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播性病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刚 《行政与法》 2007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前,我国《刑法》中的传播性病罪存在罪名不准确、内容不明确、处罚不合理、规定不科学等缺陷,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造成了理论界对该罪的争议,更导致了司法实践上的不统一,因此,需要更改罪名,明确内容,增加情节和结果加重犯,扩大传播... 目前,我国《刑法》中的传播性病罪存在罪名不准确、内容不明确、处罚不合理、规定不科学等缺陷,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造成了理论界对该罪的争议,更导致了司法实践上的不统一,因此,需要更改罪名,明确内容,增加情节和结果加重犯,扩大传播性病方式,设立传播艾滋病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性病罪 性病 立法
下载PDF
性罪错人群阴道毛滴虫寄生情况的连续观察
2
作者 马济宏 李荣 +3 位作者 高进兰 沙云彬 黄兰萍 姚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为了解阴道毛滴虫在性罪错人群寄生的情况,探讨和分析阴道毛滴虫寄生与性罪错人群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对南通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性罪错人群以及本市某国营纺织厂健康纺织女工阴道毛滴虫的寄生情况进行了6个月~1年的连续性观... 目的:为了解阴道毛滴虫在性罪错人群寄生的情况,探讨和分析阴道毛滴虫寄生与性罪错人群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对南通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性罪错人群以及本市某国营纺织厂健康纺织女工阴道毛滴虫的寄生情况进行了6个月~1年的连续性观察。对1998~2001年间南通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性罪错人群3490人和随机抽样国营纺织厂纺织女工284人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镜检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结果:性罪错人群中淋病双球菌、解脲文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梅毒螺旋体感染者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平均阳性检出率为31.5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6%,7/284),差异非常显著(x^2=29.97,P<0.005),并且淋病双球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梅毒螺旋体混合感染者,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纯淋病、解脲支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梅毒螺旋体感染者。结论:建议性罪错人群在接受淋病双球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时,甚至包括艾滋病毒等特异性检测的同时,必须常规检查阴道毛滴虫滋养体,尤其应当高度重视性传播疾病混合感染,务必选用抗性病和抗滴虫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迅速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罪错 人群 阴道毛滴虫 寄生情况 连续观察
下载PDF
老年人被忽略的人生需要:中国老年性健康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毛晓雨 唐平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8期141-144,共4页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的性健康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当今社会暴露出各种老年性问题,如老年性犯罪、老年性疾病传播等,给老年学和性学研究带来了新冲击。本文从老年人性现状、性认知和性表达3个方面展开综述,总结老年性健...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的性健康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当今社会暴露出各种老年性问题,如老年性犯罪、老年性疾病传播等,给老年学和性学研究带来了新冲击。本文从老年人性现状、性认知和性表达3个方面展开综述,总结老年性健康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以期为后续老年性健康研究提供参考,助力推进新时代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健康 老年人 性疾病 性需求 性犯罪
下载PDF
论设立故意传播艾滋病罪的必要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戈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2-35,共4页
故意传播艾滋病是危害性极大的行为,但我国刑法典对于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并没有明确的定罪标准。与传播性病罪相比,两者是一种性质不同的行为;而基于艾滋病的特殊性,若将传播艾滋病的行为限定在故意杀人罪的名下,则又违反了法律的公... 故意传播艾滋病是危害性极大的行为,但我国刑法典对于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并没有明确的定罪标准。与传播性病罪相比,两者是一种性质不同的行为;而基于艾滋病的特殊性,若将传播艾滋病的行为限定在故意杀人罪的名下,则又违反了法律的公正原则;故意传播艾滋病给不特定人群的行为也不会危害到公共安全。只有将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设置为独立的犯罪,才能对此行为进行有效的刑法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传播性病罪 故意杀人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下载PDF
青少年性犯罪性病学社会研究
5
作者 于锡陆 《中国性科学》 2004年第7期34-36,共3页
以实例为根据,深入剖析青少年性犯罪、性过失与STD存在的内涵关系,青少年患STD对个人及社会构成危害。因此,社会上新闻媒体、学校、家长应对青少年加强性科学普及教育,让他们远离STD,净化社会。
关键词 性犯罪 性病 青少年 感染性传播疾病 问题 防治对策
下载PDF
论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定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朱丽伊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4年第2期50-54,共5页
对于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定罪,刑法学上一直存在争议,学者亦持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最主要的两种观点集中于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实践中被害人感染艾滋病至死伤结果出现其间距过长,因此在有限的诉讼时效内认定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面临着诸... 对于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定罪,刑法学上一直存在争议,学者亦持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最主要的两种观点集中于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实践中被害人感染艾滋病至死伤结果出现其间距过长,因此在有限的诉讼时效内认定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面临着诸多的难题。文章从疫学因果关系理论出发,另辟蹊径,探究了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合理定性,证明了该行为实质应为故意伤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传播性病罪 故意伤害 故意杀人 疫学因果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