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安院校《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建设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付茜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4,共4页
公安院校以培养“德才兼备”人民警察为目标,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公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指引。当前,公安院校《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存在课程教学内容专业区分不足、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有限、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未能全面反映... 公安院校以培养“德才兼备”人民警察为目标,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公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指引。当前,公安院校《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存在课程教学内容专业区分不足、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有限、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未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等诸多现实困境。公安院校《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应针对不同专业,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构建“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院校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 课程建设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下载PDF
“两个结合”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逻辑机理及实现路径
2
作者 卓青青 刘於清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10期29-32,共4页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理论成果。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其性质、宗旨和任务与“两个结合”高度一致,具有内在契合性。深刻掌握“两个结合”融入思想道德...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理论成果。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其性质、宗旨和任务与“两个结合”高度一致,具有内在契合性。深刻掌握“两个结合”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逻辑机理,弄清如何在融入“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价值、实践价值、文化价值。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通过完善思政知识体系、拓宽思政教育场域、丰富思政教育载体等方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实现“两个结合”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无缝衔接,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加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推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作用更好地发挥,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逻辑机理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优化策略刍论
3
作者 刘玉琼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2期41-44,共4页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教育尤为重要。研究以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课堂氛围冷漠、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师生关系疏离等问题,并提出“激发兴趣,正确认知;改进方法,增加趣味...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教育尤为重要。研究以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课堂氛围冷漠、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师生关系疏离等问题,并提出“激发兴趣,正确认知;改进方法,增加趣味;优化环境,促进教学”的教学优化策略体系,旨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课 核心素养 激发兴趣 改进方法 优化环境
下载PDF
新时代“大思政课”视阈下高校刑法学课程迭代升级研究
4
作者 曹波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88,共8页
在“大思政课”的现代视阈中,高校刑法学课程建设应当严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殷切嘱托,牢牢把握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历史机遇,紧密围绕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任务,坚持刑法理论知识传授、法治能力培养和社会主义价值引... 在“大思政课”的现代视阈中,高校刑法学课程建设应当严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殷切嘱托,牢牢把握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历史机遇,紧密围绕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任务,坚持刑法理论知识传授、法治能力培养和社会主义价值引领相统一。新时代高校刑法学课程迭代升级须充分挖掘刑法学科蕴含的丰富思政育人元素,综合运用讲授点拨、案例穿插、专题嵌入、讨论辨析、实务课程等方式巧妙自然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等思政元素融入刑法学课堂教学和考试考核,推动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变成“育人大纲”,促使刑法学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达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育人效果,着力培育法治理论、法治思维、法治能力、职业伦理俱佳的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为新时代刑事法治伟大实践输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政治素养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刑法学课程 课程思政 德法兼修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法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5
作者 白露 陈丹丹 谭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9期137-141,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更是文化精神瑰宝。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高校“德法课”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然选择。首先,该文分析了将中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更是文化精神瑰宝。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高校“德法课”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然选择。首先,该文分析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法课”的必要性,包括传承创新文化的迫切需求及增强课程实效性;其次,阐述了传统文化与“德法课”的内在契合性,特别是道德伦理观念、法治思想及人文精神的共通性;最后,通过探究当前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文化素养不足、教学方式单一、融合平台缺失及资源利用不足,提出了融入的基本路径,包括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构建文化融合平台及整合社会资源,以期为高校“德法课”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德法课” 教学路径 文化传承 文化融合 文化创新
下载PDF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6
作者 于静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6期41-44,共4页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当前该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持续普及的背景下,“思想...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当前该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持续普及的背景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和实践探索,对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包括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以期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道德与法治” 教学改革 立德树人 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评价体系
下载PDF
高校《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初探 被引量:39
7
作者 兰雅梅 王世明 +2 位作者 宋秋红 刘爽 袁军亭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39期46-47,共2页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主要阐述流体平衡和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流体力学相关知识和理论,还要学习流体力学中蕴含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及科学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相...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主要阐述流体平衡和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流体力学相关知识和理论,还要学习流体力学中蕴含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及科学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文章以上海海洋大学《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为例,探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以及德育实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流体力学 课程思政 教学内容 德育实施
下载PDF
基于课程特点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构建与教学实践研究--以北京警察学院“警务技能”课程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木志友 李秀才 +1 位作者 高志程 曹德龙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14-119,共6页
课程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也是公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方向。“警务技能”课程内容和教学具有实战性、规范性与思想性,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警务技能”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当整合课程思政元... 课程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也是公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方向。“警务技能”课程内容和教学具有实战性、规范性与思想性,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警务技能”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当整合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基于课程特点的思政内容体系;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建立与课程教学目标同步的思政教育目标体系;融入教学组织实施,探索基于教学过程的思政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建立基于教学考核的思政评价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警务技能 课程特点 思政元素 内容体系
下载PDF
高等学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效衔接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兴宏 张玉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74-177,共4页
对高等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调研结果表明,教学内容与中学阶段存在重复之处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有效衔接,克服简单重复;按照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认可和接受,达到教学... 对高等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调研结果表明,教学内容与中学阶段存在重复之处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有效衔接,克服简单重复;按照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认可和接受,达到教学实效性。解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有效衔接途径,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全程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体系,形成不同层级学校之间教师的交流机制,突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法治教育 有效衔接
下载PDF
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建宇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51-52,共2页
高校法律基础课作为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调查研究,认真思考,针对存在的问题提... 高校法律基础课作为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调查研究,认真思考,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教育 法律基础课 教学内容
下载PDF
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探讨——基于辽宁大学法学院的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松 闫海 王印 《法学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105-115,共11页
德法兼修是我国法学院校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目标之一。实践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正确认识法治人才道德培养的重要性、特殊性和艰巨性。国内诸多法学院校努力探索通过课程体系化和实践教学规范化来实现法治人才的德法兼... 德法兼修是我国法学院校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目标之一。实践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正确认识法治人才道德培养的重要性、特殊性和艰巨性。国内诸多法学院校努力探索通过课程体系化和实践教学规范化来实现法治人才的德法兼修培养目标。为实现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采取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方位强化的体系.重点解决法学教育中德育教学有效实施所面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兼修 法治人才 理论课程 实践教学 德育教学
下载PDF
高校“基础”课教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德胜 王莹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9-152,共4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我国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环节,其根本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树立崇高理想,它是使...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我国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环节,其根本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树立崇高理想,它是使人成为人的课程。然而现在的高校"基础"课中教育者过于显性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的不当,导致大学生产生了一些排斥和抵触心理,不能充分发挥"基础"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通过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进一步探索"基础"课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最终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基础”课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与原因 有效途径
下载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碧青 廖志军 夏永辉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年第6期91-93,共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主要涵盖:改进学生表现的内在机制,测评的信度、效度,测评心理,测评模式,测评资源等基础性研究,以及主体构成,评价指标体系,运行机制,重点和难点等内容。其构想对提高该课程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主要涵盖:改进学生表现的内在机制,测评的信度、效度,测评心理,测评模式,测评资源等基础性研究,以及主体构成,评价指标体系,运行机制,重点和难点等内容。其构想对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堂教学质量测评 行动研究 内容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培育路径探析——以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为视角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慧 裴育萍 宋静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5期53-56,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同时也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核心内容和灵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认同并上升为信仰,是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q...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同时也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核心内容和灵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认同并上升为信仰,是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动力。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应在以人为本的基点上,以主体意识的内在驱动力和社会责任的外在推动力相结合形成合力,从而促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的建立,培养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真正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信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教学实效性 以人为本
下载PDF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美华 戚明钧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年第1期87-91,共5页
重视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的改革 ,是高校德育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本质要求 ,也是着眼于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高校主体性德育理论的发展和主体性德育目标的确立 ,对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 重视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的改革 ,是高校德育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本质要求 ,也是着眼于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高校主体性德育理论的发展和主体性德育目标的确立 ,对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紧紧围绕人的主体性建设的原则和目标进行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德育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下载PDF
全球视野的德育理念:目标、内容、策略及启示——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文献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齐宗 晏志伟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4,共8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文献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启示价值的德育主张和观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德育理念,涉及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策略等方面。教科文组织基于个体、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等维度建构德育目标,选择品性教育、人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文献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启示价值的德育主张和观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德育理念,涉及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策略等方面。教科文组织基于个体、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等维度建构德育目标,选择品性教育、人权教育、和平教育、跨文化教育、公民教育、环境教育等作为德育内容,高度重视发挥德育课程、教材、教师的作用以推动德育策略的实施。教科文组织教育文献中的德育理念对我国德育工作也有诸多启示,我国德育目标的确立要坚持社会取向与个体取向相结合、坚持民族精神与世界精神相统一的原则;德育内容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现实性,积极回应时代和现实诉求;要高度重视德育课程和教材建设、促进德育教师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德育理念 德育目标 德育课程 德育内容
下载PDF
中医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磊 《现代教育科学》 2019年第1期98-102,共5页
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才,切实提升中医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深入挖掘中医文化,把教材理论与学生专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青春之问:追寻中医&q... 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才,切实提升中医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深入挖掘中医文化,把教材理论与学生专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青春之问:追寻中医""医心不改、筑梦中国""仁和精诚、止于至善""以法为本,依法治医"的四大教学板块,强化了教学要点、活化了教学内容、启发了学生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文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内容
下载PDF
明确差异 科学定位——关于《法律基础》课程性质的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豪明 王翠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9-70,74,共3页
《法律基础》与《法学概论》和公民普法教育不同,它通过回答和解决学生法律方面的实际思想问题,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法律观点,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使其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因此,它是一门思想品德课程,是高校马克思... 《法律基础》与《法学概论》和公民普法教育不同,它通过回答和解决学生法律方面的实际思想问题,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法律观点,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使其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因此,它是一门思想品德课程,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基础》 课程性质 科学定位 法律意识 法制观念 思想品德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下载PDF
构建“《基础》课”学习共同体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兵帅 李国强 夏小华 《皖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5-37,共3页
"《基础》课"在现实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调、理论灌输多实践活动少、考核方式形式化等弊端,学习共同体理论对此具有借鉴意义。为完善"《基础》课"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其教学实效性,从意义、原则和策略等方面探讨... "《基础》课"在现实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调、理论灌输多实践活动少、考核方式形式化等弊端,学习共同体理论对此具有借鉴意义。为完善"《基础》课"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其教学实效性,从意义、原则和策略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基础》课学习共同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课” 学习共同体 构建
下载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智慧课堂建设初探——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戴志国 王庆华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4-47,共4页
相对传统的知识课堂而言,智慧课堂致力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人格完善和智慧提升,其根本宗旨是塑造"智慧人"。作为大学生的"思想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关注学生的思维世界,给予其人生以智慧的启迪和引导... 相对传统的知识课堂而言,智慧课堂致力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人格完善和智慧提升,其根本宗旨是塑造"智慧人"。作为大学生的"思想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关注学生的思维世界,给予其人生以智慧的启迪和引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智慧课堂建设应坚持"启智为主,传知为辅"的教学理念,通过增设富于启发性的教学环节和布置富于互动性、实践性和思辨性的课程作业来完成。实践证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进行教学推广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智慧课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