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lanting Boundary and Potential Yield for Different Rice Cropping Systems in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YE Qing YANG Xiao-guang +4 位作者 LIU Zhi-juan DAI Shu-wei LI Yong XIE Wen-juan CHEN F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546-1554,共9页
Based on climate data from 254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this study estimated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rice planting boundaries and potential yields in the southern China during 1951-2010. The results indicated... Based on climate data from 254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this study estimated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rice planting boundaries and potential yields in the southern China during 1951-2010.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signiifcant northward shift and westward expansion of northern boundaries for rice planting in the southern China. Compared with the period of 1951-1980,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during rice growing season in the period of 1981-2010 increased by 0.4&#176;C, and the northern planting boundaries for single rice cropping system (SRCS), early triple cropping rice system (ETCRS), medium triple cropping rice system (MTCRS), and late triple cropping rice system (LTCRS) moved northward by 10, 30, 52 and 66 km,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compared with the period of 1951-1980, the suitable planting area for SRCS was reduced by 11%during the period of 1981-2010. However, the suitable planting areas for other rice cropping system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amplitude of 3, 8, and 10%for ETCRS, MTCRS and LTCRS, respectively. In general, the light and tempera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rice decreased by 2.5%.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change of rice cultivars, the northern planting boundaries for different rice cropping systems showed a northward shift tendency. Climate change resulted in decrease of per unit area yield for SRCS and the annual average yields of ETCRS and LTCRS. Nevertheless, the overall rice production in the entire research area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even with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annual average yield for MTC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potential yield rice cropping system planting boundary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the potential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 new potato pest(Schrankia costaestrigalis) in China under climate change 被引量:3
2
作者 XIAN Xiao-qing ZHAO Hao-xiang +4 位作者 GUO Jian-yang ZHANG Gui-fen LIU Hui LIU Wan-xue WAN Fang-ha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8期2441-2455,共15页
Global food security is threatened by the impacts of the spread of crop pests and changes in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crops and pests under climate change.Schrankia costaestrigalis is a newly-reported potato p... Global food security is threatened by the impacts of the spread of crop pests and changes in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crops and pests under climate change.Schrankia costaestrigalis is a newly-reported potato pest in southern China.Early-warning monitoring of this insect pest could protect domestic agriculture as it has already caused regional yield reduction and/or quality decline in potato production.Our research aimed to confirm the potential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s(PGDs)of S.costaestrigalis in China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scenarios using an optimal MaxEnt model,and to provide baseline data for preventing agricultural damage by S.costaestrigalis.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optimal MaxEnt model was better than the default-setting model,and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of the coldest month,precipitation of the driest month,precipitation of the coldest quarter,and the human influence index were the variables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the PGDs of S.costaestrigalis.The highly-and moderately-suitable habitats of S.costaestrigalis were mainly located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China.The PGDs of S.costaestrigalis in China will decrease under climate change.The conversion of the highly-to moderately-suitable habitat will also be significant under climate change.The centroid of the suitable habitat area of S.costaestrigalis under the current climate showed a general tendency to move northeast and to the middle-high latitudes in the 2030s.The agricultural practice of plastic film mulching in potato fields will provide a favorable microclimate for S.costaestrigalis in the suitable areas.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early warning and monitoring of S.costaestrigalis in order to prevent its further spread in the main areas in China’s winter potato planting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potential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crop insect pests Schrankia costaestrigalis MaxEnt model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Different Staple Crops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 China 被引量:13
3
作者 TANG Jianzhao WANG Jing +3 位作者 HE Di HUANG Mingxia PAN Zhihua PAN Xuebiao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6年第6期983-997,共15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potential productivity gaps of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potato (Solanurn tuberosurn), and spring wheat (Tr...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potential productivity gaps of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potato (Solanurn tuberosurn), and spring wheat (Triticumaestivurn Linn)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APE) of North China. A crop growth dynamics statistical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ffected by light,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oil fertility. The growing season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d by 0.47, 0.48, and 0.52℃ per decade (p 〈 0.05) for sunflower, potato, and spring wheat, respectively, from 1981 to 2010. Meanwhile, the growing season solar radiation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p 〈 0.05) and the growing season precipitation changed non-significantly across APE. The light-tempera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increased by 4.48% per decade for sunflower but decreased by 1.58% and 0.59% per decade for potato and spring wheat. The climate soil potential productivity reached only 31.20%, 27.79%, and 20.62% of the light-emperature potential produc- tivity for sunflower, potato, and spring wheat, respectively. The gaps between the light-temperature and climate-soil potential productivity increased by 6.41%, 0.97%, and 1.29% per decade for sunflower, potato, and spring wheat, respectively. The increasing suitability of the climate for sunflower suggested that the sown area of sunflower should b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potato and spring wheat in APE under future climate wa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potential productivity climate warming SUNFLOWER POTATO spring wheat soil fertility
原文传递
湖北省小麦潜在产量时空异质性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蕊 王小燕 刘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626,共11页
气候变化致使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加剧了作物产量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因此,评估气候因子对潜在产量的贡献程度,有利于解析区域间潜在产量差异的形成机制,这对于区域内作物的合理规划和缩小区域间产量差具有重要... 气候变化致使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加剧了作物产量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因此,评估气候因子对潜在产量的贡献程度,有利于解析区域间潜在产量差异的形成机制,这对于区域内作物的合理规划和缩小区域间产量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85—2021年湖北省小麦生长期间的气候数据,应用验证后的APSIM-Wheat模型模拟小麦的潜在产量,利用多元回归等方法评估各气候因子对潜在产量变化的贡献程度,解析潜在产量空间异质性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湖北省小麦潜在产量变化范围为5068.9~7895.3 kg∙hm^(−2),平均潜在产量为7187.6 kg∙hm^(−2)。近35年来,小麦生育期内的平均温度和总降水量分别以0.1℃∙(10a)−1和13.2 mm∙(10a)−1的速率增加,但总太阳辐射以123.3 MJ∙m^(−2)∙(10a)^(−1)的速率下降。这些气候因素变化加剧了生育期内易涝、弱光环境的形成,导致小麦生产潜力降低,潜在产量平均每10年下降422.0 kg∙hm^(−2),降水量的增加对潜在产量下降的贡献最大,相关系数高达−0.73。湖北省小麦潜在产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北高南低,南北小麦平均潜在产量和光热熵差距分别为218 kg∙hm^(−2)和0.06 MJ∙m^(−2)∙d^(−1)∙℃^(−1)。光热熵的高度空间异质性是造成潜在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二者相关性高达0.82。受光热熵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荆州小麦拔节至成熟期的平均每日生长速率较襄阳地区低28.5 kg∙hm^(−2)∙d^(−1),最终导致荆州小麦的潜在产量较襄阳地区低。综上,气候变化使得湖北省小麦潜在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针对以江汉平原地区为代表的易涝、弱光的小麦生长环境,选育具有高光效和耐涝性的小麦品种对于缩小区域间的产量差距和实现区域粮食总产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作物模型 潜在产量 气候变化 光热熵
下载PDF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Maiz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Gap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8
5
作者 赫迪 王靖 +4 位作者 戴彤 冯利平 张建平 潘学标 潘志华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2014年第6期1155-1167,共13页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maiz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gap in Southwest China(SWC)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We analyze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hotosynthetic,li...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maiz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and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gap in Southwest China(SWC)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We analyze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hotosynthetic,light-temperature,and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maize and their gaps in SWC,by using a crop growth dynamics statistical method.During the maize growing season from 1961 to 2010,minimum temperature increased by 0.20℃ per decade(p 〈 0.01) across SWC.The largest increases in average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were observed mostly in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Growing season average sunshine hours decreased by 0.2 h day^(-1) per decade(p 〈 0.01) and total precipitation showed an in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across SWC.Photosynthe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decreased by 298 kg ha^(-1)per decade(p 〈 0.05).Both light-temperature and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decreased(p 〈 0.05) in the northeast of SWC,whereas they increased(p 〈 0.05) in the southwest of SWC.The gap between lighttemperature and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varied from 12 to 2729 kg ha^(-1),with the high value areas centered in northern and southwestern SWC.Climatic productivity of these areas reached only 10%-24%of the light-tempera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great potential to increase the maize potential yield by improving water management in these areas.In particular,the gap has become larger in the most recent 10 years.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maize is most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temperature in SWC.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helpful for quantific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requirements so as to achieve maximum yield potentials in SW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crop growth dynamics statistical method potential productivity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原文传递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分析Ⅲ.中国北方地区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种植制度界限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93
6
作者 李克南 杨晓光 +2 位作者 刘志娟 王文峰 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88-2097,共10页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热量和降水资源变化特征,以及北方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和种植制度界限变动情况。【方法】基于中国北方地区14个省(市、自治区)308个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资料,综合分析热量和降水资源的年际和...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热量和降水资源变化特征,以及北方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和种植制度界限变动情况。【方法】基于中国北方地区14个省(市、自治区)308个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资料,综合分析热量和降水资源的年际和空间变化趋势。结合中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指标,分析从1950s—1980年和1981—2007年种植北界的空间位移情况。在种植制度北界变化敏感地带选择典型站点,运用作物生产潜力逐级订正法计算由一年一熟春玉米、春小麦及冬小麦种植模式改变为一年两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导致的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结果】(1)中国北方地区气温普遍升高,≥0℃积温带北移西扩,温度上升的累积效应十分明显,≥0℃积温为每10年升高65.5℃。年降水量呈带状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全区年降水量呈减小的趋势,年降水量每10年变化-90—23mm,平均为每10年减少10.6mm。(2)在热量和降水共同影响下,北部中高原半干旱凉温作物一熟区(Ⅱ)面积减少,东北西北低高原半干旱温凉作物一熟区(Ⅲ)在东北地区面积增加,而在西北和华北地区面积减少,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温凉作物一熟区(Ⅳ)面积增加,黄淮海水浇地二熟旱地二熟一熟区(Ⅵ)向北移动,总体而言北方地区东北部种植界限空间位移显著,而西南部变化不明显。(3)在种植制度北界变动的敏感地带,作物生产潜力明显改变:在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温凉作物一熟区变化为一年二熟区,作物生产潜力增加1979kg.hm-2,相当于单位面积土地周年产量增加15.3%;在东北西北低高原半干旱温凉作物一熟区改变为一年二熟区,作物生产潜力增加7912kg.hm-2,相当于单位面积土地周年产量增加155.2%;在东北西北低高原半干旱温凉作物一熟区春小麦种植改变为春玉米,作物生产潜力增加2873kg.hm-2,相当于单位面积土地周年产量增加51.7%。【结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域内≥0℃积温增加,年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种植界限敏感区域种植北界明显北移西扩,种植界限变化敏感区域内因种植模式改变带来单位土地面积周年作物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北方地区 种植制度 生产潜力
下载PDF
湖南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潜力的响应 被引量:30
7
作者 陆魁东 屈右铭 +2 位作者 张超 王勃 汤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3,共5页
根据1961-2004年湖南省96个气象站的历史资料,分析了近44年温、光、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利用作物生产潜力模式,计算了湖南农作物光合潜力、光温潜力与气候生产潜力,探讨了农作物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湖南省年平均气温每10年上... 根据1961-2004年湖南省96个气象站的历史资料,分析了近44年温、光、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利用作物生产潜力模式,计算了湖南农作物光合潜力、光温潜力与气候生产潜力,探讨了农作物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湖南省年平均气温每10年上升0.1℃,年日照时数自20世纪80年代初下降了173.2 h,年降水量存在2个明显的多水期和少雨期.光能潜力和光温潜力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气候生产潜力,湘西和衡邵盆地为低值区,湘北和湘南为高值区.光能潜力、光温潜力44年分别下降了7 629.6,4 739.7 kg/hm2,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产潜力 响应 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农作物 湖南
下载PDF
农用地分等中作物生产潜力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令超 王国强 +2 位作者 杨建波 杨建锋 田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9-93,共5页
采用空间插值模型进行插值,形成精度高、在空间上连续分布、符合自然分布规律的作物光温或气候生产潜力,从而提高农用地分等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该文对常用的空间插值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河南省农用地分等数据进行验证,指... 采用空间插值模型进行插值,形成精度高、在空间上连续分布、符合自然分布规律的作物光温或气候生产潜力,从而提高农用地分等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该文对常用的空间插值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河南省农用地分等数据进行验证,指出克立格法初始插值结果优于其它模型的初始插值结果;同时,指出由于模型的缺陷,在山区或数据稀少地区需要对初始插值进行进一步校正,以使内插结果更加接近实际,并提出了对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初始插值结果进行修正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作物生产潜力 光温 气候 空间插值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庞艳梅 陈超 +1 位作者 徐富贤 郭晓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61-1672,共12页
基于四川盆地1961-2018年63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和1981-2018年4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冬小麦)生育期资料,利用逐级订正的方法计算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太阳辐射、气温、降水及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主要粮食... 基于四川盆地1961-2018年63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和1981-2018年4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冬小麦)生育期资料,利用逐级订正的方法计算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太阳辐射、气温、降水及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旨在为提高区域农业生产力并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961-2018年四川盆地作物多年平均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为水稻由西向东递增,玉米在盆地北部和西南偏高、其他地区偏低,冬小麦南北高、中部低。辐射量减小对3种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负效应;平均气温升高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正效应;降水量变化是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出现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降水量增加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正效应,而降水量减少为负效应。气候变化对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在盆地西南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为正效应,其余地区为负效应;气候变化对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在盆地南部和东部的部分地区为正效应,其余地区为负效应;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在盆地东北部的部分地区为负效应,其余大部地区为正效应。总体来看,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最大,为9.9kg·hm-2·a-1,而对玉米和水稻的影响分别为-1.4 kg·hm-2·a-1和0.5 kg·hm-2·a-1。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四川盆地应选育光合效率高和抗旱性强的作物品种,并加强农田管理,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并保障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主要粮食作物 气候生产潜力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近30a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单产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宏 陈阜 +2 位作者 石全红 范士超 褚庆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90-95,共6页
该文以黄淮海农作区的7个农作亚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了区域内21个典型站点,利用AEZ模型对各个亚区在1968-1977年(C1情景)和1998-2007年(C2情景)2个时间段的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潜力变化的气象要素和冬小麦... 该文以黄淮海农作区的7个农作亚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了区域内21个典型站点,利用AEZ模型对各个亚区在1968-1977年(C1情景)和1998-2007年(C2情景)2个时间段的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潜力变化的气象要素和冬小麦品种要素进行了评价,从时空尺度上探讨了产生潜力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30a来黄淮海农作区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平均分别增长了3.96t/hm2、3.32t/hm2,潜力大小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在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影响因素中贡献率由大到小为:品种(0.44)>气象(0.33)>二者互作(0.22);增长的贡献因地域而异,东北部亚区的光温生产潜力的增长是由于品种对产量增加的正效应抵消了气候因素对产量的负效应,而西南部的亚区的增长是由品种和气候二者的正效应共同起作用的;在黄淮海农作区,由于拔节-抽穗期间降雨减少,水分亏缺增大,从而导致水分对气候生产潜力限制作用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作物 模型 冬小麦 黄淮海农作区 生产潜力
下载PDF
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章基嘉 徐祥德 苗俊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3-7,共5页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整编的1951—1990年全国160站年、月平均气温和总降水量,的资料序列,计算和分析了我国近40年的气候变化,讨论了我国气候变化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计算了各站的年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探讨了气象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 气候 变化 农作物 生产潜力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主要农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以塔里木河上游的阿克苏地区为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建勋 朱晓玲 +2 位作者 庞新安 刘彬 李新国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6年第2期76-78,83,共4页
采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光合、光温、光温水、光温土、光温水土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远大于现实生产力,冬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的光合生产... 采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光合、光温、光温水、光温土、光温水土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远大于现实生产力,冬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的光合生产潜力分别是实际产量的4.14、3.94、2.73、2.41倍;光温生产潜力相当于光合生产潜力的57.26%,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只有光温生产潜力的9.55%,而土壤生产潜力占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的49.92%。该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其光热条件是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最突出的优势,土壤水肥条件是限制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可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阿克苏地区 农作物 气候资源 生产潜力
下载PDF
基于作物生长期的江苏省沿海地区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被引量:21
13
作者 许艳 濮励杰 朱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8-664,共7页
江苏沿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基地之一,气候生产潜力能够反映该地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小。考虑作物不同生长期光温水协调程度,对现有气候生产潜力模型基于作物生长期进一步改进,估算江苏沿海地区14个县市三大粮食作物气候生... 江苏沿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基地之一,气候生产潜力能够反映该地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小。考虑作物不同生长期光温水协调程度,对现有气候生产潜力模型基于作物生长期进一步改进,估算江苏沿海地区14个县市三大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基于作物生长期的气候生产潜力模型具有可行性。江苏省沿海地区水稻和小麦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受太阳有效辐射、温度和降水因素共同影响;玉米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太阳有效辐射和温度影响,不受降水因素限制。从地域分布特征看,江苏沿海地区水稻和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南北方向呈现梯度递增规律;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南北方向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作物生育期 沿海地区 江苏
下载PDF
基于ORYZA2000模型的湘赣双季稻气候生产潜力 被引量:21
14
作者 帅细强 王石立 +2 位作者 马玉平 李迎春 谢佰承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4期575-581,共7页
应用湘赣地区1961-2006年25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31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06年双季稻发育期、生物量观测等资料,对水稻生长模型ORYZA2000进行参数调试和验证。以双季稻发育速率参数为主,结合地形、气候、水稻熟性分布和当... 应用湘赣地区1961-2006年25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31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06年双季稻发育期、生物量观测等资料,对水稻生长模型ORYZA2000进行参数调试和验证。以双季稻发育速率参数为主,结合地形、气候、水稻熟性分布和当地生产实际,将湘赣双季稻区划分为7个区域,实现了ORYZA2000在湘赣双季稻地区的应用。利用本地化后的ORYZA2000模型模拟湘赣地区早、晚稻的逐日生长过程,分析了湘赣地区1961-2006年双季稻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演变规律。分析表明,赣东、赣中、湘中一带双季稻气候生产潜力较高,湘北、湘南、赣南、赣东北双季稻气候生产潜力较低,其空间分布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符。从历史演变看,25个站中有18个站的双季稻气候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每年下降22-86kg/hm^2不等。初步分析表明,湘赣地区双季稻气候生产潜力下降是由于生育期天数减少、生育期内辐射(日照时数)减少和(或)积温上升3个因素的共同影响。辐射减少导致光合作用产物减少,积温上升意味着生育期内温度升高,或产生高温胁迫,或引发生育期缩短,均对水稻生长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2000模型 湘赣双季稻 气候生产潜力 时空规律
下载PDF
近40年中国东部地区夏秋粮作物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 被引量:40
15
作者 谢云 王晓岚 林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13,共7页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温度和降水特征发生相应变化。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分析水热条件带来的粮食生产的潜在变化 ,对于未来粮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东部地区1 2 9个气象站 1 95 5年~ 1 990年逐年气象资料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温度和降水特征发生相应变化。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分析水热条件带来的粮食生产的潜在变化 ,对于未来粮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东部地区1 2 9个气象站 1 95 5年~ 1 990年逐年气象资料 ,计算了夏秋粮作物逐年和多年平均气候生产潜力 ,并分析它们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平均气候条件下的气候生产潜力不足以反映我国气候资源的特征。受季风气候影响 ,气候资源的年际变率大 ,优劣年景夏秋粮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相差可达 2 8倍~ 7 4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对我国东部地区夏粮作物影响不大 ,没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趋势 ,主要表现为年际间的波动 ,但对秋粮作物有明显影响 :一是空间变化的差异 ,长江中下游地区秋粮作物生产潜力与其他地区呈相反关系的变化特征 ;二是有明显的时间变化趋势 ,长江中下游地区秋粮作物潜力增加 ,而其他地区减少 ,但有些年份整个东部地区秋粮作物潜力都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粮作物 气候生产潜力 时空变化 自然正交函数Eof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甘肃农牧交错带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强 李广 +2 位作者 闫丽娟 王钧 聂志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2-494,共13页
为探讨热量、降水量及辐射资源变化对甘肃农牧交错带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基于甘肃农牧交错带45个气象站点1971-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主要粮食作物(春小麦、冬小麦和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利用数量统计分析方法计算3种粮食作物的气... 为探讨热量、降水量及辐射资源变化对甘肃农牧交错带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基于甘肃农牧交错带45个气象站点1971-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主要粮食作物(春小麦、冬小麦和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利用数量统计分析方法计算3种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近50年来,甘肃农牧交错带春小麦、冬小麦和春玉米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太阳辐射量呈下降趋势;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从北到南、东北到西南和南到北呈递减趋势。热量变化对甘肃农牧交错带3种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有正效应,气候生产潜力平均增速分别为32.17、48.11和48.35 kg·hm^(-2)·a^(-1)。降水变化对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春小麦和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有正效应,气候生产潜力平均增速分别为5.10和7.16 kg·hm^(-2)·a^(-1);降水变化对部分区域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产生负效应,气候生产潜力平均降速为0.12 kg·hm^(-2)·a^(-1)。辐射变化对该区域大部分地区3种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有负效应,气候生产潜力平均降速分别为1.81、2.35和8.66 kg·hm^(-2)·a^(-1)。总体来看,气候资源变化对甘肃农牧交错带大部分地区春小麦、冬小麦和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表现出正效应,但对临洮、灵台和靖远等地区的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有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生产潜力 主要粮食作物 甘肃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百色市主要农作物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少静 张潇潇 李伏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41-1845,共5页
【目的】探讨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估算方法,为提高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提供参考。【方法】用农业生态区域法估算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在光温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用水分订正系数进行修订,估算出主要农作物的气... 【目的】探讨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估算方法,为提高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提供参考。【方法】用农业生态区域法估算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在光温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用水分订正系数进行修订,估算出主要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在气候生产潜力基础上用土地质量系数进行修订,估算出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结果】百色市主要农作物光温、气候和土地生产潜力均以水稻最高,其余依次为玉米、大豆和红薯。4种作物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5466.0、5074.4、2414.3和1190.5 kg/ha。【结论】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较低,为提高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应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引进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土壤肥力,加强水肥管理和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土地生产潜力 百色市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四川省盐亭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浩 罗怀良 李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依据盐亭县近48年来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水稻、玉米、小麦3种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并将农作物生产潜力与气候要素的变化结合起来,分别探讨了气温变化对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和降水变化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依据盐亭县近48年来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水稻、玉米、小麦3种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并将农作物生产潜力与气候要素的变化结合起来,分别探讨了气温变化对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和降水变化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盐亭县冬春两季干旱缺水的气候条件已经成为小麦等小春作物自然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再加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县降水有减少的趋势,水分亏缺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水利建设是盐亭县农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作物 生产潜力 四川省盐亭县
下载PDF
广西冬作季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与冬种气候区划 被引量:5
19
作者 裴润梅 梁骏 周凤珏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0-204,共5页
本文估算了广西冬种时期内(从11月上旬到次年3月下旬)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并根据其地区分布规律和冬种作物的适宜性制订出冬种气候区划,对各区冬种作物的选择及其适宜性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冬种时期 作物 气候生产潜力 冬种气候区划
下载PDF
广西冬季气候资源与冬作气候生产潜力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骏 杜裕 +1 位作者 梁驹 叶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762-4766,4865,共6页
通过应用气候生产潜力估算模式,结合气候资源的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广西冬季的气候资源分布特征,估算了该时期冬作系统的生产潜力,并对各冬种时期(从11月上旬到次年3月下旬)的冬作区域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冬季气候资源... 通过应用气候生产潜力估算模式,结合气候资源的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广西冬季的气候资源分布特征,估算了该时期冬作系统的生产潜力,并对各冬种时期(从11月上旬到次年3月下旬)的冬作区域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冬季气候资源基本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分布趋势,冬作主要以发展马铃薯为主,南部兼顾发展番茄。百色右江河谷和南部沿海一带积温比同纬度地区的偏高300℃,热量资源丰富,因此适宜在该区域建立冬种发展的主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冬作 气候资源 生产潜力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