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ind Field Characteristics around Two Adjacent High-Rise Buildings 被引量:2
1
作者 Wenkai He Weibin Yuan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14年第6期264-268,共5页
This paper based on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standard ?model [1];the surface pressure on the wind field around two adjacent high-rise buildings was numerically simulated with software Fluent. The resu... This paper based on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standard ?model [1];the surface pressure on the wind field around two adjacent high-rise buildings was numerically simulated with software Flu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fluence of adjacent high-rise buil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a good way to study the wind field around high-rise building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wind pressure on building’ surface. The pressures on the windward surface are positive with the maximum at 2/3 H height and have lower values on the top and bottom. The pressures on the leeward surface and two sides were negative. Due to the serious flow separation at the corner of building’s windward, the wind field has a high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RISE Buil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wind field characteristics turbulence Model
下载PDF
On the Wind and Turbulence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above Complex Terrain
2
作者 George Jandieri Alexander Surmava Anzor Gvelesian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1年第1期13-28,共16页
Numerical modeling and studies of the wind fields at the junction of three continents: over the complex terrains of the South-east Europe, Asia Minor, Middle East, Caucasus and over the Black, Caspian and Medi-terrane... Numerical modeling and studies of the wind fields at the junction of three continents: over the complex terrains of the South-east Europe, Asia Minor, Middle East, Caucasus and over the Black, Caspian and Medi-terranean seas have been carried out for the first time. Traveling synoptic scale vortex wave generation and subsequent evolution of orographic vortices are discovered. Wind fields,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coefficients of subgrid scal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turbulence and the Richardson number are calcula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local relief, atmospheric hydrothermodynamics and air-proof tropopause facilitate the generation of β-mesoscale vortex and turbulence amplific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nd tropopause. Also turbulence parameters distribution in the troposphere has the same nature as in the stratosphere and mesosphere: turbulence coefficients, stratification of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the Richardson number, thickness of the turbulent and laminar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Modeling Complex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turbulence wind field MESOSCALE VORTEX Bulk RICHARDSON Number
下载PDF
Surface Roughness Around a 325-m Meteorological Tower and Its Effect on Urban Turbulence 被引量:12
3
作者 Monim H. AL-JIBOORI 胡非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95-605,共11页
Based on slow- and fast-response measurements under neutral stratification conditions from a 325-m meteorological tower located in a built-up area of north-central Beijing as well as a descriptive survey of surface ro... Based on slow- and fast-response measurements under neutral stratification conditions from a 325-m meteorological tower located in a built-up area of north-central Beijing as well as a descriptive survey of surface roughness elements (i.e., buildings and trees) around the tower site, urban roughness lengths, zo, with zero-plane displacement height are estimated using logarithmic wind profile and morphometric methods in eight 45° directional sectors. When comparing their results with each other, the slow-response method tends to give smaller zo values. At a given location, considerable directional variations in values are observed. The effect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urban turbulence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non-dimensional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ree-component velocity, σi/u*1 (where i = u, v, w and u*1 is local friction velocity), is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turbulenc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logarithmic wind profile surface roughness length zero-plane displacement length velocity standard deviations
下载PDF
丘陵地区10 m高度以下近地面风场实测及非平稳特性分析
4
作者 牛华伟 曹楠奎 +2 位作者 李红星 姜东 陈政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6-844,共9页
为确定10 m高度以下风场特征以指导光伏支架结构设计,在陕西汉中某拟建光伏电站场址内开展了近地面风场实测.由于实测结果存在较高的低频能量,分别选用平稳模型和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非平稳模型,研究了10 m以下近地面风场的平均风速、湍... 为确定10 m高度以下风场特征以指导光伏支架结构设计,在陕西汉中某拟建光伏电站场址内开展了近地面风场实测.由于实测结果存在较高的低频能量,分别选用平稳模型和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非平稳模型,研究了10 m以下近地面风场的平均风速、湍流度、阵风因子、湍流积分尺度和风功率谱等特征参数,并与规范取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丘陵地区10 m以下近地面风场具有一定的非平稳特性;平稳模型会高估风的湍流强度和湍流积分尺度;非平稳模型较好地提取了时变平均风速,提高了样本的平稳性,且与光伏结构易发生共振的高频部分能量密度有所增大,能量接近Kaimal谱和von Karman谱,高于平稳模型结果,更具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风场 现场实测 非平稳特性 湍流特性
下载PDF
基于CCMP的台湾海峡海面风场时空特征变化分析
5
作者 温灿 王志雄 +1 位作者 邹巨洪 冯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8,共14页
利用1993-2022年最新版交叉标定多平台风场资料(CCMP V3.1),针对台湾海峡海面风场的年、季、月、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及台湾岛周边海域风场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地形效应导致不同海域出现风速极大值区和极小值... 利用1993-2022年最新版交叉标定多平台风场资料(CCMP V3.1),针对台湾海峡海面风场的年、季、月、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及台湾岛周边海域风场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地形效应导致不同海域出现风速极大值区和极小值区。其中台湾海峡中部受“狭管效应”的影响,在冬季风速最大,风向基本与海峡走向平行;夏季风速低于海峡外部的风速,无“狭管效应”。此外,海面风场还具有明显的季、月变化特征,冬季盛行东北风,风速为全年最高;夏季盛行西南风,风速最低;春、秋两季风场特征相似,皆盛行东北风;冬季风比夏季风盛行期长,约占全年的四分之三。对风场的年际变化分析时,结果表明夏季风向易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年平均风速保持基本平缓的线性趋势,在一些年份的异常偏高或偏低与海气相互作用现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发生相关。研究日变化特征时则发现,在夜间20时风速和风向波动最大;风速一天内存在周期性变化;风向日变化夏季偏转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MP 台湾海峡 海面风场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带局部运动表面叶片的H型垂直轴风力机非定常流场的DMD模态分析
6
作者 孔震雨 张馨艺 孙晓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1-510,共10页
该文对采用局部运动表面的方法在小尖速比下改善风力机获能效率的效果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低叶尖速比下,风力机叶片表面采用局部运动表面流动控制后能够有效抑制叶片表面的流动分离,显著提升风力机的获能效率。通过动力... 该文对采用局部运动表面的方法在小尖速比下改善风力机获能效率的效果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低叶尖速比下,风力机叶片表面采用局部运动表面流动控制后能够有效抑制叶片表面的流动分离,显著提升风力机的获能效率。通过动力学模态分解(DMD)方法分别对原始风力机和叶片表面施加局部运动表面控制的风力机周围流场的速度场进行模态分解,通过分析对比各模态的流场特征,发现叶片施加主动控制后的风力机尾流中脉动场的能量有明显变化:与风力机主频相近的模态能量得到显著降低,单倍主频和双倍主频的模态能量均有所降低且下降幅度达到60%,脉动流场的高能结构得到有效抑制,从而有助于提高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同时加快其后部尾迹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运动表面 垂直轴风力机 流场特性 动力学模态分解
下载PDF
湍流风场与地震激励联合作用下的风力机结构动力学响应 被引量:36
7
作者 杨阳 李春 +2 位作者 缪维跑 叶舟 吴攀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36-143,共8页
湍流风场与地震激励是影响风力机安全最主要的客观因素。为分析风力机在湍流风场及地震激励工况下结构动力学响应,以NREL实测数据为湍流风场数据源,结合相干湍流及地震激励,分别研究了多组工况下风轮、塔架和地基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 湍流风场与地震激励是影响风力机安全最主要的客观因素。为分析风力机在湍流风场及地震激励工况下结构动力学响应,以NREL实测数据为湍流风场数据源,结合相干湍流及地震激励,分别研究了多组工况下风轮、塔架和地基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湍流风场对叶片载荷、叶尖位移和塔尖载荷影响较大,而地震激励影响可忽略不计;地震激励对地基载荷、地基位移和塔尖位移影响较大,而湍流风场影响可忽略不计;湍流风场与地震激励对塔基载荷均有一定影响,但后者影响更大,二者对风轮推力和功率影响均较大,且处于相同量级;相干湍流与地震激励对塔基载荷和塔尖位移影响相当,可达稳态风的2倍~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湍流风场 地震激励 结构动力学
下载PDF
温州滨海平坦地貌近地台风特性实测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富学 许向楠 +5 位作者 史文海 朱云辉 陈联盟 李正农 赵喆斐 姜硕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3-80,96,共9页
为研究温州滨海平坦地貌近地台风特性,在温州滨海建立了风工程实测基地(塔高10 m),并利用台风"菲特"和"麦德姆"登陆过程中不同高度处风速及风向实测数据,研究了10 m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速和风向角、湍流度、阵风因... 为研究温州滨海平坦地貌近地台风特性,在温州滨海建立了风工程实测基地(塔高10 m),并利用台风"菲特"和"麦德姆"登陆过程中不同高度处风速及风向实测数据,研究了10 m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速和风向角、湍流度、阵风因子、湍流积分尺度和功率谱密度等风特性参数。结果表明:离地10 m高度范围内,实测风速剖面系数明显大于该地貌的规范取值,风速平均值和最大值均明显小于国家规范计算值;不同高度处横风向与顺风向湍流度比值随着高度减小而增大,实测湍流度与我国规范取值差异较大;顺风向,湍流积分尺度与平均风速之间的线性规律较好,随着高度增加湍流积分尺度离散性变大,湍流积分尺度的中位数与平均值差别不大,均小于日本规范;顺风向和横风向脉动风速功率谱有一定的变化,峰值频率和峰值都很接近,实测脉动风速的功率谱与Von Karman谱在数值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滨海平坦地貌 近地风场 台风 现场实测 湍流特性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西北地区风电场风场及尾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万润 栾雪涛 +2 位作者 王雪平 杜永峰 李爱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9-705,共7页
基于西北地区某风电场2015—2016年的风速风向实测数据,分析了风电场风塔的尾流特性,并与现有风力机尾流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在远尾流场作用下的风速风向、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概率密度分布等风场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基于西北地区某风电场2015—2016年的风速风向实测数据,分析了风电场风塔的尾流特性,并与现有风力机尾流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在远尾流场作用下的风速风向、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概率密度分布等风场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Jensen模型、Park-Gauss模型与实际工程中多个尾流作用下的风电场尾流特性存在差异.在多风向多尾流叠加作用下,当风速大于10 m/s时,各风塔湍流强度随着平均风速的增长呈增大趋势,风电场内部风塔湍流强度在低湍流段更加集中,外围风塔湍流强度随平均风速的增大速率略快于内部风塔,而湍流积分尺度随平均风速的增大程度总体慢于内部风塔,且外围风塔实测风速更加接近高斯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数据 风场特性 尾流特性 风塔 湍流强度
下载PDF
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大理近地层风场及湍流通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绩华 樊风 +1 位作者 徐安伦 董保举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9-379,共11页
利用2008年4~5月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近地面层观测系统的梯度、涡动相关通量观测资料,结合背景场环流分析,分析了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大理近地面层的风速、风向变化特征、风速廓线和垂直切变变化特征以及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变化特征。结... 利用2008年4~5月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近地面层观测系统的梯度、涡动相关通量观测资料,结合背景场环流分析,分析了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大理近地面层的风速、风向变化特征、风速廓线和垂直切变变化特征以及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西南季风爆发前,大理近地层风向以东南风为主,平均风速较大;风速日变化的双峰型特征较显著,风速的垂直切变大,动量通量数值较大且日变化特征较明显。西南季风爆发后,大理近地层西北风频率显著增加,平均风速减小;风速日变化以单锋型为主,风速垂直切变较前期显著减小,动量通量数值减小而日变化特征较不显著。西南季风开始前后大理地气热量交换都以潜热为主,西南季风开始前一旬期间,潜热通量的逐日变化特点是随时间逐渐减少,感热通量逐渐增大,二者差值逐渐减小;西南季风开始后潜热通量的逐日变化为逐渐增大而感热通量逐渐减少,二者差值逐渐增大。就月平均值的日变化而言,潜热通量峰值变化不大,雨季略低于干季的4月;感热通量4~6月的月平均逐月降低。其原因既与雨季天气的变化有关,也与下垫面状况的改变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季风 近地层风场 湍流通量 大理
下载PDF
上海陆家嘴地区近500m高空台风“梅花”脉动风幅值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安毅 全涌 顾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27,共7页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492m,在大厦顶部安装有2个超声风速仪,在近500m高度处的台风特性进行现场实测对华东地区风特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对台风"梅花"影响下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顶部的风速进行全程记录,分析湍流度、阵风因子和峰值...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492m,在大厦顶部安装有2个超声风速仪,在近500m高度处的台风特性进行现场实测对华东地区风特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对台风"梅花"影响下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顶部的风速进行全程记录,分析湍流度、阵风因子和峰值因子等脉动风参数,纵向、横向和竖向湍流度均值分别为0.14、0.13和0.09;纵向、横向和竖向阵风因子均值分别为1.28、0.31和0.22;峰值因子均值为2.11。分析表明:湍流度、阵风因子和峰值因子随10min平均风速增大保持定值;阵风因子随湍流度的增大而增大,两者近似服从线性的关系;湍流度、阵风因子和峰值因子均随阵风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且减小速率逐渐减缓;台风登录时的湍流度和阵风因子的均值大于登录前的值,较高风速时段的横向湍流度和横向阵风因子的均值大于较低风速时段相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实测 台风风特性 湍流度 阵风因子 峰值因子
下载PDF
台风“菲特”影响下温州某高层建筑顶部风场特性实测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传雄 李正农 史文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6-214,共9页
东南沿海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沿海城市中心的高层建筑开展风场特性实测研究,对城市中心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基于2013年在温州市中心某高层建筑顶部实测获得的台风"菲特"的风场数据,研究获得了温州... 东南沿海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沿海城市中心的高层建筑开展风场特性实测研究,对城市中心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基于2013年在温州市中心某高层建筑顶部实测获得的台风"菲特"的风场数据,研究获得了温州市中心高空台风风场的湍流度、阵风因子、峰值因子、湍流积分尺度和风速谱等风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湍流度、阵风因子和峰值因子随10min平均风速增大基本保持稳定;阵风因子随湍流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基本为线性关系;湍流度、阵风因子和峰值因子均随阵风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减小速率逐渐变缓,且变化曲率与Durst的经验曲线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实测 台风风特性 湍流度 阵风因子 峰值因子 湍流积分尺度 功率谱
下载PDF
横向紊流风作用下桁架梁上列车气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青松 马存明 +1 位作者 陈克坚 李志国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77,共7页
在风洞试验室建立2种大气紊流场,并以某钢桁梁和1列高速列车为例建立1∶29.7的车桥节段模型,进行横向紊流风作用下桁架梁上列车气动特性的试验。采用同步测压法得到静止列车上的气动力分布,研究列车在不同位置、不同风攻角以及不同紊流... 在风洞试验室建立2种大气紊流场,并以某钢桁梁和1列高速列车为例建立1∶29.7的车桥节段模型,进行横向紊流风作用下桁架梁上列车气动特性的试验。采用同步测压法得到静止列车上的气动力分布,研究列车在不同位置、不同风攻角以及不同紊流场下的侧向力系数和气动导纳函数。结果表明:两车交汇时位于迎风侧列车的侧向力系数最大,列车单车位于背风侧时的侧向力系数相对最小,在-3°风攻角时的列车侧向力系数比+3°风攻角时大,紊流场对列车的侧向力系数有一定的影响,高紊流场中的列车侧向力系数相对更大;列车位于迎风侧(单车迎风侧和双车迎风侧)时,其侧向力气动导纳相对较小,而升力气动导纳相对较大;当折减频率小于0.1时,列车侧向力气动导纳在+3°风攻角时最大,升力气动导纳在-3°风攻角时最大;紊流积分尺度越大,列车气动导纳相对越大。在对试验影响因素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列车侧向力和升力的气动导纳函数拟合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桁架梁 列车 横风 紊流场 气动特性 侧向力系数 气动导纳 风洞试验
下载PDF
坝陵河峡谷脉动风特性实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乐东 周成 +2 位作者 陈伟 任鹏杰 王继全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27-34,共8页
利用现场实测方法对坝陵河大桥桥址区峡谷地貌的自然风紊流风特性进行研究,经过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峡谷处的阵风因子、紊流强度、紊流积分尺度以及紊流功率谱函数等强风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峡谷地貌的自然紊流风的阵风因子、紊... 利用现场实测方法对坝陵河大桥桥址区峡谷地貌的自然风紊流风特性进行研究,经过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峡谷处的阵风因子、紊流强度、紊流积分尺度以及紊流功率谱函数等强风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峡谷地貌的自然紊流风的阵风因子、紊流强度都要高于平原地貌的值;顺风向、水平横风向和竖向脉动风速沿顺风向x轴的积分尺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58m、94m和42m;对于顺风向脉动风速谱,Simiu经验公式在低频区高于根据实测数据拟合的结果,而在高频区则要明显小于拟合结果;对于水平横风向脉动风速谱和竖向脉动风速谱,Simiu建议的经验公式以及Panofsk经验公式在整体上要小于拟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峡谷 风特性 紊流强度 功率谱 积分尺度 现场实测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边界层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金莉莉 李振杰 +2 位作者 何清 缪启龙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6-697,共12页
利用乌鲁木齐市晴天CFL-03型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边界层日变化特征。得出结论如下:边界层结构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300~600m以下风速较小,小于3m/s,且愈近地面风速愈小;以上风速大、风向恒定,基本为东南大风。夏季和秋季风速比... 利用乌鲁木齐市晴天CFL-03型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边界层日变化特征。得出结论如下:边界层结构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300~600m以下风速较小,小于3m/s,且愈近地面风速愈小;以上风速大、风向恒定,基本为东南大风。夏季和秋季风速比冬季和春季小,流场特征较复杂,水平风速和风向变化较活跃,存在明显的风切变。折射率结构常数春、秋和冬季比夏季分别小1个、3个和1~3个量级;夏季最大,集中在10^(-16)~10^(-13) m^(-2/3)之间。春、夏和秋季晴天湍流动能耗散率量级分别在10^(-6)~10^(-2) m^2·s^(-3)、10^(-4)~10^(-3) m^2·s^(-3)、10^(-6)~10^(-3) m^2·s^(-3)之间;白天比夜间约大1个量级。晴天折射率结构常数和湍流动能耗散率日变化特征与风场日变化特征有较好地对应关系,即湍流发展旺盛的区域与风速较大的区域相一致。风廓线雷达资料反演的湍流动能耗散率对春季和夏季边界层结构日变化演变特征的监测较好。夏季夜间稳定边界层约400~500m,残余层可达到约1800m,对流边界层可发展到约2500m,混合层约2200m,夹卷层约300~4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演变特征 风廓线雷达 风场 折射率 结构常数 湍流动能 耗散率
下载PDF
类龙卷风涡动力学特征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春曦 郭宁 +1 位作者 李娜 叶学民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87,共7页
以一种改进的Ward型龙卷风模拟器为对象,模拟了其产生的类龙卷风风场特征,得到了涡流比为0.2,0.42,0.64,1.0和2.0时风场的切向风速、风压沿径向和高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平移和地面粗糙度对类龙卷风风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静止... 以一种改进的Ward型龙卷风模拟器为对象,模拟了其产生的类龙卷风风场特征,得到了涡流比为0.2,0.42,0.64,1.0和2.0时风场的切向风速、风压沿径向和高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平移和地面粗糙度对类龙卷风风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静止龙卷风涡,在低涡流比时平移使得切向速度和静压差均降低,随涡流比增大降低幅度逐渐减小,直至和静止涡趋于一致;粗糙度的引入降低了地面处的最大切向速度,其结果类似于减小涡流比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龙卷风涡 涡流比 风场特性 平移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风沙区道路工程路域近地表风的运动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奚成刚 范庆春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31,共7页
风是影响土壤风蚀及风沙害强度的核心因子,在研究道路工程路域风力侵蚀规律及控制方法时,各类重塑地貌单元对近地表风况影响的研究至关重要。以集宁至二连浩特段铁路为依托,针对道路工程建设中不同重塑地貌单元对近地表风速的影响进行... 风是影响土壤风蚀及风沙害强度的核心因子,在研究道路工程路域风力侵蚀规律及控制方法时,各类重塑地貌单元对近地表风况影响的研究至关重要。以集宁至二连浩特段铁路为依托,针对道路工程建设中不同重塑地貌单元对近地表风速的影响进行了野外观测试验。结果表明,近地表在受到各种地形单元的影响后,其风速廓线仍然满足对数规律或分段对数规律,只不过对数表达式中的有效高程不再是测点处地面绝对高程;水平风速场因地形变化而变化,迎风边坡由坡底到坡顶风速逐渐增加,其增加比例与坡长成线性函数关系;背风边坡上风速从坡顶至坡脚变化为先是在坡顶下方急剧减小,然后再缓慢减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风场特性 野外观测试验 近地表风 风沙区
下载PDF
强对流天气发生前期地面风场特征 被引量:27
18
作者 翟国庆 俞樟孝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22-529,共8页
根据对华东地区9次强对流天气的地面风场分析发现,强对流的发生发展与锋前暖区的中尺度辐合线有密切关系,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伴的扰动辐合值为-0.8×10^(-4)·s^(-1)左右.当有移动的天气系统与其相遇时,交点附近扰动辐合值迅... 根据对华东地区9次强对流天气的地面风场分析发现,强对流的发生发展与锋前暖区的中尺度辐合线有密切关系,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伴的扰动辐合值为-0.8×10^(-4)·s^(-1)左右.当有移动的天气系统与其相遇时,交点附近扰动辐合值迅速增大,促使对流迅猛发展且移速加快.辐合线的形成与大尺度背景和特定地形有关.移动的中尺度辐合线与变压风有关而静正辐合线常与露点锋相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 风场 强对流天气 中尺度
下载PDF
城市中湍流和能量通量的观测分析:以榆中县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龙翔 杨宾 +1 位作者 郭阳 左洪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9,共8页
利用"城市气象/示踪外场试验"期间(2011年10月1-14日)在兰州市榆中县城区获取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城区内的湍流统计特征和地表能量收支状况.结果表明,白天城区内大气为中等不稳定层结,而夜间则接近于中性;计算的无量纲相似关系... 利用"城市气象/示踪外场试验"期间(2011年10月1-14日)在兰州市榆中县城区获取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城区内的湍流统计特征和地表能量收支状况.结果表明,白天城区内大气为中等不稳定层结,而夜间则接近于中性;计算的无量纲相似关系式与其他城市的结果较为一致;反照率日变化呈现非对称U型结构,日出日落时刻反照率较大,白天较小且接近于常数0.14.白天能量输送以感热为主,感热和潜热占净辐射的比例分别为23%和2%,波文比为11.白天热储量占净辐射的比例高达75%,而夜间两者大小相当.夜间热储量的释放可以抵消甚至超过损失的长波辐射,从而促进城市热岛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下垫面 外场观测试验 湍流特征 能量通量
下载PDF
西藏高原风场实测及非平稳风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楼文娟 周为政 +3 位作者 刘炯 梁明 蔡康 黄铭枫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5-584,共10页
为研究高原风特性,于海拔4465 m的西藏南部浪卡子县离地10 m高度处进行了1年4季昼夜的风速风向实时连续采样实测,筛选出1256个有效大风样本.采用平稳模型、EMD非平稳模型及最优时变均值非平稳模型处理实测非平稳风速样本,分析了3种风速... 为研究高原风特性,于海拔4465 m的西藏南部浪卡子县离地10 m高度处进行了1年4季昼夜的风速风向实时连续采样实测,筛选出1256个有效大风样本.采用平稳模型、EMD非平稳模型及最优时变均值非平稳模型处理实测非平稳风速样本,分析了3种风速模型的平均风速、湍流强度、阵风因子、湍流积分尺度和脉动风谱等风场特性参数,并与低海拔地区多种类别风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西藏高原冬半年脉动风湍流强度大于夏半年;在相似地貌下,高原脉动风湍流强度要高于低海拔地区,而与一些特殊地貌及特殊风场如峡湾风、台风等的湍流强度接近;湍流积分尺度计算结果受风速平稳程度影响很大,平稳模型高估了湍流积分尺度;西藏高原脉动风拟合风谱与各标准谱均有一定差别,且具有较大的高频能量.因此,高原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应注意高原脉动风参数与低海拔地区的区别,并充分考虑高原风的非平稳性,合理选择非平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高原风 风场实测 脉动风特性 时变平均风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