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沿边壮族色彩文化的数智化建构研究
1
作者 王心远 《色彩》 2024年第6期28-32,共5页
本文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背景下,探讨了广西沿边壮族色彩文化的独特性、重要性及其传承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采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人证考察以及技术实验等方法,旨在通过数智化手段探索壮族色彩文化的创新传承路径。研究分析了数智化对壮... 本文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背景下,探讨了广西沿边壮族色彩文化的独特性、重要性及其传承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采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人证考察以及技术实验等方法,旨在通过数智化手段探索壮族色彩文化的创新传承路径。研究分析了数智化对壮族色彩文化保护、传承、推广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价值,揭示了数智化技术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潜力。展示了数智化手段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有效性,为学术界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为实践领域中的沿边壮族色彩文化保护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广西沿边壮族 壮族色彩 色彩建构
下载PDF
“壮族三月三”的育人意蕴与创新路向
2
作者 陈丹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发挥民族节日仪式的教化功能是中华文明历史演进中的文化传统。“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历史最悠久、参与人数最多、传播面最广的全国性节日。其作为中华上巳节的现代传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个性表达,也是展示中国形象的独特视角。其具有以... 发挥民族节日仪式的教化功能是中华文明历史演进中的文化传统。“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历史最悠久、参与人数最多、传播面最广的全国性节日。其作为中华上巳节的现代传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个性表达,也是展示中国形象的独特视角。其具有以文化认同增进民族团结、以文化习俗促进民族繁荣、以文化传承推进民族发展、以文化育人提升个体成长的育人意蕴。在新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参与、节日仪式融入生活常态、精神内核引领呈现方式、信息技术拓展传播领域等创新路向,对于维护壮族文化生态体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三月三 文化渊源 育人意蕴 创新路向
下载PDF
壮族传统乡村聚落“那空间”形态研究——以桂西南地区村落为例
3
作者 张东 黄媛婷 程明洋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广西西南部珠江支流左江、右江是壮族先民的发源地,民族村落极具特色。“那”在壮语中意为水田,桂西南壮族的民族文化体系以独特的“那”文化为主,“那空间”是该区域中与壮族民族文化相对应的传统村落典型空间形态。本文结合民族学系... 广西西南部珠江支流左江、右江是壮族先民的发源地,民族村落极具特色。“那”在壮语中意为水田,桂西南壮族的民族文化体系以独特的“那”文化为主,“那空间”是该区域中与壮族民族文化相对应的传统村落典型空间形态。本文结合民族学系统总结少数民族壮族的民族文化体系,基于建立整体壮族村寨空间形态认知的目的,运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分析量化样本村落的空间形态。桂西南壮族村落根据整体形态可以分为条带状、团块状和散布团块状,分别对应线性的、村落与自然交接的空间和紧凑空间关系代表的“那空间”。结合壮族传统村落整体空间可理解度数值均小于0.7、民族性节点“那空间”与核心轴线差值范围为0.05~0.5,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且波动范围较大等量化结果,提出壮族村落空间是整体弱边界形态、空间规律呈强秩序、节点空间高灵活分布的民族特色“那空间”,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和壮族乡村空间形态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壮族 空间形态 “那文化” “那空间” 桂西南地区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4
作者 黄莉 黄思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期52-56,共5页
壮族的风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壮族的民俗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广西壮族民俗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外宣翻译是在我国“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推动中... 壮族的风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壮族的民俗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广西壮族民俗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外宣翻译是在我国“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对树立积极正面的中国多民族国家形象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仍存在较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传播的效果,也不利于广西故事“走出去”。鉴于此,该文以广西壮族为例,分析壮族民俗文化外宣文本的特征,并以目的论为指导,以传递信息、促进对外交流为最终目的,采用适合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翻译策略进行外宣翻译,为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文本英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中国故事 壮族 民俗文化 外宣翻译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广西壮族服饰文化特色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容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期98-101,共4页
壮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广西地区。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壮族不仅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同时形成了别具风格的服饰文化。壮族服饰文化是伴随着广西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特征和风土人情应运而生的,代表着壮族人民勤劳勇... 壮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广西地区。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壮族不仅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同时形成了别具风格的服饰文化。壮族服饰文化是伴随着广西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特征和风土人情应运而生的,代表着壮族人民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民族特性。壮族服饰文化不仅体现在其艳丽的色彩搭配上,而且还反映在其特殊的图案和语言符号上,该文通过对相关元素进行研究,探析其背后蕴含的壮族文化内涵,对于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壮族 服饰文化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广东连山壮族民居文化遗产价值与再利用研究——以杨愈将故居为例
6
作者 江慧莹 刘旭红 汪鲸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2期152-156,共5页
民居是我国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蕴藏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和研究价值。该文以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杨愈将故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民居空间形态及营造技艺特征,总结民居历史文化、社会教育和经济发展三方面的文化遗产价值... 民居是我国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蕴藏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和研究价值。该文以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杨愈将故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民居空间形态及营造技艺特征,总结民居历史文化、社会教育和经济发展三方面的文化遗产价值,探讨其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保护与再利用路径,以期为民族村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推动广东民族村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山壮族 传统民居 文化遗产价值 保护利用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以壮族麦秆花篮编织技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叶隆 郑静英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0期34-37,42,共5页
乡村地区存在众多非遗手工艺技艺,继国家“乡村振兴”与“传统工艺”相关政策出台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类项目成为学界关注焦点。以百色市田阳区三坡村壮族麦秆花篮编织技艺为例,通过调研发现麦秆花篮产品地处偏远地区,乡村空心化... 乡村地区存在众多非遗手工艺技艺,继国家“乡村振兴”与“传统工艺”相关政策出台后,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类项目成为学界关注焦点。以百色市田阳区三坡村壮族麦秆花篮编织技艺为例,通过调研发现麦秆花篮产品地处偏远地区,乡村空心化严重,产品与现代工业产品相比存在劣势等问题。通过成功案例并结合三坡村现实条件,建议三坡村“非遗”文化从自身出发,获取政府及高校、企业的支持,发展“非遗”文化,为弘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强国,推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 麦秆花篮 编织技艺
下载PDF
广西壮族新生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广西平果市同利村为例
8
作者 潘柳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0期85-89,共5页
壮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壮族新生代传承与创新本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是保持中华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壮族新生代对本族群具... 壮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壮族新生代传承与创新本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是保持中华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壮族新生代对本族群具有高度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坚持延续壮族尊老敬祖伦常孝道,坚持以扬弃的理念传承本民族传统习俗文化。但即便如此,壮族传统文化同样面临流失甚至濒危、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等难以突破的困境。基于此,须着力增强广西壮族新生代的本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人才培养,推动广西壮族新生代不断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广西 壮族新生代 传承与创新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繁荣
下载PDF
广西壮族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肖万娟 黎良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867-4870,4875,共5页
壮族植物文化是壮族在长期生活中和植物之间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对广西壮族意识形态方面应用植物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富含广西壮族文化特色的植物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广西壮族植物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方法,以期... 壮族植物文化是壮族在长期生活中和植物之间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对广西壮族意识形态方面应用植物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富含广西壮族文化特色的植物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广西壮族植物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为广西壮乡在今后的设计中融入民族性、地域性的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园林 植物造景 植物文化 壮族 广西
下载PDF
从文化认知、文化自信到民族认同的转化与整合——壮族认同教育新论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丽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30,共5页
文化认知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民族认同的根基。壮族在历史上没有完成民族内部的文化整合,尚未实现从文化认知到民族认同的转化、交融与整合。虽然壮族人知晓自己的民族身份,但是,不甚了解壮族世代一脉相承的民族发展历程和杰出... 文化认知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民族认同的根基。壮族在历史上没有完成民族内部的文化整合,尚未实现从文化认知到民族认同的转化、交融与整合。虽然壮族人知晓自己的民族身份,但是,不甚了解壮族世代一脉相承的民族发展历程和杰出文化成就,因此,应当强化壮族历史文化的认知教育,以文化认知为起点,以文化自信为纽带,实现从文化认知到民族认同的转化,建构理性的壮族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认同 民族教育 文化认知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中国壮侗语族群的糯稻、糯食与糯祭文化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桂秋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7,共8页
中国壮侗语族的祖先古越人是农耕稻作文化的开创者,也是糯稻最早的种植者。自古至今,壮侗语族群在糯稻种植、糯米饮食、糯祭礼仪等方面,已经形成全面系统、独具特色的文化链,是中国稻米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有... 中国壮侗语族的祖先古越人是农耕稻作文化的开创者,也是糯稻最早的种植者。自古至今,壮侗语族群在糯稻种植、糯米饮食、糯祭礼仪等方面,已经形成全面系统、独具特色的文化链,是中国稻米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有待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壮侗语族群 糯稻糯食糯祭 文化
下载PDF
文化表达与族群认同:以武鸣壮族龙母文化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彩娟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0-107,共8页
龙母传说与信仰在环大明山壮族地区广泛流传。武鸣县多地有龙母庙、龙母屯、龙母岩洞等祭拜龙母的遗址,是龙母文化传承发扬的典型。龙母文化不仅通过口头传承,更透过日常生活中的吃鱼生食俗、岩洞葬葬俗、蛇图腾崇拜及其日常禁忌、三月... 龙母传说与信仰在环大明山壮族地区广泛流传。武鸣县多地有龙母庙、龙母屯、龙母岩洞等祭拜龙母的遗址,是龙母文化传承发扬的典型。龙母文化不仅通过口头传承,更透过日常生活中的吃鱼生食俗、岩洞葬葬俗、蛇图腾崇拜及其日常禁忌、三月三歌节与三月三扫墓习俗等方面实践来加以展演和传播。在这些文化事象中,壮族的龙母文化得到了充分表达,族群认同感和凝聚力也不断得到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龙母文化 文化表达 族群认同
下载PDF
行者无疆——试论壮族名士郑献甫纪游诗的文化之维 被引量:5
13
作者 葛永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9,共7页
郑献甫是清代首屈一指的壮族诗人,著述宏富,尤其所创作的纪游诗内容丰赡,包蕴深沉,大致可分为四个维度,即地理之维、民俗之维、历史之维、时政之维。这四个维度分别指向四重文化内涵,即抒写行者无疆,揭橥风物民俗,寻求古今会通,传载末... 郑献甫是清代首屈一指的壮族诗人,著述宏富,尤其所创作的纪游诗内容丰赡,包蕴深沉,大致可分为四个维度,即地理之维、民俗之维、历史之维、时政之维。这四个维度分别指向四重文化内涵,即抒写行者无疆,揭橥风物民俗,寻求古今会通,传载末世心史。郑献甫的行走人生标举了封建时代文人独具特色的人生范式,给予我们较为丰富的文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献甫 壮族 纪游诗 文化维度
下载PDF
“阴阳合德”:壮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布洛陀经诗》的性别哲学研究之二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志发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100,共6页
《布洛陀经诗》虽然已超越"孤雌繁殖"的认识阶段,但却没有完全陷入男性"惟我独尊"的窠臼。其中关于男女祖神并尊的唱颂,以及对妇女地位和作用的某种肯定,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壮族性别哲学的精髓。这些思想是我们... 《布洛陀经诗》虽然已超越"孤雌繁殖"的认识阶段,但却没有完全陷入男性"惟我独尊"的窠臼。其中关于男女祖神并尊的唱颂,以及对妇女地位和作用的某种肯定,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壮族性别哲学的精髓。这些思想是我们在寻求性别和谐发展之道时可以借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陀经诗 壮族文化 男女平等
下载PDF
基于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变迁的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政策保护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华林 张若娴 杜昕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1-55,共5页
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源于民族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录与传承方式。随着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这就要求以国家政策为引导,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框架下,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对少... 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源于民族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录与传承方式。随着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这就要求以国家政策为引导,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框架下,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进行全面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生态环境 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 保护
下载PDF
黑衣壮服饰的特征与传承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丽琴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3-18,共6页
黑衣壮服饰是黑衣壮族群的文化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里出现了衰落与蜕变的趋势。通过对黑衣壮服饰的实地调查,研究黑衣壮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的境遇,分析影响其传承的因素,探索在现代语境下民族优秀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黑衣壮 服饰文化 现代境遇 传承保护
下载PDF
试论壮族的饮酒文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桂婵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4,共4页
壮族的饮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既是壮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壮族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壮族的饮酒文化不仅丰富多彩,且有较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壮族男子大都嗜好饮酒,体现了真诚、热情、豪爽和强悍的性格,以酒... 壮族的饮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既是壮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壮族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壮族的饮酒文化不仅丰富多彩,且有较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壮族男子大都嗜好饮酒,体现了真诚、热情、豪爽和强悍的性格,以酒会友还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思想感情。酒是壮族结婚嫁娶、庆贺生儿育女、孝敬老人、节日娱乐仪式中的首选礼品,也是壮族表达意愿或传达信息的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饮酒文化 饮酒习俗 壮族礼仪 “三月三”
下载PDF
论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文脉活化——以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斯颖 《创新》 2020年第2期10-18,共9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注重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复兴,促进乡村文脉的活化,推动乡村建设由内而外焕发生机,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注重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复兴,促进乡村文脉的活化,推动乡村建设由内而外焕发生机,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例,提出活化壮族乡村文脉的可行途径:一是对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内涵进行新的挖掘;二是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多产业结合发展;三是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脉活化 壮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那坡黑衣壮服饰文化的符号功能解读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斐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0-24,共5页
相对独立的社会时空,使广西黑衣壮的服饰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号体系,它不仅塑造着黑衣壮服饰的文化精神,也规范着他们服饰的构成特征。他们崇尚黑色,从头到脚一身黑,而且服装款式、图案也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反映了黑衣壮的审美意识,... 相对独立的社会时空,使广西黑衣壮的服饰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号体系,它不仅塑造着黑衣壮服饰的文化精神,也规范着他们服饰的构成特征。他们崇尚黑色,从头到脚一身黑,而且服装款式、图案也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反映了黑衣壮的审美意识,让世人体会到古朴的文化基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对那坡黑衣壮服饰的解读,以期理解黑衣壮文化的本真世界,更为理性地保护传统的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衣壮 服饰文化 符号功能 符号体系 族群
下载PDF
生态视域下广西壮族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探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红梅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90-93,共4页
"那文化""歌圩文化""铜鼓文化""壮锦文化""花山文化"等多元素文化,构成绚丽多彩的广西壮族民族文化,深刻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全球化的发展使外部文化占... "那文化""歌圩文化""铜鼓文化""壮锦文化""花山文化"等多元素文化,构成绚丽多彩的广西壮族民族文化,深刻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全球化的发展使外部文化占据了人们的思维意识,壮族人民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使得原有的自然文化生态失衡。生态视域下广西壮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提升人们对壮族文化认同,强调壮族民族文化的协同管理评价,构建壮族文化体系等,有利于推动广西壮族特色文化可持续保护,为加快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视域 壮族那文化 协同传承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