文化认同的重要支撑,其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增强“五个认同”、促进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发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蒙古族在与其他民族长期交往过程中,吸收和融合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饮食文化方面呈现出融合共生的鲜明特征,蕴含着各民族的文化精华和广博智慧。从少数民族文化视角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可以从加强党的领导、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完善机制建设、促进市场化转型、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着手,综合谋划、科学设计,统筹实施、扎实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蒙古族 饮食文化
下载PDF
“智慧+体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马树芳 姚琼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科教育加快创新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智慧+体验”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现代性体现,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深化体验教育达到协同育人目的。文章设计了“悬念导入-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科教育加快创新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智慧+体验”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现代性体现,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深化体验教育达到协同育人目的。文章设计了“悬念导入-探究新知-解决问题-分组任务-总结提升”教学框架,通过重构教学目标,双线并行融入课程内容,运用跨学科资源弥补课程内容局限性,打造学习共情小组突破情感代系障碍,完善智慧测量课程评价的客观性等实施路径,将“智慧+体验”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参与度,促进学生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体验 混合式教学 《中国文化概论》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泰山石敢当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影响
15
作者 吴楠 崔长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4期90-94,共5页
泰山石敢当是起源于汉族地区的一种民间文化,主要表现为在路口、桥头或建筑物上雕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字样,用以镇宅、保平安。后泰山石敢当信仰传播至羌族、满族、瑶族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并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泰山石敢... 泰山石敢当是起源于汉族地区的一种民间文化,主要表现为在路口、桥头或建筑物上雕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字样,用以镇宅、保平安。后泰山石敢当信仰传播至羌族、满族、瑶族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并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泰山石敢当信仰对少数民族地区建筑风格、文化艺术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民族交往做出了贡献。该文介绍了泰山石敢当的源流及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情况,分析了泰山石敢当的传播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及其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贡献,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石敢当 泰山文化 少数民族 文化传播 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蒙)医药文化融入民族地区生药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虹 张娜 +3 位作者 王佳 李旻辉 王振旺 张春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3期195-197,共3页
弘扬中(蒙)医药文化、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是民族地区高校所承载的历史责任,将其渗透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对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生药学课程团队充分挖掘中(蒙)医药传统文化思政元素,通过一系列理论、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 弘扬中(蒙)医药文化、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是民族地区高校所承载的历史责任,将其渗透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对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生药学课程团队充分挖掘中(蒙)医药传统文化思政元素,通过一系列理论、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中(蒙)医药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生药学专业课程+创新创业”协同育人育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专业知识,更增强了学生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中(蒙)医药文化共同体意识、发展振兴中(蒙)医药事业的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药学 中(蒙)医药文化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优秀地方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实践路径探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江艳 《甘肃高师学报》 2023年第3期98-102,共5页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生动丰富的地方文化对小学语文教育有着极高的利用价值。把优秀地方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既是培养民族自信心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和人才成长的需要。地方文化的人文性和语文课程是语文教育的主渠道特点,...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生动丰富的地方文化对小学语文教育有着极高的利用价值。把优秀地方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既是培养民族自信心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和人才成长的需要。地方文化的人文性和语文课程是语文教育的主渠道特点,决定了优秀地方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是可行的。教师先要搜集、整理和提炼文化资料,全面把握,寻找融入点、融入口,主要依托课堂,通过识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教学活动,紧扣教学流程,选择合理的方式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文化 融入 小学语文课程 教学实践 途径
下载PDF
元明清蒙古族汉诗研究的力作——评《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
18
作者 多洛肯 姚丽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是研究元明清蒙古族诗歌的新例证。该书创新点众多,主要有三:一是构建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新体系,对古代蒙古族汉诗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观照,展现了蒙汉间的民族交融和文学交融;二是丰富多元的文献搜集,对生卒行... 《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是研究元明清蒙古族诗歌的新例证。该书创新点众多,主要有三:一是构建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新体系,对古代蒙古族汉诗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观照,展现了蒙汉间的民族交融和文学交融;二是丰富多元的文献搜集,对生卒行年、著作流播、交游考论进行了清晰深入的考证;三是厘清古代蒙古族诗人汉诗发展脉络,从思想史、社会史和整体历史角度揭示了元明清蒙古族诗歌的发展进程和差异产生的原因。该书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改变了研究方法,拓宽了研究范围,不仅系统地呈现出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创作的发展历程,而且揭示了元明清蒙古族与汉族在不断交融碰撞中共同书写中国古代诗歌史的内涵和意义。这对于当下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借鉴和榜样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蒙古族 文学交融 《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
下载PDF
建构主义视角下中国文化英文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探究
19
作者 罗晓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87-91,共5页
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根据中国文化英文课程的特征及学情特点,将中国文化的英文教学融入线上(在线平台)与线下(课堂)两个部分,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探究。该教学设计的线上教学以小组形式开展,主要通过针对性的引导预习,铺垫线下课... 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根据中国文化英文课程的特征及学情特点,将中国文化的英文教学融入线上(在线平台)与线下(课堂)两个部分,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探究。该教学设计的线上教学以小组形式开展,主要通过针对性的引导预习,铺垫线下课堂教学;线下课堂教学以班课形式展开,主要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对教学内容展开探究,深化线上学习内容。线上线下的教学形成文化学习的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混合式教学 中国文化英文课程
下载PDF
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华文化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
作者 祁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7-81,共5页
《中华文化教育》这门课程是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内涵理解,培养学生文化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在《中华文化教育》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课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中华文化教育》这门课程是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内涵理解,培养学生文化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在《中华文化教育》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课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提升教学有效性。基于此,本文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借鉴,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势,提升《中华文化教育》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华文化教育》课程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