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不良反应的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许凯丽 杜晓红 李静蔚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35期13-16,共4页
目的:对近10多年来国内关于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挖掘分析,寻求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不良反应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在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10年1月-2018年1月与应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不... 目的:对近10多年来国内关于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挖掘分析,寻求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不良反应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在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10年1月-2018年1月与应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不良反应有关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总结其配伍及用药规律。结果:初步筛选后,所得具有临床数据的相关文献170篇。最终录入中药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不良反应文献31篇,其中含中药方31付,药物114味,共计507频次。(1)频率分析常用中药16味,以柴胡、白术、甘草、茯苓为代表;(2)归属十二经总计293频次,肝经为第一位,占25.26%;(3)归属"五味"总计186频次,其中以甘、苦、辛三味为主;归属"四性"总计113频次,其中以温性、寒性为主。结论:在减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不良反应方面,中药主要应用与肝、脾、肾、心、肺、胃经相关的药物,及具有甘、苦、辛三味和温性、寒性的药物;总体体现了补益肝肾、益气养血、调理脾胃、扶正固本等中医治疗原则,符合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临床辨证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不良反应 药物归经、性味 中药用药规律
下载PDF
晚期结直肠癌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余清清 侯风刚 陈旻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4-7,共4页
分析2005年1月—2012年8月上海市中医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收治的46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运用频数统计法对所用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归类、性味归经等规律进行统计。结果发现:1中药类别分析:从284例服用中... 分析2005年1月—2012年8月上海市中医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收治的46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运用频数统计法对所用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归类、性味归经等规律进行统计。结果发现:1中药类别分析:从284例服用中药汤剂的研究病例中共出现中药334种,药物使用频次共5 574次。按其功效将归为20类,主要是清热药(66种)、补虚药(38种)、活血化瘀药(31种)、化痰止咳平喘药(29种)、利水渗湿药(27种),共占57.2%;按频次比例占1%以上的中药共23味,按频次依次为:白术202次、茯苓188次、谷芽168次、黄芪162次、麦芽158次、薏苡仁155次、陈皮141次、山楂127次、神曲118次、党参105次、半夏100次、甘草100次、白花蛇舌草89次、山药88次、八月札81次、白芍80次、生地黄77次、枸杞子71次、当归70次、藤梨根63次、枳壳62次、木香57次、野葡萄藤56次;2中药性味分析:所有药物的药性按出现频次依次为温(2 071次)、寒(1 575次)、平(1 553次)、凉(358次)、热(18次),其中温、寒、平类药物共用5 199次,占用药次数的93.2%;所有药物涉及药味,依次为甘(3 346次)、苦(2 459次)、辛(1 714次)、酸(543次)、淡(427次)、涩(289次)、咸(222次),前3位的甘、苦、辛,共占83.5%;3中药归经分析:药物归经使用频次共计14 512次,从高到低以脾经、胃经、肺经、肝经为多,共占72.7%;4临床疗效分析:按是否服用中药将463例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79例,其中死亡155例,生存时间为(14.674±1.083)个月,1 a生存率为42.8%、2 a生存率为21.3%、3 a生存率为8.4%、4 a生存率为4.2%、5 a生存率为0.0%。中药组284例,其中死亡220例,生存时间为(34.018±4.558)个月,1 a生存率为69.4%、2 a生存率为41.4%、3 a生存率为23.5%、4 a生存率为18.3%、5 a生存率为13.8%。可见,晚期结直肠癌的药物归经分析显示,归脾、胃两经药物超过40%。该病患者多以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为主要表现,发病的关键是人体内环境失衡,脏腑、经络等功能失调,即"内虚",而在各种"内虚"中,脾胃虚弱又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病理基础。因此,治疗晚期结直肠癌需重用入脾经、胃经类药物,补益脾胃,充脾胃之气,固后天之本,继而渐缓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中药 性味 归经 用药规律
下载PDF
黑加仑果粉文献研究及中药药性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晔斌 张建军 +10 位作者 王淳 王林元 乐娜 王禅缔 赵凡 侯新娟 黄志强 刘晓菲 阙君陶 杜军 陈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828-6832,共5页
目前黑加仑的中药属性尚缺乏规范化描述,阻碍了其与中药的配伍应用,笔者依据中医药理论探讨黑加仑的中药药性以促进其中药化进程。以"Ribes nigrum L."和"black currant"为检索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 目前黑加仑的中药属性尚缺乏规范化描述,阻碍了其与中药的配伍应用,笔者依据中医药理论探讨黑加仑的中药药性以促进其中药化进程。以"Ribes nigrum L."和"black currant"为检索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以"黑加仑""黑穗醋栗"为检索词在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与黑加仑相关的文献,筛除二次引用以及低利用率文章,检索得到有价值的50篇临床研究、63篇药理作用研究和47篇活性成分研究文献。对已筛选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再依据传统中药基础理论对黑加仑的中药药性进行探讨。黑加仑的中药药性为甘、酸,平。归肝、脾经。功效为养肝明目,健脾益气。用于肝肾阴虚,两目干涩,视物昏花。果粉用水冲服,日服用量为0.05~1g。笔者应用新外来中药现代研究技术赋予黑加仑中药药性,为黑加仑与中药配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加仑 黑穗醋栗 中药药性 性味归经 功效主治 果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